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 > 正文
2009年4月23日,由第一财经主办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复旦大学站隆重举行。图为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演讲。
王石:尊敬的大会主席,陆院长,各位老师、同学上午好。我的演讲题目是让建筑赞美生命,内容实际上又不是很直接谈建筑,当然也是和建筑有关的。来的时候,陆院长问的都是房价问题和明年的房地产走势,我说我不谈这些问题。但是同学们要提问这些问题,我也没有办法。我想讲之前,先放一个短片。
(VCR)
王石:地球在变暖吗?作为登山爱好者,我的回答是非常明确的,是“Yes”。今天到复旦大学做这样一个报告,我觉得非常的特别。今年在12月19日,在西半球挪威还是18日的傍晚,在今天早上1点的时候,是哥本哈根气侯大会结束的时间。我来之前,我在网上看到大会似乎还没有闭幕,因为还没有达成最后一致的决议,但是又必须达成。所以在延续,显然各国领导人要回去了,但是现在还没有结果。但是无论如何,这次会议还要结束,但是我们人类面对的全球变暖,我们全人类一致行动起来,也就是说哥本哈根大会是刚刚开始,无论大会结果怎么样,我们都要面对这样的变化——越来越暖的地球。气侯变暖,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碳排放的增加,再一个是住碳作物的快速减少。
我在绿色和平组织的安排下,去年7月份,专门到了亚马逊河六月,一方面看森林被砍伐的情况,一方面看他保护没有被砍伐的情况。了解到的数字,现在国际商合法、非法砍伐的木材70%流向中国,留在中国70%的木材是在建筑工地上,建筑工地上的70%是住宅开发工地。万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开发商,我们应该什么样的态度?全球变暖,木材就这样砍伐着,森林保护公约执行不执行,我们都看到木材在大量的流向中国。给大家看一个简单数字,就是万科从2007年投放住宅产业化的方法减少木材产品的使用。
比如说现在传统的方法是用木模来扎钢筋,浇灌混凝土。万科使用的方法是钢模。我们可以看到使用钢模每平方米节约木材87%,这是非常明显的。2007年开始,万科陆续从上海开始投放市场,从2万平方米,到今年投放60万平方米,计划明年投放120万平方米,哥本哈根会议之后,现在已经增加到200万平方米,按照我们的计划,到2014年,万科不再用传统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全部住宅产业化。根据哥本哈根会议的议程,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11月26日,谢振华代表发改委对外承诺我们在2020年,我们的GDP单位碳减排减少40%-45%的承诺。可以感受到万科住宅产业化的全部完成会提前。因为政府会采取一系列这方面的措施,会促进行业住宅产业化的推进。但是就是提前,估计也不会提前到2012年之前,因为他的技术问题,施工设备问题等等的原因不允许提前太多。但是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行业上迅速拓展开来。原来我们计划2014年,万科和同行加起来只有10%的话,现在看起来就不是10%,也是20%、30%、40%,甚至50%、60%,这样对我们整个2020年GDP单位碳减排的目标,房地产行业将做出非常积极有分量的贡献。
这里有一个数字,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如果万科新住宅全部用工业化的方法的节能比例,我们的节能是可以换算成碳减排的,一方面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污水排放,减少垃圾,减少电力使用,其实这就是减少碳排放。另外减少木材的使用,因为木材又在固碳,这个碳减排的贡献是很大的。换句话说我们的碳减排不下来,我们建筑行业要负的碳减排的责任也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万科说碳减排说的这么清晰,2007年就开始投放市场了,万科怎么想的,房地产不就是盖房子赚钱,再有点钱拿点钱做点公益活动。我想说这一是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从契合到主动。万科2000年成立研究中心,2004年开始进行住宅产业化图纸作业。也就是说在2007年投放之前,要研发,要进行考察,要进行一个个实验楼的建。当时你考虑到气侯变暖的问题了吗?如果说我当时就考虑的话,那是吹牛,但是没有考虑为什么这样做呢?主要还是从竞争的质量和竞争的差异性上考虑,万科走上了住宅产业化的道路。为什么这么说呢?万科非常的明确,从2003年我们不再做其他的行业,专业做房地产,专业做房地产的住宅。到2007年我们就发现,我们成为上市公司当中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这个是说你开发数量多,开发数量多,万科面临的困扰是什么呢?就是质量很难统一、保证,而且以后面临市场越来越大,开发楼盘越来越多,所在城市越来越多,也就是跨地域经营,你如何保证质量,显然就是住宅产业化,这是工业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我们当然也就选择了这条路。在2007年投放市场,在2008年面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时候,你突然发现,你的标准化,住宅产业化这个过程当中的节水、节约木材,节约用电跟节能环保的要求是一致的,和绿色建筑是一致的,是和对应全球变暖的低碳经济是一致的。你发现,无意当中,你为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公益是一致的,这个当然是很开心。但是是不是仅仅停留在契合的水平上呢?当然你可以再提高一点。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就是主动的来进行对应。这个对应是如何更多的恩,不仅仅是住宅产业化,把住宅产业化作为一个平台,将这个平台作为绿色建筑,绿色住宅的深化。比如说我们4年前交付的上海的朗润园,我们把很多环保技术加入进去,你会发现消费者非常的接受,而且这是企业的一种竞争力。当然你非常高兴,这种绿色建筑,绿色住宅,面对未来虽然它的成本高一些,但是消费者接受,消费者买账,那你为什么不做起来呢?所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从契合到主动。
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发展商从营销生产型不自觉的转向研发技术型。昨天我在东莞和东莞的市长吃饭,吃饭的过程当中就听他讲故事,他告诉我东莞的万科建筑研究中心,被东莞政府申报广东省政府,广东省科委的高科技产业。当然确实,我们也有很多高科技的项目,但是在申报过程当中,无论是在东莞的市政府领导班子,还是到省政府的管理部门的领导,都感到非常的不理解,就是万科的品牌是不错的,但是他就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们和科技有什么关系,他们和技术有什么关系,他们和高科技有什么关系。然后市长就一一解释万科的研究中心在做一些什么。我们发现无形当中,万科为了产品的质量,为了规模发展当中控制成本,也为了在如何面对低碳经济,万科从这样一个营销生产型的企业,逐步向研发技术型的企业过度,这个非常有意思。
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一下今年9月份,万科搬进的新总部。这是三年前才开始建设的,今年9月份入住的万科新总部。这个大厦有几个特点,第一他是整个在地面以上的建筑来讲,他是腾空在空中的,用的技术并不是高科技技术,用的是悬拉索,原来这个技术是用来建桥的,但是把10万吨的建筑悬在空中,这还是第一次。这是中国工程院的一个队伍来攻克这样的技术路线。之所以把这个建筑悬在空中,其中一个理念就是他如何来让原来占有的地面受到的影响最小。把这一块地面再还给社会,作为公共空间。比如说绿地一项,他的占地绿地面积是100%以上,因为他架空了。但是他还有道路啊,你怎么可能100%呢?因为屋顶也是平的,也可以铺草。当然也不全是草,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太阳能板,但是不管怎么说可以超过绿化面积100%,这个面积是干什么有的呢?是还给公众的。网上很多网民质疑了,你下面是公众面积,你这里一定是作为文化设施的要求,一定拿地很便宜,你一定不是主动要还给公众的,我是这样回答的。万科深圳,我们拿的地都是商业用地,都是通过挂牌招标拿到的,包括万科的总部也不例外。没有任何那样的要求。我们的建筑是作为公园对外开放,9月份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上班的时候陪客户看这个大楼,一个老太太就过来问你是不是王石。因为他是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来。因为那是依山傍海的,他有海风有山风,这样架起来,对当地的气侯影响也是最小的,这就是架起来的原因。无论是从自然还是人文来考虑都是这样的一种姿态,他下面是公园,既然是公园他就没有围墙。尽管我们知道我们城市很多公园是有围墙,是要收门票的,但是我们这个是没有的。
我们再看看他从大厦本身,他在我们面对低碳经济时这个大厦是什么姿态。我们原来这里是要用地源热泵的,因为种种原因,深圳规划不能还不允许深圳地区用地源热泵,我们就采取了另外一种方法。我们用冰蓄冷的空调,也就是说在晚上利用低用电期把水变成冰,在白天的时候,将冰变成冷风保持大厦的温度。整个大厦15%是用光伏发电的,按照光伏发电设计的年发电量是3000万度。整个大厦当中,找不到一片木材。包括我们的办公桌、地板、壁橱等等,找不到一片木材。用什么呢?用竹材。我们知道适合家具加工的毛竹是中国非常特有的竹子,除了越南有一些以外,全世界的竹子都不适合用来加工。毛竹是有很特别的要求的,他只适合在这些纬度地区,海拔高度在800-1600米的地方才适合生产,这是中国特有的,而毛竹是非常速生的,4年就可以成林。我们知道速生材,至少要10年。要成为森林的话就要100年,但是毛竹4年。他可以非常速生,而且从固碳效果来讲,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像甘蔗、毛竹,他固碳能力最强,又是速生的。这是一种只适合在中国省长的竹材,显然更应该在中国推广这种竹材,但是目前在国内他应用比较少,成本比较高。万科首先从总部开始全部来使用竹材,把他用到极端。而且和厂家合作交流当中发现,只要规模上去,价格也可以下降的。这个大厦可以说可以看到面对低碳经济,万科的种种姿态。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如果说用光伏发电是替代能源的话,预计明年,万科明年准备在深圳的大鹏湾的海岛上进行一个渡假村的开发,这个渡假村百分之百的使用替代能源,主要是用海风发电,用潮汐发电。可能同学们说,海风发电早听说过,潮汐发电知道,但是还没有应用的。确实中国的潮汐发电还没有应用过。当然我们不是把替代能源作为我们的产业发展,只是表明我们的姿态,表明我们在替代能源上的一种做法。这种做法当然和集体大规模的替代能源的生产方式成本要高一些。但是我们算一下,如果全国的住宅小区都可以在替代能源上用光伏发电,用风能发电,用垃圾发电等等都应用上去。如果我们的替代能源可以占到5%,因为这些替代能源,就在小区本身发生,本身消化。他就少了中间的传输系统。传输过程当中大的消耗,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万科作为一个行业领跑者,我们从明年整个行动起来。
下面再介绍另外一个建筑。就是刚刚说的建筑研究基地。这个基地已经使用了2年了,但是一边使用,一边在二期三期完善。这个片子是预计2011年全部完工这个建筑研发中心的状态。
(VCR)
王石:怎么来形容这一块地方呢?目前地球上有两片地方是建筑代表未来低碳经济的两个城,一个城比较大,两平方公里,一个城比较小,就是200亩,我想第一个是在马自达,这个投资是200亿美金,解决2万人的生活范围。后面这个比较小,只是解决2000人,就是万科的建筑研究基地,他代表着未来。他代表着未来从营销生产型向研发技术型过渡的标志。他的标志就在于2000人工作的小镇当中,不用市政的一度电,反而可以向他输出。我们万科总部替代能源发电量是15%,这里发电量不仅满足我自己的需要,还可以输出,当然不仅是光伏发电,还有风能,还有地热,还有垃圾。当然垃圾主要是生物技术。不用市政自来水的一滴水,完全是用自己的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过滤、使用、再过滤、再使用。刚刚讲到万科总部说到用低峰电来治冰到白天释放。这里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水塔,这个实验他是目前在中国还没有的,据我们所知,中国建筑科学院准备在北京建一个。万科这个除了作为建筑实验他之外,他上面还有光伏发电和风发电,而且上面有蓄水池,这个蓄水池还是用治冰的原理,在低用电期向上打水,到白天用电高峰期的时候,上面的蓄水池然后通过势能发电。他不仅不用市政用电,还有市政用电转化为势能发点。替代能源,仅仅是在光伏发电方面,我们已经有了10年的历史,从最开始的太阳能路灯,到2008年我们一年的发电量是一万度。我们用十年的发展时间,从开始完全是象征性的。到了今年上升到一个数量级。明年90万度,2011年290万度,2012年590万度,这些订单已经下了,按照全面的条约速度来看,2013年显然是2013年以上的。这个PPT稿是我去哥本哈根之前准备的。现在告诉大家,我们为了对应中国政府公布的2020年GDP碳减排45%,万科也做了2020年的规划,万科的2020年,我们的经营规模的碳减排的具体时间、数量规划,那个规划当中,仅仅是光伏发电一项,我们那的量是1.5亿度。我再告诉同学们一个数字,这1.5万亿度,相当于万科提供住宅整个消耗的比例是多少呢?2%不到。如果说我们行业全部行动起来,我们乘上一个数,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反过来讲,如果说我们行业不行动,我们浪费的资源,这乘上一个数,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里给的最后一个数字就是乐观的。如果整个中国建筑住宅行业,建造水平相当,为当年中国节能贡献12.42%。我们现在谈改革开放30年,我曾经有3个字来概括。无论作为我个人,万科和我们国家的发展,就是“想不到”。对未来的30年我也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不确定”。但是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我们自身的发展,这是万科对未来的态度,期许,这是确定的。
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刚王总用了40多分钟向我们展示了作为企业领袖对社会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是他所表达的语言,也是身体力行作为企业实践的一个非常好的典范。同样我想从万科这样的企业实践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社会责任,反过来也为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我想这对东西方企业是普遍适用的道理。我想我们同学们可能有很多的问题想要提给王董事长。
提问:尊敬的王石先生,听到您的精彩演讲,我们也是觉得非常好。我会提出一个有点挑战性的问题,其实万科在整个住宅产业化的探索过程当中,我们也遇到很多的不确定性的东西,比如说技术、行业配合、国家标准的配合。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有一些消费者已经使用了万科的房子,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的话,万科怎么应对。比如说在上海,万科金色里程这个项目当中也使用了很多住宅产业化的技术,这个技术里面,比如说同层隔音的问题,我不知道万科未来会用什么样的姿态,应对在住宅产业化过程当中使用者的感受。
王石:实际上你刚刚提这个问题,你不搞住宅产业化,不搞绿色建筑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像你刚刚提到新里程的项目,我们第二批交的住宅产业化当中,对隔音的问题提出了很大的投诉,而且现在也并不是说这个投诉已经完全消解了,这不是住宅产业化的问题,而是施工过程当中,干操作合湿操作过度当中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无论是产业化还是不产业化,出现的施工问题你都要坦然面对。针对消费者,都要按照万科一贯的原则和精神解决。住宅产业化解决了我提到的那些问题,并不是说住宅产业化一定就不出问题,住宅产业化也会有问题,住宅产业化的过程当中,消费者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我想说的是,实际上住宅产业化只是给我们如何来做绿色建筑的方向。包括我们说精装修,现在中国交付的房子当中,80%还都是毛坯房。据统计,现在消费者委托小的装修公司重新装修和发展商批量精装修,消费者自己装修平均100平方米一套房子,一套要多产生建筑垃圾2吨,中国每年交付的房子600万套,80%是毛坯房,也就是说只此一项多产生建筑垃圾1000万吨。发展商都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发展商不做精装修呢?比如说前两年尝试做精装修的,开发商都放弃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房子太好卖了,根本不用精装修。但是你发现,这对绿色建筑来说,这是一个倒退。所以精装修、标准化是一个前提。我们还没有完成工业时代,但是我们要面对后工业时代低碳经济的要求。实际上你刚刚提到的是工业时代的生产,你的生产产品如何符合质量,符合要求,应该说住宅产业化还有很多的新生事物,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你说的规范,实际上规范最重要的还是结构体系的安全认证,但是国家没有规范,万科做到现在目前做的都是和当地的建委请专家认定,一事一项的认定。预计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应该最迟在2011年住宅产业化规范会出来。在规范出来之前,万科的规范就是参照的规范。
提问:上海市政府非常重视住宅产业化这个话题,在90年代上海市就有一个大型的国有企业以住宅产业化这个主题去上市。结果被证监会给否定了,否定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认为住宅产业化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就是房地产。从90年代到今天,实际上住宅产业化走了10多年的路,也没有太多的,我们看现在的住宅,包括万科的住宅,实际上也是传统的施工方法,没有太多的突破。我想问的是,住宅产业化,王主席认为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还是真正可以在全行业有所突破,能够推广的?
王石:我这里想说两点,第一点,在日本,在工业发达国家当中,住宅产业化已经早已完成了。我这里为什么说日本早已完成了,因为我们所说的住宅产业化主要是说混凝土的住宅产业化。因为建筑材料包括木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欧美最主要是木结构为主,而日本是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是占有一定的比重,因为日本也是人口大国。这里我们所说的是高层和超高层,像欧洲,他就是搞住宅产业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也很少超过20层的,我们这里主要是学习借鉴日本的技术。你刚刚提到的中国国内情况来说,可以说经历了很曲折令人遗撼的过程。应该说在七八十年代,中国曾经有一段蓬蓬勃勃的住宅产业化,但是当时不叫住宅产业化,叫大板技术,包括上海、武汉、北京、天津、沈阳大的城市都有这种大的工厂。当时是以国营企业为主的,都是国家来进行建设,但是很可惜,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很快把他冲垮了,原因有两条,地一个大板技术非常的粗糙,漏水、漏风、不隔音,使用非常不方便。可以说这种俄罗斯的技术非常的粗糙。第二大板技术需要发展商规模开发,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发展商规模都很小。如果说那个时候我们不停滞下来,我们现在的技术和日本是差不多的,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和北京老专家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都是潸然泪下,中国建筑业不应该是这样的,不应该是高能耗低效率的。这是第一点,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第二点,你说这是万科的概念,还是实际的推广呢?我不大善于演讲,我讲了半天,你可能是觉得我在吹牛。在PPT当中你会发现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在录像当中我说,假如说2014年同行和万科已经有10%那相当于什么。这是我给的一个数据。但是后面你会发现,我用PPT讲的时候,不是那个图片来讲,我说的是2012年全行业来做的话会怎么样。我们原来是以万科为中心,而且不是说我们要体现什么社会责任,我们必须要产业化,必须要标准化,现在万科已经有240个楼盘在全国31个城市开工了,这条路万科不走也得走,否则万科就是没有出路的。但是我们看到了哥本哈根的会议,看到了谢振华的讲话。中国融入了应对全球变暖的低碳经济,他必须要进行制度改革,如果说30年前和30年后的改革有什么不一样的呢?30年前的改革我们加入了WTO,我们融入了世界。但是未来的30年,不可能是这种粗放式的经济,现在在中国我们是最讲自由贸易、市场竞争的。但是你想我们曾经是最封闭锁国的一个国家,到现在成为最强的反关税保护的国家。但是在应对全球变暖上,我们一个月前态度还不明朗,我们讲两点,第一个就是二八,80%是你们工业发达国家排放的,让我们承担不公平。第二人均,我们虽然是很大,但是人均下来只是美国的1/4。但是11月26日,我认为对个人,对万科,都是非常关键的一天。因为中国已经非常明确碳排放面前的态度,已经融入了全球。我们共同来面对,这会有重新的制度安排。所以我们按照谢振华宣布的2020年的责任万科进行修订。所以这个一定是必然的趋势。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主席,这也回应了王主席讲的从契合走向主动。
提问:王主席你好,我是河南的一个地市的房地产开发商,咱们是同行,但是您是大户我是小户。我想问一个直接的问题,我在短片当中我看到你在深圳的一个岛上建一个渡假村,我看到一个介绍是说水都不用自来水管道的水,电是用风电和潮汐发电。我想问一下,这些环保的设施和建筑成本,和企业的利益相矛盾吗?因为您不仅是绿色建筑的倡导者,您更是一个企业的领袖,因为企业是需要有利益的,这两者相互矛盾吗?
王石:首先我们是一个岛,准备建一个渡假村,你当然可以采取几种方法,一个是把电缆拉过去,第二在岛上柴油发电,第三你用风能发电。当然成本来讲,也可以说风能发电单就这个项目来说是承受不了的。但是我没有说我在全国沿海都建立潮汐发电,我只是说我们万科在替代能源走在前面,当然这是属于在成本承受范围之内的。另外建研中心不是在岛上的。我刚刚说到的阿布扎比马自达城,这个投入是230亿美金,我们不要说230亿美金,说230亿人民币,都是在吹牛。我们是建研中心我们很小,他是2万人,我是2000人,他是两平方公里,我是200亩,他是在非常恶劣的沙漠上,而我是在鸟语花香的地方。我的成本比他小的多,这不仅在中国是领先的,他在世界都是领先的。但是我不是说我们万科所有的建筑中心都是这样的,这个成本是不可承受的。但是你建造一个未来,而且这是万科的建筑研究中心,你营造这样的一个环境,你想我们的科研人员,我们的院士,我们的教授搞项目。我们说什么叫营销生产型向研发技术型转变呢,我们说一般来说研发费用应该占到营业额多少?2%、3%。我们按照2%来计算,万科今年营业收入是600亿。这个2%、3%是多少?所以你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有关大小的问题。很多人都和万科比,说马上要超过万科。因为他不知道万科拥有什么,因为万科已经不是在数量上的增长了,万科在蜕变,蚕蛹已经快变成蝴蝶了。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你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就不得了,因为这个市场造就了中国,造就了中国的企业,当然也造就了中国的企业家,我们集中资源,我们突然发现,我们面对国际商的竞争,面对国际的世界500强。我们在未来30年我们会再次蜕变,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资源优势,利用国际上最优秀的资源进行组合,在绿色建筑方面,我相信经过万科30年的努力,我们不但会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最优秀、环保的绿色住宅,我们也可以给国际上,其他的国家,包括工业发达国家提供绿色的环保住宅。为什么呢?不是说我们偷了日本、德国的,日本、德国我们不去,但是我直觉来讲,美国我们还是可以去的。就是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应用,在未来5年内,前十大的开发商都是中国的。但是你能不能做到质量上也在国际上排前十位呢?有几个呢?未来30年,我们来看。万科有几点,第一万科是一个透明的平台,同行来交流是完全开放的。第二,万科的专利技术,厂家来使用,我们是不收任何专利费的。因为我们认为只有行业上全部去做才可以,而不仅仅从企业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这是我们的态度。而这是外国媒体非常不理解的,他说外国的企业,专利是他们的生命性,他们在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苦苦挣扎。而你们为什么不这样?我说只有所有人都用起来了,才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我举了一个例子,谷歌的地球搜索,他收费了吗?他没有。万科鼓励大家都来使用的结果是什么?万科成为了行业的标准制订者。企业竞争的三个境界,产品、品牌、标准。不要看的我们非常大公无私,其他是非常有私的。
主持人:谢谢王主席的回答。我想万科之所以成为一个龙头企业,不仅是规模上的龙头,也是研发理念上的龙头。正因为基于这一些,我想三年以后,我们会看到更加美丽的花蝴蝶。
提问:你好王主席,能够向您提问非常的荣幸。我听说在万科当中,王主席曾经提过,要在中国像造汽车那样造住宅。现在上海大规模的推广PC、PCF这样的住宅,包括新里程、地杰,包括宝山的项目,接下来听说在苏州也要用PC项目。我们有一个担心,就是万科做这样工业化的住宅,现在在上海已经大力的推广了,那么在全国将来会怎么样?王主席有什么样的计划?有人提出来工业化的东西就是标准化的东西,标准化的东西就是比较单一,在中国追求个性化住宅的人很多,这种住宅在销售的时候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王石:首先要非常感谢上海的环境。让万科首选在上海开展住宅产业化。我们今年开发的住宅产业化建筑达到50万平方米,相对而言,在深圳也就是2万平方米,在北京天津也就是6万平方米,这是上海非常骄傲的。明年北京会发生重点突破,明年北京市建委计划试点住宅产业化50万平方米,对万科说看你们能开发多少了,能开发多少就纳入这个盘子当中来。明年不仅仅是在北京,我们在珠三角,在天津、沈阳,至少在15个城市都开展住宅产业化。我们原来合作的主要对象是上海建工集团,下一个阶段来讲,也不可能全国都依靠上海建工集团,所以在重点依靠上海建工集团的同时在当地进行采购,培养当地的施工力量,这样来进行推广。你刚刚上住宅产业化单调的,而实际上住宅标准来说,他也是有变化的。其实我们看汽车,他的底盘都是差不多的,为什么我们不担心汽车单调呢?而且我们做住宅产业化已经做到第三代,第三代的产品是在深圳的第五园,我去看了,看了之后,让我赞美不已。我们的设计人员说,住宅产业化做到的美感和质量感已经让手工望尘莫及。
主持人:时间的关系我们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万科在行业当中是大多数企业都尊重的企业,您也是让我们尊重的企业家。您作为这个行业的领袖人物,能不能给我们行业提一些2010年的建议。
王石:我去哥本哈根之前,我接受了华尔街日报的采访,他不是专门谈房地产的,主要是来谈万科的未来,谈的是绿色环保。他的采访一就是王石预计房地产泡沫,尤其国内很多媒体很惊诧,第二来讲有点愤愤不平。第一惊诧是说,王石不是说接受采访的时候不谈房地产呢?现在怎么又谈房地产了呢?既然谈了,你先不接受我们的采访,反而先介绍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所以有点气氛。我接受这个采访,我表示了我的担心,我对房价的上涨感到惊讶,他已经产生了泡沫了。现在全国的二三线城市还没有,但是我非常担心这种泡沫向二三线城市蔓延,这就非常像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我们曾经做了一个计算,按照现在北京、上海的房价,现在看北京、深圳总体的低价值多少钱,我记得当时东京的地价可以把美国买下来,我们现在有这种趋势,这是很可怕的。你让我评论,我不好评论。你看现在中央一道道的对房地产限令。但是你一年放了10万亿货币,他产生资产泡沫也是必然的。因为房地产产品是非常特别的,中央要压他也很容易,但是中央有决心压他吗?他牵涉到多少个行业,牵涉到现在经济还没有稳定发展,他需要智慧来处理,这个智慧在中南海。我想说万科的策略是什么呢?在不确定下我们怎么做决定的事情。到房地产我们把握几个条件,今年很多媒体说万科踏错步,你看去年你降价,但是今年涨到这样。我说我宁肯慢半拍。如果说去年万科踏错步了,我说我非常高兴踏错步。我高兴慢半拍,这是对明年、后年的准备。这个宁肯半半拍下,我们要做什么,首先我们不追求暴力,第二我们绝对不做价格的领跑者。第三我们重点研发刚性住宅需求。什么叫刚性住宅需求呢?就是他要结婚的,他要生小孩,大学毕业他要找房子,市场再不好的时候,他要解决栖息质地的问题,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就做这个。现在据统计,某一些一线城市销售80%是投资者。这是很可怕的。现在已经是副部级的干部出来表示我买不起房子,这意味着什么?我昨天见了东莞市的市长也说,我买不起房子。这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得不准备着,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市场突然不好的时候,我们怎么办?所以我们研究刚性需求。在市场还好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只有更多的研究小户型。单价高总价可以降下来,这就考你的智慧和技术了。怎么样在有效的空间当中最有效的利用。我考察了德国,德国现在一套平均住宅面积不超过130平方米,但是中国现在城市当中一说100平方米的住宅,好象身份和面子都不够。所以在于你如何引导,再一个来讲,我们借这个机会,我们搞住宅产业化不就是成本高吗?搞绿色建筑不就是成本高吗?这为发展商带来非常大的机会,这个时候你有钱,不投放住宅产业化,不投放绿色建筑你什么时候做。你现在这个时候再不搞住宅产业化,可能你的机会就错过了。所以对市场疯狂涨的时候,我们借这个机会干什么?就是加速住宅产业化,这样来说,市场好卖的时候你好卖,市场不好的时候,你还好卖。但是这就提出问题了。你可能会错过很多的利润。万科早就说过,我们不追求暴利,超过20%我们不做。这是万科制订的一个原则。日本的第二大住宅开发商,技术开发专利几千项,得到的嘉奖令挂了一个屋子,就是因为他在泡沫的时候,因为高价拿了几块地,他被迫重组,被丰田地产收购,创始人被迫提前退休。我们不管现在怎么好,这个泡沫总是会破的,中国的经济你不仅要看今年、明年,还要看到十年之后。万科是不赌的,万科不预期超额利润,但是你看到未来的绿色建筑是必然方向的话,你可以把万科作为潜力股。谢谢大家。
简介:
王石,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1951年出生于广西柳州,本科学历。1968年参军,服役于空军汽车三团;1973年转业,就职于郑州铁路水电段;1974年至1978年就读于兰州铁道学院;毕业后,先后供职于广州铁路局、广东省外经贸委、深圳市特区发展公司;1984年组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任总经理;1988年起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9年辞去公司总经理一职,现任公司董事局主席。
1988年12月,万科发行中国大陆第一份《招股通函》,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2800万元,开始涉足房地产业。
1994年王石荣获“深圳市第一届优秀企业家金牛奖”
1998年12月王石入选《中央电视台》为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所拍摄的大型电视人物传记片——《20年、20人》节目。
1999年发起组织“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协作网络”,并被推举为首任轮值主席,致力于重建行业秩序和公信力,推动中国城市住宅产业的良性发展。
2001年11月,荣获“深圳市第二届优秀企业家金牛奖”。
2000年、2001年,万科连续两年被福布斯评为“世界最佳小企业”
2000—2002年连续三年当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房地产业领跑者”。
2003年5月,被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国创业企业家”称号。
王石现兼任中国房地产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房地产协会城市住宅开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深圳市总商会副会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