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继勇:后金融时代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发展与前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2日 14:22  新浪财经
陈继勇:后金融时代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发展与前瞻
    11月22日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报告厅举行。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本次会议。图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继勇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王有涛摄)

  新浪财经讯 由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承办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11月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报告厅举行。图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继勇演讲。

  陈继勇:

  各位学术界的前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听了大家的发言深受启发,我今天讲一个比较轻松的问题,也是目前炒得纷纷扬扬的,后金融时代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发展与前瞻。大家知道,最近两个协会的会长在台湾的中部城市台中市进行会谈,就两岸签订经济合作协定进行磋商,我昨天刚从台北回来,台湾产业界学术界、官方和民间,围绕着海峡两岸签订经济框架协定,展开热烈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表各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互利共赢的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发展新格局。第二,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发展的新高度——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三,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与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发展。

  2008年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新中国在国际上经济地位日益凸现,08年我们应该说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出口的商品贸易世界第一,我们的出口贸易世界第二,我们的进出口贸易世界第三,GDP世界第四。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在国际上毫无疑问已经确定,根据2009年的世界贸易报告所提供的速度,2008年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出口额分别是14280亿美元和256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的11.8%和2.1%。两岸的进口额分别为11330亿美元和2400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量的9.1%和1.9%。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海峡两岸如何加强双方之间的经济合作,摆在海峡两岸面前新的课题。尤其是海峡两岸地理区位优势,特别是大陆迅速崛起的市场,是香港、澳门可以凭借的最可靠的腹地。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有效应对,应该说为两岸经贸合作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状况。中国大陆实行特大型开放起,海峡两岸贸易开始逐渐由停顿走向恢复,并迈入迅速发展进程。其主要形态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转口贸易,90年代的转运贸易,20世纪末期的过境贸易,21世纪初期的准直接贸易,呈现从间接逐渐向直接转化的发展趋势。面对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我们认为,海峡两岸政治分歧应让位于两岸经贸合作,两岸应该共同携手,共度劫波。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海峡两岸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强劲。1978年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为零,经香港转口的自大陆进口额也仅为4600万美元。08年底,两岸贸易总额已扩增至1292.17亿美元。起重队大陆出口额1033.40亿美元,台湾自大陆进口258.78亿美元。

  由于台湾对大陆的出口自大陆进口贸易的长期不平衡发展,台湾持续享有贸易顺差。1980至2006年间,其顺差从1.59亿美元增加到663.7亿美元,26年间迅猛扩张了41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6.12%,顺差总额累积达到3987.23亿美元,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更是分别达到775.67亿美元和774.62亿美元,这就说明中国大陆作为台湾的一个腹地最大的市场,对台湾的经济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我们这两年从美国获得三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775亿美元逆差给了台湾地区。

  海峡两岸的贸易迅速发展为双方,尤其为台湾创造巨大的贸易利得,同时也在两岸间建立日趋紧密的贸易依赖度。伴随两岸贸易关系的日趋紧密和台湾对大陆贸易依赖度的迅速提高,大陆已在台湾对外贸易关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

  02年大陆超过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03年大陆超过日本,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05年大陆成为仅次于日本、美国的台湾第三大进口市场。可见,大陆经济的发展,和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可见一斑。

  海峡两岸的投资合作情况。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大陆投资的台商,为规避台湾当局的政策管制,多以迂回方式进行投石问路,投资数量和规模有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为突破口,许多台商把大陆沿海地区作为加工出口基地,以台湾接单、大陆生产、香港转口、海外销售的模式,大量转移岛内的夕阳工业,即以轻纺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80年代末在大陆的企业有一千多家。

  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大陆因异步开放内销市场,台商投资转为大型传统产业,形成大陆生产,大陆内销的上中下游整合的本地化生产体系。台商在求发展、逐利润强烈驱动下,纷纷采取各种不同方式,扩大对大陆的投资。97年在经历大陆一连串经济改革,台商投资扩及资讯科技,大陆接单,大陆出口,出口导向产业成为主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企业有43500多家,实际到资240亿美元。

  二十世纪初中国大陆和台湾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后,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活动形成新的高潮,不仅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规模不断扩大。受海峡两岸加入WTO的刺激,以及在世界各国纷纷投资大陆的带动下,更多台商特别是台资大企业开始投资大陆,包括高科技产业与金融、保险、零售等服务业在内。台商从以往单打独斗转为集体合作,从单纯的委托加工变为邀请卫星工厂共同参与,联合上中下游相关配套产业一起投资,投资动机也改为积极的产销策略,最初跑带战略,转变为生根战略,签约期限一般在40年以上。至06年底,大陆台资企业累积7.2万家,台商数量超过一百万人,协议投资金近1000亿美元,实际投资437.59亿美元。大陆已高居台湾对外投资的首位,吸纳台资金额的投资总额超过比重超过三分之二。

  从07春季开始逐步呈现的美国次贷危机,在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场,并成为波及全球金融危机,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大陆不得不对先前实行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促进政策进行调整。

  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企业的雇佣、解聘、加班有了明确的规范,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使大陆加工贸易企业用工成本显著上升。大陆上述投资政策的变化,使外资企业特别是依赖大陆低劳动力成本、从事简单制造加工部分台资企业感受到巨大的成本上涨压力,部分企业开始撤资或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向印度、孟加拉等其他国家转移。09年6月,台湾方面终于开始允许大陆企业向台湾投资,从这一转变标志海峡两岸投资从单向走向双向。

  面对大陆台湾赴台投资的新态势,08年12月和09年5月,大陆政府先后发出两个通知,明确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办理程序并积极组织大陆企业赴台考察,鼓励有势力的大陆企业与台湾企业加强合作,不少大陆企业也对赴台投资创业表现极大的热情,目前为止有十几家企业在台湾设立公司,迈出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第一步。与此同时,08年12月5号,海峡两岸三通正式启动,尤其是空中直航实现客货机包机常态化,两岸三通的实现有助于促进台商在两岸的重新布局,增加岛内母公司与大陆投资企业的整合,而大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的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意味着海峡两岸投资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台商投资大陆企业提供新的契机。

  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规模来看,08年两岸贸易规模达到1292.2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额258.8亿美元,大陆自台进口额达到10.33.4亿美元。台湾已经成为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大陆则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截止目前,大陆累积批准台资项目7.9万个,累积实际吸收台湾直接投资488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第五大境外投资来源地。可见这个关系相当地紧密。

  受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1—9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736.3亿美元,同比下降29.7%。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139.2亿美元,同比下降31.6%。自台湾进口的597.1亿万美元,同比下降29.2%。2009年1—9月大陆其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764个,同比上升4.3%,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2.9亿美元,同比减少11.2%。截止到09年9月月底,大陆累积批准台资项目79270个,实际利用台资489.5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我累积吸收境外投资占5.3%。

  不过目前,大陆对台湾地区商品全面开放,但是台湾方面却未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仍然禁止大陆多种商品输入岛内,占台湾全部进口商品的20.3%,其中包括农产品834种,工业品1360种。由于这些不合理限制,影响两岸贸易的正常进行,不利于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入开展。台湾和内地两岸的经贸关系做一个总结,两岸贸易关系的发展特点及趋势:贸易规模应该说从78年以来迅速扩张,台湾对大陆顺差持续增长。贸易关系日趋紧密,大陆成为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商品结构不断调整,总体趋势迈向多元、互补。

  总结这30年来,两岸投资合作方面的特点及趋势,我们认为是发展历经三波热潮,投资规模持续扩张,投资领域趋向多元,产业层次逐渐提高。投资地域分布集中,有向内陆扩展趋势。投资经济效益明显,台商普遍增资扩产。

  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发展的新高度—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背景、主要内容、联系与区别。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已使其连续十七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伴随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存在的巨大市场商机,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厂商全球化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环,两岸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两岸经贸开放,有利于台湾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给予厂商更大的经营空间,进一步促成两岸与跨国企业进行三方合作,让企业根据全球竞争策略,进行生产与营销等活动的全球布局,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将有极大的帮助。两岸签订经济合作协定,对台湾得利绝对是利大于弊。

  另一方面按照全球区域化的盛行,进一步调整原有国际贸易秩序以及各国的经济版图。特别是今年在亚洲地区成立各种区域整合架构,东盟与中国、东盟与日本、中蒙与韩国分别签订了三个东盟+1自由贸易协定,更使台湾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威胁。

  台湾到现在为止,拉丁美洲有帮教的五个小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只占台湾对外贸易出口贸易0.2%,到2010年,2011年,东盟加三全面开始实施,如果台湾不和大陆签订经济合作协定,极有可能被边缘化了,而且一系列的统计数字已经说明台湾现在已经被边缘化。

  尽管两岸现在均为WTO成员,但是彼此间的经贸合作尚存在很多限制。作为台湾最主要的出口地区和大陆签订经贸合作协议,有助于台湾降低该种威胁,帮助台湾更好地融入全球经贸体系,并进而吸引跨国公司以台湾作为进入东亚的经贸投资平台。

  尽管双方在协议名称还未有最终的确定,但是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论证和谈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已成为两岸开展经贸合作的一项开拓性工作。今年11月11日上午举办的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两岸有关研究机构九个字研究报告的模型设定、前提假设、各种模型情况对两岸经济情况以及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协议的框架,早期收获的各项关切事项进行充分交换意见,达成共同结论和建议,考虑在进一步确认和完善之后,对外公布。

  我们提出的是商签这一协议,既要符合两岸经济合作的需求,符合两岸贸易的投资特点,也要符合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这一协议主要内容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及经济合作等领域。商签协议的步骤可以先建立框架和确定目标,然后再协商具体的事项。主要内容是关税减让,两岸的金融合作,关于两岸人员往来更为便利化。

  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对大陆经济的影响,主要进一步增加大陆对台湾的出口,加强大陆在东亚的地位。对大陆投资及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大陆吸引更多的台资,增加大陆就业率,促进大陆弱势产业发展。对台湾贸易的影响,增加台湾的对外贸易,避免台湾边缘化。

  实施主要的政策建议: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逐步有序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协定。二是尽快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第三,兼顾双方利益,实现互利共赢。第四,加强两岸产业合作。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官方的观点:一是采取多步到位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模式。第二,早期收获。第三强化后续监管机制。第四,通过专业调整,切实掌握台湾产业,主要是农业和传统产业。第五,重视并强化后续辅导与产业创新,弱化ECFA签订对台湾造成不利的影响。第五,积极洽签其他FTA,强化台湾的外资吸引力,创造台湾的新契机,主要是三不三要。两岸经济合作的签订,放弃政治分歧,着眼长远利益,携手共进,复兴中华。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