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今天形成了外资、国有、民营、员工以及其他社会公众股东共同持股的格局。没有控股股东,股权多元而不是高度分散,前几大股东之间持股比例相差不大,比较均衡,而且这些大股东派出董事。正是在这种股权合理均衡、对董事会进行有效监督的基础上,平安不断吸收先进的治理理念,建立了一个运作规范、高效、专业化、国际化的董事会,其致力于公司价值最大化,而非单个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平安现有董事19人,其中执行董事5人、非执行董事7、独立非执行董事7名。管理层在董事会的比例较少,使董事会会更公正、更专业,这样也有利于防范内部人控制。在平安董事会,马明哲并不因为其创始人、核心、董事长兼CEO的身份而享有特权,在他看来董事长的职责是召集董事会,不是领导董事会。平安还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对董事长的权限进行限制。例如,平安的经营层是通过委员会来辅助决策的,设有投资管理委员会、预设管理委员会,在这些委员会中,董事长是不参加的,他只有否决权。
平安董事会下设立了审计、提名、薪酬委员会,很多议案在正式提交董事会之前都需要经过专业委员会的讨论,不能轻而易举就举手表决。这三个委员会以独立董事为主,公司7名独立董事都有很强的专业背景,没有很大牌的人士,但经验都非常丰富,工作很认真,有时候连标点符号的错误都挑了出来。
在完善董事会自身结构方面,平安的董事们也不遗余力。平安是保险为主的公司,财务报表中有很大一块是保险准备金,在这方面精算师是专业人士。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主任提出,希望董事会中引入个有经验的保险专业人士,这样对财务报表审计会更加专业。2009年董事会换届,平安就有意识去寻找,结果邀请了瑞士再保险大中华区的原负责人钟煦和,他作为资深精算师背景的独立董事,成功加入新一届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履职。
大量运用中介(会计师、律师、财务顾问、投行等)进行辅助决策,是平安董事会区别于绝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的重要特色,富于国际化色彩。平安董事会与其他董事会还有一个不同,平安的开会并不复杂,但开会前的沟通是最难的。开会前跟董事、中介机构的交流沟通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平安这样一个资产庞大、业务复杂的公司,中介的好处明显:中介比内部董事更具有中立性,其尽职调查、提供专业意见的功能,无疑有助于降低决策风险,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为促进董事高管忠实、勤勉地工作,平安制定了严格的董事高管考核机制,这表现在对董事、经理人员的绩效评价,经理人员的聘任,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制定上。薪酬委员会对全体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表现及薪酬待遇予以审议,参照董事会制定的年度发展计划,以绩效为基础建议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董事会在对经理层的招聘、选拔、任用上,严格实施竞争、激励、淘汰三大机制,董事会根据提名委员会的提名,聘任或解聘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对公司经理层实行严格的经营目标问责制,年初确定经营目标,年底进行达成情况的问责,期间每月召开月度经营报告会进行过程追踪;问责目标每年滚动更新,根据经营目标的达成情况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奖励措施有虚拟期权计划、奖金、员工持股计划等,惩罚措施包括降薪、降职等。
时至今日,平安董事会已成为实质上的最高决策机构,代表着除股东以外的多方利益,面临着本土与国外、旧有与时新、传统与现代在文化和理念上的多重差异的挑战。权力制衡的背后可能意味着决策效率的受损和成长速度的放缓。在一个快速搭建起来的大金融架构下,随着合规问题退居次要地位,平安董事会面临着如何形成专业化战略能力的新挑战。
平安董事会把自己定位为公司战略的方向盘,制定统一的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的发展愿景和抱负,并引领集团各职能和业务单元向这一战略目标前进。虽然董事会没有成立战略委员会,但要求战略的制定必须通过全体董事在现场会议上决定,保证全体董事的参与和充分讨论。
平安董事会已经意识到目前的专业结构与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差距,计划进一步改善董事会的结构,提高董事会的专业性,吸收专业领域的人士加入董事会的团队,致力于选聘具有不同专业技能和知识背景的董事,专业技能和知识背景涉及管理、保险、银行、财务、精算、投资、并购、法律等方面。同时加强对新任董事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董事就任须知,涵盖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规则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任期内的定期培训,阶段性组织的定期培训;保监会、证监局履职培训;特殊需要的培训,为配合公司特殊需要比如上市、重大收购合并等情况,临时组织对董事的相关情况培训。
附:
踏上绿色之旅:“低碳100行动”出发
近日,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正式成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一号提案,“绿色经济”已成为正在举行的2010全国两会重要议题。中国平安近期宣布,将响应政府节能减排号召,于近日启动低碳100行动计划,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以自身低碳运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100:以特色业务搭建社会价值链
即将启动的低碳100行动计划,是中国平安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行业领先标杆的重要战略举措。
中国平安副董事长孙建一表示,近年来,中国平安连续向客户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服务承诺,得到了广大客户积极、正面的反馈。此次正式推出绿色金融行动计划,则是平安对社会环境责任的庄严承诺。
这100项低碳计划包括,66项日常办公、14项采购环节、12项业务环节以及结合业务自身特点推出的8项绿色金融项目。其中8项绿色金融项目涵盖中国平安保险、银行和投资三大业务支柱,包括保险领域的环境污染责任险、针对气候恶劣地区的小额保险,银行领域的绿色信贷及相关中间业务,投资领域的投资环保产业、证券辅导上市的环保审查以及成立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等。
据悉,此举意味着中国平安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得到进一步提升,从早期的慈善捐助,到主动、系统的社区投资,逐渐发展到目前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在社会价值链中的位置,通过具体业务和商业模式,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后台集中:每年节约用纸2亿张
据悉,在提出中国平安低碳100行动计划之前,中国平安已经通过内部流程改革、产品服务创新等方式,推动公司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改革创新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2006年正式运营的平安后台集中项目。
这个旨在强化风险管理、整合资源、节省成本并提升运营效能的项目,通过办公和作业的无纸化,每年可在核保、核赔和保全等环节节约用纸逾2亿张,约合873吨(每张A4纸约4.366克);同时,通过使用低能耗IT设备与高效能制冷设备,和采用虚拟化技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了整体能耗,并减少了碳排放。
同时,基于后台集中项目而开展的电子保单、电子投保书、电子函件及电子保全等业务的推广,将大量节约在销售和服务各环节的纸张消耗。以平安寿险电子函件为例,2009年,45万电子函件用户,共减少发送纸质函件100万封。
以后台集中成果为基础,中国平安起草了保险行业标准《保险业务代码集》,成为我国保险业的基础性标准,并荣获2009年深圳市金融创新奖一等奖。
截至2009年底,中国平安的后台集中项目已经从原来的寿险和产险,逐步应用到养老险、银行,实现全国3000个机构的后台业务集中,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标准化、流程化、工厂化的综合金融后台。
该项目同时体现了平安对于前台与后台工作人员的解放,通过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实现规模作业效应;简化分支机构前端的工作量,使前台工作人员可专注于做好销售和客户服务工作;通过强大的、统一的、标准化的后台作业支持,避免因集团业务高速扩展引发的人力不足、资源匮乏等问题。
环境污染责任险:鼓励被保人控制污染扩散
在环保产品研发领域,2008年,中国平安作为首家中资保险公司推出“平安环境污染责任险”,该款险种承保,由被保险人在被保险场所的区域范围内从事保险单载明的业务时,因突发意外事故,导致污染损害而造成的第三者损失。保险周期以一年为单位,据了解,2009年该款保险保费收入约500万元。
2009年1月15日,平安客户——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巴陵石化分公司位于长岭炼化公司加油站旁的苯管线发生泄漏,并导致起火,影响附近村庄村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中国平安接到报案后,立即安排当地查勘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被保险人紧急处理,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1月16日,中国平安再派出3名专业人员组成专案小组连夜赶赴现场,调度所需资源奔赴现场,协助客户对水源进行水质采样化验,采取有效措施协助控制污染源,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并指派专人录像及照相对事故损失核定。
随后,当地事故调查小组对事件造成的原因、损失和影响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和估算,根据当地政府确认及被保险人支付的赔款,中国平安按照每次事故赔偿限额赔付50万元。这起赔付案件也刷新了平安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最高赔付纪录。据了解,客户缴纳保费75347元,每次事故赔偿限额50万元,累计赔偿限额200万元。
2007年12月,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保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意见》指出,现阶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标的以突发、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失为主。先期重点选择环境危害大、最易发生污染事故和损失容易确定的行业、企业和地区,率先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
平安环境污染责任险负责人透露,该款险种在产品研发阶段,即按照上述指导意见,承保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损失。产品上市以来,平安积极与各省环保部门沟通,排查出“典型企业”。除了一般责任险承担的第三者人身伤亡、直接财产损失以及法律费用外,平安环境污染责任险还承担两项特殊的责任,即对污染物进行清理发生的合理必要的清理费用以及施救费用,鼓励被保险人控制污染物扩散。
据了解,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是一项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能够较为有效的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绿色”保险制度。国际经验证明,一个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能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2007以来,国家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银监会、保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发布了一系列金融环保政策,如《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绿色金融”正式在国内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