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2日 10:45  新浪财经
图文: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
  2009年12月22日,“2009中国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09年12月22日,由中国金融学会、金融时报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

  姜建清:

  我想讲的第一部分是过去三十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金融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坚持了市场化改革的趋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方面有非常多的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我简单的归纳三点,首先是坚持了市场条件与政策的金融调控并重,这三十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导向,同时不断强化和改善对经济和金融的宏观调控,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发挥作用,并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事件中互相补充。中国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又一个成功的案例。

  我想第二点经验就是坚持渐进式的金融改革模式,中国的金融改革坚持着中国特色的渐进的改革模式,这种金融改革的模式帮助中国成功的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下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转型,并保持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第三点我想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改造中,目标清晰、路线明确、节奏适当。这些年中国金融改革把握住了最好的时机,在这次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中国的金融业的改革也基本完成,这也是中国成功抵御金融危机的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第二部分是后危机时期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思考。在过去三十年里,尤其在市场经济建设之初,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过程既是我们自己摸石头过河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而这次的金融危机充分的暴露了西方现行金融体制的弊端,而中国的金融模式却在危机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因此我想在今后金融改革中,我们更需要攻坚性、原创性和最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改革。还是要坚持渐进性的改革模式,要有短期的安排和中长期战略规划,尤其对影响中国、影响和制约中国进改革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改革,要有明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具备条件的改革可以先行先试,不具备条件的改革要创造条件以便未来进行,这是长期目标与短期相结合的过程,尤其复杂的是,制约和影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大问题彼此之间还富有关联,改革比较要整体推进,下面我想讲三个方面的重要改革。

  第一要有序推进,利于市场化,并与推进资本市场的建设相结合。市场化的改革,是中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必然的要求,是要渐进推进的过程,创造和完善有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外部环境,就必须推进资本市场的建设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还在于,首先只有推进资本市场的建设才能使大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得到强化,商业银行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经营转型,把主要的精力和经营重点转向为中小企业个人消费和资本市场的服务。

  其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是商业银行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因为利率市场化不能在贷款仍然占有商业银行资产主体的情况下实现,否则商业银行在资源配置中占主体,贷款又占了商业银行资产主体的情况下推动利率市场化,很可能导致银行体系的财务危机。尤其对一些存贷款比例比较高,中介业务收入比较低的中小银行,这些银行将首当其冲的受到打击,这会造成中国社会的金融。下一步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的建设,必须要同步推进,使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占有更大的比重,要更多的推行金融债、企业债、政府债和地方市政债权,特别是地方市政建设的债权,他会开辟地方政府

  我讲的第二个内容运用好我国外汇储备资源,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并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的企业正在加大境外投资和收购的力度。我国的一些过剩产能在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是急需的物资,中国的产品和中国建设的实力明显增强,获得了国外的广泛认可。推动中国出口、产能输出和大型涉外承包潜力极大,要推动中国金融业与中国企业携手走出去,运用好购并贷款、搭桥贷款和买方信贷等金融手段,扩大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中国要运用好外汇储备资金,可拆借给中国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分别用于商业性和政策性的支持走出去融资。这类资金必须用于国外,不增加国内的货币投放。亦可采取与商业银行人民币资金付款的方式,这样还可以回收国内过多的流动性。若可以在这方面走一步,中国企业会走出一大步。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必须遵循渐进性的原则,有条不紊的推进。现在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在中国周边经济体和东南亚推开,人民币使用范围和流通途径正在不断的扩大,但人民币的国际化要大幅度推进,我觉得离不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因此我认为中国的企业的国际化、中国的银行国际化和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是需要整体推进的,并互相促进的,并且也不可能单项推进。

  第三部分是建议 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和金融监管,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是金融发展的动力,放任自流与过渡滥用必然导致风险。本质上金融创新并不是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危机的形成和爆发主要是过渡追求利润缺乏监管和设计过分复杂的结果,因此危机不影响也不能扼杀金融创新。从中国情况看,金融创新滞后于实体经济,创新不是过渡,而是不足。只有合理利用金融创新才能有效的分散并降低风险,增强市场流动性,丰富市场投资品种以及增加投资

  我的发言就是这些,谢谢!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