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瑞士信贷银行投资银行副总裁王培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9日 15:57  新浪财经
图文:瑞士信贷银行投资银行副总裁王培煜
  2009年11月19日,“2009两岸信用管理论坛”在北京民族饭店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两岸经贸合作与风险管控”。图为瑞士信贷银行投资银行副总裁王培煜。(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09年11月19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台湾金融研训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华征信所联合主办的“2009两岸信用管理论坛”在北京民族饭店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两岸经贸合作与风险管控”。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瑞士信贷银行投资银行副总裁王培煜。

  王培煜:各位贵宾下午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王培煜,我出生在台湾台北,我的祖籍是山西平遥,我的祖父是做票号,我父亲在台湾念高中、大学,他生前都在银行业工作,我们家三代总共有11个人在银行业,我算第三代,我个人在过去18年都在金融行业服务,从1997年就开始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所以也是躬逢其盛,在巴塞尔资本协议时候开始。1997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到2002年加入作业风险,我们这边叫运营风险。我个人有很多的体会,推行这些风险管理制度,大家听了周局长、莫总的讲话,其实有一点点反思,台湾金融机构有做风险管理,但是台塑这些规模经济,其他企业很少提到企业的风险管理,虽然讲到公司治理,可是金融机构虽然按照巴塞尔资本协定在做,但是不见得做得很好,主要是外商银行在台湾走在前面。

  前沿。

  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是金融商品与风险管理的中介机构。个别金融机构倒闭所引发的市场资金紧迫流动性风险,足以形成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政府的金融监管单位是系统性风险的最终管理机构。配合金融环境变迁,金融监管系统必须循序改革,以符合国际发展惯例。

  我现在服务的机构是瑞士信贷银行,跟这次主办的信贷有一点关系,可是我们很少做投资银行,无担保的放款。我为什么有幸来北京参加这个会议?台湾的金融主管机关上星期四,针对外国银行在台分行跟代表人、办事处的设立和管理办法,在最近新定一个草案,主要是担心未来陆资银行到台湾设立的时候,会产生一些不公平竞争,反而把门槛拉到,要求所有外商银行都把运营资金提高到2亿以上。目前的运营资金其实只要1.2亿。因为规模经济足够,担心大陆银行来台湾会挤压台湾银行,没有想到提高了门槛,第一个受害的就是外资银行。现在我们运营资金是低于2亿门槛,我们变得必须要去增资。

  去年3月份,我才到瑞士信贷银行,负责他们在台分行设立,在一年八个月时间,一直跟台湾监理机关进行一些交涉,从分行的设置到现在业务的开展,所以我从业者的观点来看金融监理的一些角色,跟大家报告。

  金融监理包含金融机构设立和管制,现在因为金融危机之后,管制越来越严格,所以设立的许可非常审慎,金融机构业务的监督(包括核准新金融商品)。金融机构财务指标的管控,金融监理机关平常不会跑到银行里来,但是每天每个月都要看银行报表。我们每天有时超过20个报表,每个月报表应该接近200个。主管机关的报表其实对银行分行都是一个负担。主管机关还有很多法规面的考量,还会有一些监管的措施,包含法规的管理,不但有新的规定,包含个人资料保护法、电脑储存,都要符合委外的要求。法规管理、金融检查与监督、处分(包括罚款、停止新业务申请、限期撤换金融机构负责人、勒令停业、撤销金融机构许可执照)。

  金融机构是指监管机构利用金融机构各项业务报表(包括财务指标)分析及实地检查的方式,评估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主管机关、监管机关也可以通过会计师来查帐,其中有一次还有年度的查核,还有内部控制的声明书。在台湾每年4月30日之前,要求公司的负责人要出具内部通知声明书。

  我个人认为金融环境的变迁,其实对于金融机构有很大的影响,包含金融机构的自律、内部控制、他律,金融监理两者缺一不可。

  “Too Big to Fait”政策争论不是仅存在美国华尔街与华盛顿之间,各国金融监理官都要市场反问有那些金融机构大到不能倒。

  国际性银行追寻的法则就是巴塞尔资本协定三大支柱,很高兴这些影响已经慢慢都看得到,大陆很多银行在巴塞尔资本协定的推展上也走在很前面。

  结论。

  救命要靠自己,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上,救市一定要靠政府。像美国的金融市场,大到AIG这样的公司都要靠政府来救,因为避免发生系统性的风险。我们常常讲全面性的风险管理,不管是金融风险、市场风险、作业风险、策略风险跟商誉,最重要是要落实。金融机构怎么样落实?就是把巴塞尔资本协议再内化以后,做得更好。金融机构的监理只是透过公司治理、企业内部内控、监理机关外部的管制,一起把这些事情做好。

  金融监管系统终极任务就是防范系统性风险,也就是挽救市场。保八,国内今年已经达到这样的目标,这不是经济的终极目标。其实在台湾80年代的时候,我们也曾经从经济成长率8%的水准向下滑落,那时候台湾也有这样的论证,我们是不是要维持这样高速的成长,其实台湾是一个浅盘经济,内需比较不够,所以在台湾保八是不容易达成的,相对国内是比较容易做到,可是这个绝对不是一个终极的目标。终极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经济能够稳定成长的社会,台湾现在经济甚至是负的,可是我们觉得只要整个经济是正面向上的成长就好了,不见得让某一个数字来做这样的迷失。

  现在很多国际性媒体都在讲就是要靠中国,我个人也完全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因为中国经济要持续的成长,不见得是高速成长,接下来要靠消费。美国人现在不消费了,所以中国或者台湾的出口都受到影响,反过来要求我们亚洲国家要多消费,尤其是中国要多消费。怎么消费?其实这一两天也听到大家在谈这个问题,我个人有一点小小的想法跟大家分享,消费其实就是追星。美国人为什么会花那么多钱?因为他们有明星的运动员,明星的投资人,巴菲特、索罗斯,还有电影明星、歌唱巨星等等,这种明星是最容易创造消费的,要消费就是要去追星。台湾也在创造很多英雄,中国大陆也在创造很多的英雄,因为英雄的商业化就会产生非常多的消费。当然过去60年,从农业培养工业,工业培养商业,现在服务业已经是台湾经济的主体,我个人觉得过去中国30年,很快速从农业转型到工商业,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走向服务业,这些服务业要强调的东西就是创造更多的消费。

  以上是我的简短报告。谢谢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