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雨前:出版业不应被转企改制所吓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4日 10:01  新浪财经
杨雨前:出版业不应被转企改制所吓倒
新世界出版社社长杨雨前(资料图片)

  新浪财经讯 1月9日-10日,由北京大学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京隆重召开。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本次论坛。上图为新世界出版社社长杨雨前。

  杨雨前:谢谢大家。刚才上一段领导讲的都是宏观的东西,数字出版、走出去。讲的比较宏观,但是作为570家出版社其中的一家,是一个细胞,如果细胞活了,大的也就活了。我讲一个出版社成长的历程和将来出版转制改企的一些想法。

  新世界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到现在有60多年了。但是一直是以外宣出版社思路来做,外宣的思路就是走出去。我们从2000年以后,我们进行了改革,同时走出去,也同时做国内市场。在改革初期,前五六年,新世纪出版社发行码洋五六千万,年回款400万,去年发行码洋3.7亿。这个发展道路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出版改革,改革就是思路的改革。大家知道作为一个出版社来说,编发矛盾是非常尖锐的,出任何一本书,编辑都是说这本书是很好的书,发行能力非常强。但是这两家是打仗的,就是编发矛盾是打仗的。最后到年底发奖金的,都是社长发,但是书没有发好。作为编辑来说,他认为他的书很好,发行来说,认为他的发行很强,互相埋怨。在改革初期,因为在中国的出版社,实际上从国外来看,它的体制是一个怪胎。出版和发行,应该是两个市场主体,在国外来说,出版社可能就十几个人,但是没有发行,发行是有发行公司的。可是国内出版社把发行和编辑放在一起,实际上这是一个怪胎。逼着两个捆在一起来做,实际上不符合市场规律。出版社把编辑和发行用市场化机制,用资金链分开,编辑出版的书要跟发行去谈你所卖的折扣和印数。发行有权来选择印书。你也可以允许编辑把二渠道发给,你可以把二渠道自己来发,不能说全都由发行部来发,这是不讲道理的。

  这样情况造成了什么情况?发行发的书是自己定的印数,编辑认为发行不好,可以自己找渠道。只拿了两万块钱,编发行,造成了空壳化。作为出版来说,主渠道必须我们发,策划选题,二渠道可以让给编辑来发,主道必须自己来发。这样形成我们了我们发行非常强。通过这几年,我们的发行由原来1000多万发行到300多亿。如果编辑自己拿钱做的书,买的纸,自己拿钱做策划,做的书关系你的成本,关系你的发行,我们又出台一个政策,你自己投资做的书,社里跟社里分成利润是倒三七,除了给社里交一部分,你拿70%。如果设里投资,社里拿70%,你拿30%。我们社里每一本书是股份制合作。在国家没有提出出版社股份制改造的时候,我们社把每一本书变成一个股份制的项目。每一本书有你个人的血液在流动,出版社每一个细胞,是出版社流动的血液。但是每个细胞是跳跃的,是活的。如果投资都是国家投资,他会漠不关心,如果是自己拿工资来买纸,他要关心这本书的去向。所以每本书是一种股份制的合作项目,是一种股份制的细胞。所以它是活跃的。新世界出版社做的每一本书,基本上没有赔钱的。去年发3.7亿,每本书发多少?我们编辑在我们局里面,后面买宝马的是新世界,开大奔的新世界,但是他挣多少钱,我不知道,因为我们机制是活的。如果你自己投资的书,你挣的钱是你自己的,跟社里没有关系。但是社里挣的钱是明的。这种机制的活法,这种体制机制的活,所以导致了出版社人员的思想跳跃,就是他的选题和每一本书的目标读者都分的非常清楚。所以发展的非常快。

  从管理层次来讲每一本书都要从选题策划,从选题实施,从跟发行签印书,签折扣,到成本核算,我的第一天做的每一本书,到现在几年了,每一本书的利润,每一本书的成本,都能够查的出来。所以出版社发展到今天,我们认为思路改革很重要。

  但是从资本运作上,我们前几年成立了几个公司,包括郑州成立的小樱桃,包括最近成立了新世界天地。在资金运作,在体制改革上,大家知道署里头出台了,我们经过报总署批了以后,今年6月份批准我们进行第一批改革试点。由于企业发展了,所以大家提到改革的困难,但是在新世界没有感觉到改革对大家的压力,包括老干部。我们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是1:1,没有听到老干部说改革对他们有影响。因为新世界发展了,它的收入增加了,所以它没有像其他单位那样有反应比较激烈的想法。出版社在职的每个人,也没有对改制提出任何意见。只要改革了,只要成功了,就能够顺理成章进行改革。

  所以,我们出版社现在已经把清产核资搞完成了,已经报财政部了。下一步,在年初,我们跟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谈了股份制合作。亮点在什么地方?原来准备跟江苏谈,但是先去了安徽,他们的传媒公司,上个礼拜上市了,11块8,然后他们参我们30%的股,我准备参他的。互相参股以后,他参我们30%,他大概要拿过来三四千万。如果现在我帐上有四五千万,再加上股份制合作以后,再拿过来三四千万,将近有一个亿。明年年初到6月份之前,我们要挂牌新世界出版社股份责任有限公司。如果有一个亿的现金流以后,我们在内容上,在发展上,可能有新的思路。我们领导班子正在讨论五年规划,因为这几年跳跃发展,争取在明年突破4亿,争取在三年之内达到7亿。如果在那时候,三年以后,我们能够上市的话,我们也算了,能够融到资金大概将近四五个亿。如果一个出版社,在改制之前,就是05年的时候,那时出版社58个人,当时1000多万,现在60个人,发展到3.7亿的时候,可见改革的力度,改革的威力有多大。

  当然,人数增加了大概不到10。但是从人事制度改革上,我们引入一种淘汰机制,换了大概有30%。但是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原来的人均效益是多少,现在人均效益是多少,原来收入多少,现在收入是多少。大家尝到的改革甜头,中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提出转企改制,反而对他们没有压力,大家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我们尝到的改革甜头。所以我们有想法,包括对数字出版,我们也提出了很多想法。原来我对数字出版有想法,觉得数字出版没有盈利模式。但是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当看到数字出版的曙光的时候,就应该坚决下手去做。比如说我家里,最近女儿生孩子在我那儿住,女婿也在那儿住,我发现年轻人不看书,我拿回多少本书他们也不看。我说怎么回事?女儿喊着说孩子出疹了,在网上搜出疹子怎么回事,怎么治。还不行,然后找医生联线。书不会说话,书找半天也找不着。我体会年轻人思维模式变化很大。

  所以我感觉数字出版,但是数字出版的模式,出版社的模式原来也在做,我们也在扫描,但是如果把我们数字出版定为一个展示自己出版社的图书,把数字出版定位出版社是一个工厂的概念,我觉得数字出版社没有出路的。因为你一直把你的产品,比如说生产奥迪汽车,你只是展示你出产的奥迪汽车在网上宣传,你能够卖多少?那你的数字化没有意义。把数字出版定位为数字出版工厂,我觉得没有前途。如果把数字出版定为一个超市概念,可能你是有前途的。什么叫超市概念?就是把所有工厂的产品,在超市来展示,让别人来选购,你来提成,提成比例可能很低,出版社可以集全国所有适合你出版书的作品作为产品,在你的数字出版平台上进行展示。是不是你是一个数字出版的概念?而不是数字展示的概念。你不是一个数字出版的图书馆,你是一个数字出版的网络出版的出版单位。我觉得数字出版,将来出版社变成一种什么将年呢?我们新世界出版提出来,数字出版以内容为主,以内容为王。这个平台建设,出版社数字出版,在纸制出版,只是在数字出版平台下的一部分,可能是数字出版,将来所有的出版,现在目前咱们做的选题,可能5000个选题,咱们纸制出版500个。那4500个到哪儿去了?应该在数字出版平台上展示。你可以给它付费,付了费,是你的资源,不付费是作者想展示他的作品,在你平台上展示,他想出名。你有付费的,有不付费的,但是在线阅读人多了,你可以出纸制品。你的作品多了,你的选题多了,你可以出数字出版阅读器。

  所以为什么我们出版社没有研究阅读器,我觉得阅读器不是我们出版社研究的东西,因为阅读器早晚要被计算机替代。计算机原来很大,后来变成手提,现在电脑发展成跟手掌这么大了,将来谁还拿阅读器看书呢?都说电脑对眼睛有害,阅读器是无光的,那么将来电脑会不会也无光呢?所以出版社要做好内容,如果失去了内容,就失去了数字出版的机会。内容为王,即使数字出版了,你也会不死掉。

  那天开会在一个会上讲,很多民营书商,或者是很多新华书店,如果你没有想到五年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出版社5年以后变成什么样的出版社,可能你的出版社,或者是发行集团肯定要跨掉。但是出版社一旦建了数字平台,这个平台是每年能够出上万种,几千种书的一个出版平台,你找到内容资源,很多相关网络出版,包括数字出版的,包括一些阅读器都可以找你,他们也在找我们出版社,他们的阅读器卖3000块,内容跟我们分成,四六分成,我一个芯片可以卖到400块钱,一年可以卖5000个阅读器,那就是200万。出版社如果不掌握内容,只是把书号卖掉了,很多出版社主二道是不发的,如果只是卖5000个书号,你早晚要死掉。因为你没有掌握出版的核心内容。

  将来一旦这些出版社都死掉了,好的出版社是不会轻易把书号卖掉的,将来民营书业就无处买书号。你无处买书号,那就做好你的内容,我觉得也死不了。因为署里定的是你做内容的民营书出版公司。讲民营对接的时候,我会跟他们谈很多东西。这个发展趋势,不知道将来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出版社死?还是民营书业死?还是数字出版死?真说不出来。但是谁找到内容,谁为王,谁找到渠道,谁为王。所以前途出版社,通过资本运作,你的机制活了,你有钱了,国家也指明一条道,你可以作为股份制公司了,你变成一个市场化的主体,而且将来可以上市,你有了钱,不是做房地产,有一些出版集团做房地产,我不太恭维的,毕竟你是出版企业。

  谈走出去的问题,刚才张司长讲了很多困难,走出去的问题,如果现在目前各出版社把翻成外文的书,在国内来销售,怎么叫走出去?怎么能够走出去?我觉得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走出去,通过资本运作走出去,这条路是对的。所以我们花了1000美金在加拿大成立了新世界出版公司。国家走出去,在外国要成立办事处,要派人,每年探亲假就是多少钱。在当地适合销路的图书,成本大概占咱们国内图书成本的10%。如果这本书发过去2000本,卖掉1000本就有利润,剩下的多没有关系。大家真不了解外国市场怎么回事。

    最近我们在澳大利亚参股了我们一个民营公司,我们准备在英国参股公司,我们准备利用民营机制,利用更活的机制走出去,可能比从国家拿钱更好一些,我来新世界出版社,我们社每年有200万补贴。这个是够全社职工两年发工资的。后来蔡部长说老杨,你敢不敢把200万取消掉?我当时一想取消200万,可能当年发不下去工资了。我后来说,能不能分三年取消,每年取消70万。没想到在取消完了以后的第三年,新世界开始起步了,为什么?他们没有退路了,你的工资不是国家发的,自己挣的,我才能下手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创出一条新实践。没有改革就没有新世界的今天。我还是想借着这次国家转企改制的东风,我相信出版业还是有前途的。不要被转企改制所吓倒。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