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洪银兴:后危机阶段的思考 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2日 14:06  新浪财经
洪银兴:后危机阶段的思考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
    11月22日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报告厅举行。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本次会议。图为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王有涛摄)

  新浪财经讯 由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承办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11月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报告厅举行。图为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演讲。

  洪银兴:

  非常感谢给我一个机会,前面发言都是北京的,讲宏观讲得更多一点,我是地方来的,我想从地方的发展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我报告的题目是后危机阶段的思考: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之所以讲现在进入后危机阶段,也就是进入经济停止下滑,复苏尚未开始阶段。从经济周期分析,危机是短期的,发展是长期的。进入后危机阶段,意味着需要及时地由保增长转向求发展。上午谈到投资推动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抓住后危机阶段投资的机遇,能够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根据我的分析,这次危机阶段刺激经济主要靠的是政府投资,企业和民间投资不足,当我们进入后危机阶段后,如果企业和民间投资没有大的增长,这部分投资如果不能成为主体,我们的经济复苏还是困难的。特别要说的是,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在危机阶段,扩大投放的货币,如果没有企业和居民的积极响应,我们在后危机阶段就可能要停留比较长的时间。甚至有通货膨胀的危险。我这里特别强调,企业和民间投资对推动复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这方面我觉得存在问题。

  现在我们讲到投资的时候,主要是往哪方面投资呢?我认为现在依靠股票投资、资本市场的投资和房地产的投资是难以推动经济复苏的,最根本的要解决产业投资的问题,目前我认为产业投资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和民间投资信心不足,投资方向不明,我们现在注意到房地产市场热,资本市场热,从一个层面反映了企业和民间对产业投资的信心不足,投资方向不明。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对我们企业和民间来讲,要增强信心的话,首先要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特征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我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特征就是怕热不怕冷,冷的时间是短的,热的时间会比较长,特别是我们可以注意到,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热度不可小视,过去在防止经济过热,实际上把许多地方政府关在笼子里面的老虎,这次刺激经济,实际上把老虎都放出来了,现在从地方政府各种项目上的热度来讲还是非常大的,所以这对我们中国宏观经济来讲应该是不要以为我们会冷得太长的时间,所以我的看法是,在危机过后,我们将进入新的增长周期,这个生产周期关键问题是要以产业投资作为方向。

  我们在后危机阶段,作为我们的企业和民间投资,包括民营经济,应该有一个迎接新的经济周期的准备。因为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的特征,每一个经济增长周期都有重大的技术革命所产生新产业在支持,危机过后必然产生具有新技术革命意义上的产业创新,需要新产业革命支持新的增长周期。

  我为什么强调这一点,这方面谈得多,这场世界金融危机,我认为它是属于五十年一个周期的长周期表现,长周期一般都是以类似于产业革命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经济增长支持时间来说明的,我这里引用了熊彼特讲得三个长波的时间,三个长波一方面说明了每一次重大的产业革命能够支持大约50年的时间的经济增长,但是期间发生大的危机,乃至世界性或者大的危机,熊彼特讲到第三个长波,熊彼特以后,1946年世界上第一次可编程的计算机开始的数字革命到二十世纪末互联网进入电子信息时代产生了新经济,在这个长波中间,到08年爆发世界金融危机,我认为从50周年长波周期来看,这次金融危机属于50周年长波的一个表现。这个问题说明了在前一个长波,也就是数字革命出现新经济这个长波到本世纪初基本上可以告一段落,这个长波的特征就是产生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特别是到了上世纪末产生电子商务信息网络,产生所谓的新经济,整整支持50多年的经济增长。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意味着由电子信息网络所支撑的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下降,我们要预见到,下一个增长周期,下一个50年知识经济增长新技术革命和在新技术革命意义上的产业创新。

  在下一轮新产业革命有什么样的特点?南京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闵乃本院士就新一轮产业革命从自然科学角度提出三个方面的预测。第一个方面,以电流为信息载体的集成电路将于2016年达到技术极限,2019年达到物理极限,人类必须发展新一代信息载体和信息产业。这是下一届信息革命的含义。特别是奥巴马提出智慧地球,前不久温总理到无锡视察物联网的时候提出感知中国,大家都在关注物联网和传感网的问题,作为近期产生新的信息革命。第二个产业革命内容,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化石能源已面临枯竭,靠石油、煤炭这样的化石能源已经面临枯竭,而且由于使用化石能源造成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已经危及人类的自身安全,人类必须发展为生产、生活提供廉价便利的新能源,提供代替石油新一代燃料和高密度储能的材料、器件和技术。这就是提出新能源、清洁能源和新材料的革命。第三,全球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90亿,必须增长50%以上的粮食,同时还必须应对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气候异常、疾病传染。因此,人类必须发展生物技术和产业,以确保人类的温饱、健康和生存,人类必须发展生物技术与产业,以确保人类的温饱、健康与生存。这就预示着下一次产业革命所要进入这样一个领域。新产业革命我们要预计到下一个增长周期新产业革命创新知识密集型产业绿色技术产业作为标志,二十一世纪以后,世界范围内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已经初见端倪,新产业革命高潮已经到来的。危机阶段不是考虑危机怎么走过,而是下一阶段的新的产业革命的高潮怎么样准备。过去每一场新科技革命都是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因此我们不可能同这些国家进入同一起跑线,只能在发达国家之后发展新兴产业。现在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会对各个国家都是均等的,我们不能够再像过去新产业革命的机会只是给发达国家,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危机以后,危机前的第四大经济体进入第二大经济体,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有世界经济大国的思维,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有机会有条件参与新产业革命,过去我们错过新产业革命的机会,这次不能错过,现在讨论后危机阶段,我们应该更多讨论是如何迎接新产业革命的机会。

  如何参与新产业革命,关键是要发展创新型经济,以创新型经济迎接新产业革命。什么叫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是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作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的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作为标志的经济,现在谈经济转型升级,转型最重要的就是增长方式转型,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经济转型,主要靠物质投入的推动转向创新要素驱动,这个创新型经济有三个特征,一是以创新知识密集产业和绿色技术产业作为标志,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动结合,第三知识创新为主体,也就是大学、科研机构同技术创新主体紧密合作。在科技大会上明确的是技术创新主体是企业,但是现在在创新型经济中间,就不能只讲技术创新主体还强调知识创新主体,也就是大学,从而推动大学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在发展创新型经济这个问题上,更多要关注的是沿海发达地区,在领先发达的地区应该领先发展创新型经济,这里概括沿海过去两次机遇,第一次机遇是沿海经济发展乡镇经济,实现农村工业化。第二次机遇,开放型经济,实现经济的国际化。现在这两个发展经济的活力和动力在沿海地区充分释放,优势不再明显,因此创新型经济成为第三个发展机遇。第三次机遇在江苏提出之后,江苏省委做出决定,全省抓第三次发展机遇,抓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经济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互动性结合,它的特征就是科技创新,包含在产业创新过程中间,过去我们在沿海,特别是苏南发展乡村企业的时候有一个名词叫星期六工程师,现在已经变了,现在强调的是星期六科学家,需要科学家发展推动他们的产业经济,南京大学在南京办国家科技园,在苏州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无锡搞高新技术研究院,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扬州光电研究院、化工研究院,一个地区都办研究院,地方政府像当年吸引外资一样吸引大学的研发机构进驻。现在的趋势是,大学的知识创新延伸到了产业创新阶段,企业技术创新延伸到知识创新阶段,形成了企业家和科学家相互的合作,而且是互动,相互导向。而且我们注意到创新投资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我们书本上或者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风险投资主要是靠创投公司,实际上在创新型经济中间,高科技的风险投资不能完全指望创投公司,或者完全指望现在的创业板市场,我们的企业非创投性质的企业成为高科技风险投资的主体。

  上午谈到开放型经济的问题。我们都在谈开放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已经下降,很明显,一直到现在整个经济的危机已经到底,但是我们出口增长力下降还没有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不要指望我们危机以后出口会有大的增长,原因是有两条,相当数量的出口品国际产能过剩,第二国际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各个国家都在保护主义,我们过去一直讲,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打开他们的市场,问题是这些国家也有出口也有就业问题,他们的政府也要保持就业的增长,所以在这个情况下面,我们的出口也应该是按照创新型经济思路转型,也就是要有比较优势来转向竞争优势,通过创新实现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替代。

  最后引进方面的转型。尽管我们可以指望说危机以后外资进入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我们现在劳动的土地成本明显增加,外资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大规模进入,因此我们引进国外资源,也需要按照创新型经济的思路升级,一是提高外资的层次,劳动成本增加了,土地价格增加了,这个优势不在了,但是我们有人力资本优势和创新环境的优势,我们可以鼓励外资科技企业进入,鼓励他们在本土创新。

  第二,我们现在因此国外资源也要创新,过去主要靠引进资金,我这里强调发展创新型经济不差钱,是差人才,因此我们关键是要引进创新型经济的领军人才,这是我们要抓的。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