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 09:41  新浪财经
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演讲
图为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施正荣。(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新浪财经讯 由《创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9年创业家年会于11月22-23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隆重举行。此次创业家年会的主题为“一亿中流:大地商业之路”。新浪财经作为独家门户网站支持对会议进行视频直播。图为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施正荣。

  以下为其演讲实录:

  施正荣:谢谢牛社长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绿色创新。所以,我今天想和大家演讲的话题是《没有创新就没有绿色的未来》。

  我昨天简单地给大家讲了讲中国制造还可以走多远,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每年的GDP都高于10%以上,是全球的一枝独秀。尽管我们上半年的经济在7%以下,但是下半年超过了8%、9%,所以平均保持8%的增长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中国制造也是功不可没,由于中国制造使全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我们中国人民对于全世界人民的贡献是不可否定的。全球都在享用着中国制造,最近美国MIT,构造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位教授写了一本书,《如果没有中国制造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所以他有意识在家里买的东西当中吃的、用的、小孩子玩的都不买中国制造的,一年下来的结论是,如果没有中国制造他将无法生存。由于中国制造,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可以看到高楼林立,我们要看到现代化的城市已经用不着出国,北京和上海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外大部分的城市。它的豪华程度、它的现代化程度,尤其是在中国住宾馆,你都能上网,都是宽带上网,我可以告诉你,到欧洲和美国,很多的酒店是上不了网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豪华车、高级住宅,得到我们房价也太贵了。然而,还有我们员工的工资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认为下一轮的发展,肯定是在中国,因为我们有这个平台,天时、地利、人和,这个“利”就在中国。

  我们祖国的成就举世瞩目,太空人走出飞船的外舱,GDP的发展,以及我们在过去几年国家的外汇储备成为世界最大。我们中国人买美国的国债,美国人现在很在乎我们中国,为什么?一旦我们国家把他们的国债给卖了,我想美国政府的赤字将会更高。但是,同时我们也带来很多问题,气候的问题、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看到二氧化碳是锯齿型的,为什么是锯齿型?我简单给大家做一个解释,我们住在北半球,大部分的春天和夏天是绿色的。我们都知道,树木会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所以我们看到的低峰就是在我们的春季和夏季,一到冬天树木枯萎,减弱了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增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锯齿型测量二氧化碳的准确度是很准确的。还有自然灾害的增加,我想不用多讲了,我们一个省份是涝,另外一个省份是旱。山体滑坡、空气污染、太湖蓝藻等等一系列的城市污染,都给我们警示,要求我们来重新考虑如何发展我们的经济。沙尘暴接连不断等等一些。

  再看一下中国制造的价值,299元从中国进口的皮鞋,我们每双只赚5元钱,中国制造即使是物美价廉,但在欧盟仍要征高达接近20%的反倾销税,这是中国制造给中国产生的价值。我们都知道芭比娃娃,单价是20美金,而中国只可以获得35美分的利润,真正的利润都是给外国人获取,所以中国人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大量的汗水、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却获取了很少的利润。

  即使我们为外国同胞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他们还不满意,他们认为我们想掉了他们的工作机会。由于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使得本地的企业无法生存,所以一次又一次的增加贸易壁垒。比如说最近奥巴马宣布对于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还有对于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惩罚性关税,所以我们依靠出口的产业和地区,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挫伤。

  郎咸平先生说“我们创造出1美元的价值,同时替美国人创造出9美元的产值,我们越制造美国人越富”。6+1的产业链,美国掌控6,中国掌控1,这就是国际分工,真正拿到大头的是美国,而我们只是1/9。而且我们还负担了沉重的代价,狼藉过后的垃圾场。我们中国制造一方面给国外做贡献,另一方面我们没有给自己创造应该获取的价值,同时受到了外国的制约——反倾销。外国现在认为中国是高排放,等等一切的问题,为什么会反倾销、为什么讲我们高排放?实际上这是政治问题,外国人看到中国强大了,他不愿意看到你长得太大,所以开始玩政治。所以,中国很多人讲政治经济学,玩到一定的程度就变成了政治了。

  首先是价格大战、然后是能源紧张、出口关税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知识产权、反倾销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针对我们中国制造。我认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将会从物体上是越来越削弱,为什么?经济全球化基于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便宜的劳动力,另外一个是便宜的能源。目前看来,便宜的劳动力主要依靠亚洲,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国家,60年代是日本,然后变成了台湾、韩国,现在是中国。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劳动力已经不便宜了。那么,另外一个是便宜的能源,我们每天有成千上万的集装箱在海上漂,靠的都是便宜的石油把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运到欧美,可以想一下石油也不太便宜。尽管在金融风暴的时候年初是有一度跌到40美金以下,但是很快反弹到70美金以上,我想再过一段时间石油会反弹到100美金以上,用不了太长的时间。所以,经济全球化在物体上会慢慢减弱,区域性的经济会逐步发展。也就是说,工厂以后会开到美国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中国的老板可以到美国开厂、欧洲开厂,满足当地的需求。越来越少产品在中国制造再运到国外,这样的趋势在慢慢减弱,但是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性,新能源的出现使得我们海洋运输成为用新能源可以来替代,而且是便宜的新能源,我认为这种趋势会继续保留,否则区域性经济将会越来越发展。

  能源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这在很多国家在讨论,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从手工制造变成了工业化,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信息产业的革命,第三次就是能源革命,所以我们要从传统的能源,逐步转向可替代的清洁能源。

  我再重复一下光伏产业中国制造的特征,2001年之前,我们中国四家做光伏太阳能的企业,总共的产能只有2兆瓦。我是2002年回国的,我们创造了第一个10兆瓦的生产线,2005年开始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发展。之后有七家公司在美国上市,总市值达到了100亿美元,2007年和08年产能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我们国内的太阳能,从短短的5、6年之内发展的速度这么快。各个国家的比例分配,最底层的是绿的,从07年的7%,到08年的44%,占了全球将近一半的是份额。这是七家公司的市值,这是在美国纽交所和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所有的公司,黄色的是代表中国的七家公司。

  再看我们的产能剧烈扩张,这是简单地介绍了我们太阳能的产业链,左上角的我们叫做过纯度的多晶硅,我们做成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太阳能电站。原来这个产业链是不全的,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投资上千亿人民币。

  然后光伏泡沫很快在中国出现,剧烈扩产整个产业链。我们都知道最左上方的原材料多晶硅,在中国以前全部靠出口,由于我们剧烈地扩产在06到08年三年当中,我们把多晶硅的原材料,从成本的30美金不到,和2006年的50美金一公斤,炒到了500美金一公斤。然后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和环境问题,尤其是很多的投资者一看有这么好的暴利,他们开始投资多晶硅。这个投资是化工企业,一般的建厂需要2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需要1到3亿美金不等的投资。但是我们有一些企业家、投资者,为了获取暴利,把2年的建设期缩短为6个月,把一个封闭式的化工厂,变成一个式的化工厂,结果导致了环境问题。华盛顿的报纸头版头条报道进去,包括我们也写进去,给我们惹了很多的麻烦。所以,在国内有一些专家、院士、教授都说这样的结论,光伏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是把污染留在国内,把绿色电力卖给国外。所以,中国制造的传统印象,要在光伏这样一个行业重演。

  还有一个是薄膜电池,用直接生长的方法直接生长在玻璃上,目前做得很成功的是美国的一家公司叫做First Solar,其他有一些硅薄膜的技术,根本没有突破。但是,由于买不到硅材料,有其他的捷径可走,所以中国人很聪明,开始投资薄膜。给一些国外的集成商想应用材料,中国人手里很有钱,所以我有的时候为中国的企业家,我为他们舍不得。平常在传统产业做衣服、做鞋子赚取这个钱是很不容易的,然后他们投入了这样的交钥匙的工程,我在几年以前就警告过我们的产业,薄膜是不具备竞争性的,因为它的转换效率太低。所以,今年年底很多的媒体说,施正荣不要成为新技术的主导者。后来,我泼了薄膜的冷水,薄膜应该是一个新的技术。后来我还是理直气壮,我是世界公认的薄膜专家,因为我在薄膜领域的技术研究,最近澳大利亚授予我工程院的院士,所以我只是把实话告诉我们的行业和投资者。

  为什么呢?因为光伏产业是一个不成熟的产业,是一个依靠政府补贴的市场产业,中国根本没有市场。目前省长、市长到我们公司参观,一方面参观我们的大楼,我们的大楼是现代化的,很有气势。另外一个是尚德什么时候可以到他们那里投资,我跟他们讲,如果没有市场,怎么会有工厂?

  实际上这个产业在现阶段形势不是很乐观,有人讲产能过剩,我认为只是阶段性的过剩,不是永久性的过剩。价格暴跌一半,行业无序经营、欧美反倾销、国内低电价趋势。我们今年很激动,为什么?因为政府愿意出2块钱一度电支持这个产业,所以拿出了10兆瓦的项目,这向于1万千瓦来招标,说是最低电价招标。当时我们所得到的信息,政府愿意只要不高于2块钱一度电政府愿意支持,招标出来的电价0.69元,平均造电电价是1.44元,我们公司出的是1.44元,所以我们认为1.44元是比较合适的,还有微利可图,但是0.69元绝对是亏损的。所以,目前我们能源局、发改委的态度是什么态度呢?既然招到了这么低的定价,我没有必要给你更高的补贴。但是谁都知道,低于1.44元的电价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赚钱。当一个产业还是婴儿期,还在发展中的阶段,你在经营的过程中不能有利可图,你有什么样的实力和资本继续投资你的规模,又能来继续投资你的创新、你的研发,来研究更多更好的技术和更多的产品呢?所以,这就是我们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今年年初我们认为光伏产业供大于求,是因为市场小于产能。金融危机引发了国外市场萎缩,导致了暂时性的产能过程。还有国内市场产能过剩,导致产能无法释放,导致了国内产能过剩。工业链分布不均匀,导致了局部性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工艺落后、产品达不到质量要求是主要的原因。

  我也可以很高兴地告诉他,从上半年尚德公司我们也有一些产能过剩,大概有30%的产能过剩。从7月份开始,我们产能不够了,一直到年底都卖光了,扩产来不及,但并不是每一家都这样,所以客户追求的高端、高品质的产品。

  我跟文文讲,当我们新产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创业家要给我们给鼓励,不能像这些媒体都是泼冷水。光伏泡沫吹起来、千亿资产打水漂,没有几个企业倒闭,原来说有一半关门了,现在好像又复苏了,所以没有那么惨。反倾销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什么?外国人为什么反倾销?没有德国的补贴政策,没有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美国的补贴政策,就不可能有我们中国的光伏产业。然而中国的光伏产业起来了,国内市场没有,在这个阶段把国外的竞争者全部都打压,他们很自然心里不平衡,就会跟当地的政府抗议。我们为什么用我们纳税人的钱,来支持一个中国制造,使得我们的工作机会失去了?这很简单,但是最近我们也反驳,我2次代表中国跟他们协商。我们的设备买的全是德国、美国和日本的,中国的所有制造设备都是进口的,中国的主要原材料都是进口的,你如果想要反倾销,那不让中国人做这个产品,那么你们那些供应商也会受到影响。但最关键的,我认为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上一次我碰到工商银行的董事长姜建清到我们公司来讲,我觉得目前国家的政策也很英明,中国的银行不仅要帮助中国的产品走出国门,而且要帮助中国的工厂走出国门,这就是最近尚德为什么决定在美国建厂,我们准备明年上半年在美国建第一个厂,也考虑在欧洲建厂。为什么?有人说你到美国建厂肯定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是因为政策原因,要安抚他们,我们尚德把我们的工作机会带到了美国、欧洲,让他们哑口无言。

  所以,这就是我们中国企业从现在开始应该真正成为国际化的企业,在国际化的舞台上竞争,要走国门。所以,从光伏神话到光伏泡沫可能只是一步之遥,重蹈国人喝汤、洋人吃肉的覆辙。如果把这个神话继续下去,靠的是我们的创新,靠的是我们不仅仅是在技术上,还要靠商业模式上、国际化上真正创新。我们如果依然只注重制造不注重科研,这是技术短腿,我们如果依然关注短期不关注长期,那是杀鸡取卵,我们不能依然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

  中国和美国必须成为一个团队,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应对这个问题,否则机会都没有。所以,正如巴菲特所言,只有当潮流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所以要拼硬实力。

  我们再看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产业,它的基础变了吗?没有,地形和温度在不断地变化,谈到气候变化,我们这帮年轻的创业者,有一个体会你们可以试一下。2度算什么?2度没有感觉的,但是外面有让你泡脚的,如果你把温度设置在43度你没有感觉,但是设置到45度你会觉得烫。所以,2度对于我们的地球又怎么样呢?

  冰川在融化,石油的价格已经攀升到了70美元以上。现在发展最快的并不是发达国家,而是发展中的国家,我们看到能源人头的消耗量很大。我们看一下中国,由于我们人很多,我们人均的消耗量并不大,中国的人均消耗只占美国的1/5。再看一下25年以后是什么状况,25年以后,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要赶上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所以,这么多的能源到什么地方取?我经常在有一些开会演讲中讲,我说中国人很幸运,我们踏上了末班车,走上了小康生活。我们再看看世界版图,还有多少有中国国土这么大的面积和这么多的人口,南亚、中亚、东欧、南美、非洲这些地区,少说有3倍的中国人口,这些人口会不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也能够享受小康生活呢?尤其像非洲,我认为很难了,为什么?第一,资源没有,第二,资源价格定得很贵,他们肯定也享用不起,还有那些由于气候变化,太平洋岛已经淹没的岛屿,他们都是牺牲者。为什么?像非洲人,他们根本没有发展本国的经济,也没有享受经济的发达所给他们带来的小康生活,但是首当其冲的却受到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后果。所以,新能源是一个喇叭型的,到2030年以后,这个喇叭型都是靠太阳能来普及。所以,太阳能在本世纪中期的2050年,将会占我们总能源的30%左右的比重。到本世纪末,要占70%以上的比重。所以,发展太阳能绝对是我们的方向。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以创新引领未来。我们这个图是中国制造的上游、下游、中游,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微笑曲线,上游和下游的附加值远远高于中游。在70年代的时候,这个微笑曲线的上、中、下游是比较平缓的,但是到了21世纪这个区别是越拉越大。所以,为什么iPod、iPhone,他都卖4、5百的美金,但是都是中国制造,用他的品牌到中国知道,所以我们现在的创业者应该试图从两头走。当然,谁来做制造?总会有人来做制造,制造的过程中又有规模又要有高利润,所以这需要在于制造过程中要有创新。

  昨天在飞机上看了一篇关于比亚迪王的报道,王总是把比亚迪的制造,日本人要投资几千美金的生产线,他只投了1、2百万人民币,为什么?他把生产线进行分解,用人工代替机器,但是他讲了一句话,我们这种所谓的用人工代替机器,他是通过创新和研发来解剖这个过程。所以,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所以,中国制造不等于中国创造。这是国际创新指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排在第六,美国是第一。

  看发达国家方面的创新比重,以色列是第一,大家没有想到以色列是科研方面投入最大的,然后是日本、美国,中国只排第七。

  研发费用在高端设备方面的是很高的,Intel的研发费用最高,联想的最低。腾讯、Google和微软,总的来讲国外相同类型的研发费用高于中国的研发费用。但是,如何评估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78%的企业认为非常重要,而且是88%认为越来越重要。大家都认为我们在创新方面不如外国人,那么外国人他们有明确的整体规划和目标,有专职的创新团队,有专职的组织来支持等等。超过半数的中国企业对于我们目前的创新状态也很不满意,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创新很困难。但是,我认为也有部分的企业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创新就是一种投入、就是一种支持、一种意识,是不困难的。

  昨天晚上睡觉前看了《对话》节目,都是中国一流的企业家在谈中国的创新。像李书福等,他们都在谈中国的创新,都认为中国创新不会比外国做得差,只要我们勇敢地去走。

  而且,1到5年之前,中国主要是价格低廉、创新很少,慢慢到现在,我们大家都很讲究品质、很讲究创新,所以这也是反映了我们创新已经成为了中国的趋势。这是一个创新的提升途径,第一阶段成本管理,第二阶段技术管理,第三阶段信息管理,第四阶段创新管理。

  从我们的光伏产业,看一下美国的光伏产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美国在过去的10年,已经出了5、6个太阳能的公司。他们的太阳能制造成本是0.9美元,销售价格是1.8美元,不难算出毛利是50%以上。加州的公司跟别人不一样,它的纳米技术像做我们的报纸印刷。而我们中国出了一个尚德,然后要复制2000个尚德,所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产业制。

  我们尚德的创新,我们是用了仅仅7年的时间,每年50%的成长,成为世界最大的晶体硅太阳能制造。我们通过短短几年的创新,获取了现在在行业的领导地位。

  这几年的发展我一直讲是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是发展清洁能源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另外一个是刚才讲的太阳能将是未来能源的主力军,还有一个是中国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最重要的还在于我们的创新之道,这是我们的总部大楼,零能源的大楼,1兆瓦的幕墙玻璃,提供了我们整个大楼85%以上的电力的消耗。所以,在座的欢迎随时来参观。以及我们在创新之道,在社会责任等等,住在北京的新亚大酒店,在西翠路整个的多媒体墙面都是我们给他做的,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太阳能发电的幕墙与多媒体结合。通过创新我们致力于建设低碳社会,以尚德集团今日的交付1500万兆瓦,稳定运营25年,可以产生430亿度绿电,相当于减少1500万标准煤,减排2700万吨二氧化碳。

  我们的科技创新是核心,然后有了理念创新、人才创新、模式创新、营销创新。我们的特点主要是技术领先、国际化品牌建设、产业链联盟、使命感,还有一个是塑造中国制造。

  通过我们清洁生产办公的习惯,在我们公司白天是没有空调开通的,也不会引用矿泉水和生活纸杯,我们利用这些细节改变我们人类对于环保资源紧缺的习惯。我们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我们领先世界水平的技术,提升转换效率,并没有增加制造成本。我们的单晶硅的转换效率达到了19%,多晶硅达到了17%以上。以及我们又一次更新我们的多晶硅转换效率世界记录等等,这是商业产品的记录,不是实验室,打破了美国国家实验室15年以前的实验室的世界记录。这些都是我们的创新,这是我们的研发投入。还有多晶硅薄膜电池的研发投入,以及我们纳米技术,第三代电池的投入,如果把太阳能的转换效率在目前的基础上再提升50%等等。

  通过这些创新,不断地降低太阳能的制造成本。我3年之前跟国内的光伏产业提出,实现1元钱一度电的目标,目前看来这个目标并不远了。招标是1.4元,那离1元钱还会远吗?所以,只有通过创新和品牌建设、通过服务等一系列创新,才能够真正作国际舞台上跟国外的企业进行抗衡。把中国创造不仅仅在中国实现,而且更多地走出国门,把中国的品牌、中国制造带向全世界。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