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 11:48  新浪财经
图文: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
  由博鳌亚洲论坛与香港菁英会共同主办的“2009博鳌青年论坛(香港)”于12月7日在香港举行。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此次会议,上图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前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新浪 彭琳摄)

  新浪财经讯 由博鳌亚洲论坛与香港菁英会共同主办的“2009博鳌青年论坛(香港)”于12月7日在香港举行。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此次会议,上图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前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

  李肇星:感谢主办方。我曾经在美国工作,偶尔在美国看到一幅法国的印象派名画,大概的意思是“我们是从那里来”,“我们是谁、要走到哪里去”,看到这一幅画我就联想起遥远的祖国香港。当天夜里我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到,“浅水湾无声有意,大屿山雷鸣多情,香港的亲人们生机勃发,全世界都瞩目灿烂的紫荆”。

  这一次来香港出席2009博鳌青年论坛,我感谢主办方为此次会议所做的周到安排,使我有机会学习香港菁英会“汇聚青年精英、研究传播国情、关注社会热点、构建时政智库”的精神。很可惜我已经不再年轻,好在我比较喜欢一位英国人莎士比亚说过,“老年其实就是人的第二个婴儿期”,各位朋友,请允许我,在我进化成婴儿以前,至少再做一天青年,能够同在座的青年一块交流,我真的感觉很幸福。

  亲爱的各位青年朋友,当前世界国际化在进一步的发展,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世界每个角落,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演变和调整,地球热点问题起伏不定,气候变化、能源安全、贫困加剧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亚洲的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也酝酿着历史性的变化。

  首先,亚洲发展更加均衡,日本、印度、韩国、东盟以及中国都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态势。日本是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昨天我刚从日本回来,知道那里正在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振兴势头强劲,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仍然达到7.7%,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当中首屈一指。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印度过去12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都超过6%,这是亚洲的一大亮点。韩国经济保持较强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量接近1万亿美元。东盟十国增量超过1万亿美元,正在加快一体化的进程。整体看亚洲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正在提升,中、日、印、韩、印尼的经济增量占20国集团增量30%,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金融危机面前,亚洲各国与世界各国一道积极应对逐渐走出最困难时期,尽管复苏之路是缓慢和曲折的,还需要时间,但是亚洲有着勤劳的人民,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巨大的潜力,合作的意愿。亚洲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依然存在,我们有理由对亚洲经济的稳定增长持有信心。

  第三,亚洲国家的关系总体上健康发展,大家普遍致力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发展、合作大局,推动亚洲的共同繁荣与稳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亚洲国家同舟共济,互动更加频繁,各国都重视构建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框架,对话与合作成为主导趋势。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猖獗等全球性的问题也进一步突出了亚洲各国合作的必要性、紧迫性,调动了诸多积极因素。

  第四,区域合作态势良好,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亚洲国家相互借重,利益融合进一步加强,共同利益增多。东盟一体,“10+1、10+3”,东亚峰会,大湄公河区域合作等齐头并进,东盟通过了东盟宪章,在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提出了战略构想、具体目标和行动计划。东盟与中、日、韩的“10+1、10+3”合作不断走深走实,“10+3”金融合作取得了巨大成果,作为“10+3”有益补充的东亚峰会在健康发展。南亚区域合作进步很快,南盟已经取得了本地区多边和双边合作日趋活跃,维护经济安全和应对挑战,特别是加强金融合作成为了区域合作的优先内容。事实证明亚洲国家愿意并且能够超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来探索和实践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地区合作上迈出重要的步伐,取得值得亚洲国家骄傲的进步。

  第五,挑战依然严峻,世界经济前景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亚洲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尚未根本好转,经济复苏尚不稳定,不平衡。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亚洲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型的脆弱性,为了摆脱对外部市场的严重依赖,很多亚洲国家正在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这一转型十分艰难。此外,亚洲部分国家固有的矛盾根深蒂固,贫富差距还在拉大,生产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朋友们,亚洲正在发生的变化激发了我们对实现亚洲政治上和谐相处,经济上平等互利,安全上互相协作,文化上相互交流借鉴的探索与思考,让我们顺应潮流、把握机遇,为亚洲的和平、发展和谐而努力。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是亚洲的一员。我们坚持与邻为善,睦邻为伴,秉承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支持各国人民自己选择道路的权利,我们坚持互利开放的理念,深化与亚洲国家的合作,并向一些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亚洲的发展,我们坚持平等协商和互利互认,与绝大部分国家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我们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动地区安全合作 ,我们与亚洲国家的政治互信显著增强,利益融合呈现紧密,各种对话交流机制日趋成熟,已经建立起睦邻友好、行动互信、合作共赢的大框架,这对谁都好,对大家都好!

  比如,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正在稳步前进,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中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先后同东南亚国家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现在已经同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增进了同东南亚国家的战略互信。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1991年开始对话,2003年建立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了最高领导人、部长、高官、司局级多层会议机制,在10多个领域开始了务实的合作。中国作为东盟对话合办国积极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991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总额不到80亿美元,2008年已经达到了2300多亿美元,现在中国是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有利推动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各自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双方人民的生活。东南亚国家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开拓方向,双方相互投资到今天已经超过60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将正式建成,这将是全球人口最多,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贸区,一共涵盖大约19亿人,整体增量超过6万亿美元,贸易额大约4.5万亿美元。过了这个新年,中国和东盟国家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并且将实质性的开放服务贸易投资市场。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积极开展防务安全合作,通过防务政策措施,军队互访等活动增进安全互信,通过平等协商,中国同缅甸、老挝和越南顺利的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中国同东盟十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这是关于南海问题的第一份政治文件。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地区的论坛建设,与论坛的其他成员开展安全政策对话,倡议和承办了近20个项目,为论坛的健康发展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在应对印度洋海啸,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自然灾害、重大疾病以及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诸多非传统安全方面,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真诚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度难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进行得好,并且通过这些合作来促进文化融合,来培育共同的亚洲认同感。2008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人员往来近800万人次,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都已经成了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目的地国,中国还在东南亚地区一共建立了35所孔子学院,孔子学堂,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家到中国留学人数排名在首列,在东南亚的大学中学习中国语言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受到越来越多东南亚民众的喜爱,许多中国的影视作品特别是港台电影风靡东南亚。好几次我到东南亚国家出差时,有的时候开会主持人就建议说今天我们要放一部中国电影或者是放一部中国电视连续剧,所以我们的外交活动经常会观看中国的电影特别是港台电影。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亚洲才能赢得主动,保持活力,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这就需要我们树立亚洲意识,增进团结,需要亚洲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各国政府的支持,香港社会各界包括青年的大智大勇和实际行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亚洲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共同的利益把我们紧密连接,中国将永远是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的积极热情的参与者,中国将永远做亚洲各国的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好姐妹。

  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青年朋友们,正如现在我兼职的中国天津南开大学校训所说“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确亚洲还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团结奋斗克服困难,亚洲还面临很多已知和未知的挑战,但是我们有决心、有信心通过协商努力来战胜挑战,亚洲是亚洲人民的亚洲,更是亚洲青年的亚洲,亚洲的未来在我们自己的手中。1999年,正好在大约10年以前,我自己悄悄地为了祝贺中国和美国就世界贸易组织事宜达成协议,当时曾经以时任中国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的母校,就在中国西南地区的贵州省贵阳八中为题目写过几句话,“正是因为地无三日平,才允公允能,正是因为天无三日晴才更向往翱翔蔚蓝的天空,酷爱家乡才更忠诚于祖国,忠诚于祖国才更拥有世界的空间”。印度文学家泰戈尔说过,“青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之光”,我热情恳切的祝愿所有的青年朋友爱家乡,爱祖国,爱亚洲,爱世界,与各国青年一道自强不息,加强合作,为各自的祖国、为亚洲、为全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青春的力量和青春的光芒。谢谢各位!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