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育济:文化产业学科建设要有四大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9日 17:43  新浪财经
王育济:文化产业学科建设要有四大意识
  北京大学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0年1月9日-10日在京隆重召开。上图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育济。(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1月9日-10日,由北京大学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京隆重召开。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本次论坛。以下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育济发言实录。

  王育济:围绕着学科建设讲我几个观点。一个观点,我觉得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要有学问意识。所谓学问意识,我的理解就是要了解这个学科,这个领域的来龙去脉。那么要系统地梳理出这个领域的理论发展过程,学术发展过程。举一个例子,就像像我们做博士论文一样,如果你对前期的研究成果一无所知,或者所知甚少,那这篇博士论文肯定做不好。中国文化产业学科建设,这是我们这次会议,这次分会议的一个主题。我觉得在这个主题上要强调学问意识。现在我觉得这个学科建设,的确应该对我们整个文化产业,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从文化市场到文化经济,到文化产业这样一个过程,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从当时的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到文化产业这样一个过程进行系统地梳理。当然也是从最早的,最开始讲文艺管理学,然后讲到文化管理学,然后文化产业管理学,这样一个过程要有系统的梳理。大家一谈文化产业,是不是近10年的事情?或者是十六大以来的事情?不是这样的。

  大约从改革开放,1979年就有了文化产业这样一种观念和理论。再进一步说,1985年有一个学者在一篇文章中12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1987年有学者在文章标题中直接讲到文化产业。85、87年那篇文章,他谈的文化产业,跟我们今天谈的基本上一致。甚至今天许许多多专家谈的意见,也未必超过那个时候。这个学科,它有它的底蕴,也它的基础,这样的底蕴和基础值得我们系统梳理,系统地挖掘。这是文化产业这个学科得以成立的最重要的基础,离开了这样一个梳理,这个学科建立不起来。

  第二个观点,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我觉得应该有经典意识。所谓经典意识是什么?就是文化产业这个学科,我们应该讲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大家经常议论,经常讨论,我今天上午也听过很多高论,有一些我同意,有一些我根本就不同意。我觉得这个学科,它跟别的学科没有什么特殊性,这个学科,必须学习这个学科最经典,最本质的,足以代表这个学科本质特征的东西。

  举一个例子,中文系的学生应该学什么?现在大家经常讲,中文系的学生想当文学家,想当公务员,或者想做什么什么。我不管你想做什么,想当什么,我让你学习的就是最经典的东西,中国文学史、西方文学史,以往的文学理论。到了文化产业这个学科,我要让学生学这个,我要为学生就业负责,我觉得这个不是我们这个学科所应该承担的。我们文化产业这个学科,你一定要让我们承担学生就业问题,而且还有那么多的专家在慷慨激昂的讲,其实也在忽悠学生,我觉得还是要让学生学习最经典,最本质的东西。

  这个学科有什么问题呢?这个学科的确沉淀不出多少经典的东西来,没有多少经典的东西东西,它跟中国文学史、西方文学史是不同的,我们的确没有沉淀出多少经典的东西,这个是我们各位同仁应该惭愧,应该为之奋斗和努力的地方。而不是走到另外一条道路上,我要考虑学科就业,我要考虑应用学科,我刚才听到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的老师说,我们首先要考虑学生就业问题,我们考虑不了。实际上大家就说说而已。

  第三个观点,学科建设要有理性意识。这个理性意识是什么意思呢?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这个学科,我总结是一个典型的公共学术领域,公共学术领域什么意思?谁都可以在这个学科发表言论,那文化产业,因为它面太广了,大家知道《超级女声》的时候,全民热议《超级女声》,去年是全民热议小沈阳,谁都能够说三道四,也不能说老百姓说的没有道理,有一些也有道理。这个学科的确是一个公共学术领域。老百姓能够讲,非专业人士也能够讲,我们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我们应该讲的比一般老百姓,非专业人士要讲的更深刻,要讲的更深入。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个学科有大量的陈词滥调,反而使人觉得文化产业这个学科没有什么道道。我们那个学院是有历史专业、考古专业、档案专业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考古学生和历史学生根本看不起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谁都能搞文化产业,你不能说他说的没有道理。我们同行,应该有理性意识,有深刻意识,就是把大众热议的问题,我们应该讲的更深刻,更有道理。

  第四个观点,我觉得文化产业研究要有三屏意识。当然三屏,一个是电视屏幕,一个是网络屏幕,再一个是手机屏幕。但是这个观点不是我们的观点,这个观点我最早听到是中宣部改革办高书生(音)主任讲的要有三屏意识。搞文化产业要盯住电视屏幕、手机屏幕和电脑屏幕。今天上午有一个国外学者,也论证了这个,我觉得他论述的还不如高书生先生深刻。山东大学现在也有的学者,也有的学生在做这样的课题研究。

  最后一个观点,中国文化产业学科建设要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其实大概2002年我读到李铁映同志的文章,他说中国历史文化特别丰富,这是中国文化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所在,当然这个特点和优势如何发挥?如何以现代技术,包括我刚才讲的数字技术、三屏技术,如何把它展现出来,那的确是一个大的课题,需要我们学科的同仁,大家共同地奋斗,共同地努力。刚才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到了,我们这个学科应不应该设立本科?我觉得这是一个纯粹的伪问题。这个问题不需要讨论,关键是你需要学什么?你需要讲什么?这是最关键的。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