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放生:金融危机与风险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9日 15:15  新浪财经
周放生:金融危机与风险管理
  2009年11月19日,“2009两岸信用管理论坛”在北京民族饭店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两岸经贸合作与风险管控”。图为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周放生。(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09年11月19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台湾金融研训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华征信所联合主办的“2009两岸信用管理论坛”在北京民族饭店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两岸经贸合作与风险管控”。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周放生。

  周放生:大家下午好,刚才许老先生很多见解很有独到之处,而且他很多见解甚至可以引起我们对大陆目前金融货币政策的思考。台湾的很多景象可能跟我们大陆有共通之处,你们在那儿已经感觉到问题,在我们这儿可能已经放大,因为我们的体量比台湾要大得多。当然很多学者目前也发表了一些类似于许老先生的观点,就是关于货币政策跟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

  我想谈三个看法:

  一、想谈谈台湾印象。因为这次会议是两岸共同召开的会议,我前后去过三次台湾,第一次是2004年,今年去过两次,2月份一次、8月份一次。我今年去的两次,主要是我们国资委刘主任有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就是向台塑学管理。这件事情是在王永庆老先生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商量过的,很可惜老先生去年年底过世了,但是我们仍然按照双方签订的意向在执行。我们这次派出的是中石化代表团。因为中石化从事的行业几乎跟台塑是一样的,甚至是同行,同行之间交流学习,效果会更好。中石化前后两个代表团,我是联络员,所以两次我都参加了,几乎中石化的高层全去了。第二次是(苏祖青)带队去台塑学习。我去台塑之前,也看了很多书籍、报道,但是毕竟没有直接看到。

  我去之前有两个担心:1、台塑是像报道那样的好吗?2、如果真的是管理的那么好,我们中石化本身也还是很不错的,在世界五百大排名当中是第九位,排序很高,它的管理在我们中央企业来说是属于好的,因为产业决定了它的管理是比较精细的。即使那么好,是不是值得我们服气?当时确实有这两个顾虑。因为我本人是做汽车制造出身的,对企业情况非常熟悉,看到之后我们整个团有一个感觉就四个字:震撼、汗颜。其实我们中石化的领导,包括我本人很多次出国,看过很多国外的大公司,他们比我见识的更广,可以说国际上好的公司他们都见过,都做过很深入的交流,甚至有合资。尽管他们见多识广了,但是仍然对台塑非常感慨。我认为台塑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一流公司,“四个一流”:装置一流、产品一流、管理一流、成本一流。成本最低,这是最难做到的。我觉得是我们华人世界的骄傲。我们的管理跟台塑比,我觉得差10-15年。所以向台塑学管理的做法是很对的。

  我们最近开了一次中央企业管理经验交流会,这会由我组织,请中石化老总在会上介绍他们学习考察的感受。介绍完之后,整个与会中央企业的老总们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纷纷提出希望也能倒台塑去考察。台塑也到我们中石化来了,也会加强交流。我觉得向台塑学管理是一个捷径。过去我们觉得欧美国家、日本国家管理很不错,但是总感觉到文化、语言、习惯方方面面还是有很大差异,尤其是语言的差异。因为台湾始终对外开放,始终市场化,他们把欧美国际上先进管理借鉴、学习之后,又和中国的文化相融合,又本土化、中国化,这是最大的价值。我们去学没有语言障碍,同根同祖,交流起来非常通常,而且台塑对我们也非常的开放,这点也是我们中央企业感受不到的。因为其他同行非常介意,很多地方不让你看,这也很正常,但是台塑对我们很开放。

  风险管理,大陆起步是晚的,过去中央企业也在做风险管理,但是不系统、不科学,没有达到一个的状态,还是一个比较被动的状态,或者是一些局部的状态。今天我们莫总在这儿,他是我们中央企业做风险管理一个典型之一,他们已经在我们中央企业来说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是比起台湾,我们落后。到台湾一看,首先台湾企业的风险管理做的比我们早、做的比我们细,已经融入日常管理了,这个我们还在努力当中。另外台湾的风险管理教育也比我们早,像台湾政治大学、成功大学,很多大学很早就开设这个专业,我说的不是金融和保险的风险管理,是制造业、企业的风险管理,到现在大陆没有这个专业,这个专业还是空白,高等院校教育到今天,我们的企业风险管理专业在大陆院校是空白、是零,这点我们比台湾落后很多。现在我们正在推动两岸教育界的交流,先填补空白。先培养人才,像我这样的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风险管理的科班教育的训练。我们两岸的优势真的可以更多的交流。

  我到台北,几乎没看到过闯红灯的,可是在北京到处都是闯红灯的。你可以闯一千次、一万次没有事,有一次有事就完了,你和你的家庭都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我在天津财大做了一个测验,当时有200多人,有校长、院长、系主任、老师和研究生以上同学,受到了良好教育的人,我说:你们在座的谁不闯红灯,请举手?现场调查的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是一个女的系主任,剩下的人都承认自己闯过红灯,包括校长。这也能说明问题。我们两岸交流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信用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什么是信用?我认为从两方面理解:1、是企业或者个人讲不讲信用,这是道德问题。你想不想讲信用,是道德问题,是主观问题。2、是能不能讲信用,就是你承诺了,你能做到,你借人家的钱你能还,这是一个行为能力问题,这实际上本质是风险控制问题。如果这个企业风险控制的很好,那么你自己的风险控制好了,你对股东负责任了,债权人的风险一定是最小的,或者是企业的风险、股东的风险要放在前面的。

  我们现在风险管理机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是发债的机构和购买债券的机构和个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但是我们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结果告诉我们,这方面是有很多的制度缺陷的,因为都是被普尔评为AAA的,都变成垃圾债券了,这事实本身说明问题。我想讨论一个问题,我认为信用管理机构有一个新的功能应该建立,就是为受托人,比如说银行,去对债务人的风险管理状态进行评估。

  比如现在大陆银行跟企业之间是一个博弈的关系,他们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为什么银行有风险,银行的金融风险为什么产生?根本原因不是银行自己的行为能控制风险,最根本的问题是借你钱的债务人风险状态决定银行的风险。现在银行对企业的行为,其实这些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或者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你没有从这个角度去判断它,而我们更多的介入到具体项目的评估,我是搞技术出身的人,我都不敢说我所熟悉的行业我都能说得很清楚,更不用说银行的人。怎么办?我认为应该想新的办法,就是由银行或者一个中介机构去评估准备贷款的企业(债务人)自身风险管理状态。就像一个资格认证一样,假设基本的分,60分、80分及格,如果这个企业经过风险评估达不到这个分,别的都不用谈了。因为他的信用是靠整个公司的信用来承担的,不是靠项目本身。而且这个受托不是企业委托信用管理机构,是由银行委托的,所以就不会出现道德的风险。

  如果这个企业达到这个标准了,再去评估它具体贷款的项目可行性。如果银行做到这一点,我相信银行风险会大幅度控制。问题是市场上没有人做这件事情。我想做这件事情一是控制银行风险,第二使得推动我们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谁的风险管理做得好,谁的信用度高,谁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更好的银行的融资、更低的利率。谁的风险管理状态不好,就融不到资,不管请客、吃饭、贿赂都不可能。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整个社会的风险管理的水平状态就会提高。我这个观点跟很多人讲,包括跟中央银行、工商银行的行长谈,他们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从事风险管理当中我悟到的道理。

  比如中央企业,五矿做得好,当然对它自己有好处,对我们出资人有好处,但是它总觉得我们付出这么多努力,好像没有得到更多的价值的升值,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很重要的是银行要改变观念,金融界要改变观念,这样才有可能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征信机构其实有一个新的功能就是做这件事,你们要锻炼这样一个十八般武艺。这是解决信用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三、国有企业风险管理。

  我们国资委是2006年6月份发了一个文件,刚才已经送给许先生和赵女士,叫《中央企业风险管理》,这个文件2004年开始起草,起源于一个海归,他经常在美国和中国两边走,因为他的父母在国内,他感觉到国内企业风险管理的状态和管理的水平不如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因此给李荣融写了一封信,建议国资委重视风险管理。坦率地说,无论是个人出资,还是国家出资,出资人最关心的是出资企业的风险,这是出资人的本能,因为企业有风险,就意味着出资人资产有风险。

  李荣融主任非常敏感,他看到这封信,就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批到我们局,要求企业管理局开始着手研究制定这个文件。我们在各方面的帮助之下,借鉴了国外,又总结了国内的,经过两年时间,最后制订了这么一个文件,并且发布。中央企业从发布文件到现在,一直在按照文件的要求推动落实,尤其是去年9月份美国金融危机以后,金融危机是最好的课堂,它比几十所大学,比几百本教科书都管用,因为它教育了所有的人认识到风险有多重要,风险管理有多重要。所以中央企业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企业的自觉性更高了,我们在推这项工作。而且我们每年开一次风险管理经验交流会,是整个中央企业范围内。去年莫总还与会做了发言。

  我们现在做了哪些工作?

  1、做内部控制。

  财政部等五部委去年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规范》,制定很详细。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的关系是什么?这在学术界有争议,我的看法一直非常明确,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解决常规性风险,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要建立流程管理,这方面我们中央企业都在梳理流程、完善流程,我们很多企业已经达到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大概两三千个流程,有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在落实,我们在进一步努力,制度流程化以后,将来IT化、信息化,把它固化。

  2、控制投资风险。

  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当然投资就有风险,但是关键怎么能够控制好投资的风险。这方面中央企业这几年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完善投资风险当中的各种问题,比如包括决策的风险控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风险控制、投资成本风险控制、投资体制风险控制、投资一体化风险控制、后评估风险控制等等,我们都在这方面推进。五矿对投资风险的控制越做越完善。

  3、并购风险。

  中央企业这几年缓过劲来以后,实力增加了,而且客观上市场上也提供了很多的机遇,就是我们并购力度越来越大,并购的风险很大,我们很明白。在并购过程当中怎么既能够达到并购的目的和初衷,起到1+1>2的目的,同时要控制风险。

  并购的成功非常复杂,我最近通过中石油跨国并购的一个案例,在我们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讲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无论是国内并购还是跨国并购,成功的关键在文化的融合,其他都不是最关键的。我通过很多的案例,我自己也觉得我这个感觉越来越有道理。所以我最近也写了一篇文章《跨国并购的文化融合是关键》。

  4、运营风险。

  就是把风险控制体系和手段跟日常运营的管理流程融为一体,形成前、中、后台的管理。在这一点上,五矿做得不错。

  5、建立了一套《风险管理年度报告制度》。

  已经做了两年了。每年企业要按照我们一个模本做年度风险管理报告,包括要做风险评估,要做风险制度的控制,要对上年风险状态做评价等等。我认为这个报告是企业体检的概念,我们人需要每年到医院做体检,目的是为了早发现、早防治、早治疗。我认为这个报告类似于人身体的体检一样,是一次企业体检,每年做一次体检,我们这个制度准备长期坚持下去。我们今年的报告水平比去年高了,从报告当中可以看出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的状态和差别。这样一个制度的建立,对于我们中央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工作提高,是一个制度性的保障。

  6、风险文化。

  文化是最根本的,最深层次的,我所认同的风险文化就是一句话:报忧比报喜更重要。因为我们传统的习惯是大家喜欢听好听的,喜欢表扬,喜欢说自己过五关斩六将那些辉煌的经历,而不喜欢批评,不喜欢听到不同意见,不喜欢说自己曾经有过不好的经历,这是人的天性,但是风险文化跟这种传统的习惯是不一样的。风险文化一定报忧比报喜更重要,如果我们理念、文化也能够随之而变化、而改善,适应市场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种客观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话,我们就有可能重蹈覆辙,像美国金融危机一样,不知道哪年又发生一次金融危机。我们现在这些努力都是要汲取、反思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而能够使我们的企业更具备更强的风险管理的能力。

  有一个中央企业老总有一句我认为很有道理的话,他说:企业竞争力过去靠成本,现在靠科技,未来靠风险管理。道理是软的东西是最难的,而且是最管用的。

  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