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十周年庆典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月17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十周年庆典暨新春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中心副主任姜万军点评。
姜万军:这个话题实际上是一个很难回答的话题,我觉得双方都讲得有各自的道理,但是实际上双方的观点应该是两个极端的情况,一种情况是我作为企业只管自己,不管别人,另外一个极端是自管别人,不管自己,我觉得这两个极端都是有问题的。所以在这里,我们要说清楚谁对谁错应该是很难的,既然大家都是企业家,我想大家应该换一个角度,在这个状态下看看我们能做什么事情?我一直感觉作为企业家来讲,实际上我们所有的企业家首先他不是斗士,也就是说不是挑战规则极限的人,更不是愤青,所以一个企业家应该是比较走中庸之道的,刚才张总的表述其实已经体现了这个意思。
另外一点,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它不可能超越社会完全在一个真空里面生存,所以这个企业不可能不受社会外在压力的影响。所以这两点加在一起,我想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讲,如果想持续发展,如果想追求一个稳定的未来的实际成长,他就要对这个社会的外在的压力或者是外在的规则的变动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其实从我们最近的研究中发现,不管是国外也好还是中国也好,实际上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是越来越多了。从开始的时候,我们说你只要能自己挣钱,守法经营,能合法纳税就可以了,但是因为企业家掌握了社会上非常非常多的资源,你今天掌握了资源,社会对你的要求就是很高的,所以从国外来看70年代、80年代一直到最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也就是说在这种要求的环境下,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讲,如果你完全逆社会潮流做一些事情你显然会被踢出来,到时候政府想找你的毛病也是很容易的。只要认为你可能有问题,或者是想处理你一下的话肯定能找到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如果你作为企业来讲还是要顺应社会的潮流。
最终我觉得方向还是走中庸之道和平衡之道,也就是说我们要照顾到消费者的利益,当然也要照顾到企业自己的利益,而且对于消费者关照多了以后,实际上你可以拿到更好的可持续的回报。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