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国祚:科学发展观是抵御和化解金融危机的利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1日 10:35  新浪财经
张国祚:科学发展观是抵御和化解金融危机的利器
  2009年11月28日,“第三届中国产业安全论坛”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上图为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国祚主旨讲话。(来源:资料图片)

  新浪财经讯11月28日上午9:00,由北京交通大学主办、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中国产业安全投资基金协办的“第三届中国产业安全论坛”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关注金融产业安全 共促国家经济发展”。以下为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国祚主旨讲话。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危机必然导致整个经济的萧条。而经济是基础,经济萧条又必然影响上层建筑,影响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来势之猛、影响之烈、波及范围之广,远甚于1929年那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因为那时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还远没有象现在这样深,各国经济的关联性还比较薄弱。这次金融危机已经重创了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我国虽然在吸引外资、贸外出口、加工制造、鼓励消费者信心等方便也一度受到明显影响,但是,从今年第一季度起,经济开始明显回升,GDP实现了6.1%的增速,到第二季度实现了7.9%的增速,而到第三季度则达到了8.9%的增速。对此,世界大为惊讶,因为美国和欧洲刚刚脱离金融危机的谷底,就连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日本,其第三季度的增速也只能达到1%左右。综观这场金融危机给各国造成的影响,可以说,周边一片恐慌,我国风景独好。正如俄罗斯联邦行政学院院长叶戈罗夫所说,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应对最有效的国家,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达成如此好的效果。面对金融危机的肆虐,中国比西方发达国家所表现出的承受能力和应对是如此之强,这不能不使被许多人推崇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受到冷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的质疑。今年年初1月9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公布了对27个国家2.9万民众的调查。结果仅有11%的人认为资本主义在正常运行,而有23%的人认为资本主义存在致命弱点,51%的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系统需要变革。其中有15个国家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企业应该国有或国家控股。特别是曾经以资本主义发展为榜样、实行“休克疗法”式改革的俄罗斯,有高达77%的受访者赞同这一观点。相反,人们对中国模式的议论逐步升温。虽然众说纷纭 ,但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观点似乎引起更多的共鸣。其观点是,面对金融风暴的考验,当美国在世界各地民意和影响力遭受打击时,中国却双获丰收;当美国模式褪色时,中国模式却得到了新的光芒。为什么冷战结束后仅仅十几年的光景,一向财大气粗、独霸超强、遥遥领先、不可一世的世界老大美国,其发展模式会受到如此奚落,而中国模式却受到如此青睐?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并能找出很多原因。但归根到底,就是因为美国的经济运行违背科学发展观;而中国的经济运行越来越符合科学发展观。 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和化解金融危机,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帮西方国家解决金融危机难题,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但做好自己的事,则义不容辞、势在必行。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牢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时刻不忘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经济弊端再一次暴露出来,这种弊端的要害就是有违以人为本。正如英国《独立报》商业版主编玛格丽塔·帕加诺所说,美国这次金融危机,“政府有责任,因为它允许人们负债累累,金融监管者有责任,因为他们不对银行过度放贷进行严格控制;公众也有责任,因为他们过分依赖贷款度日。”显然,美国政府和金融监管者没有把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无论是为了刺激消费而连续25次降息,还是为了避免通货膨胀而连续17次提高利率,着眼都是企业的经济利润,而不是大众的承受能力。若是坚持以人为本,心系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就不会滥发金融产品,就不会为刺激消费而不计后果地鼓励大众依靠贷款度日,就不会放松对银行放贷的监管,就不会允许银行资本家不受政府法律限制地领取高出普通员工上百倍的“工薪”,乃至面对金融危机给民众带来恐慌时,华尔街花旗银行的巨头还要购买一架价值4200万美元的私人飞机。近日,纽约股市刚刚上扬,花旗银行的25名高管中有14人的年薪就加到达500万美元到800万美元。美国民众对此非常不满,他们认为华尔街同政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奥巴马大马华尔街“无耻”,但只要美国现行制度不改,奥巴马也无可奈何。事实上,只有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保护,才能保持旺盛的购买力,扩大内需才能真正成为拉动经济的杠杆。因此,为抵御和化解金融危机,首先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与人民共享。我们国家在金融危机时期所以社会经济稳定,那是因为我们党和政府始终把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首位。

  第二,要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说得很精辟:“目前全球金融海啸中隐含着全球化的核心真相:我们彼此相关,但没有人负责。”这一观点既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揭示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成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恰恰是因为有违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考量。我们党的高明就在于,不是仅就金融谈金融,而是为保证金融稳定,采取了一系列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实施大规模的政府投入和结构性的减税,以扩大内需。二是大范围内调整产业结构并制定振兴规划,涉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十个重大行业。三是鼓励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后劲。四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上述措施已经明显见效。为了更好地吸取美国的教训,我们必须进一步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讲全面,既要考虑东部发展,又要考虑中部、西部、南部和北部的发展;既要考虑城市发展,又要考虑农村发展;既要考虑经济的发展,又要考虑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方面的发展。讲协调,就要立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相互支持、相互策应、相互补台、相互促进的全局去谋划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管理。不能仅就经济谈经济,更不能仅就金融来谈金融。讲可持续,就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追求发展的永续性。因此,在制定发展的思路、布局、政策、措施时,不能只图权宜之计;不能为了“医得眼前疮”,却要“剜去心头肉”;不能杀鸡取卵,不能竭泽而渔;不能为了应对眼前的金融危机而作出短视的决策。

  第三,要遵循“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既然金融是经济运行的核心,那么,它必然影响经济布局、产业格局、产品结构,进而影响能源、材料、生产、交通、运输、市场、贸易。反过来,所有这些经济环节和要素的运行又必然会影响金融业的发展。因此,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对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统筹兼顾,这样才能使整个经济发展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经济发展中体制、机制、所有制、分配制,又不可避免地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方面相联系。这同样需要统筹兼顾,避免单打一或顾此失彼。毫无疑问,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绝不能认为化解金融危机只能在金融上、经济上想办法,何况“一手硬、一手软”的做法从来都是有隐患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文化产业甚至可以在金融经济危机海啸中逆水行船。例如,美国1929年至30年代的经济危机,却为新闻出版、影视娱乐业发展带来机遇。因此,在应对和化解金融危机过程中,绝不能忽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为了应对和化解金融危机,既要统筹经济内部各产业、各领域、各部门、各环节的发展,又要统筹经济与经济外部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只有具备这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和整合全局、统筹一切的视野,才能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应对得法。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谋划布局、贯彻落实,才能有效地抵御和化解金融危机,使风险尽可能低,使发展尽可能快,使效益尽可能好,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衡、有序、较快、健康的发展势头。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