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国刚:坚持贸易顺差 积极推进资本输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1日 15:16  新浪财经
王国刚:坚持贸易顺差积极推进资本输出
  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进出口企业第八届年会暨服务贸易洽谈会”于2010年1月20日-22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副所长王国刚。(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进出口企业第八届年会暨服务贸易洽谈会”于2010年1月20日-22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副所长王国刚。

  王国刚:谢谢会议主办方给我一个交流的机会,要讲的题目是贸易顺差与资本输出,从跨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贸易顺差,随着贸易顺差增加,以及海外资本流入中国的增速,在中国引起了一系列的争论,这些争论就贸易方面比较多的,用的是教科书的说法,叫贸易平衡,我记得大概在2005年,商务部当时曾经提出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实现贸易平衡,由此可见,教科书的这样一种说法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事件有多大影响。当我们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贸易情况做了分析,分析八十多年的历史数据,发现了一个典型的现象,发达国家就个别国家个别年份,有过贸易平衡,就这八十多年的历史而言,没有一个国家做到贸易平衡,且不讲众多的发达国家。就这样的事情我们进行了理论上的反思,反思的结果得出一个结论,贸易平衡理论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首先要对贸易平衡理论做讨论,我们大家都是读教科书过来的。 先讲一下这个理论怎么来的,这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们编的,抽象了太多的东西,当我们在日本进行考察的时候,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多的外汇储备,日本跟我们说了一句话,日元不是国际货币,当时编贸易平衡理论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就他国家而言,货币是国际化的,美国的美元,英国的英镑,当时法国的法郎,德国的马克不都是国际货币,这理论是他们编的,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所谓的贸易平衡就已经偏离了正常的世界各国的贸易。作为一个简单的贸易理论假设,随便以任何一点为起点,比如你可以以2000年为起点,或者1950年为起点,假定第二年,国际贸易量比第一年增长10%并且国际货币的速度不变,与这10%的贸易量相比,就需要增加10%的国际货币,国际货币可以是美元或英镑,需要增加10%的美元数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美国怎么把这10%的美元投入到国际贸易中?非常简单的事,它只能维持贸易逆差,既然美国是贸易逆差,世界上必然要有一批国家与它对应的是贸易顺差,因此贸易平衡理论,要求每个国家都贸易平衡,这一点上是做不到。更何况贸易平衡理论有一个基本假定前提,各国的自然资源比都是差不多的,可以满足本国的需要,可是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资源相对匮乏,比如日本、新加坡等等这些国家,可以以任何一年为起始点计算,假定这一年贸易是平衡的,起始点第二年什么情况,在最为理想的国际市场条件下,比如以2000年为起始点,日本进口5千亿美元的资源,出口5千亿美元的货物,那2001年怎么办?手上只有5千亿,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2001年在最理想的国际市场条件下,所有购买的资源部变,资源的结构不变,资源的品质不变,这样情况下,2001年2000年相比日本经济增长率等于零,这些国家长此以往可以过日子吗?这是日本为什么必须保持长期的贸易顺差,所以可以看出贸易平衡理论是错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根据西方的所谓规则来行事。是否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国的就业,有利于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按这样的来确定我们对外贸易,而不是简单搬教科书。

  当然随着我们贸易顺差的增大,国内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由此提出了如何处理国内外汇储备的事,关于这有许许多多说法,中国外汇储备太多,这些事不必去讨论,我们只想说一个简单的事实,许多人都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太多,中国外汇太多,这是两个不同的说法,外汇储备是政府手中的外汇资产,中国的外汇是否太多这需要认证讨论,因为一个国家的外汇资产是由三大主体持有,政府、企业和居民,政府持有的外汇资产通常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政府的外汇储备,另一部分政府的外汇投资资产。企业的外汇资产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商务往来外汇资产,一部分是企业投资的外汇资产,居民的外汇资产同样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居民消费的外汇资产,另一部分是居民投资的外汇资产。简单来说,中国现在外汇储备大概是2万3千亿美元,如果把中投公司以及其他银行外汇资产加起来,中国大概不会超过3万亿。与此不同的,日本尽管外汇资产只有9千多亿美元,但是日本各城市持有的外汇资产,有3万多亿美元。这里面还需要强调的一条到2008年底,日本对外投资拥有股权的外汇资产达到650万亿日元,比如100日元对1美元,就是6万多亿美元,日本低一些,日本大概有7万亿美元的对外投资股权。我们可能过多集中在外汇储备的。

  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国家开始就展开资本输出的过程,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就有了资本输出,到上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这种借贷资本输出就转化为生产经营输出,到上个世纪6、70年代以后,又有了金融资本,可是对中国这三类资本输出,从历史角度来讲,再用100多年时间完成显然不现实的,我们就需要大大推进,可能是徒步推进,需要有生产,需要有金融,需要有经营。这需要我们大家认真研究的,中国走出去战略已经做了十几年,可是十几年下来,在这方面与外汇储备增加相比步履甚慢。有很多原因,我们认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我们外汇过于集中,当我们外汇都集中在储备方式上的时候,当千家万户手上不能自由使用外汇,当以中投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迈出去,但是也受到西方各种非经济因素严重干扰,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可能更多的需要一帮工商企业使用外汇,我们都说走出国门,这当然有金融机构的事,需要金融机构走出国门。金融机构提供的一个是资金、一个是机构,再一个是团队或技术。这一轮金融危机下,给中国实体部门,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以惨痛的教训,也给金融机构一个严峻的挑战,这些大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大中商品乃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他们所借的基本上是海外或他国的金融中介机构提供服务,这些机构是提供着服务,可是服务的质量如何,究竟是真心实意为你服务,还是设了一个套让你往里钻,我想大家都应该去思考,有一条非常清楚,中国如此多的金融机构,如此高的金融资产,居然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在海外市场操作的团队,我们企业无法依靠我们的金融团队在海外市场上闯荡。需要我们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若干个操作团队,这些团队形成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国际金融市场上,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的操作集群,没有这种集群,我们企业在外面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再强的航空母舰也需要一系列的护卫舰,而我们根本谈不上航母,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培育我们护卫团队到海外闯荡。一方面我们需要坚持外贸顺差的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强化资本输出的路径,两者有效结合来讨论中国的国际收支问题,而不是简单把外贸顺差压下来,那无非使得一批外贸厂商日子过不下去。有人说靠内需解决,但这里面有两个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就国内产能而言大家都知道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如果扩大内需,能够在短期见效,那么产能过剩问题早解决了,所以无非加入原先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第二个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外贸厂商,他们生产在内需方面无法把握的,因为西方需求和中国需求是有差别的,哪怕同样西装,外国的西装给中国人穿,中国人穿不了。所以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该往外走还得往外走,大家都很热衷讨论一件事,所谓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我们认为这个词用的太重了,为什么呢?什么叫人民币国际化,这是一个过程,如果按一些人讲的目标模式来讲,原来人民币是属于中国境内的,目标最后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只要在这个过程中都算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你根本搞不明白是更靠近作为国内货币,还是更靠于作为国际货币,不知道。但这个过程炒得沸沸扬扬,这一轮危机下来,美元受到挑战,美国经济受到振动,我们有关人士这时候就感到心情振奋,甚至放言说用不了多久,人民币将取代美元的地位,说实话过去我们目空一切搞闭关锁国是错的,但是今天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同样是错的,要冷静客观看看现实。

  回到贸易顺差来讲,不知道有多少人认真研究过,当初英镑怎么成为国际货币的,当初的法郎、马克怎么成为国际货币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研究过,美元怎么成为国际货币的,我想说这些事,认真的探讨一下,举一个当初的事实状态,那时候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由于第一次产业革命在那爆发,所以输出的大量的商品到了它的殖民地,表现严重的贸易顺差,而殖民地的国家没钱来买,在这个背景下,需要用英镑,由此英镑源源不断流出来,所以当时借贷资本的情况下,前提是贸易顺差。可以回想另一个事,我们一方面叫要人民币国际化,另外说中国不应该有贸易顺差。美国也是如此,上世纪40年代下半期到50年代,美国大量的贸易顺差,到60年代以后,美元开始出现贸易逆差,由此美元的地位开始下降,这导致了70年代初美元与黄金脱钩。所以这个背景下大家好好想想,究竟我们要做什么?可以这么说,把这条线索想清楚,想想当中理论关系,想想当中现实的政策取向,我们大概可以明白,像中国这样一个国家,什么有利于中国的全球经济发展战略,什么有利于中国的国内经济发展战略,什么有利于实现中国的全面小康,把这些事想通,事情就好办了,政策就明确了。所以我的提法是中国应该坚持贸易顺差,并且积极推进资本输出,由此来形成中国对国际社会,国际经济负责任,我讲完了,谢谢!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