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钱颖一:寻找金融危机三个层面的不平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5日 13:35  新浪财经
钱颖一:寻找金融危机三个层面的不平衡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9(第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2009年12月5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新商业文明的中国路径”。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此次会议。上图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9(第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2009年12月5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新商业文明的中国路径”。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此次会议。上图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

  主持人:我们刚才听到了东、西方不同的企业家,他们对于新商业文明的解读,我们想问一下钱颖一教授,在他们的解读当中,您看到的更多的是共识还是他们不同的一些侧重?

  钱颖一:我想,不同的侧重是很显然的,也很自然。因为我们碰到了这次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对于中国人来讲,应该是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之后的第一次世界性的冲击。所以,我们的感觉和感受,有非常独到的一面。

  但是刚才这位先生他的发言中,已经提到对于西方人来讲,这不是第一次了。在此之前,有80年代,当然在此之前还有30年代,还有很多次。这种不同的经历,让我们的解读我想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的解读不同,这很自然。

  主持人:这是不是显得我们过分紧张一点?他们更平和一些?因为他们经历了不同的考验,会有这种感觉吗?

  钱颖一:我想某程度上会有这种感觉。我想说的是,今天我们讨论的这个话题,新商业文明非常重要的背景,确实是过去1年多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我想说的是,我们在过去一年,经历了金融上的大的波动、经历了经济上的大的波动,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由此连带出来我们思想上的巨大波动。而这个思想上的巨大波动,我觉得也是很自然的,就是大家开始反思、思考、寻求新的答案。

  我想讲一点,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要非常小心和谨慎,原因是我们的直觉告诉我们的想法,或者是很多人正在说的说法,未必就是事情真正的原因,很多情况下可能都不是,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

  我仔细想过这个事情,现在我们的说法、我们的思考大概有三个层次,一个是在宏观的层面上,我们现在通常的说法就是宏观变量的失衡、不平衡,通常的说法就是简单化一点说储蓄问题、消费问题、出口问题。说到中国的话,就是中国的储蓄太多、投资太多、出口太多了等a等,这已经成为了标准答案。美国正好相反,储蓄太少了、消费太多了。

  第二个是金融市场层次,通常的说法就是债务的融资太多了,所以杠杆率太高了,可以是在个人房屋的借款,也可以是企业的借款,原因是我们的金融创新太多了,所以大家都觉得很安全,实际上并不是。

  第三个层次是在企业层次,第三个不平衡是说股东价值与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的不平衡。

  大概是三个层次的不平衡,我刚才也举例了一些非常流行的观点。但是我想说,这样的想法其实都很值得细致的考虑。我们应该知道中国人均资本的存量是如此之低,远远低于美国的,这是没有显示在幻灯片上的,但这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宏观层面上,到底这个不平衡是什么含义。

  在金融市场的层面上,我们现在都在说,债务融资太多了杠杆率太高了,当然创新太多了,但是这里也有很深层次的问题。我只举一个例子,很多过度的融资,确实是跟大家感觉的创新,其实是风险,或者是减少是直接相关的。比如说我们的汽车发明的安全气囊、安全带,但是这意味着危险更多了。

  第三个层次我认为大家应该仔细地考虑企业的目标与最终的社会。当然,作为社会来讲,最终我们是希望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福利最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企业各自的目标也是和最终目标是完全一致。亚当斯密最大的贡献,就是告诉我们在一些条件下,即使每一个消费者只想到自己的利益,一个企业只想到自己的利润,福利可能是非常高的。

  反过来我们有这样的例子,在10、20年前,南斯拉夫实行过工人自制,使平均员工的利润最大化,这好像是比利润最大化更好,更以人为本,更有社会责任感。后来的理论和实践证明,恰恰相反,对于企业不好的在竞争中会被淘汰,对社会福利里也不是最好的。所以,我想举三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的反思是重要的,我们的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应该是用非常冷静的头脑仔细地思考,因为我们通常的直觉,在事后看来,在多数的情况下未必如此。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