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晓蔚:新兴市场国家风险与经贸投资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2日 10:36  新浪财经
陈晓蔚:新兴市场国家风险与经贸投资机遇
  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进出口企业第八届年会暨服务贸易洽谈会”于2010年1月20日-22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助理陈晓蔚。(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进出口企业第八届年会暨服务贸易洽谈会”于2010年1月20日-22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助理陈晓蔚。

  陈晓蔚: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中国进出口企业第八届年会!我演讲的题目是“新兴市场国家风险与经贸投资机遇”。分为四个部分:一、当前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态势;二、近期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主要风险;三、2010年中国企业的经贸投资机遇进四、对开拓新兴市场的一些思考。

  近几十年以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趋势,使新兴市场国家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生力军。2008年新兴市场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占全球27.8%,与十年前相比提高8.6个百分点,2008年新兴市场国家的消费总额已占全球23.3%,与十年前相比提高4.9个百分点。由于多数新兴市场的经济模式属于外向型经济比较依赖欧美市场,所以源自欧美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十分严重。

  进入2009年下半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进一步复苏,亚洲地区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经济复苏。IMF在2009年10月预测,亚洲地区2009和2010年经济预测增长6.2%和7.3%,具体来看除中国以外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阿曼等国在2009年实现正增长。此外多国政府出台的财政刺激计划对经济下滑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非洲地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09年上半年非洲工业化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步伐普遍放缓,包括随着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下逐渐恢复增长,加之非洲各国政府通过反周期政策对经济下滑的抑制作用,09年下半年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复苏。

  东欧和独联体国家自2008年11月以来,欧洲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出现快速下滑,国内投资出现大幅萎缩,受外资撤离、流动性紧缩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国家出现情况,新兴市场国家当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也是经济复苏缓慢的地区,根据预测东欧和独联体国家2010年经济增长分别为-6.7%和2.1%。此外,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在过去危机当中吸取了教训,其中体制改革和外汇储备的平衡增强了应对危机的能力。

  第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主要风险。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形势出现好转,但近期依然面临着一些风险,金融危机之后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些国家的债务风险明显上升。

  二、通货膨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风险在上升,注资造成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的避险和逐利行为。如果各国政府不能及时回收过剩的流动性,通货膨胀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受到的比较小,新兴市场国家受到的影响则较大。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正是新兴市场国家所产生的需求和粮食价格的迅速上涨,这对全球性通货膨胀可能性上升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对中国企业而言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是出口商品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难以通过价格上涨抵消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目前在通货膨胀预期之下全球投资者追逐商品的行为已经推动各方面成本价格走高,另外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低利率政策的影响下全球资本向新兴市场流动的趋势将加快这些国家资产泡沫的形成,对新的经济动荡埋下伏笔。

  三、危机对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滞后影响。在危机之中众多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遭遇了外汇储备下降、资金流入减少等困难,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较弱,对这些国家而言危机造成的影响才刚刚显露,所以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企业意味着贷款扩张率以及个人消费的违约率将持续攀升,例如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国内市场发育比较好,经济政策灵活的国家,经济稳定将更有保障,而过度依赖国际资本,经常项目出资较大或过重的国家就会受到实质性冲击。

  第三方面,2010年中国企业的经贸投资机遇。

  一、全球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正在改善。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复苏的迹象,同时金融形势持续好转,市场上证券等资产投资出现恢复,投资者对较高资产的投资增加,所有这些因素将会对经济复苏起到一定作用。在国际市场上新兴市场国家信用违约将大幅下跌,外部融资成本因此降低,利息负担减轻,2010年外汇直接投资将恢复,世界银行估计有些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投资在09年下降34%,另外据联合国统计,2010年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私人资本将达到6500亿美元,高于前两年的水平。

  二、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将加快。面对生产成本计优惠政策的压力,今后一些企业会持续进行产业转移,金融业和服务业将会加强外包和转移的步伐。据统计43%企业将进行投资转移主要投向“金砖四国”,其它投资选的地点包括波兰、南非、土耳其、罗马尼亚等。

  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环境日益改善。新兴市场国家拥有不断上升的潜力,需求旺盛,在基本消费需求方面,新兴市场国家消费在2009年将基本维持上一年的水平,发达国家将会出现4%的下降。预计新兴市场国家在2009年总体消费规模还将上升一个百分点。其二对外恢复能力增强,国内市场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出现上升,2009年新兴市场国家由于满足进口优惠需求的国际储备水平相比2008年有所提高,从平均的5.7个月上升大7.2个月增加1.5个月。其三通货膨胀压力减轻,通货膨胀始终是中国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09年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率明显减轻,平均通货膨胀为0.5%。其四,国际援助将起到稳定性的作用,避免一些国家走向国家破产。

  四、中国企业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第一个优势是外交资源优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对全球的影响力、吸引力,广大新兴市场国家与中国发展互利互惠的经贸关系日益增强,良好的双边关系对中国发展国外市场铺平了道路。第二,金融竞争优势,中国外向型企业通过多年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因此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反观其它新兴市场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障碍,中国拥有充足的外汇资金,可以为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发展需求提供资金支持,中国政府和金融机构良好的信用能力享受低融资成本待遇,将为其它新兴市场国家让度信用资源。第三,产品与市场的定位。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建立起自己的产业优势,大量的实用技术和设备特别适合新兴市场国家。

  第四方面,对开拓新兴市场的一些思考。

  一、保持政策支持力度。

  二、扩大制订金融规则的话语权。我个人认为,当前的市场竞争以及生产要素的竞争和支持政策的竞争扩展到金融的竞争,在过去的几年内中国企业将获益颇封,为清除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产生不必要的干扰扩大话语权十分必要。

  三、出口企业需要调整经营策略。随着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中国原本出口发达国家的原材料和部分商品有可能转向其它新兴市场国家,从而改变出口结构,中国企业要对市场有充分的敏感性,要有足够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深刻的把握了目标国家的发展动向也就紧紧的扣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

  四、关注新兴市场面临的风险。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参差不齐,很多国家在2010年还将处于低速增长水平,对此中国应该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我国政府全面扩大了对外经贸的支持力度,在对稳定外需、促进出口方面发挥作用,有效的促进我国外经贸稳定发展。

  谢谢大家!

  我就刚才提到的在非洲建电站项目的问题解答一下。

  我觉得对非洲电站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有几点应该把握住,一个是一定要列入国家的发展规划,这样就可以作为国家项目来发展,能够顺利的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是得到政府的担保,因为非洲国家普遍来说这方面是比较弱的,得到政府的担保是比较有效的手段。同时这个项目要列入国家发展计划里面去了,这样的项目就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保障,因为这已经经过了政府议会批准了。

  第二个好处,像电站这样的项目能够上网卖电,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发出来电肯定要卖出去,不能靠自己去卖,利用国家的电力公司卖,前提条件就是要达成协议,当然期间要考察一下国家电力公司的执行状况,为什么呢?比如说非洲很多国家电有可能卖出去用户用了但是费收不上来,很多国家都是这样的问题,不像中国要用电的话要先买了才能用,可是非洲国家并不是这样的情况。所以项目要建比较容易,关键是要把钱能够拿出来,这个钱投入周期可能会达到10-15年。

  另外,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要注重环保和其它一些标准,我们的企业在过去十几年、二十几年开拓市场当中不太重视这方面,实际上这对这个项目将来的成功是有很大影响的,像水电对周边的环境、历史古迹都可能会有所影响。其它项目也要注意这一点,虽然会增加投入的成本,但这种成本是必要的,我们也有其它方面的竞争优势,一定要把这些方面做好,不然的话会影响这个项目的进行,最后反倒不如之前就把它解决好。当然不管搞什么样的项目,非洲很多国家的环境不是很好,应该也采取一些风险防范措施。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