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齐平: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9日 17:10  新浪财经
石齐平: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分析
  2009年12月19日,第二届珠三角中小企业投融资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图为凤凰卫视评论员石齐平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09年12月19日,由广东省中小企业局主办,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及《21世纪经济报道》共同承办的“ 第二届珠三角中小企业投融资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图为凤凰卫视评论员石齐平演讲。

  石齐平:各位女士早安,谢谢主办单位和主持人。今天很荣幸有机会来到广州,在这么一个时刻,跟各位做一个相关的主题演讲,大家都还记得去年大约这时,全球经济包括今天经济在内都处于一个令大家感觉到压迫的状态,一年过后,在全球经济出现了一些转机,整个形势还没有十分的明朗,在2009年快要结束的时候,2010年即将要展开的时候,今天大家会聚在一起共同探讨眼前、往后、全球中国的形势如何看,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原因是今天给各位定了这么一个题目,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跟中国经济的一种观察和分析,我希望这边提出的观点能够对各位有参考的价值。

  首先什么叫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座的各位都还记得如果从一个狭义的标准来看,金融危机或者说2008的金融危机,您还记得是哪一个事件开始的吗?2008年9月份的时候,雷曼兄弟倒闭,揭开了所谓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序幕,从去年的9月开始到今年上半年三月之间大概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全球的经济处于一种惊慌和惶恐的气氛当中,1929年金融恐慌的特点,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新闻周刊每年12月下旬,圣诞节最后一期会票选出来年度风云人物,今年票选出来的年度风云人物是美国的联储局主席伯南克先生,为什么会票选他,因为大家认为他挽救了美国跟全球的经济,是否真的如此呢?当然有最后的历史时间做决定,起码到现在为止绝大多数人都公认他是一个英雄的人物,于是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9月以后,半年多的时间,经济的形势是急转直下的,中国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出口的增长率就变成负的,这种衰退的现象大约到今年上半年,从今年4月份到现在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指标,美国的就业率和失业率仍然维持在10%,是过去二十多年来最高的水平,现在还需要提出进一步的政策和措施,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第一个最重要的特色是把过去十几个月的时间当做是一个观察时间的话,前一段时间,今年4-5月之前,特别是三个月之前,全球的经济就像一个病重的病人,几乎送到加护病房,我们看到4月份以后,这个病人活过来了,活过来了以后,但是还没有恢复健康,这是第一个后金融危机时代主要的特色和背景。

  延续刚刚所讲的观点,当全球的经济终于没有面临到濒临死亡危机时,但是经济还没有完全的出现复苏的迹象,尤其在实体经济方面,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另外一个现象,这是非常罕见的,全球的资产市场出现了相当蓬勃的发展,时间恰恰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也是三个月和四个月之间,全球的股市和楼市都出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现象,这就让很多传统的经济学家和经济理论面临到一个困境,我们知道股市都是经济的晴雨表,为什么说现在的经济处于一个平稳的状况,全球的股市令人感觉到前景十分的乐观,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第二个特色。

  因为这两种形式并存,所以全球的政府和经济专家面临另外一种困难是该不该退市,退市也是最近一年多出现的新的名词,所谓退市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政府都采取了非常猛的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种政策很可能出现这个和那个的后遗症,当时是别无选择,整个经济快完蛋了,尤其是美国,现在经济既然已经稍微稳了,是否这么一个政策可以暂时缓一缓刹车,这种想法就退市,虽然有这种想法,但是不敢冒然的行动,担心的万一退市退早了,稍稍有稳定的经济又往下面爬,1929年经济大衰退的时候,曾经在1931年和1932年出现了转机,经济终于开始恢复了,尤其在1932年1933年的时候,货币政策收紧了,没有想到接下来最严重的衰退,尤其伯南克专门研究经济大萧条的,当然是非常的清楚,到现在为止不敢轻言退市,我已经做好了退市的准备,是否要退,就要看整个形势的发展,美国如此、欧洲如此、中国如此、为什么想要退都不敢退呢?一方面觉得药太猛了,如果用下去产生很多的后遗症,是否到该退市的时候,但是他们又担心,整个经济好象不扎根,推早了整个经济前功尽弃,主要的原因因为这两种特殊的情况同时并存,让经济学家无所适从,我已经习惯了有很多经济学家和官员喜欢拿英文字母描述经济形式,尤其在最悲观的时候给大家一种乐观的预期是V字,你不要担心,虽然现在的下降速度太猛了,马上就触底了,另外是比较的乐观,可能在谷底要盘旋一段时间,在B和U之外还有一种说话,V型现在反弹很厉害,不保证将来就可以一直反弹上去所以是U。日本从1990年泡沫到现在整个二十年,处于一个L型的状态,到底是哪一种呢?我认为都不是的,以我个人的经验,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如果实体经济基本上出现了明显的转机,资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反弹,我认为一个英文字母是不够的,我们前后要指出整个形式必然是女士们追求的平台,这个平台是VL,LV,两个加起来,实体经济是L型的状态,起码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明显拉起来的感觉,但是全球的资产市场确实是一个V型的反弹,为什么今年各国的专家和经济难以取舍的,如果大家集中的焦点从某个角度更多的看到的是L的话,大家得到的结论是应该退市了,现在的情况还是不行了,我们要拉起来,但是如果看到了L的话,就应该赶快不能继续推出政策,如果是V的话,现在就要退市了,从哪一个角度看当前的形势得到这样的结果。

  了解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整个性质和特殊的情况之后,下面就能够明白,各国政府,包括中国政府在内最重要的设法做两件事情,一个是设法把实体经济尽快的拉起来,第二看看是否有可能把过热的资产市场,是否给予适度的控制,最好是来一个软着力和降温,否则会担心房市会继续上涨上去,形成大家比较担心的泡沫,如果时间够长,泡沫越大,一旦泡沫破裂了以后,产生的麻烦就很大,我们相信政府开始担心这个问题,这是目前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所面临的形势。

  L是否能够拉起来呢?V是否将上升的势头反一下,思考经济采取怎样对策的时候,我相信有一个功课需要先做,工作就要先明白,L之所以变成L的原因在哪里?症结在什么地方?V之所以变成了V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形成L,为什么会选择V,当我们了解和LV形成的背景和逻辑以后,我们就比较容易找出或者想出究竟有些怎样的对策去做。

  现在探讨L是怎样形成的,V是怎么形成的,全球的经济为什么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从一个急性的状态转向慢性的状态,虽然现在出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政策,实体经济维持在相当疲弱的状态,美国的失业率开始下降,美国的实体经济的投资还是拉不起来。

  最后是消费萎缩,消费萎缩是大泡沫破了,这个大泡沫不是普通的泡沫,我用比较精准的话形容一下,这是一个长期性,全球范围深层次的大泡沫,我们去年刚刚开始金融风暴出来的时候,这是一个世界级百年一遇,索罗斯第一个反映是我一辈子没有见过,为什么出现这种强烈的反映,现在就要跟各位提到,因为他们所看到的大泡沫的破裂,就是我刚刚讲的长期性,全球范围的、深层次的。

  什么叫全球性,什么叫长期性,长期性不是三年和五年,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更长的时间,严格说上世纪二战以后到现在为止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索罗斯当时就这么说的,全球范围包括了市场经济加上原本属于计划经济,后来加上市场经济,深层次的意识,原本是实体经济的问题,后面变成了虚拟经济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全球性、长期性、深层次的问题,我现在把问题的本质做进一步的分析。

  我们讲到泡沫的时候,我有一个最简单的泡沫理论,有三句话给大家说,第一句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泡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今天很多金融业的人跟金融有关系的,计划经济没有泡沫,第二句话泡沫最终破灭。第三句话凡是时间越长,泡沫越大,然后泡沫一旦破灭以后,所产生的痛苦调整成本就越严重。

  凡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泡沫的,说到底那是一个相互经济所造成的结果,有两个东西,一个叫信心,一个叫信用,举例来讲,现在大多数在座的朋友们,企业界的朋友们对于未来的经济处于乐观的预期,现在就要增加投资,就要增加消费,就要扩大市场规模,应该要购买土地了,应该要购买房子了,各位都知道,今天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往往不是你手上面的现金满足的,必须要到资本市场,到金融资本,到投资市场融资,才能实现投资和消费的计划,才能满足对于未来的前景乐观行动所产生的行动支持,恰恰这时候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给你的看法是一样的,对于未来的经济前景充满乐观和期待,要投资的话要做好1亿,于是信用扩大了,满足了原本只是消费意向和投资意向,因此变成了实际行动,消费投资是总需求的成本,消费和投资之间的总需求拉起来,GDP拉起来了,经济就开始走上坡了,用通俗的话来讲经济开始繁荣了,经济出现繁荣的时候回过头来,大家就更有信心了,我去年讲的没有错,现在开始投资,去年投资就晚了一步,你看看去年买的房子就赚钱了,信心再鼓动起来,产生希望投资的意愿,希望获得更多的融资和信用的扩张,我刚刚讲信心和信用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机制,当开始金融进入机制以后就停不下去了,这就出现了泡沫。

  当泡沫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一个外力遏制的话,泡沫本身就会不断的扩张,当泡沫不断扩张的时候,就会拉动更多的需求,效率和投资就会增加,包括政府的投资,终于被拉起来的东西,越来越超过经济的本身的真正对投资的需求,泡沫拉起来的需求称之为虚的需求,虚的需求远远超过了经济的人口和所得所支持的真正的10个需求,随着泡沫不断的增长,不断的拉大,不断的拉大拉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拉起来的需求就远远超过了经济本身实需求的水平。

  泡沫越大,中间的差距就越是大,有一天泡沫一定会破灭,当泡沫破灭了以后,在过去长达十年和三十年不断拉起来大泡沫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中打回原形,回到真实的需求,这时候要注意了,刚刚讲在长期被拉起来的泡沫,泡沫拉起来的需求拉到很高的需求,拉需求的同时拉着产能,泡沫成长的过程当中,成长的越久,虚需求越大,一旦泡沫破灭了以后,需求被打回原形,结果供过于求,产能过剩,需求不足。

  凡是泡沫增长的时间越长,拉的时间越大,造成的差距越大,泡沫产生的痛苦就越大,了解了这个过程以后,我们就发现了在过去几十年里面,为什么会拉出这么一个全球性的大泡沫呢?这跟战后的理论有关系,二十世纪有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说过一句话:一言以蔽之,消费消费消费,投资投资投资,没有钱就借借借。于是创造了信用卡、透支行为,政府支持财政,发行国债,这是第一个。

  全世界长期以来都处于金融扩张透支的情况底下,在八十年代又出现了一个工具,金融衍生产品简直是如虎添翼,不管投资和消费都出现了极度扩张的现象,最后一个全球化,全球化之下还有重要的魔法是美元,1971年美元宣布跟黄金脱钩了以后,就变成了脱缰之马,美国拥有了全世界唯一的钞票的印钞权,全世界都跟美元一起玩这个游戏,例如中国,中国也是希望得到足够的外汇,更多的外汇,中国得到更多的美元,唯一是增加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投资,游戏玩到这个地步时,全世界非常的高兴,全世界都在不断的创造更多的投资,更多的GDP,这是我刚刚所讲的。

  全球性的、长期性的、深层次的是泡沫破了,心里面要有一些准备,这个准备是2010年后金融危机时代实体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恢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全球的产能都出现了相对过剩的现象的时候,长期来讲最重要根本的解决方法就要找到新大规模,除非全球能够找到新的足够规模的需求,否则各国的经济就要复苏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后在丹麦召开的全球暖化会议,实际上出现了是一个危和一个机,欧美国家看到商机,商机是人类,哪怕你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内,迟早都会注意到全球暖化的严重性,我不相信你中国还要向现在的这种态度维持下去,在座的你回想一下在中学的时候是否知道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家提出建议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杞人忧天,大家好像现在发现有一点,不管看到电视片里面,新闻媒体里面南极冰开始飘了,北极开始溶解,怎么天气年年都会出现异常呢?每次专家说百年一遇,哪里有那么多百年一遇,现在大家心里面有压力,希望在2012年以后给全球气候变化找到一个规律,这方面很难形成共识,如何形成共识,仔细一看,奥巴马、印度、巴西、没有俄罗斯,这么几个国家现在形成了一个共识,再仔细看这个共识是非常的虚弱,没有实际上法律的约束,共识的目的是希望给明天或者今天要结束的全球气候变化不要有破局的感觉,实际上没有实际内容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欧洲最积极,发展中国家是相对消极,欧美各国为什么产生这么积极的态度,我刚刚讲的形势太严峻了,形势严峻到虽然发展中国家还没有意识到足够的危机,但是我相信3-5年以后,十年以后你都会跟着我走,否则大家都惨,我愿意承诺到2025年的时候,我的减排绝对能够达到科学家所要求高的标准,也是要比90要降低25-30%,如果其他的发达国家跟我一样做的话,我要加码,本来奥巴马上台的时候,对于气侯的问题是非常的积极,跟以前的小布什是完全不同的,怎样解决呢?更高的道德意识吗?我认为更多是看到得更大的商机,大家一定注意到奥巴马上台了以后,朱立文(音)担任能源部的部长,美国发现在这个地方最大的产业在中国,可是奥巴马姿态比较的低,姿态低最重要的背景是全球气候会议里面交不出成绩单,奥巴马不能提出令大家幸福的答案出来,奥巴马不想参加,这是我今天跟各位分析的形式,二十一世纪有一个最大的全球范围的产业正在萌芽之中,正在出现之中,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发展之中,如果这个产业出来的话,2008年全球金融大危机所出现的需求大窟窿,需求要好几种:第一种需求是基本性的,基本性的需求决定于经济基本的人口以及每个人的购买力,增长的速度比较的慢。第二种需求是破坏性的需求,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最终之所以终结,我相信很多经济学家跟二战有关的。第三种是创新型需求,因为你发明了新的东西,这个东西好也需要,网络是一个创新型的需求,二十年前还没有网络出来的时候,你那里对网络有需求,可是现在对网络的依赖像鸦片一样,一天都不可以离开,需求多大,创新型需求。第四种需求矫正性需求,人会犯错误,人类犯错误就必须要矫正不矫正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矫正就会带来需求,这叫矫正型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现在发展环境产业是矫正性的需求,全球在讨论全球暖化采取一种手段,因此所花的钱叫矫正性需求。

  刚刚讲基本性需求是健康的需求,但是增长的速度相对缓慢,破坏性需求是不可取的,太可怕了,创新型需求很好,但是可遇不可求,矫正性需求是很大的,这是眼前看到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大形势。

  全球暖化的问题为什么变成了大家必须要面对共同讨论性的问题我在跟各位补充几点观察,丹麦会议为什么到今天为止没有办法形成一个让大家觉得仍然出现曙光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是互相指责,发展中国家告诉发达国家说,你要付最大的责任,因为工业革命以来到现在两百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的80%,你能够不负责吗?发达国家无言以对,可是诸位发展中国家看看过去十年来,尤其过去五年排放比我们更多,发展中国家也如此,公平的说,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都说得对,就是一句中国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都认为自己有理就不愿意形成共识,愿意减排多少,全球暖化对60-70亿人口造成同样的压力,这个共识就会形成了,正因为全球暖化对大家造成的利和害是不同的。

  现在大家知道全球暖化对全球造成最大的冲击是最小的岛屿国家,这些小岛屿国家在印度洋里面、太平洋里面天天在算,第二个严重的国家是海岸,广州、上海珠三角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都是属于海洋地区,相对于岛屿国和海洋国海岸国,全球暖化最不担心的国家是内陆国,他们心里面还需要暖化的速度快一点。

  农业国和非农业国不一样,农业国比较的担心,非农业国随便,农业国看天气办伤脑筋。

  高科技国和普通国家,科技能力越强,欧盟和美国,越觉得全球暖化给大家更大的压力,对他来讲这是一个危,但是一个机,有更多的产业环境,市场大得不的了,再举一个例子,高纬度跟低纬度不一样,中国的东北全球暖化来讲不一定是坏事,最开心的是西伯利亚,那地方从来就没有人去的,全球暖化了以后,过五十年一百年,那是一片沃野,看到全球暖化会议里面最不吭气的是俄罗斯,昨天晚上开会,四个里面就缺了他一个,很容易理解的,再一个北极圈国家,北极圈好说,从伦敦到东京,现在有一条新的航道出来,新的航道经济价值很大,北极下面还有很多的矿产现在都可以开发,北极圈俱乐部有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冰岛。

  不管怎么说当全球暖化一天更严重的时候,大家会认为这个问题是非常的厉害,大市场正在形成之中。

  再谈回到中国,2010年中国怎么看,过去一年多,看到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是全世界表现最好的,保八成功的,我们注意到保八不是跟过去一样,更多是依赖于政府的投资,公路建设,铁公基,这种拉经济增长的方式基本上很难持久,在过去一年多,通过大力拉内需的方式,拉出了八几点的增长,却拉出了足够的麻烦。

  一、产能过剩;二、重复投资;三、资产市场泡沫化现象;四、资产市场泡沫,金融体系资产安全性的问题;五、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是在过去一年多,因为要救市而不得不采取非常的手段采取的效应。相信中央政府一定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究竟该用怎样的方式面对,最健康的方式回到经济学的基本,把真正的需求拿起来,把真正的需求创造出来,中国如果在这方面能够领先于全球,中国可以更早一步走上实体经济真正的复苏。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方面做的形势的了解和判断,而且做了必要的部署,我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结论有几条很重要。

  对于往后2010年和往后经济中国发展将会起到非常深远的作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全球经济极度萎缩、需求虚空的情况下能够找到切入点。

  我认为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一、民营化

  中央政策给予重视,改革开放到现在三十年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最大的功劳是邓小平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当中最重要是产权关联的解放,邓小平成年在西欧勤工俭学,更容易认识到什么叫市场经济?1949年新中国建立了以后,没有多久就走上了极左的路线,只有这条路不一定对,但是没有办法改变,一直到1978年再度取得机会时义无反顾往这个方向走,但是大家都很清楚,最早的时候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了,首先搞个体化,变成了万元户就很好,个体户之外开始搞特区,深圳、珠海、厦门、特区开始招商引资,这种做法形成了一个剧烈的争辩,争辩的结果是暂时做实验。特区主意是我提的,现在看起来,这条路是走对了,说明邓小平对对这件事情非常的慎重,自己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回去了以后,开放了沿海十四个的城市,下面是广东福建、到现在全中国大陆土地上,没有一个地方找不到私有企业,私有企业对GDP的贡献,私有企业对贸易增长的贡献不需要我在这里多说,大家看到了这是思想解放最了不起的成就,中国在这方面的思想解放显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百分之百的解放,从一个词上面可以看到很清楚,中国根本就不提“私”字,提到“私”字各位就用非公,你跟老外解释非公半天都不懂,非公不就是私吗?中国人讲非公就是非公,说明在这方面中国还需要再努力一些,现在有些新的概念,民营很好,但是民营化虽然已经承认了合法的地位,最终的《物权法》出台了,必须要说民营化还有很多的领域是进不去的,特别是高度垄断性的行业,市场规模大得不的了,民营进不去,请各位留意下面我讲的这句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结论里面,推进行业体制的改革,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给中国民营化进入到过去进不了的禁区开了最重要的绿灯,相关的政策出台后就会给中国的资金找到最大的出路,中国真正的需求因此可以拉动起来。

  二、城镇化

  全世界羡慕中国有13亿人口,我们非常的清楚,13亿人口当中起码60%和7个亿左右是没有购买力的,三农不错,根本的做法现在想到,必须要让这些没有购买力的农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要让他有稳定的收入就必须工作,工作基本上不太能够在农村里面找到城镇,但是城镇农民工能够进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有这么一条,放宽中小企业城市与城镇的户籍限制,这就叫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率距离现在的标准低很多,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16%,全世界55%,说明中国城镇化率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就需要一个配套,你让它进来了以后,必须给自己的工作,我们都知道城镇化有助于拉动消费,有助于拉动投资,有助于拉动政府的建设,这是需求,最主要的需求让农民有收入。积极推动劳动力密集性产业的发展,在中国过去三十年没有特别重视过,过去讲工业发展,一般人就说高科技,重化工业,设备制造业,很少注意到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的集中在中小企业,更多的集中在服务业,这条政策摆进去是非常好的,劳动力密集性产业的发展跟城镇化结合一起就可以拉动中国下一个三十年重大的需求。

  三、反暖化

  这条还没有在类似的政府文件里面,但是预见到将来会重视,因为这个问题对全球来讲太重要了,对中国尤其重要,大家可以看到北极和南极溶化造成了海平面的上升,中国还没有意识到,全世界除了南极和北极还有第三极喜马拉雅山,对欧洲和美国没有直接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亚洲国家,大川大河都是在那个地方,这个趋势如果不给加速或遏制的话,未来几十年里面都会出现大水灾,因为河川的宽度不能容纳这么大下来的水,可是经过了这段时期以后,将来就没有水了,世界多少的文明因为水而消失,我不相信中国不会注意到这里,今天会议采取的对策是策略性的,也许是没有真正注意到这种形势对中国的严重性,但是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迟早中国会更多重视这种压力。

  因此,反暖化以环境产业为核心的新产业必将成为中国下一个三十年最重要发展的方向,也必然会带动更大的需求。今天诸位搞创业投资或者是风险投资,诸位希望把资金和机会好好的结合在一起。

  我们能够给各位提供整个全球跟中国经济大形势变化的蛛丝马迹,我们的分析是否一定正确有时间证明,但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工作,我把我能够看到的形势给各位做介绍。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