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隆国强:危机过后推进市场多元化更加紧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7日 10:41  新浪财经
隆国强:危机过后推进市场多元化更加紧迫
  新浪财经讯 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2009中国开放经济高层论坛”于2009年12月27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2009中国开放经济高层论坛”于2009年12月27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

  隆国强:明年形势比今年要好很多,虽然外部经济恢复还会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但是总体来看,显然要好于今年。特别是经济增长,外需是负3.6个百分点,主要完全靠内需增长,三季度GDP增长8.9%,如果加上消除了外需的影响,内需已经到了12.5%,由于今年基数低,明年出口应算是较快的增长,恢复性的反弹。对GDP贡献不再是一个负贡献,可能是略有贡献。

  在未来五六年时间里,应该说蕴含着巨大的机遇,每一次重大的全球性或者区域性的危机,对不同国家带来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这场金融危机谁会受益呢?由于本身资本相互没有开放,受到冲击相对比较少,但是出口受到很严重冲击,再加上金融比较稳健,财政也比较健康,有大量外汇储备,应该说中国是一枝独秀,如果能够把握好机遇,中国有可能成为很大的受益者。

  这场危机有五大机遇:一是提高全球市场份额的机遇。在过去几年里,曾讨论要不要扩大出口,但是经过几年辩论,大家越来越看到一个国家保持出口竞争力、保持在全球市场份额的重要性。这场危机爆发以后,全年出口会下降17%左右。但我们在三大市场的份额明显上升,在美国、日本、欧洲三大市场份额至少上升1.5个百分点,多的上升3个百分点,这是很不容易的。这归因于产品结构、产业配套能力、综合成本低。我去苏州、广东做调研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场,就是很多跨国公司把在其他国家的加工厂关掉了,把订单集中到中国来做。

  在过去五年、十年,在展望未来,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所谓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中以后的率先崛起,进入了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这件事对中国来说也是有利有弊,对中国有相对的竞争的一面,但这些新兴国家加速工业化,对我们形成非常好的需求,如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这些工程承包就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这场危机当中外贸下降很快,但是对外经济的合作是逆势飞扬,大幅度上涨。而这些工程承包会让我们的管理、施工经验及很多的成套设备带出去。

  我们一直强调推进市场多元化,确实非常有必要,危机过后紧迫性更强了。今年上半年出口对美日欧三大市场,最低的市场16%,高的22%,中国还有多大的潜力?在全球市场份额去年是8.9%,也就意味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份额非常低,可能在3%-5%,这些国家加速工业化在后危机时期对产业结构、出口结构改善,对成套设备出口和市场多元化都是非常重要和难得的机遇。

  第二,引进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活动,促进产业升级的难得机遇。我们以前一直说中国最吸引跨国公司的是低成本,特别是低成本的劳动力,它们把中国作为面向全球的低成本制造基地,搞出口导向型。今年在9月份做了一个针对在华跨国公司的调研,收回了近500份问卷,这里有很多新的变化,现在列了17个因素里请跨国公司打分,排在第一位是中国国内市场的潜力,其次是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劳动力成本、外资准入程度和产业配套能力。全世界没有一个大市场能够这么9%、10%快的扩张。所以,跨国公司在华的战略在调整。

  另外,在中国提高技术水平。英国金融时报曾经有一篇骇人听闻的标题“中国制造大国地位不保”,我们的调研结果是,还有40%的企业要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即中国制造依然是这些跨国公司非常看好的。针对中国市场的外资,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来的更多的外资,要提高在中国的技术水平和提高在中国的研发,这意味着在竞争压力下、在示范的机制下,在外国跨国公司和本地企业的合作下,会有越来越多技术育出,这对提升中国技术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结构都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机遇。

  第三,引进人才的机遇。人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全球分工中最关键的一个要素,也就是说,唯一是可以改变大环境的要素。一个国家长期来讲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所决定,德国的崛起是在小学的课桌上决定,德国是全世界的国家最早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国家,他们的劳动力素质大大提高。对于中国来说,产业结构的升级最关键的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在全球化时代,人才一是靠自己培养,另外是善于运用全球人才。这场危机过后,对于我们利用外部的人才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地方政府非常有远见,比如上海两次到金融业去招人,这是非常有远见的。吸引人才,最重要的是我们有相应的机制,不要把海归变成了“海带”,应该让他们来了能发挥聪明才智。

  第四,“走出去”的机遇。获取战略资源,获取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获取国际品牌,收购国外销售渠道,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了,最近报道的吉利并购沃尔沃,比如奥地利一个做航空材料的企业卖给了中国的企业,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另外是低成本。

  第五,提升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在全球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现在很多媒体炒作的G2等概念恰恰反映中国影响力在提升。当然必须要保持清醒头脑,危机过后如果是一个地球村的话,村长依然是美国,千万不要不把村长当干部。我们原来可能连村委会都没进,现在已经进了村委会的时候,G8的时候我们是一个观察员,到G20的时候,我们已经进了村委会了。

  要抓住这五大机遇,首先需要我们有强烈的抓机遇意识,要在开放领域采取大思路、大举措,理顺机制,对外投资的机制要大幅度的改革通过扩大和深化开放,才能够真正做到引进来、“走出去”,能够抓住这些机遇。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