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录: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主题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9日 19:45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月9日消息,2010年1月9日,第14届(2010)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在论坛上做主题演讲,以下为其演讲实录。

  胡祖六:感谢冯校长,各位领导,前辈,同学,大家好!

  很高兴再次参加资本市场论坛,我们一般谈到金融一定想到这些非常枯燥的统计数据,非常抽象的数学公式,还有非常苍白的阿拉伯符号。但是我们看这次的主题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读起来琅琅上口。我想吴晓求教授不仅是非常理性的学者专家,也是一个激情澎湃很有透力的诗人。

  2009年中国金融业表现卓越,银行业在资产质量,引领能力和市值等指标上继续统一,中国的股市也是全球表现最好的股市之一。保险证券资金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中国成功应对了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冲击,国内生产宗旨有量超8或者是达8,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独领风骚,我们是一个大国,有很大的内需市场。但是经济学家开口闭口必谈4万亿财政刺激,其实你们做非常严峻的分析,真正发挥关键不是4万亿财政刺激,而是9万2千亿的金融刺激,在世界其他经济体包括美国,英国,欧洲,大陆,中东地区,信贷减速是经济衰退的导火索,也是经济复苏疲弱的主要原因。在中国银行信贷的高速成长,是我们能够克服出口萎缩,继续保持重组的关键所在。

  全球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和中国自身依靠保增长的经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证实了金融的重要性,也对引发了实体经济的衰退。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稳健,流动性充足,企业规模的局部经济,中国将步履维艰。从中小企业而言,金融的稳定和效率决定了中国的宏观经济稳定。中国的社会和谐,人们的福利都与金融业的发展兴盛息息相关。但是,2009年在中国金融和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中国金融体系固有生成机构的矛盾。未来所继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的金融崛起之路必须化解这一矛盾,首先中国金融基本上是国家主宰和政府控制的体系,不止在股权结构上面,尽管经过这些年的改革,政府在金融机构绝对控股的性质丝毫没有变。特别是在实质运行上,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也变成了政府的卷财工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中国的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甚至城市商业银行直接或者间接响应政府号召,佩服了政府保八压倒性的全球性应用。

  2009年特殊环境比以往更加显现政府控制金融的巨大便利。银行业高度遵从政府旨意,配合默契,快速见效,但是也可以看到09年的金融形式超常规的信贷,投资项目不确定性,贷款质量和安全问题,房屋低产的泡沫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计划经济时代,政策性贷款的优劣。09年超常规信贷扩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近10余年中国银行改革的成果付之东流。

  第二,09年以来的金融形式加快了金融市场的矛盾,特别是实际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矛盾。尽管近年来政府和监管当局非常重视降低中国经济对于银行业的高度依赖,但是事实是中国经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依赖银行体系。09年新增贷款9万2千亿,相比之下尽管我们融资比较活跃,其中影响资本结构导致负债率增加,以及短期信贷为主,中长期偏重,由于银行体系国有控股参股的程度很高,实体经济对于银行信贷的高度依赖意味着一旦银行出了问题,资产质量恶化或者不足中国政府几乎毫无选择进行买单,中国太大不能倒比起发达国家还是有所不及。刚才各位领导也都讲了,导致中国经济失衡基本因素,银行业的公司业务都是重头戏,占资产收入绝大头,包括按揭贷款在内,零售业务银行比例不超过20%,消费在中国仍然处于非常初级阶段。

  此外,中国中小企业依然继续受到融资瓶颈的制约,尽管银行机构极力大型国企的企业,但并不能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该经济的缺乏持久的活力。所以,09年尽管中国经济强烈反弹复苏,但是我们的复苏还是不足的。所有,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中国金融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的金融崛起之路必须化解这些重大结构的矛盾才能发挥中国已经具备的重大优势。必须在加强改善审视金融监管的同时,减少政府对金融的行政敢于,特别是避免对银行贷款的敢于,只有银行体系真正建立商业化经营我们才能确保这些年来中国政府动用巨额资金为银行体系不良贷款花钱买机制获得永久的成功。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一些人主张,金融危机期间西方很多国家以此为理由,说中国应当继续强化增加政府对于金融的控制,事实上,西方国家少数金融机构的国有化只是在非常时期一个被迫,暂时性,时机一成熟就开始退出,比如美国08年9月份那几家现在都差不多垮掉。现在金融资产作为配制和政府管制是不可相容的,国有银行在体制上根本弊端不可能实现有效的商业化经营,最终会导致信用性的金融危机。因此,我们的决策当局应该避免误读西方中国对于金融危机的处置,停止。第二调整金融机构,推动整个市场发展,更好为中小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服务,政府和监管当局应鼓励商业银行,小额贷款机构,财务公司等等积极发展扩大消费融资,信用卡,小额消费,贷款,分期付款,学生贷款,为城乡居民提供更丰富的产品,调节消费失衡的比例。也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把烦琐,费时的行政审批改为登录披露制,鉴于历史上大量的重复建设存在的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应当扮演非常重要的整合角色,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促进企业并购,消化过剩产能实现产业整合和结构优化。

  中国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下一步的规模就是要丰富金融产品,给融资者和投资者更多的投融资组和风险选择的工具。如果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和欧洲的金融监管,过分松驰,金融创新过渡,中国的问题反过来还是监管过严过松,金融创新严重不足,成思危委员长智慧的观察我完全赞同。

  09年在我们顺利应对了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不应该措施金融发展大好机会,我们要鼓励金融创新,继续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推出更丰富的产品,包括利率,农产品交易和碳排放交易。中国高速经济成长已经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国民财富,包括私人财富,和主权财富,中国完全有条件建立一个真正世界一流资产与财富管理产业,但是现实是受到机制和人才的制约,中国的专业投资能力还非常薄弱,在国家外产局现在仅仅为2万亿元,占中国市场比例非常低,与中国经济和财富规模不相匹配。投资管理水平对社会的发展也形成一个瓶颈,比如养老保险,医疗健康保险等关键领域除了政策之外,更需要专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投资。作为一个经常帐户,持续盈利的专家,中国走出去用国内过剩的储蓄进行海外投资是一个必然的中长期趋势。但是,专业人才的极度缺乏,决策机制不合理,加上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干预,中国在全球危机期间在海外投资上表现过渡的保守。去年论坛我们谈到展望,当时09年1月份的时候,跟台下的同学交流,金融危机是不是有第二波,当时在中国很多政府决策当局的误导,因为最坏的时候还会继续到来,结果我们白白措施良机。而一旦经济好转,中国的国企,民企都进行抢占,所以中国能每年转成大国经济和一个出口大国,也是未来要面临的一个机会和挑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