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黄奇帆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9日 12:16  新浪财经
图文: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黄奇帆演讲
  2010年1月9日,第十一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上图为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黄奇帆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月9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MBA联合会承办的第十一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上图为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黄奇帆演讲。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世界是可以重组的》,这是在聊天时谈到“世界是圆的”,“世界是平的”时候说的一句话。最近《财经》杂志的记者来采访我,对此也作了一个应答。今天,我借这个题目要讲的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整个世界更多地依赖重组摆脱困境;在世界金融危机以后的阶段,更要多依赖重组的思维来抓住机遇。

  什么是重组?

  重组实际上就是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重新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从哲学上讲,事物的发展无非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任何事物的运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重组就是改变条件,条件改变了,事物运行的轨迹就会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变条件的行为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重组。其实,改革和创新就是对条件的改变,因此它们也可以视为重组。

  重组的目的有哪些?

  作为管理者、企业家、或者政府官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重组?归结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五点:

  第一是为了获得超常规发展。即迅速扩大规模、占领市场,获取战略性机会,实现超常规发展。

  第二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某些问题或许由来已久,传统的方法不能解决、堆积至今,那就可以考虑运用重组的思维。

  第三是为了解决广泛存在的问题。某些问题广泛存在于各个企业、各个地区或者各个国家,对于这类普遍却又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通过重组加以解决。

  第四是为了摆脱困境和危机。不论是经济危机、企业危机还是社会危机,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有时候就需要通过特殊手段予以摆脱,这就需要重组。

  第五是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和新的条件下,想要取得新的突破,保持竞争力,就需要用改革和创新的思维,也就是涉及重组的思维去想问题。

  重组的方法有哪些?

  谈到重组的方法,基本上有以下五种。

  第一,边界调整法。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运行,调整边界往往能改变企业的运营环境,实现优劣的转换。比如,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冗余人员多、负债率高、社会负担重等问题,一个企业可能有90%以上的负债率,50%以上的冗员,还承担着各种社会负担,这样企业的经理肯定不好当。而朱总理在上世纪90年代的企业改革,实际上就是对边界条件的调整,通过实行下岗再就业、消除企业冗员、债务剥离等,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实际上,国企边界条件调整后,许多优秀企业家才能脱颖而出。刚才李荣融主任讲到的近十年国有企业的伟大成就,应该就是90年代中后期国家调整国企生存边界条件以后产生的效果。

  第二,资源优化配置法。即在市场原则下,通过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提高各种要素利用率,取得更大收益。我们很多企业间的强强合作、或者强弱兼并,都是调整资源配置的结果。

  第三,利益分配法。简单地讲,就是切蛋糕的方法,通过改变利益分配方式或者分配比例来进行重组,提高效率。利益蛋糕本来是这么分配的,现在为了新局面和新目的,把这个蛋糕重新调整,以后形成新的分配格局。

  第四,机制变革法。就是对企业内部或者系统内部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重组不仅需要外部条件的改变,同样需要对内部机制体制优化。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上市、社会或者事业单位改制等,都属于这一类重组。

  第五,管理和措施调整法。比如对不适应的管理层进行调整,启用懂市场、会管理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或者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企业规范高效运作。

  重组需要把握的原则

  在实际的重组过程中,我觉得还需要把握一些至关重要的原则。

  第一是选择恰当的时机。重组需要外界条件的支持,而外界条件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需要选择正确的时机。否则,重组机会可能稍纵即逝,不仅会导致成本大大提高,效果也可能适得其反。

  第二是选择恰当的合作对象。重组不是群众运动,它涉及权利和资源的重新分配,是有实力有资源的对象之间的合作,合作对象的选择关系重组的成败。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战略伙伴,重组中都需要默契地合作,推进重组的顺利进行。

  第三是坚持多赢的原则。重组会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而实施过程则应该是利益均分,实现共赢。比如某一原股东退出,债务人不能过分赖帐、债权人要适当让步、要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各主体之间应该坚持共商协商,必要时共同妥协,各退一步,然后进一步做大蛋糕实现利益多赢。

  第四是要依法,依市场规则,依公平正义原则办事。重组涉及利益调整,绝不能搞损人不利己或损人利己的事。

  第五是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防止出现解决一个危机却引发了一个更大的危机。

  危机背景下,重组助推重庆经济的发展

  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拯救各种金融企业,这些都涉及重组的概念。我们国内的社会改革、企业改革、经济改革也和重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此,我这里想讲讲重庆政府在金融危机中所做的一件事,这是和重组有关的案例,也是和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有关的一件事。

  在金融危机中大家都有一个概念,危中有机,危机中往往产生技术革命,会带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成果,这种技术革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现在大家说金融危机中的技术成果,大多讲到低碳经济,讲到新能源等等,但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新技术就是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

  由于集成电路的技术进步,一个笔记本电脑的功能比20年前的巨型机还多,这是集成电路的发展产生的效果。面板显示屏替代彩管波壳这样的显示系统,使得台式PC机都可以变成薄型的笔记本电脑;同时,基于无限上网技术的普及运用,电脑上网可以像手机一样使用,而不再需要拖着尾巴用光纤电缆。

  众所周知,金融危机冲击的产业较多。但是对于笔记本电脑市场,其不仅没有萎缩,反而年均增长30%。据预测,2012年,世界笔记本市场将会达到3亿台以上,相对于2008年的市场将增加1.5亿台左右。这个认识是世界电脑巨头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重庆市政府顺应“台式PC笔记本化,笔记本手机化”的潮流,当机立断,迅速行动,我亲自到硅谷跟惠普的总裁讨论,较好的抓住了危机中的发展机遇,2009年成功引进了惠普3600万台笔记本产业基地项目,这个基地不是原有的在沿海分布的1.6亿台转移到重庆来,而是新增的1.5亿台的一部分。

  惠普是全球笔记本电脑最大、最重要的企业,在现有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中,它约占30%,在新增的1.5亿台市场份额中,它当然想再囊括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为此他确定在重庆搞个3600万台的笔电基地,他们自己只负责设计销售,把生产制造外包给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台湾企业。这些企业到了重庆当然也不会只为惠普一家代工,他们也为其他的电脑品牌代工,这样一拖三,三拖六,最终在重庆将形成8000万台的产能。

  重庆能够成功引进该项目,具有五个积极的意义。

  一是有力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调整了产业结构。在未来三四年,重庆能够成功实现再造一个现有工业的梦想。2008年重庆的工业销售值约为8千亿元人民币,而在惠普、富士康、广达和英业达等企业零部件加整机全面投产后,将会产生7千亿多的销售值,再加上打印机等配套就会带来8千多亿的产值,几乎再造一个重庆工业。推动信息产业占比超过35%,有效提高了轻工业、电子工业以及高科技产品的比重,调整了重庆原有“傻大黑粗”的产业结构,推动了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是西部一般比较闭塞,产业外向度不够。整个中国大陆每年25000亿美元的进出口额,中西部地区只占很小的一块,重庆在2008年全部的进出口仅100亿美元左右,但是这个项目完成后进出口额就是1千亿美元,会使重庆成为西部的开放高地。

  三是产业带动力大,不仅是工业发展,还会带来航空物流、铁路公路运输、贸易结算、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是调整了重庆的劳动力就业结构。这个项目要吸纳40万人就业,主要是信息技术背景的大学生和蓝领工人。重庆几十所大专院校,包括中专职业学校,可能培训人员的结构都要调整。

  五是缩小了东部和西部之间信息产业的差距,2008年1.6亿台笔记本电脑,中国大陆地区生产1亿台,基本分布在沿海,东南亚和印度生产五六千万台,未来新增的8000万台分布在重庆,重庆就会成为中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一个基地。

  为什么惠普项目就可以产生如此积极的效果?归根到底,可以认为是重组的效果。重组的思维方式、重组的模式吸引了跨国公司入驻重庆。

  第一,重庆这个项目,既不是简单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也不是中国沿海劳动力成本、资源要素成本上升而导致的产业转移。而是在危机中,用重组的思维把握住了深化改革的机遇,用重组的手法有效调整了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全球格局。重组化危为机,帮助重庆受益。

  第二,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在油价、物价、运价飞涨,世界变得不再平了,跨国企业竭力寻求何处加工才能降低成本。相对于沿海,重庆的物流成本是一种劣势。重庆与沿海之间的距离2000公里,来回4000公里,若采用沿海水平分工的加工贸易模式,不管重庆的要素成本多么低廉,税收政策多么的优惠,进项物流成本还是做不到。所以,通过垂直整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整机销售企业带动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进入,或者零部件生产企业延伸生产整机,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本地物流产业,这样便形成了协同效应,强化了地区的竞争优势。

  第三,该项目重组了加工贸易的价值链。现阶段,中国净出口2.5万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约1.2万亿美元。但是,加工贸易过程中的设计、销售、物流和金融结算几乎都不在中国,我们只是处在“微笑曲线”的最低端,通过加工和代工的部分,赚取加工费。事实上,每一年结算中心流失的财富要比加工贸易代工的收入多得多。在引进项目时,我们考虑到这一点,就申请设加工贸易结算中心。历时三个月的讨论,重庆结算中心于2009年9月份成立,10月份正式运转,使跨国公司在整个亚太地区的1千亿美元结算额逐步放到重庆,从而引导中国大规模加工贸易结算价值财富的回归。

  重组延伸产业链,加强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互动

  结算中心的设立,其核心作用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结税。结算税收,包含印花税、交易税、版税等。1.2万亿美元的加工贸易,一个月有几千万美元、一年就有几亿美元的税收结算,本来这个是在国外结算,流失掉的财富,现在到重庆来了,回归国内。

  二是结汇。几百亿美元的一个帐户,一年进进出出,对于银行来说,哪一家机构拥有这个帐户,一年就多几十亿元的中间收入。

  第三是结人。几千个乃至上万个高级会计师,年薪几十万,这样的高级白领分布在香港、新加坡的写字楼里,而在国内就比较少。结算中心的设立,有利于这方面优秀人才的引入,进而提升人才队伍的水平。

  结税,引导价值财富的重新分配;结汇,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中间业务的发展;结人,引导精英人才队伍的建设。从某种角度讲,跨国公司结算中心在哪里,哪里就是金融中心。结算中心的成立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而促进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打造。

  话又说回来,重庆为什么能够做成这件事情呢?这就需要回头再说前面提到的有关重组的观点:一是重组需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需要当机立断;二是重组是有实力有资源的人的一个有效组合;三是重组讲究级别对称,在一定层面上,重组不是参谋长的测算,而是领导者的决断。惠普这个项目是垂直整合的典型案例。既有边界的调整,也有利益的重新分配,多种方法综合使用,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而且,在这个项目的推动下,重庆开创了两大先河。第一是中央支持重庆搞7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国家给予的这个边界条件,有力的帮助了项目的成功。第二是国家有关部门支持重庆境内企业法人开设离岸金融账户。

  此外,离岸金融结算是一种改革创新,加工贸易不同于一般贸易,进出口数量巨大,应该是像新加坡、香港那样打包结算。我们需要做好的是监控,做好的是游戏规则的制定,从而实现在降低繁琐程序和流程的同时,规避骗汇逃汇的状况。

  最后,概而言之,边界条件改变了,运动的方式和趋势就会发生变化。惠普这个案例说明了我们整个世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价值链的结构调整,整个水平分工和垂直整合模式的调整,这三个调整都重组。

  世界是可以重组的,这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聊天时的一个说辞。它是一种世界观,一种哲学观,也是一种方法论。重组引导我们摆脱困境,也可以帮助我们在金融危机以后抓住机遇,使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快的发展。

  我就讲这些内容,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