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傅成玉:中国要找怎么样消耗资源低的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0日 11:20  新浪财经
傅成玉:中国要找怎么样消耗资源低的路
  由《商业周刊》、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09全球CEO年会”于2009年11月19-20日举行。上图为论坛二嘉宾: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傅成玉。(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摄)

  新浪财经讯 由《商业周刊》、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09全球CEO年会”于2009年11月19-20日举行。上图为论坛二嘉宾: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傅成玉。

  傅成玉:开会之前主持人让每个人花几分钟介绍一下自己公司的情况。刚才戴博先生谈的是技术创新、成本和人才问题,这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同样重要的。我想谈一下我们作为石油公司、作为一家能源公司将来不论是在后危机时期,还是在更长的时间,能源行业的发展受什么限制、受什么制约?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司目前正在做的是怎么样适应大势,适应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发展大势,我们抓住了这个大势就会有未来,在适应大势的前提下我们就要做创新,在行业里要有竞争力,包括成本竞争力,当然也离不开人才。

  现在的世界大势对我们将来发展最大的制约,后危机时代全球世界经济能不能健康发展现在还很难说。但从我们的角度看,无论是克服经济危机,还是全球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发展模式,还是作为能源行业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也好,多多少少都必然要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能源革命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在全球没有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理念、新的发展模式,我们说的恢复只是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状态,世界经济仍然是不健康的,仍然是不可持续的。但是一个最重要的领域,要使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就要应对气候变化、环境和能源革命问题。后一点或者这三点都是与我们的行业、与我们的公司有关的。

  按照这个大势,再看中国。中国的经济增长恢复非常强劲,但是我们往前走的最主要的障碍还没有克服,也就是中国13亿人在同时走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就意味着对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再说OECD国家的工业化同时意味着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中国现在开始走工业化,不可能走西方的工业化道路,所以中国在2003年就提出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但是这个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来以后,我们目前仍在探索之中,但是中国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开端。也就是从我们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节能减排,再到现在的建设生态文明,全社会已经开始在行动了,但是现在远远不够。

  OECD国家是12亿人口,消费世界能源的60%左右。如果中国一个国家搞工业化,13亿人口再消耗世界能源的60%是不可能的,做不到,中国受不了,全世界也受不了。除此之外,世界还有20多亿人口都在走工业化,将近30亿的人口都在走工业化之路,这对资源消耗、能源的消耗将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目前做的,从国家来说,气候变化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都是下一步制约我们可能持续发展的因素,也是制约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必须找到一个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条路现在有一个东西必须要改变,说不走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就意味着我们现在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改变,现在所有的产品生产工业化过程基本是学习方的,西方过来的基本是资源消耗高、环境消耗高,相对的对污染带来的影响大。现在的工业化过程要改变,对于中国来说就要找怎么样消耗资源低的路。

  目前觉得中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问题,一是减量化,现在资源的消耗使用率太低,我们谈的是节能减排往往是在产品上,什么产品过程中让它很少的消耗资源,但是还有两个大的领域没做好,一个是在能源转换过程中的能源效率太低。比如说从煤矿到发电,电出来,煤的有效资源利用率不到30%,才25%,意味着绝大部分没有利用起来。在能源使用方式上还没有在城市、在大社区、大工厂实行分布式能源的使用,这一块我们也有40%到50%提高的空间,再加上产品减排,我们就可以少消耗很多。至少现在的能源消耗可以再增加50%的GDP。

  第二条路是发展新能源。新能源将来尽管不会替代传统能源,但是它将来会大大地平衡世界油价。

  第三条路是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结合。目前真正能够解决30亿人工业化需求的能源最现实的就是煤。煤在全世界、在中国都是远远超过石油的最大资源。唯一的问题就是清洁化。

  我们把这三条路找到了,中国的工业化、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对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会做出贡献。我们公司目前在做的就是把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所以我们不仅仅是个石油公司,从2003年开始已经把公司转变为能源公司。这既跟国家的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大趋势相吻合,更为公司将来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