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莺:新一代企业家拥有更大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4日 16:03  新浪财经
叶莺:新一代企业家拥有更大空间
  2010年1月24日,由第一财经与唯众传媒联合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行业领袖论坛”在上海举行。图为纳尔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叶莺。(资料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月24日,由第一财经与唯众传媒联合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行业领袖论坛”在上海举行。图为纳尔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叶莺。

  叶莺:大家下午好!刚才听到了我们陈主任的演讲以及蔡老板的演讲。在这里我非常惭愧,我既不是宏观经济学家,又没有那个本事有那么多的企业家以及企业走向财富榜。

  今天在这里我不过是一片绿叶,衬今天所有嘉宾的红花。的确在2009年,在一片萧条之下中国一枝独秀,不仅走出了后危机时代所谓的阴霾,同时在危机当中能够迎刃而解。

  由于我们领先走出了危机,同时让世界的眼睛一亮。的确又一个新的经济盟主诞生了。可是这个诞生并不表示的确是因为某一种危险当中所产生的机会。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中国能够赶上这一段危机的风,在世界拿到了话筒。是因为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也是过去6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人的努力,一代人的血汗,留到下一代的人继续来传承。

  在现在我们谈到谁主沉浮的话,刚才两位前面的嘉宾都用了一个“新”的字。其实任何经济数字并不能够说明真正经济里头的问题。最重要我们今天要看的是怎么样在我们经济结构上进行优化,在我们的商业模式上如何提升。这需要用一种新的视角,需要用一种新的理念来处理我们将要面对的新问题。

  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培养新兴产业。而这些新兴产业其中都带着绿色的颜色。因为它不仅要兼顾经济的发展、工业的推动、生活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怎么样保护我们的环境、维护我们的生态,使我们能有一些资产留给我们的下一代。

  而这些新的产业必须要有一群新的企业领导来领导,那就是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些新的领导他们所面对的不仅是要除旧布新,更重要的是怎么样在不抛弃旧的基础上发展新的产业,自主创新,内外兼顾,东西贯通。

  刚才我们都说中国经济基本上成长有三大支柱,首先是内需。当然怎么样继续的提升内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由于我们的市场非常的广阔,而且现在市场的深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和优化。在这一点我们是有信心的。刚才陈主任也提到了出口方面,在今年似乎也是一片好景。那么既然我们在痛苦、危难的时候都有那么好出口表现,相信今年也不是一个大难题。其次就是投资。

  三个支柱:内需、出口、投资。投资的部分,政府大量在内部投资固然是非常有利的明证。我们也看到中国许多国有和民营企业也在走向世界,在世界各个不同地方投资。这一切都为我们新一代的企业领导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以及更大的舞台。

  可是,后危机时代也是一个惊涛骇浪的时代,因为真真正正的复苏还没有完全实现。再加上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国际贸易主义的抬头,更困难的是失业率高居不下,再加上一些供需之间的平衡和区域之间的冲突,天灾不断,人祸频繁,再加上战乱饥饿,以及一些无法预知的危机都包围着新一代的企业领袖每天要日思夜想的问题。

  你活在风口浪尖,时时会被浪涛掩埋。新一轮的企业家你准备好了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这个浪就在你的手里,看你怎么样翻这个浪。当我们没有完全准备好接这个班的时候,我们也要在这向我们上一代的企业家过去曾经为我们奠定了今天这样基础的,在这里向他们的致敬。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有了我们的今天,他们付出了他们的青春,同时用他们的智慧和他们的努力,使我们今天有了更广阔的天空,以及在世界上更大的声音,和国际舞台上更大的话语权。

  上一代的企业家们你们辛苦了。但是交接棒是一个自然的定律,我们一定要做好使我们这个交接棒能够顺利的交接到下一代企业家上,使他们能够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这一代的企业家他们比我们更幸运,由于全球信息化急速的发展,他们有了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自由,同时他们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做他们自己的选择。这一代的企业家是大胆的,这一代的企业家他们是可以担当起任何时代,过去和将来给他们提供的领头羊。

  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