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骏:应维护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8日 11:32  新浪财经
马骏:应维护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财经》年会2010: 预测与战略——后危机时代的变局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独家网络门户支持此次年会。图为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博源基金会特约经济学家马骏。(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新浪财经讯 《财经》年会2010: 预测与战略——后危机时代的变局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独家网络门户支持此次年会。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演讲中指出,建议四万亿当中的一些项目未必要在明年按计划把钱花完,有些项目周期可以拉长,有些钱可以留到2011年去花,以避免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不协调的现实风险。

  以下是马骏演讲实录。

  马骏:各位早上好,刚才几位包括罗奇先生都讲到结构调整方面的问题,我非常赞同。也应该继续关注经济周期的问题和经济面临的挑战。我讲的题目叫做2010年宏观经济面临的若干挑战。

  总体的判断,我是乐观的。我估计明年如果货币增长速度能控制在18%,一些机构调整要进行的话,中国GDP增长速度可以达到9%,通胀我的基准预测在3%到3.5%之间,这是比较理想的状况。

  但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有几个特别的问题或者挑战提出来跟大家一起探讨。第一个货币政策的可信度问题,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一个M2增长目标是17%,但是实施的效果是29%多。前期今年年初的时候,货币扩张比较快,有非常重要的正面意义。在恢复信心,逆转经济下滑势头方面,是有非常正面的作用。

  但是货币扩张也有持续时间过长,这个问题同时导致了一些风险,市场泡沫和市场质量的问题。明年一个关键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来讲,怎么样来增强货币政策,我担心的是如果明年M2增长17%、18%,又被超过怎么办,如果再次超过,会加剧通胀预期,通胀预期,事实上通胀的上升。具体在增强可信度方面,有些什么可以具体做的事情,有四方面的考虑。

  一要及时公布M2的增长速度。这个增长速度老百姓不知道,心里没有底,就没有确定性。我公布以后,至少政府在货币增长目标方面比较严肃的承诺。

  第二是政策的协调性,今年从技术层面来讲货币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原来的目标,一个是货币政策虽然目标定在17%,但是事实上财政政策和项目审批政策最后要求的新增的贷款远远超过了五万多亿,事实上要求货币增长是30%左右,这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和项目审批政策的力度、规模方面有不协调性,明年应该要加强这方面的协调。

  第三,应该坚持信贷的审慎原则,不应该用放松信贷原则来换取经济的短期繁荣。

  最后一点是关于财政政策方面,我有一个想法,如果原来计划的四万亿刺激政策,还是要原来的时间表,把四万亿在明年全部花完,很可能事实上造成新增贷款的需求超过7万亿、8万亿,如果到了8万亿以上,9万亿,事实上就形成了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不协调的现实的风险。

  所以我的具体建议四万亿当中的一些项目未必要在明年按计划把钱花完,有些项目周期可以拉长,有些钱可以留到2011年去花。

  第二个风险是通胀的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来源,我做了各种各样的测算,用最保守的假设,明年的增长是1.5%,如果宽松一点,食品价格上涨5%,房价上涨10%,油价上升20%,可能达到5%,所以1.5%到5%之间都存在。这是实体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

  还有预期带来对通胀的不确定性,M1增长速度明显超过M2增长速度,很多老百姓定期存款已经搬到活期存款,M1增长速度超过M2增长速度,6个月到9个月出现货币流通速度上升,货币流通速度在货币增长不变情况下,加剧通胀,这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

  怎么来抑制这个不确定性,由于通胀预期带来货币流通速度的上升,对通胀的不确定性,要及时采取利率工具或者说采取加息的手段。

  具体的想法就是不要等到通货膨胀涨到2.25%就是一年期基准利率那个时候再去加息,我们要给市场和老百姓一个信号,中央银行是有一个承诺,是会保证实际利率为正的,如果这个承诺不被市场认知,不被市场预期到,很可能市场预期实际利率维护会变成通胀预期的重要原因。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如果提早加息,导致热钱进来,我没有那么担心,我的一个具体理由就是热钱进入中国,绝大部分并不是放在存款,要享受加息的好处,绝大部分热钱进来是炒股票、炒房地产,如果你加了两三次息,把房地产的泡沫给它抑制住,比如说原来在某些地方地产价格的上升,每年30%,把它达到0%,反而会抑制热钱的进来。

  第三个问题就是资产泡沫风险本身。我并不认为现在已经面临全面的资产泡沫,从A股市场来讲,目前的估值相对比较合理,事实上比历史平均数字稍微低一点,几个月再来20%、30%指数上涨,泡沫的成分比较明显,地产的危险比较大一些。

  在大的城市当中,泡沫的问题比较显现化了。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提到要抑制投机性的需求,要使用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我觉得非常正确和及时。

  具体来讲就是加强二套房地产政策的实施力度,40%首付就应该是40%,有些地方在泡沫比较严重的地区,应该减少对第二套房的优惠利率。

  还有一点可以考虑,限外令已经可以考虑,前几年有限外令,事实上很多地方已经放开,在不远的将来应该重新启动这个政策。

  第四个问题是中国明年的同比GDP增长可能在二季度会发生二次下行。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前面讨论的姚景源都讲到到底是V型还是别的形状的经济复苏,目前来看是V型状态。

  今年四季度中国GDP同比超过10%,明年一季度会超过11%,V型反弹背后很大因素是基数效应。到了明年二季度,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同比经济增长开始下行。光是这个基数效应会导致明年二季度GDP增长,同比估计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

  从技术上来讲,这个好像是基数效应,但是从经济学来讲,事实上反映的是靠刺激政策推动的短期的经济的反弹不可持续性。从明年的全年情况来看,我估计同比经济增长见顶在一季度,此后开始逐步下行,可能下行到明年的年底8%左右。

  这个对政策带来什么挑战,有些人到时候会提出由于同比经济增长二次下行,再来搞一套刺激性的政策,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也是不应该。为什么说不应该呢?因为我们现在面临通胀的风险,从现在开始到明年三季度,整体的通胀趋势往上走的,在通胀压力之下,继续扩张或者是货币或者是财政,会加剧通胀的压力。这是不能搞的理由。

  另外为什么不必要搞?二次下行并不是一个巨大的会带来恐慌性结果的二次下行,而是比较浅的二次下行,11%多下降8%几,这是健康的调整,11%本身是过热,8%多是正常,从过热转向正常,不应该用政策去防止它,去阻止它。适度的放缓有利于结构调整,在经济适度放缓情况下,有些低端的高耗能,低收益产业自然退出市场,不需要政府采取行政性手段,强制性抑制产生的增加。

  最后一个问题是美国经济可能超预期反弹,带来的对中国的悖论。美国经济学家观点美国经济增长达到3.6%,超过市场预期1%多。如果这种情况实现的话,就表明中国的出口会超预期反弹。

  个人估计,明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可能达15%到20%,这是非常好的数字。一方面这是好事情,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另外一方面也是担忧。

  我担心的是由于出口反弹,我们在某些方面尤其是在抑制低端产能,低端的出口产能方面可能会改革的动力会减弱。有些道理似乎很简单,这些低端的企业都活了,为什么还要抑制它,这个就出现了悖论,我们在出口很糟糕的时候,不能搞结构调整,在出口好的时候,又不愿意搞结构调整,如果这样的话,就永远没有办法做结构调整。

  这根本上来讲恐怕是一个决策者的政治意愿的问题,如果决策者有改革的意愿,具体的政策选择还是比较显然的。

  至少三个方面,第一在出口已经回升到一个比较可以接受的水平的时候,人民币的弹性应该恢复。第二,过去一段时间,作为危机管理,我们加大了对低端的,高耗能的一些出口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出口退税增加的政策,可以逐步取消。第三,应该进一步加大换把政策的力度。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