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CCTV首届中国经济年会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周日在CCTV首届中国经济年会上演讲中指出,从中长期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趋势来看,需求增速趋于放缓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象。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的支点,应稳步推进城市化。
以下是刘鹤演讲实录。
刘鹤:尊敬的曾培炎先生,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参加首届中国经济年会,我有几个观点:第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面临的国际金融环境一些基本的态度。第二,从全球的角度认识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城市化的重要作用。第三,我国推进城市化所要采取的形式。
第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面临的国际金融环境一些基本的态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个国家的政府通力合作,实施了非常有利的政策,目前全球经济已经企稳回升,走向了复苏的轨道。不管怎么说,整个结构没有想象那么糟了,另外中国经济的表现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我们对此也感到自豪。但是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这个复苏将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情况可能都比较复杂。
从短期来看,我们感觉到市场的信心正在回升,但有个问题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就是全球的经济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复苏?究竟是走老路还是走新路?所谓老路是持续的增发货币、推动资产泡沫,这个老路是走不通的,但是新路到底是什么,我们在关注。在短期前景不明朗的时候,我们就要重视中长期的战略,但我们认为中长期全球经济的趋势应该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我们觉得一些国家政府、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需要衔接,全球增速可能会相对的减缓,这种状况的结果会使政府财政产生比较大的波动。流动性过剩使一些地区出现了资产泡沫,另外实体经济投资不足使失业率居高不下,这种状况我们感觉到是需要关注的,不但短期要关注,中长期也要关注。
第二,可能是更长期的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比重在提高,而这种状况可能会影响市场本身的活力和内在动力,这个现象可能是本次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一个最重要的背景或者说主要的区别,当今创造需求的难度相对有所下降,因为中青年时代和中老年时代的创造需求很不一样。
第三,国际保护主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面的,但是有些国家正是选择了保护主义,这非常让人为难。所以我们说,从中长期后经济时代发展的趋势来看,我们感觉到总需求增速趋于减缓是一个既定的、不可回避的现象,我们想说的基本条件,可能是全球最短缺的资源在未来五年会出现需求不足的情况。
第二,从全球的角度认识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城市化的重要作用。
今年中央经济会议强调,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年的主要手段,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的战略支点,13亿的人口规模是最大的扩大内需最大的来源。
如果未来扩大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将约有3亿农民逐步转化为市民,他们将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包括消费需求和融资需求,也包括农民收入增加所带来的巨大需求,这显然是以万亿美元为单位测算的市场。所以我们想重复一句话,这句话在1998年曾经讲过,就是进入21世纪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有两个主要方面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发展。
第三,我国推进城市化所要采取的形式。
目前我们面临的情况是,特大的城市有比较多的就业机会,但是生活成本、进入门槛相对的比较高,中小城镇生活费用比较低,但就业市场前景相对弱。所以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大城市户口落不下,中小城镇也相对机会少,我们究竟怎么选择?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央政府“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今年的会议明确提高要解决农民工在中小城镇落户的问题,所以在这些政策导向下,怎么理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觉得通过现代化的交通区域体系把一个城市和中小城镇比较有效的结合起来,而且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要更多的提供就业机会,在中小城市将侧重提高医疗、教育的补助。目前我们看到,在日本东京、韩国首尔和在我们国家的香港地区都出现了一种趋势,另外在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也出现了这种发展迹象,我们认为要积极的加以引导。因此带“十二•五”规划中,我个人有一个不成熟的看法,要引导实施,另外要出台一些比较现实的推动政策:第一就是推动城市化和相应的工程建设;第二要认真研究新一代农民工怎么落户以及非常重要的他们的子女教育的问题;第三,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第四,中国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要和建立环境资源友好型社会理念有效的结合;第五,地方政府融资制度要做好。
以上纯粹是我个人观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