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赖小民:不太赞成金融机构现在出手到海外并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0日 16:58  新浪财经
赖小民:不太赞成金融机构现在出手到海外并购
  由《商业周刊》、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09全球CEO年会”于2009年11月19-20日举行。上图为论坛七嘉宾: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赖小民。(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摄)

  新浪财经讯 由《商业周刊》、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09全球CEO年会”于2009年11月19-20日举行。上图为论坛七嘉宾: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赖小民。

  主持人(李茸):赖总您从政府政策角度来讲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推动作用您有什么看法?

  赖小民:我觉得跨国并购带来很大的影响就是资本流动,再有就是品牌的融合,这样给中国相关部门提出了很重要的问题,一方面支持企业跨国并购,支持企业重组;另一方面怎么样加强管理,特别是加强监管,而且还有一些市场问题、法律问题包括企业管理问题,政府部门还要进一步跟进。我总感觉现在跨国并购的实践远远高于很多法律法规的滞后。

  主持人(李茸):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为什么看到很多成功或者有问题的中国公司在海外兼并失败比成功更多,我想问其他几位嘉宾,您对背后的原因怎么看待?

  赖小民:我完全赞成王先生的观点,应该说现在是第四次、第五次浪潮,有人说这是第六次,不管几次浪潮失败的高于成功的案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根本还是在企业本身核心竞争力实力不足,作为一个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并购至少具备几个条件,第一要有非常强的资金实力;第二核心技术要有;第三管理能力,特别是并购之后的整合能力;第四国际经验,还有对风险的管控和把握,通过这几方面看可能企业在某些方面能做到,但是某些方面做不到,现在更多是考虑资金问题,这两年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很支持,中国证监会在2008年以后出台了政策,叫并购贷款,以前并购企业的资金全靠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不能用企业并购,现在中国政府也想支持,但是真正用到贷款的企业非常少。

  另外还有并购以后的整合能力,现在企业并购第一想获取技术、第二想获取资源、第三获取品牌效应、第四增加互补性。我之前在北京银监局当过局长,北京的一个小银行后来引进了战略投资者ING,ING在全球保险有优势,这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具有互补性,不管哪个企业至少在四个方面要学习,但是真正要做到这点获取方面的目的跟达到具备条件相比差很大,所以这些原因造成成功的并购并不多,我还是赞成一个观点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不要跟风,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事,踏踏实实一些,包括金融危机以后的形势大家还是要谨慎一些,因为中国的企业毕竟基础比较弱,实力还不太强,特别是核心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主持人(李茸):问赖总一个问题,随着经济危机国内很多资产出现了贬值,尤其是金融资产,有不少意见认为现在是中国企业去海外抄底的时机,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您觉得是中国金融机构走向海外抄底的时机吗?什么样的资产应该是中国企业关注,是有价值的资产,如何判断?

  赖小民:这个问题很重要,现在都存在一个问题,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现在是处于低潮,在低潮的发展过程当中资产价格都在下降,都认为是并购的好时机,有人提出来加强并购。我觉得这个话要分两方面说,一个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到海外并购特别是跨国并购一定要慎重,我不太赞成用经济低潮和高潮来评判收购的时机,我是以自身的能力来判断,在这么多年来中国的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实体经济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外贸出口,到现在还是-20%左右,所以处于低迷状态,但是对金融业影响是有限的,2008年全球经济最糟糕的时候,特别像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小银行纷纷倒闭、破产,或者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唯独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2008年实现5834亿,不良贷款一直在2-3%左右,实现了比例余额的双下降,这个成绩确实很不容易,当然这是多种原因。

  十年前有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给了我们教训,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救助银行的举措,比如1997年拿2700亿注资四大国有银行发行国债。1999年成立了四大资产,包括我们中国华融在内的剥离不良资产。2002年动用了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进行财务重组,应该说这十年国家相当拿了3万多亿的资金救助中国银行业,加上这些年银行业工作努力、监管到位才使得中国银行业有今天的表现,虽然有这个表现但是中国金融业整体是相当脆弱的基础补牢,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还是很大,还有国际化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地跟风,盲目地到海外并购企业我是不太赞成的,我觉得还是应该慎重,特别是当前情况下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一个是流动性和资产价格的泡沫仍然不太确定,上个礼拜我到美国考察,现在全球经济给我一个感觉,美国经济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打个喷嚏全球都感冒,它发梢我们就得病,美国对中国的影响是很大的,包括跟美国经济学家交流都发现美国经济下跌的势头稳住了、止住了,但是离企稳回升还有一定距离。在这种不确定因素很多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不能盲目地跟风,关键是把自己的内功练好,特别是在治理结构、人才培养,特别是风险控制和把握上,而且跨国并购还有两国监管合力和监管能力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慎重不能跟风,当前要防止流动性的陷井,防止资产泡沫的陷井,还要防止跟风的陷井。

  赖小民:补充一点,金融机构到海外并购我不太赞成现在出手,因为银行资本进有限,我觉得现在是一个好的时机,加快金融机构国际化进程,一个是到海外吸收一些机构,另外到海外吸收一些优秀人才,并购不能盲目。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