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教育研究总监李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7日 09:54  新浪财经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教育研究总监李俊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教育研究总监李俊(来源:资料图片)

  2009年中国创业周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主题活动将于11月16日至22日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地展开,创业者们通过参与当地、全国或世界性的活动聚在一起,与全球84个国家的青年人共同分享创意,点燃创业激情。上图为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教育研究总监李俊。

  李老师: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仅代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团队向大家介绍一下基金会创业开展的情况。我在介绍之前给大家放一段录像,这段录像介绍这次创业周的情况。(播放录像)

  非常感谢大家!我下面介绍我们基金会和创业教育开展的情况。我们基金会成立的时间不长,从2006年的8月份到现在只有3年多时间,正如创业这本书上张秘书长说我们是创业的基金会,我们做的事情是开拓,虽然这条路上充满住荆棘,我们等得多的是开创和进取。在2006年的时候金融危机还没有发生,我们感觉创业是发展是主要的推动力,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引擎作用,当时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连续5个亿资金用于鼓励支持基金会创业,基金会已经成立了11个分基金会,这些分基金会的同学出去想创业,可以到分基金会申请,如果没有设立分基金会的大学生可以到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申请,还有专门成立了专注于教育研究的分基金会,上海对外教育学院的基金会,经过三年多实践,我们的工作围绕两个车轮进行,像《解放日报》发表的文章说,我们要软硬兼施,恰恰能够归纳出我们的这样工作的重点,所谓软要完善创业环境,所谓硬要支持创业实践,我首先简单介绍创业和实践开展的过程。

  我们制作模式是这样,大家可以从表上看出,大学生如果有创业的想法和意愿,可以登录我们的网站,可以在网上递交计划书,我们分基金会老师受理,分基金会进行受理之后展开初审和面试的评审,如果最终确立项目建立拨款,资助大学生创办企业,资助额今年提高到资助额50万,但是要求同学们1:1配套,他们也要提供资金50万,主要帮助他们自己注册公司成立企业。从我们的申报量看发现,上海市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逐年提高,有一个数据,创业项目申报数量逐年上升,反映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非常高涨,同时我们看到申报的数据,截止到6月30日的数据,更新之后的数据更多。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我们在从事创业实践的时候发现,创业的文化培养和创业教育可能比创业实践意义更为深远,我们积极商定对外探索,在2007年的时候翻译了一本书,是美国考夫曼基金会所写的,他在创业里面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思想,也是归纳了美国的社会的倡导创业精神的一个社会究竟应该具有哪些元素?我们可以看到创业的社会或者创业型的社会,应该包括创业型的企业,大企业,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共同参与,所以让我们想到创业不仅仅是一个部门或者仅仅是政府,或者是高校的事情,更多的让全社会参与进来,这也是萌发了为什么想创新型实践的重要想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全社会都能够参与进来,帮助创新型社会。美国相对中国不算年轻的社会,中国比美国更年轻,中国的元素更多的应该会聚到大学生创业,或者到大学生创业实践当中。

  在2007年的时候委托零点集团对大学生创业的热情指数调查,由此发现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重要性是非常高的,我们可以看表,对大学生的创业实际的数量表示,得分都不太高,主要包括获取创业信息的积极度,创业理论的积极度以及创业实践准备,大学生创业并不适合于每个人,而且在大学生创业心态当中可能有眼高手低的现象,雄心壮志很大,但是实际他们缺乏很多东西。我们看下一张表,作了一个调研,列了我们所能想到的能力,实际能力和观察有比较相一致的相似度,在市场营销方面较为薄弱,而综合能力或者综合素质比较低,这也许我们创业教育所应该开展根据,我们创业教育到底要教会大学生创业做哪些?提出了创新型教育创业实践当中的概念,需要各方面的力量进行汇聚和帮助。我们主要有几点想法。最有用的创业教育来自于创业实践中的真知灼见,从一些案例当中发现,一些大学生创业的企业在大学当中如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他的创业成功概率比蒙头读书,不参加社会实践的相对来说高一些,所以我们非常强调创业教育一定要增强创业实践的过程。

  第二点创业教育需要企业家投资商、高校各方面的结合。

  第三点我们充分地相信创业精神应该是给予人们一个最有利的力量,所以说鼓励创业精神在每一个人心中传播,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创业精神是当代每个人需要的精神,也需要培育的精神,我们希望用创业者的方式进行工作和学习,以创业者的方式学以致用。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创新型教育创业实践的过程。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实践活动,第一做的是构建一个中外合资创业交流的平台,这几张图(PPT)前两年做的活动,包括杭州举行的中英教师的活动,第二个在北京清华大学请了吴敬琏教授对改革开放30年创业活动的研讨。下面的一张照片邀请了全国高校知名校长进行了研讨。我们构建了创业平台,各方面对创业越来越重视,包括领导,包括政府官员对创业越来越重要,起到了一定的发展。

  第二个我们在探讨创新型创业实践的特点,结合我们的实际,因为更多的是实践而不是理论归纳,我们提出了几点想法,第一点创业教育要分层次进行,我们提出了创业前、创业中和创业后的设想,创业前是在实际创业的想法之前的工作,在创业前的教育应该具有两种功能,第一个创业前的创业教育应该具有普及创业精神的功能。第二个创业前的创业教育应该具有筛选的功能,我们要让每一个想创业的大学生知道,他们究竟是否适合创业?所以创业前的创业教育,第一个要普及创业精神,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用友的精神,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走上创业道路,如果有些学生不具有创业的素质和能力,冒然走上创业道路,也是不适合的,所以我们在创业前要筛先。

  第二种创业中的创业教育,主要在实际创办企业之前的创业教育,教会他如何创办创业?很多学生参加了培训以后,但是如何创办创业还不知道,比如说科技园在哪里?到底在哪里注册?注册以后在哪里使用?招聘流程他们都不知道,这个环节应该是创业中的作用,教会他如何创办事业?

  第三种是创业后的教育,在创办企业之后,真正给他们进行实战的培养,采用创业导师的制度或者培训的方式,使他知道一个企业怎么样进行良好的运作,教会他融资,教会他营销等等。

  第二点创业过程中在实践能力培养,在实践中对创业理解。

  第三点一定要注重社会资源的领悟,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育终身体系,应该是开放式的平台,而不是单块的布局。

  为此我们结合了一些创业的实际,开展了一些主题的活动,第一个我们在2008年5月份-2009年4月份开展了创业沙龙的培训或者创业的教育,他的形式跟一般意义上的请企业家过来讲座有所不同,我们请三位投资商,有企业家,有专业人士,比如法律顾问,围绕我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比如创业的,营销的,财务的等等问题,和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实际交流和探讨,我们看到学生对创业沙龙评价非常高。上面的照片是参加创业沙龙的企业家们,像唐骏等等企业家和我们进行交流。同时大学生参加了以后对他们创业的实际帮助非常大。同时我们和大企业进行了合作,主要和麦肯锡合作,主要针对现在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诊断和培训,他们请了100多名咨询顾问和专家,专门和我们五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了绝对诊断活动,通过这样的诊断活动对大学生整个创业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大学生创业者感觉到这样的创业非常有帮助,提高非常大。

  第三个我们和惠普进行合作,开展了创业预辅化的项目,特别是在IT信息技术方面有创业意愿的团队,我们对他们事先进行培养,所以称为预孵化项目,我们在北京和上海有专业教师资深专家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培养,预孵化培养以后企业得到长期跟踪,走上创业的道路。我们强调创业一定要强调实践性,为此我们在今年开展了创业见习的项目,希望这些学生直接到创业型的企业进行见习,担任实际工作岗位,他们能够对创业的方方面面过程有一个了解,掌握实际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见习的要求,对带教老师有要求,同时对实习期间的大学生也有要求,所以学生们的反响都非常好,满意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几,对他们的认识和帮助非常大。我们提出了创业加速器的概念,对已经成立企业的大学生的创业企业进行加速和帮助,通过培训指导,长期诊断这样的活动对大学生创业企业已经得到了资助和提升,同时提供了专业化的服务,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所以称之为加速器的概念。

  我们在完成了教育培训活动之外,也开展了研究,但是基金会本身研究有限,所以我们非常希望接受外界帮助,能够提升我们的水平,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主要对创业研究有所推动和开展,为此我们出了一本书叫《创业思想力》,希望大家购买。有一些文章我自己看了以后也会非常激动,因为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人在关心创业,在支持创业以及对创业的理解。同时我们从2007年到今年一共引进四本国外的译丛,今年引进了有关于天使的合资,一本书关于创业创新的推动作用。最后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在基金会的同事能够站起来,我仅仅代表他们做一个发言,希望他们能够站起来,向大家表示感谢,今天的会议也是一个过程,希望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共同研究发展教育,最后非常感谢大家能够这次会议,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