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首届北京大学民营经济新年论坛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月23日,由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主办的“北京大学民营经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民营经济:复苏时期的变革与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原财政部副部长金立群演讲。
金立群:谢谢单教授,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我非常荣幸应邀出席北京大学民营经济新年论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机制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之快,出人意料。中国经济的国力之增强举世瞩目。
国有企业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关键的主导的作用。在很多重要的行业和关键领域,逐步的形成了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这一个过程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同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79年,全国民营企业的数量不过是10万家左右。而到目前的数量已经超过了600多万家,并且我们要通过这个数字的改变,要从这个数字增长的背后看到我们民营企业技术含量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攀升。
据不完全统计,民营企业目前交国家财政税收收入50%左右,而且解决了近75%的劳动力就业。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是讨论民营经济在复苏时期的变革与发展。这也是民营经济当前遇到的最大的挑战。
要应对这个挑战,我认为,民营企业首先要得到全社会在观念上的理解,得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得到和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经济的发展。确实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巨大的努力。
应当这么说,民营企业能够有今天,也得益于国家的政策的促进。特别是国务院在05年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使得民营企业在理论观念、政策支持上得到了平等的国民待遇。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民营企业迎接新挑战的根本。但是如何把这些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障碍。那是全社会的责任。
我今天主要想谈谈如何在实践中为民营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的和谐的发展关系,从而更加有效的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的发展。
因此我第一个讲的是社会各界要从根本上转变对民营经济的观念。
总体上看,我国民营企业近年来发展很快,许多优秀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其中已经有不少民营企业从早期的家族式的企业发展成为实施现代化企业制度管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的龙头企业。
但是,和国民经济的总体需要相比,我们感到,这样一些优秀的企业还是太少了。大多数民营企业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他们的健康成长还受到很多内因和外因的制约。还有方方面面的掣肘。我们不否认,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有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违法违规的行为。这些问题现在有,今后也不可能完全避免。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当然是由于个别的民营企业自身的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欠缺。但是我们看到,从美国的安然事件和这次金融危机中爆发出来的事件,即使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即使是一些百年老店,著名的企业也同样存在着违法违规的问题。因此,我要这么说,违法违规并不是民营企业的专利。
民营企业应当要自强不息,努力进取,消除这一刺眼的烙印,树立全新的光辉的形象。所以,我们要说,有一些存在的问题,但不是民营企业所特有的,有的是体制上的,机制上的,以及社会发展阶段上的一些因素。各级社会应当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客观的立场,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民营企业。要充分肯定民营企业对国家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要更多的看到他们积极的一面,要改变对民营企业的偏见,成见。也就是说,我们大家要更好的呵护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的贡献是很大。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这种竞争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推动了我国行业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
我亲自访问了一些民营企业,我对他们努力进取的一种强烈的愿望,以及被他们爱国,爱家,爱企业的精神所感动。所以我们应当给予他们很大的支持。
我还感到,民营经济促进了国家从原来的城乡二元经济逐步转变为城乡一体化经济的这么一个过程。民营经济的发展能够使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更加有竞争力,而且更加公平。
非常重要的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广大的农民从原来的生存能够上升到生活。我曾经在从事世界银行对中国贷款的过程中到中国的很多贫困地方去搞项目。我在甘肃看到一些农民,他们的一生用八个字可以概括。我们就问放羊的放羊娃,放羊为什么?赚钱。赚钱为什么?娶婆。娶婆为什么?生娃。放羊、赚钱、娶婆、生娃就概括了。这是生存,不是生活。民营企业能够为我们国家广大的农民从生存走向生活开辟了一条道路。
所以要从理论上,实践上进一步扫除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创新机制,理顺体制。我之所以在这里强调民营经济对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强调它的意义,因为我认为,只有真正认识到民营经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贡献,我们才能真正从政策上,从体制上排除民营经济所受到的很多障碍和掣肘。
可以这么说,如果说有很多障碍还是不能排除,这只能归因于我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还是有限。所以我下面要讲的第一步就是进一步放宽对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
民营企业经营有很大的灵活性,经营环境是否宽松决定了他们的灵活性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真正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首先就需要从行业准入上入手。行政审批改革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目前在国内注册一个企业平均需要多少时间,我没有非常准确的数据,但是我可以相信,由于各种因素,各个企业获得批准的时间肯定是不同的。但是我想,可以毫不夸张的估计,是发达国家的若干倍。慢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行政限制和审批程序依然比较繁琐。虽然从2001年行政审批改革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只是阶段性的,初步性的,行政审批改革在具体落实方面还是有很多障碍。留存下来的审批数量还是很大,并且有相当多审批是政府不该管的,属于市场范围的事情。行业垄断部门也希望借助各种审批和准入的门槛限制其他竞争者的进入。
举个简单的例子,注册资本金提高的要求就足以使许多民营企业望而却步。目前仍有很多行业,尤其是金融行业对民营企业的准入还是设置了很多的障碍。
第二个,融资难的根源我认为是金融体制的问题。
融资难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而言是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老问题了。国有商业银行不愿意给民营企业贷款,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这里有成本的考虑,也有贷款风险责任的问题。
最近政府通过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和融资力度。我认为这是利好消息,是值得欢迎的。但是问题是这个利好消息能不能很快的帮助我们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这是一个问题。
事实上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等部门也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和措施。不过落实起来收效还不是很大。我个人认为,融资难的根本性问题涉及到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从现有的金融体系的改革入手,允许和鼓励成立地方性民营金融机构应当是改革的一个方向。
地方性民营金融机构在解决中小额贷款当中信息不对称的方面是有先天性优势的。他们扎根于地方,通常能够准确深入的了解地方经济和企业的运营状况,信用调查的成本也相对比较低。实行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在成本和风险控制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他们有着国有商业大银行所不能替代的优势,可以填补国企银行在市场和客户方面的空白。
拓宽融资渠道是改革的另一个方向。一方面,我们既需要发展和健全企业债券市场。中国和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欠发达。中国企业融资企业债的规模非常小,占债券市场发行的比重一直是很低的。这主要是企业债在审批过程中存在着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的现象。准入的门槛很高,申请时间长,效率低,这就很难满足企业对资金灵活安排的需求。
现阶段企业债的发行是通过审批核准,不是通过市场评级来决定他们的债性,因此具有很浓厚的行政色彩,还不完全具备金融工具的特征。能够发债的企业一般都是已经有了良好的现金流,但真正需要资金,并且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很难通过发行企业债来融资的。所以银行系统不通,债券市场无门,就是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遇到的很大的困难。
最近在企业债改革方面有一些新的讨论。比如说将企业债的发行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发行定价逐步的实现市场化,加大企业债的市场流通性,放宽发行主体和融资使用用途的限制等等。这又是利好消息。
但是,这些政策何时能够真正出台,并且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还有待时日。
拓宽融资渠道的另一个方面是丰富资本市场的层次。我国在去年推出了创业板市场,这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式的进步。但是能够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是没有办法得到缓解。我们还需要引导和鼓励其他融资规模的发展。例如风险投资基金,目前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仍然以不动产抵押为主,对于众多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创业型的民营企业来讲,他们的竞争力在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很难和他们的资金需求相匹配。在这方面,风险投资基金的产权投资模式可以帮助解决很多问题。
总之,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个系统工程,单靠给国有商业银行施加压力是不够的,还应该去解决金融体制方面的很多制约因素。
例如企业信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无疑将给现有的监管政策和水平构成一个重大的挑战。
第三点,打破垄断是大趋势,是关键。
有些人认为,垄断就是国有企业的垄断,可以给国家带来最大化的财富。国家的命脉行业掌握在政府手中是天经地义的。我们不否认,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同阶段,行业垄断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的确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对待行业垄断,还是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比如说行业垄断是否一定能够向国家的财富极大化?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并非如此。在垄断的情形下,价格扭曲将导致政府资源利用率的下降,形成了经济学上所说的社会复利和效益的损失。我个人也有一个箩筐理论。你往箩筐里面扔石头,石头越大,留下的空隙越多,浪费越多。你把大石头扔进去还要扔一些小石头,一直到沙子,才能真正发挥效率。我们要有竞争,要有大的,中的,小的企业一起竞争,能够填补很多很多的空缺。
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讲我认为是同样的道理,经济活动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不同规模的企业,而不只是大企业。我们看看成熟的发达经济体,像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他们的中小企业是非常有竞争力的,而且这些中小企业往往站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很多技术的创新突破是来自于这些中小企业,专业化的企业,他们更加能够适应经济的变化。这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刚才讲到,行业垄断并不见得一定会使国家的财富最大化。再说,行业垄断所获取的利润也未必是完全上缴给国家。实际上它造成了财富分配的不公平。我接触过不少民营企业。他们很多人都是非常的爱国,遵纪守法,有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我相信,在非常时期,这些民营企业一定能够满足国家的非常需求。有些国家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比如说,西方发达国家,他们没有命脉的所谓企业。没有所谓命脉经济。只有一条,他们的命脉是国家的法律。比如《战争征用法》,要求全体企业和公民尽最大可能满足国家在非常时期的需要,保证国家利益在任何时候不受侵犯。在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下,不同行业,企业才能百花齐放,共同发展。换句话说,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命脉是这个国家完整的法律体系,而不是几个垄断行业。
最近社会上有不少关于国进民退的讨论。我认为这是一种阶段性的现象,不能简单的评价这种现象产生的利还是弊。在本次经济危机的演变过程中,国进民退最明显的例子应该是在大西洋的彼岸,美国,为了挽救陷入困境的大企业,美国政府将他们进行了国有化的重组,分析国进民退的关键问题是要看在什么样的外部环境下发生这些现象。美国已经表示,等到这些企业能够自己站稳,他是要退出去的。
如果在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下,国进没有问题,反之将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是一个国退民进的过程。现在出现一些反复就好象经济周期的一些情况一样,我们要从更长的时期看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重的平衡问题。尽管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仍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从大趋势上讲,我认为民进是必然的,这符合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需要。
民营企业占中国经济更大的比重,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将是一个大趋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长期共存,在相互竞争中谋求共同的发展,我认为这一点是肯定的。
第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该更好的互动,和谐发展。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互动和谐发展指的不光是竞争,更多的是合作。我认为未来的趋势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将进一步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将变得更加模糊。无论是跨行业的横向的合作,还是产业链条的纵向的合作方面。无论是在中间产品供应还是最终产品服务和技术的提供等等方面。民营企业都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补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共生性和互补性将会变得更加的深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就研发投入来说,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要高于国有企业。科技部的统计显示,在过去几年,民营企业占企业RND投入的比重超过了60%,占全国RND总投入的比重在50%左右。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重要力量。要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就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一点和市场准入,融资等问题是同等重要的。
我记得,在我们谈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些活动,我在不同的场合讲,保护知识产权不是保护美国,不是保护欧洲,是保护我们自己国家的企业家,科学家。如果我们没有这个保护,有谁可以拿出巨大的资金,时间和精力投资于技术?因为我今天刚刚研究出来,明天就被偷掉。如果我们国家没有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国家永远不可能超过发达国家。
我们虽然已经立法保护知识产权,但在具体法规的监督执行和维权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方面,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当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面对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的时候,国有企业占有明显的优势,他们有财力,有影响,有政府。但是民营企业大多以中小规模为主,在维权方面通常显得势单力薄,他们诉诸法律是必然的途径,但是高昂的诉讼费用使他们望而却步。有些企业只能偷人家的技术,剽窃人家的技术。
我认为政府应该主持公道,维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权利,这样才能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技术,为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服务。这种共生性和互补性才有可能得到持续。因此我们要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我们要认为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就是保护我们国家。
由于民营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出现一些问题是不奇怪的。我们感到,民营企业不要妄自菲薄,要不断的反省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一个企业严格的公司治理是重要的。我们相信公司治理是提高民营企业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又要知道,一个企业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有赖于企业家自身的修养和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传承。
我们国家需要是遵纪守法,有崇高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来自社会的基层,大多数人曾经是普通的农民,工人。当年创业可谓穷不丧志。今天事业有成,切莫癫狂,要自强不息。为我们国家,为民营企业的自身发展不断做出努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