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国际金融与中国经济论坛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危机后的国际金融与中国经济”论坛暨《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理事单位年会于2010年3月27日在武汉举行。上图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
张礼卿:各位专家、同事、同学们早上好!非常高兴来参加这次论坛。在此,我首先要向组织者的邀请表示感谢,使我有机会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并学习。我的发言题目是《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中国的选择》。
这个问题也是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话题,我在这儿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主要谈四点:
一、重新定义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含义。
二、再平衡的意义。
三、再平衡面临的挑战和成本。
四、中国应该如何做。
一、全球经济再平衡是指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在进行并且有可能继续进行的需求结构调整。大家知道在金融危机之前有全球经济失衡这一说法,所谓的全球经济失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体出现了大量的逆差;另一方面是中国东亚出现的顺差。这种失衡的格局在危机发生之后有所缓解,危机接近结束的时候这个问题又重新被提出来,现在这个问题的提出又有了一些新的含义。“再平衡”已经发生,而且预计还会进一步的延续下去。为什么已经发生呢?美国逆差的比重已经下降到目前的3%,在中国这边并不是很明显,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由于金融危机时期我们的出口有比较大的下滑,所以中国顺差的比重也在向下调整。从07年的1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6%,也是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还会不会延续?我想可能还会延续。
二、再平衡的意义在哪里?有两个方面:
第一,从短期来看。对于美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退出有积极意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的经济也出现了较快的回升,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回升,世界经济的回升主要归功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回升。美国的回升主要是靠巨额的财政赤字作为支撑,如果美国的需求没有新的增长点,财政政策的退出是没有希望的。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人非常清楚的意识到除了恢复私人投资以外还要依靠出口。如果私人投资和出口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恢复,相信美国财政赤字政策的退出就有希望,否则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退出财政赤字政策。
第二,从长期来看。危机之前,全球经济是严重的失衡,这种失衡曾经使得世界经济处于一个非常脆弱的时期。05、06年全世界都在担心美元要暴跌,随着美元的暴跌引起美国大幅度利率的提升,当时有人估计美国有可能从当时3%左右的利率提到8%(当然这都是推测)。这种情况没有发生,但是并没有意味着危机没有出现,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次失衡的另外一种灾难性后果的表现。毕竟美国不同于新兴市场国家,是主要储备货币的发生国,在美国没有表现为货币危机,表现为一场“信用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美元不仅没有贬值还升值,对其他主要货币出现了强烈的反弹,这主要是和特殊的发行地位有关。
三、再平衡面临的挑战和成本。全球经济再平衡通过调整美国国内的需求结构,以出口的恢复增长为目标的调整,同时伴随着亚洲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减少,这样的调整具有长期意义,在较长的时间里可以避免全球失衡的继续发展。从根本上能够确保全球在未来一个时期里货币金融的稳定,保持全球经济的平稳增长。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不是件容易的事,将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美国的居民储蓄率的回升究竟是一个短暂的现象还是持久的现象还有待观察。如果是一个短暂的现象,在未来一个时期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储蓄还会重新下降,消费还会重新回升,这意味着美国再平衡会有难度。
中国经常的下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再平衡能够继续往前推进,有一个很重要的成本我们不得不接受,在未来的几年里如何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这是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当前欧美国家失业率达到10%以上。在这个背景之下,全球再平衡有可能成为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的工具。
从长远来看,如果再平衡能够实现,意味着全球化有某种程度的倒退。为此,我们必须承受这样一个事实,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上是下降的。
四、中国如何面对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国需要积极的面对全球经济的再平衡,理由来自于几个方面:
第一,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储备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巨额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机会成本,中国不应该成为资本输出国。
第二,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出口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第三,2.4万亿巨额的储备面临的汇率风险不容低估。
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如果美国在国内需求结构的再调整、再平衡,对中国继续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将会是巨大的挑战。原来美国人大量进口我们的东西,现在不进口了,或者是少进口了,我们的出口到哪里去?当然可以出口到非洲、出口到东欧,但是这种替代不可能完全缓解。我们必须要预测到未来几年的再平衡不容易,如果真的发生了对中国将是巨大的挑战。
中国如何实现自己的再平衡呢?简单的说就是要坚定不移的继续实现扩大内需的战略。如何有效的扩大内需?单一的政策工具已经不能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一个政策组合,这个政策组合有几点建议:
第一,我们需要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避免对货币和信贷出现过度的紧缩。2009年货币供应和贷款增长过快,全年远远超出了计划。今年继续大幅度扩张货币供应的余地不大,大家我们需要注意调整的力度。1985年日本为了应对日元升值带来的紧缩压力,大幅度的增长货币供应是因为恐慌货币政策。之后几年有了一些资产泡沫的趋势,在89年的时候一脚急刹车,最后造成了严重的形势。93年的中期,中国为了应付通货膨胀也实行了过度的紧缩,这个造成的代价是之后大量不良资产的堆积。这些历史上的教训都值得我们现在参考,去年建了很多的项目,我们必须要使后期还能够存续下去,如果过度的紧缩一定会造成不良贷款的快速增长。
第二,对于中国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提高内需是非常重要的。消费的启动并不容易,我们说了很多年,但是这是件不容易的事,虽然投资率达到了50%以上,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要有较高的投资,只有这些才能实现我们的结构调整。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城市化发展,这与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是一致的。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各项结构性的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消费水平,调整结构财政政策具有显著的优势,大有可为。扩大政府在养老、保险、社会保障、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不仅可以直接增加需求,还可以缓解各种抑制消费扩大的结构性问题。从而进一步扩大内需。
为了鼓励居民的消费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房价居高不下可能是抑制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最近我看到一篇研究,房改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是造成居民收入下降率最重要的因素。这一块显然是压制了消费。
第三,继续稳固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05年7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改革发生之后,人民币对美元名誉汇率上升了20%以上,对缓解外部失衡产生了一定积极的影响,08年下半年以后受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内调整了很多鼓励出口的政策,也包括调整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节奏。经过了09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已经顺利回升,成功实现了保8的目标,为了缓解双顺差和外汇储备扩大的态势,提高人民币汇率扩大的弹性,人民币小幅升值仍然是适合的选择。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狂躁是不明智的,美国人应该应对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中国同样也要考虑各方面的承受力。
调整出口,鼓励政策,加大贸易自由化力度是未来一个时期需要重点考虑的政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自由化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现在看来需要进一步的推动自由化。加大进口的自由化,扩大进口总量对于未来一个时期全球经济再平衡,包括中国内部经济需求结构的再平衡具有积极的意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