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Nicholas Stern:中国将成低碳经济领头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6日 14:22  新浪财经
NicholasStern:中国将成低碳经济领头羊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论坛于3月2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Grantham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学会主席Nicholas Stern勋爵教授。(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论坛于3月2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Grantham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学会主席Nicholas Stern勋爵教授。

  Nicholas Stern:非常感谢!非常感谢朱民先生,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言,大家不知道朱民刚刚从香港飞回来,还要回去,所以他来到这里非常不容易,朱民感谢你。我们还必须再次感谢他,因为他要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要职,那么同时也要感谢他,祝贺他。我还要感谢我的老朋友刘鹤,今天能够来到现场,我只想说我对中国经济的了解从刘鹤这里了解了很多,谢谢刘鹤先生!我会说的非常快,我也有很多要说的话,所以这样的话,我们翻译人员工作压力很大了。我首先谈一谈这样的话题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发现我们身处于世界情况之中,我们了解这个主题,中国发展论坛,上个周末,我们也谈了这些问题,我们遇到了你们的总理也谈到这些问题。

  我们开始了一个关键十年的开端,我想这个十年也是充满着危险的十年,我认为机遇和危险并存。从自己的管理能力出发使自己立足于保证GDP迅速的增长,许多国家也遇到了非常严重的金融赤字问题,这些非常大的问题正在上升,他们要花费数年,不是一两年,而是好多年解决这一点。

  第二,我们有一些基本的宏观的经济不平衡问题,储蓄率有些国家很低,国际收支平衡有关系,我们确实有一些基本经济平衡问题,这使得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活动,都是互相互动的,这种经济平衡有时候在未来5—10年都要应对,我们不是明天要解决,我们要在下来5—10年都会面临这些问题。换句话说,大国不能永远脱离这些问题,不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关键问题。

  第三,这是一个开端,是工业革命的起点,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方法,来进行低碳发展,我们必须开始这个进程,非常迅速的开启。因为我们有很多工作合作,刻不容缓。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令人兴奋的进程,今天的话不是研讨主题,中国的经济模式也在发生变化,通过非常自然的过程来发生变化,这是在中国取得成功以后自然的转变。中国也展示了自身,中国权重在增加,中国会成为基础制造国,会沿着价值链往上成长,服务业的占到整个经济比较大的份额,它的份额会增加,我们会看到有些时候会有一个行业下滑,别的行业会上涨,在世界各国,在世界经济史上都是如此,我们都会经常看到这种变化,实际上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在这方面的管理,对世界上其他的国家,这对中国经济来说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会变得更加强大,整个世界包括中国都需要发挥国际经济和国际经济政治当中的作用,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的领导层,还有我的朋友林逸夫,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还有朱民,他也将升到更高的职位去工作。中国的思想、经验在世界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将从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不同的方面看到所有的东西到了一起,就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十年,世界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同时给我们提供非常大的机会,作为整个世界来说,做好这项工作,停止富裕国家财政赤字的上升,消除国际不平衡,这样的话,我们能够找出一种低碳成长的道路,中国就会做成功的转变,不再减少对于低成本制造的依赖,这样的话,如果能够以一种协作合作的方式来去前进的话,中国在整个经济社会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积极的迹象。

  当然也存在一些威胁,有一些问题构成了真正的威胁,比如说贸易保护主义,还有比如说很多富裕国家的失业率比较高,我们需要理解开放市场的重要性。不只是在公开市场上去发言,同时我们也要去谈论去管理这一系列的变化。大学有责任来去做这些工作,我们不能默默坐在那里只是做我们研究,我们需要走出去,需要合作,需要跟中国的研究人员进行合作,这是学界的职责所在,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来说,我们跟中国合作有几十年的历史,没有中国的帮助,我们很多工作无法完成。同时,我们在英国也有优势,这对于我们来说分析一些问题,会比较有好处。我们不是去讲具有美国口音的英语,但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这样一个地方,是非常好的科学研究的圣地,我们的职责就是加强我们的研究和我们的中国合作和我们中国的同仁更加密切的合作。我想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就是我们的学界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要带领我们向这个方向发展,在未来几年担任更多的任务。

  这样的话,我想很快介绍一下我的主题,我们正在经历气候变化的风险,整个全球的气候以及温度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威胁到人类的安全。二氧化碳浓度如果到本世纪末继续增长的话,会对我们造成比较大的威胁,温度如果上升5度的话,对我们影响非常严重,很多问题从19世纪就开始,有些温室气体会有分子的振荡,他会影响到地球的能量和能源。这种温室气体的振荡也会影响到我们寿命,以及我们地球的环境和我们生活,如果大家看一看身边,看一看我们可能会发生多大变化,如果大家看看我们累计温室气体量非常大的话,温度再上升5度的话,实际上有50%对50%的可能性,我们人类有几十万年的历史,如果温度持续上升,有些地方会变成沙漠,有些地方会沉入水下,在法国南部的人会考虑向北移动。气候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说降雨,比如印度季风气候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发生很快的变化,你无法准确预计气候的变化。我们无法准确的预测它到时候结果会是什么样,但是我们能够看到它是非常具有风险,这样会影响到数百万人的生活和生命,降雨结构发生变化,很多城市沉入水下的时候,人类需要搬迁,会搬到我们以前没有见到过的,将会影响到生活。我们看到历史给了我们很多教训,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我们希望理解这些问题,管理好这些问题,也有积极的方面。

  低碳的增长,我们能够看到它的框架,看起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能够看到低碳技术一路走来,包括一些低碳的农业,还有减少对于水的浪费,减少对水的污染,同时可以提高生产率,包括建筑行业,包括现在建材,还有发电行业也是这样子,我们都可以采用新的低碳技术。还有交通运输行业,我们也可以减少它的排放,我们能够看到低碳技术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发展的前景。那么,就是说我们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说有10%或者20%一样的话,我们就有一些非常有效的技术,这些会为我们的电力行业、铁路、公路带来更高的效率,这样会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带来更加先进的技术,这是我想讲的故事,我认为这个是正确的,但是必须进行分析性的展示。

  我们知道中国伟大之处之一,就是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步,这就是中国当初所迈出的第一步,我想中国在低碳技术方面也会有很好的发展,所以说我们能够看到其中是充满着这种机遇,但是我们也能够看到这种排放,实际上组成我们目前所看到污染物的大部分是来自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在低碳发展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公平、公正,实际上有很多排放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考虑平衡。同时,比如有些国家引用水库的水有几百年的历史,比如在英国、美国有很多水库蓄水,人们从中饮水。如果这些水库干涸的话,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其中的资源枯竭所造成的后果,这种基本的平等是现实,也是我们需要做的,这是非常大的现实。我们必须理解这些,也是国际谈判基本原则,各自分担各自的职责,要有公平承担这个职责。我们知道比如说《京都议定书》对于发达国家具有约束性的条款,但是我们都对发展中国家有一些资助,有些发展的结果没有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承担责任。

  我想说一说哥本哈根,很多学生来自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回到20世纪60年代,我们很多人可能会感到无助,当时还有很多人没有出生,还不是学生。我们需要达成一致,比如说我们需要有清晰的使命,像学生会一样必须有清晰的使命,这就是哥本哈根的会议也是这样的,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晰的使命,哥本哈根搞的非常混乱。但是,哥本哈根的会议是令我们比较感觉失望,也是比较混乱的。它在混乱产生,而且在混乱中前进。我们有一个2摄氏度的控制目标,每年有1000亿美元在穷国和富国之间流动,那么我们需要到2020年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在旅游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印度、巴西、美国等所有的国家都需要合作,建立伙伴关系,建立一个平等,来往前发展。当我们离开哥本哈根平台的时候,它有一个最后的期限,明年3月1号必须提交最后的谈判文件,来达成我们减排的目标。已经建立了高级专家小组来去获得新的资源和财务,来去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来帮助贫困的国家,我是高级别小组的成员,这是非常好的小组。

  我们就是在两周前刚在巴黎召开了一个会议,我们会发现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同时,我也提请各位注意,就是哥本哈根一些误解,就是不同国家的领导人,经常会发现彼此很难理解。他们并没有研究过他们所谈论这些国家,或者他们对话的这些国家。比如在两周快要结束的时候,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已经确立了40%—45%减排的目标到2020年。那中国在确定这个目标之前,已经进行了研究,使他这个目标成为可能。但是很多首相说没有进行研究,但是中国很好的发挥了这个作用,在这个上面进行了很好的研究以后确定了这个目标,我们跟中国讨论这些问题,跟中国讨论人员来说他们需要充分了解中国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你需要了解中国的结构和中国经济规划的结构,那么我们也需要理解美国的结构,美国很多时候无法做出承诺,因为他要依赖国会解决问题。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这边给大家一个数字,我们目前,每年排放是470亿吨,我们需要控制温度的升高不超过2度,我们说2度温控是50%对50%的机率。

  在2020年的时候,应该是低于440亿吨,到2030年应该低于370亿吨的排放,这是一种基本的科学。你可以现在做的工作少一点,稍后做的多一点,或者现在做的多一点,或者稍后做的少一点,这就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如果大家看一看哥本哈根的讨论,如果到2020年每个国家都能够按照他所说的去做,就能实现这个目标。但是中国的承诺是无条件的,每个人都达到自己承诺的目标,我们到2020年就会有480亿吨的排放。就是说我们作为一个世界,我们现在是一个整体。十年以后必须减少,必须调整这个数据,这就是世界需要合作,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排放量的峰值,有时候是下降的,有时候是升高的,许多都是这么一个情况,这都是我要分享东西。中国是非常大的国家,可能数量非常大,有90亿吨排放量,中国哥本哈根的目标的话2020年有115亿吨的排放量,在2020年之后我们不知道多少。在2020年还会经历新的一轮学习曲线。

  假定中国再减少55亿吨的排放量的话,那就会更少,到2020年到2030年还会减少,这对世界减少也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中国是14%,世界就是31—32%,这对世界非常困难的,这需要我们在未来岁月里来努力。我们未来2摄氏度的目标努力,我们必须前进,我们必须在热带雨林方面努力,这些是非常关键的问题,非常重大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取得进展的部分。我中国有很多创想,如果中国能够引领技术的分析,程序、融资、金融在分享技术方面将会非常非常好,我相信中国领导力在未来数个月里将是强大的。

  因为我今天在中国,我们在讨论经济的发展,我们绝不该忘记中国是世界一大部分,它是非常大的,责任也要承担。我们知道在中国应当更加谨慎,比其他地方发展的更加谨慎,我今天主要谈论中国,并非意味着其他国家与此无关,中国是世界一部分,其他国家也应当做这样的工作,美国尤为如此,因为美国仅次于中国,是第二大排放国。

  说了很多森林方面的问题,我们现在再接着谈,我来谈一谈,还有一点点时间了,什么样的政策。我们将需要许多解决问题的政策,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政策,那就是温室气体的代价,我们在LSE讨论过这个问题,有多少人在LSE学习过?非常高的比例,其他人有机会但是没有争取这个机会,没关系,你可以迎头赶上。温室气体对未来造成的损害,这就是市场的失灵。我们要面临我们的行为的代价,还有原材料,我们对这些需要承担的代价,如果大家承担一些代价,如果你不去买单,别人就会遭殃,这是市场失灵,这是最大的市场失败,世界已经见证了这一点。政策一大方面就是验证了这个政策的失灵,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依赖市场,你不能通过规划来实现这一点,那这就是政策必须考虑的应当解决这种市场失灵,我们要调节,要调整在不同的经济体当中做法不同,但是中国已经准备好了,在很多方面进行监管,我会提到很多技术问题,还有政策问题,我还会谈到一点,我提出一点。我在过去15年当中,我们做了很多咨询工作,我提出一个政策建议,在我的生命当中。

  我们必须考虑到煤炭,50%的电力是来自于煤炭,这是一个大问题,在中国非常重要。在中国讨论碳还不够。一吨二氧化碳20美元相当于50美元的一吨碳,这在中国使用的情况。中国使用的30亿吨煤炭,这会是1500多亿美元的相当于3%的中国GDP,中国可以加强资产安全,可以做很多事情。在接下来几年可以调整这方面政府政策,来提高国内消费。当然我们可以使用这种钱来做这些重大举措,这些技术、能源,加强能效来保护人们避免风险,但是这不是巨大的代价,这是2—3%,这就表明我们需要讨论这些政策,讨论碳交易在全世界都要开展讨论。

  我试图解释为什么低碳经济是如此重要,在未来世界需要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最后我要强调低碳经济是如何振奋人心,我们非常想做这一点,但是我们开始想参与其中的时候,我们看到技术变化步伐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是最富活力的历史时期,能够探讨、开发创新,我们已经看到它的潜力,我们意识到低碳经济是清洁、安全,并且是更加多样化的一种方式。高碳经济与之矛盾的,如果我们走那条路的话,我希望大家不要那样做,会影响到一个不可收拾的未来。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世界,如果我们能做的好的话,我们将是有建设性的做法,但是我们不能犯错,我坚信,在低碳经济的世界上,中国将会起到引领作用,它实际上已经是一个领头羊。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