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扬:目前应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优化经济结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2日 11:03  新浪财经
李扬:目前应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优化经济结构
  11月22日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报告厅举行。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本次会议。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王有涛摄)

  新浪财经讯 由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承办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11月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报告厅举行。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演讲。

  李扬: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参加这个会议,对我来说意义非常地重大。双重意义,一是这个论坛发起者董辅礽先生是中国社科院著名的研究人员,是我们的前辈。第二,我们今天这个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开,我是这里的毕业生。借这个机会,同大家共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高投资问题。我注意到刚刚厉以宁教授说到,这次危机让我们认识到好多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说不能只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要靠消费,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我们在研究上也是统一的,但是我们得了解,高投资在中国是如何形成的,高投资对中国当前以及今后一个很长时间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如何从高投资到高消费?就这个问题我谈两点:一,高投资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现象。二,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实现可持续增长。

  高投资,包括厉教授在内,很多的经济学家,对于高投资这个现象是持否定态度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投资力量一直呈上升的态势,很多经济学家对它持批评态度,批评的观点集中在4个方面:1、它和消费的关系,2、它和通货膨胀的关系,3、它和产能过剩的关系,4、它和经济结构的关系。认识到这样一些问题,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所谓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从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经济的实际运行给了答案,并不支持上述观点。

  尽管理论界一直在批评高投资,而且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几乎每年的宏观调控政策都会把抑制投资作为重点之一,投资在中国是越来越高。对连续很长时间的一个事实,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对于高投资的批评,我们感觉也没有得到非常有力的支持,比如说消费问题,对于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中国经济学家,特别是老一辈经济学家是非常警惕的,因为在前30年里,大跃进的时候,我们曾经为了增加投资而勒紧裤带。但是如今的情况肯定不是这样子,如今投资并不是因为我们勒紧的裤带,我们的消费,刺激消费方面,政府采取的措施几乎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消费总是上不去,原因后面还会谈到。所以目前的高投资,不是靠牺牲消费而实现的,这是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

  第二,通货膨胀。应当说中国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没有象样的通货膨胀,本世纪以来,每一次物价上涨后,总有人说中国进入通货膨胀的周期,话音未落,物价水平也应声下落,十几年来中国没有象样的通货膨胀,如果和过去相比的话,根本就是小巫,从全世界的水平来比水平也是非常低的。

  第三,产能过剩,大家谈得特别多,大家没有仔细分别产能过剩的类型、原因以及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意义。至少可以分成三类产能过剩,一类就是市场经济的正常情况,市场经济就其本来的运行特征而言就是过剩,我回想起我读研究生时,老一辈的经济学家刘国光、厉以宁这些教授探讨市场经济,当时刘国光教授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造成一种供应略大于需求的经济状况,也就是产能过剩。在相当程度上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做对比,计划经济就是产能不足,就是供应不足,计划分配。第二种类型是周期性的,随着经济从高涨然后到衰退,供应状况有变化,经济衰退的时候产能会过剩。第三类才是真过剩。这样来分解一下,产能过剩喊了多少年了,到底产生多大的问题?中国经济不依然年均9点几的速度在增长,对产能过剩这个问题,我们也应当认真地分析。

  第四,经济结构扭曲。这个论证是循环论证,投资占比过高就是经济结构扭曲,用它论证投资增长率高、不好,我觉得逻辑上是有问题的。总之,经济运行对于高投资问题越说越高。一个现象,经济学家论坛上我就说过,一个现象反复出现就成了规律,现象长期延续,本身没有是非,没有好坏的问题,只有研究者的理论对错的问题,适用不适用的问题。我总的判断,我们用来分析高投资、高储蓄这些现象理论是不适用的,这个话题应当拿到这个论坛上来讲,我们需要研究这样一个现象。对于高投资问题,我们需要用别的角度,不止是这样推演。一个角度就是中国的需求结构,我们从增长的角度来说,中国的需求结构中,投资究竟发挥多大的作用?

  这张图刻画从80到07年中国消费投资与出口对于GDP增长的贡献,非常清楚地看到,消费占比是下降的,30%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它的下降所流出的空间是由出口给填充的,也就是说消费出口要小,投资这个问题,尽管被喊得非常地厉害,相对是稳定的,从需求结构来看,高投资应当说是不高的,还要看资本、储蓄和形成的关系,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一堆概念就是储蓄投资,储蓄如果说不能够被投资有效吸收的话就必须出口,中国高投资和高出口共同的是高储蓄的现象,对于高储蓄的问题研究不是特别充分,储蓄率高于资本形成率已经有十余年了,用最保守的一种估计,如果要用储蓄率和投资率来看,91年开始,中国已经是储蓄大于投资。高出口、高储蓄、高增长同时并存。这是由储蓄决定的,储蓄是实体经济现象。

  救助措施使争论暂告平息。08年下半年采取措施之前,我们看到的是当时最严厉的措施要控制投资,但是危机使得这个措施暂缓,并且使争论暂告平息,短期内很难依赖消费促进增长,依靠出口更难,所以只能依赖投资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回升。08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采取的措施,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促进投资展开的,但是这只是暂告平息。前几天有些经济学家在批评用投资救助经济危机的措施,说得也非常地严厉,所以对高投资的问题仍然需要研究。长期持续的高投资,不因持续的政策抑制和理论抨击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至少值得敬畏,不要轻易说它不好,不好不好延续十几年,经济事实无所谓好坏,反映了中国经济运行中有尚不了解的潜在因素,进一步,反映了我们批评高投资所依凭经济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是值得质疑的。对于高投资问题,我们需要花很大的气力研究,我们以及我们的研究人员就此做过很多的研究,在报刊杂志上都有发表,我们觉得探讨中国三高,有人说五高的原因,应当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入手,这个发展阶段种有三个现象特别值得注意,而且这三个现象有可能过了这一段就不存在了,一是人口红利,二是工业化,三是城市化。这几个现象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不说千年难遇也是百年难遇的机会,中国现在正在这样的机遇期,所以出现了中国经济之迷。

  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论探讨,我希望大家共同进行,我们继续探讨,但是在眼下,我们从政策的层面来看,特别需要做的是,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化投资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在承认高投资相当长时间为中国经济发展之必须的前提下,讨论如何使得投资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发挥改变经济结构使得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的问题,我觉得有如下9个问题特别重要:

  1、投资应当树立就业优先目标。很多人对于投资的批评是集中在投资只注意GDP而不注意广泛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就业效益。一笔投资要修一个南北大通道,GDP上去很多,但是就业效果如何呢?应当是可以质疑的。所以我们觉得,通过增加投资启动经济增长,必须将促进就业放在优先的位置上,从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政府的宏观管理部门,已经把就业放在比过去更重要的位置上,但是还没有达到我自己的理想,就是就业优先。

  2、投资需要进行区域梯度转移。投资不能像过去一样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应当向中部老工业区以及西部地区转移,这种转移已经发生,到09年9月份为止中国不同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例。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原先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几个主要地区,上海、浙江所谓七仙女投资增长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区以及一些西部地区都普遍地高于这样的水平,这表明我们投资自主性已经在进行梯度转移。从政策层面上应当鼓励,引导这种提督转型。

  3、优化投资行业结构,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特别重要。这里边我们要说一个问题,当经济结构要调整,无论怎么样调整,投资构成一个必要的条件,但是常常把这一点,我们在批评投资的时候忘了,要调整的话需要通过投资调整,所以,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这样一个调整已经发生,这个图例、方法和前面是一样的,我们列出国内主要的行业,并且把主要行业的投资增长率和行业平均投资增长率做比较,有一些行业是在衰退的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采矿业等。有一些行业在兴起,增长最快的就是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等。总之,中国这样一种投资结构反映出中国还是两个特征同时并存,一是在完成工业化,二是在向后工业化过渡,在投资的行业结构调整可以看到明显的特点。投资产业和区域结构优化正在发生。这是09年1—9月份的数字,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比较快,从区域上来说,西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是最低。这表明中国投资无论是在产业上还是在区域上,已经开始向优化方面发展积极的变化。

  4、当我们要用投资促进增长时就发现,金融结构很有问题,中国储蓄率很高,以至于全世界都在攻击中国,中国高储蓄,美国人在讨论金融危机时,要把金融危机的根源归结于全球经济失衡,全球经济失衡也承认自己的储蓄率低,但是在承认这一点之后,立刻把矛头指向我们,因为你们储蓄率太高,你们储蓄率太高,日本、德国储蓄率都太高了,高储蓄是我们的现象,正因为高储蓄,我们需要吸收它,才有高投资,是这样的逻辑关系。高储蓄在中国,中国大量的储蓄以银行存款的方式存在的,银行存款如果用来支持投资,只能形成负债,提高全社会的负债率,这次危机中很流行的一句话叫提高杠杆率。这样的资金并不适应支撑这么高的投资,要支撑就降低标准,降低标准会重蹈次贷之覆辙。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要投资,但是投资由于没有资本金,使得投资不能下去,所以国务院决定对于项目资本金进行调整,当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动真的了,二则忧,长远来看,次贷危机不远,次贷就是降低标准,本来有行业应有防范,但是为了某个目的降低这个标准,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所以在根本上来说,我们还是要发展直接融资,还是要使得资金在银行之外有一个迅速有效的筹集机制,这个问题已经喊了多少年,从统计来看,我们国家直接融资的比重事实上是下降的。

  下一步发展直接融资眼睛不能盯着正规股票市场、证券市场,恐怕要多方面考虑,比如说发展PE,PE以前把它当做机构看待,PE本身是直接融资,就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我很高兴地看到PE这两年发展极快,如果说在危机中是现金为王,投资领域中是股权投资为王,负债谁不会,银行有的是钱,谁拿出真金白银做股本投资,现在是股权为王,PE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在中国,必须要解决商业银行进入直接投资领域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通过金融创新解决这样失衡问题。

  5、投资的主体结构。迄今为止,经济回升主要依赖政府和大型国企固定资产拉动,拉动已经到了有一点过分的程度,大型国企本业没有什么好投的,在全国造地王,中国造得不够,跑到世界其他地方造地王,对中国经济来说必须是民营经济发挥主导作用,在投资领域必须是民营企业投资为主导。但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社会政府及国有企业非国有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是33.5%、50.7%和27.2%,我们可以看到,非国有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国有,而且低于平均水平,反而下降了1.3个百分点,问题是很突出的。民间投资难以跟进,直接原因是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但是金融体系的束缚,非竞争性市场准入条件的限制,基础产业和基础部门的国有垄断都是都是非常重要的体制原因。这些年来,才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这些现象应当说是令人担忧的。结论是,要使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必须让民间资本主导投资,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民间资本主导投资就是银行的资金主导投资。

  6、提高投资项目的商业可持续性。如果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必须考虑投资项目的商业可持续性。要让投资投下去之后,能够收息,能够生利,还能够还本,否则的话就是不良资产,这也是当前大家对高投资所担心很重要的内容,大量的投资下去了,不产生效益,形成未来的不良资产,会产生产能过剩,就需要我们动大手术,对于我们前面讲到的,投资在领域中的转移,转到基础设施,转到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需要大量的投资,但是这些投资通常是不能赚钱的,不能赚钱的重要原因,是定价机制、收费机制或者被政府垄断,或者说这个机制是不能够让你赚钱的,没有商业可持续性,结论就很简单了,我们必须改革这些领域中的定价机制和收费机制,否则大量的投资会飘在上空不落下去。这里顺便说一下,这次危机暴露出一个问题,我们在危机之前对于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想法是有误的,当时我们已经几乎确立了一个方向,就是把政策银行都变成商业银行或者是用商业原则经营,危机告诉我们,不仅国内需要,大量的社会基础设施,大量的社会领域投资,可以在商业上不让它有可持续性,但是在财力上予以补贴,当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商业性资金和非商业性资金一结合就是政策性金融,危机告诉我们,政策性金融不可或缺,最主要的是,在宣传市场机制比如美国毫不犹豫启动政策性金融的机制,政策性金融也是我们下一步改革很重要的领域。

  7、放松准入管制。现在用一些数据说这样的事情,目前市场的准入格局在全社会八十多个行业里允许外资进入有六十几个,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只有41个,也就是说民营资本进入,在中国是最受限制的。甚至在回报率较高的垄断行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中,民营资本基本上是难以涉足的,这个问题如果不改变的话,我们前面所说的所有问题都会存在。

  8、投资应当以促进城市化为导向。我们知道中国30年来,我们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是两化,城市化和工业化,两化同时并行,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两化是相互覆盖的,由于相互覆盖的话,我们就没有需要认真琢磨,工业化带城市化还是城市化带工业化,这次危机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新的思索,也就是中国恐怕从总体上来说,工业化快要完成了,但是我们还有这么高的储蓄,我们怎么办呢?于是就应当明确地提出,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如果是城市化带动的话,投资的重点就是基础设施、房地产、第三产业。因此我们必须在理顺这几个领域中的制度条件、收费条件、资金运行条件、税收条件等条件,使得资金能够进得去、出得来,能够顺畅运行,而在这方面,我们是有相当大的欠缺。

  9、用投资引领中国经济增长,必须和另一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是高科技。我提请大家注意,在这次救市中,中国政府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智慧,体现出非常突出的智慧,也就是我们在推出救市方案四万亿,背后紧接着是十个产业的调整,紧接着十六个科技专项全面启动,在那儿之后不久就推出创业板,从金融上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前不久09年11月3号温总理提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里边又提出来五大创新产业,背后体现出中国政府对于这次危机以及长期发展很坚定不移的看法,就是任何一轮经济危机,总是由新经济、新产业引领而走出,并且重新走上平稳较快发展之路的,也就是说我们对这次危机的认识,认为它是一次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上一轮科技进步潜力已经耗尽,全世界都在寻找等待着新的科技基础,等待着这样新的科技基础创造新的产业、创造新的亮点,都在寻找,中国政府在抵御危机一开始就在寻找,现在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寻找科技基础的目标,投资在这里大有作为。因为任何所谓科技,要想成为经济活动,必须经过一个投资阶段,所以我们觉得高新科技产业化应当成为今后投资的重点,以这样的重点,我们来落实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这样国家的战略。以上我就投资问题做一些粗浅的分析,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