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瑞龙: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创新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2日 15:49  新浪财经
杨瑞龙: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创新意义
     11月22日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报告厅举行。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本次会议。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王有涛摄)

  新浪财经讯 由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承办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11月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报告厅举行。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演讲。

  杨瑞龙:非常感谢承办方,我代表学生感谢给我们演讲的嘉宾,这些嘉宾的演讲给我们大开眼界。

  本来我想讲几个问题,讲几个问题效果很大,我讲的问题是国企改革,选一个和获奖者的理论有关联的一个问题,临时改了一下PPT文件,删了很多,讲一个问题,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的经济学创新意义。大家知道,这是本次获奖者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为什么这个理论获这个奖呢?借这个问题我阐述一下我的看法。大家知道,中国的改革就是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从转变角度来说,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资源配置从等效规则转向产权规则,本质上资源配置权力从政府转向微观主体。怎么样实现这个转换呢?中国就采用两条途径,一条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有一条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从改革之初,从农村改革的重心移向城市的时候,大家都明白,如果要引入市场的话,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问题,把它改造成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是我们在八十年代初就明白的。但是,用什么样的理论指导改革,实际上是长期以来是不清楚的。也就是说,西方经济学,尽管我们大家都明白了国有企业要改革,变成市场主体,从意义有的理论存量上来说,不能足以支撑国有企业改革,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在经济学的假设里边,采用个体主义的成本分析方法,用这种方法讨论一个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的时候,毫无疑问我们可以给出一个看不见手的理论,也就是说市场机制,当市场是完美的时候,给定每个人有权力追求利益的时候,只要给个人一个自由选择的条件,人民对利益的追求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沿着这个理论,毫无疑问公有产权没有效率,非常著名的理论叫做公民的悲剧,一旦产权归属不清楚,一定造成产权的问题,如果延用这个理论,只能搞私有化,这个理论不支持我们,在国有制为主的条件下面走市场化道路。另一个理论是否支持呢?西方经济以前长期采用的是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完全采用的是西方经济不一样的方法,它假设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假设下面,采用了整体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当你采用阶级利益分析方法的时候,就会发现私有制一定会导致人类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的矛盾和冲突,剩余价值理论我就不多说。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经济学认为,公有制一定要取代私有制的,公有制解决社会人利他的问题,公有制比私有制更有效果。沿着这个逻辑往下走的话,如果采用公有制的话,也就是说商品货币存在没有必要,尽管后来我们变头变尾,如果这个主心骨不变的话,要在公有制条件下面找到一条市场化途径的话,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是不支持的,也就是说任何改变所有主体背离公有制原则,背离公有制原则,必然背离社会主义原则,这是过去两大块理论。

  大家知道,中国实际上很早就要搞市场经济,你要搞市场经济,就是要市场机制,要有市场机制一定要有市场主体,要有市场主体,一定要产权,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不支持我们这样一种改革的主导方向,东欧经济学家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早就探索了社会主义条件下面的改革路径,他们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无法突破、无法逾越,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就是董辅礽先生79年发表经济研究著名的论文,他认为中国要进行市场化改革,最核心的命题就所有制改革。所有制改革提出来了命题,但是怎么样改?怎么样为它找到理论上的根据?改革理论一旦找不到理论,正义性就存在问题,一旦正义性存在问题,任何的改革主张都会在各种各样的纷争之中夭折,找到一个理论根据是相当重要的。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八十年代中期有一篇著名就是短期经济学,没有为我们找到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根据,但是告诉我们,国有企业由于政企关系的复杂关系导致软约束,国有企业的软约束是导致计划经济表现为短缺常态的原因。到底怎么样改?董辅礽先生也提出来国有企业要改革,短缺经济学告诉我们,不改不行,怎么改呢?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面,两个理论都清楚的话,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诺贝尔经济学评奖意义上的创新意义,他为中国找到了国企改革寻找基本理论根据的理论,在国有企业改革改造当中,在国有的框架里边,讨论既能够确立产权又能够适应市场化的理论根据,我们可以通过政企分开,政治分析,通过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的改变实行政治分开,通过政治分开,适应政企分开,为国有企业改造提供理论根据和前提,在国有控股条件下面,由于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可以通过所有权和控制权两权分离或者多级代理条件下面,找到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主体。

  在这个前提条件下面,我们引入一个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在国有控股条件下面,我们找到了国有企业市场化的路径。中国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最具有的价值意义是什么呢,在西方经济学里面走不通,在政治经济学也走不通的时候,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理论,这个理论让我们能够吸收两个理论有用的东西,找到一条在我们现阶段可接受的指导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据和框架。所以,由于这个理论根据找到之后,中国的国有企业从此进入了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进入市场主体重塑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据,假定没有八十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没有办法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如果找不到一个微观基础的话,就不可能有九十年代初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如果我们放到历史变迁理解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话,意义确实是很大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是我们改造的目标,由于种种原因,它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证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是中国改革历史阶段当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性的改革成果和理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不可能成为中国整体国有企业可借鉴的模式,但是给我们找到了一个在当前背景条件下找到突破国有企业改革的瓶颈。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为产权制度开启了大门,远没有完成,怎么样完成呢?肯定要实施分类改革,国有企业改造,对今后的改革当中一部分企业是这种模式,大部分企业走向市场,完全放开,有一般公共企业国有国营国有控股体现社会目标等等,这是我的整体构想。所以,我的结论是,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中国的改革不可能在现有的理论找到我们的根据,我们必须直面面世,照办照抄马教条和西教条都是不足取得的。迎接中国经济学时代的到来,西方早就说过,放到中国这样一个历史背景这么一个阶段当中,我认为开启了中国产权制度改革之门,当时背景找到了理论根据,才有今天进一步的改革,这可能是这一次几家联合搞这样一个论坛的用意,我们不是评诺贝尔经济学奖,它是特别的东西,五十年以后中国搞一个奖,诺贝尔奖,中国的改革当中就要评出对中国改革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经济学,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具有了这样的特征,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