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乃醒:政府支持创业应是一个完整政策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2日 10:01  新浪财经
陈乃醒:政府支持创业应是一个完整政策体系
  由《中关村》杂志与新浪网共同主办的“民营经济生存现状与前瞻”论坛于2009年11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

  由《中关村》杂志与新浪网共同主办的“民营经济生存现状与前瞻”论坛于2009年11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

  陈乃醒:

  大家早上好!参加这样一个座谈会是很有意义的,前不久茅老也召开了座谈会,经济所负责召集的人员给我打电脑,参加那天的会议,我去广州了,没参加成,最近关于这个问题议论得比较多,大家很关心经济结构调整,关心这个趋势,这是一件好事情。

  谈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从比较大的方面来看,才能看出它的重要性和意义,在我看来,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最大成就应该怎么样概括呢?我认为就是把过去认为是沉重的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在我看来,我们的改革实际上就是取得这样的成就,这个成就的取得应当是我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同志的一些理论、思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的最能够体现国情的特点出发,所确定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我国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当然是人口多,过去说地大物博,可是现在再看一看,特别是从人口平均来看,地也不大,物也不博了,只剩下了人口多这一点特征。改革开放之前对这么庞大的人口,吃饭、穿衣都是问题,全世界都担心谁来养活中国人?中国自己也一筹莫展,路在何方?怎么样走?于是没有办法,改革开放给我们探出一条道,这条道确实是符合中国的实际,发挥了中国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特点,解决了我们十几亿人口吃饭穿衣问题的同时,我们积累巨大的财富,我们国家开始崛起、强大,做到这一点,我们也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这个模式我用这样几句话概括的,第一句话叫做市场机制,我们用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改革我们的计划经济,把每一个人都作为经济单位看待,增加了自主、自信、自立,每个决策从自己需要出发做决策,你干什么你自己选择,每个人都有了选择余地,相对来说有自己的选择,而选择的后果和利益也是自己决定的,每个人对自己负责,国家不搞计划经济,自己负责自己的,你干什么,你自己决定,后果你自己承担,利益自己得。把我们过去一条腿走路,什么事情都国家管起来,一条腿走路,支撑这个社会,变成了无数人支撑这个社会,大家都是一个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点,点多了,容易取得平衡,容易增加韧性。点多,一个鸡蛋可能把人撑起来了,何况我们十几亿人呢?十几亿人撑起了今天的建设,这是市场机制的作用。

  第二句话民营经济过去我们是国有经济,效率不高,民营经济的引入使它有了活力。

  第三就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不要多讲,在我们国家整个开放取得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

  第四句话城乡互动。外国的报纸讲,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惠及农民,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怎么没有惠及农民呢?在我看来,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当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阶层解放出来了,市场经济自己作主,实际上农业也是可以自己作主的,你可以种田,也可以进城务工经商,实际上中小企业就是农民干的,我们过去乡村企业发展就是农民,大批的农民,大批的农民创造的耕地,现在的农民工没文化,实际上我们国家这么大这么强,能有今天,实际上都是农民工的血汗,所以城乡互动,今后30年城乡互动应该更加突出,随着城市经济向农村的拓展,随着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城乡互动会更活跃更彻底,更有能量。

  第五句话叫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把我们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我们的人力资源巨大的优势,要在国际经营比较而成的,作为一个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国家融入世界才能比较出优势,确实是这样子,我们好多资源需要从全世界来,我们的生产需要和全世界分工,我们的比较优势是,要在国际贸易中更充分地体现。

  第六句话,物美价廉的竞争理念。我讲物美价廉有人是很不爱听的,总觉得我们低端、价值低,我承认这一点,我们为什么还要搞世界工厂呢?

  但是主观原因有没有呢?也是有的,主观原因我也讲过,特别是在危机之前07年下半年一个阶段里头所实施的政策,没有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结果,造成中小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伤害,这是应该总结经验教训的。当时美国次贷刚发生的时候,在中韩经济研讨会上我有一个发言,汲取历史的教训,我们国家的经济调控如果要自身解决问题不大,两三年以后就可以实现软着陆,实现新一轮的增长,改革开放调控七次,如果光是国内的问题,收缩银根,减少货币投放很快就解决了,进去下一轮的增长,但是遇到国外的问题,问题就复杂了,和国内外重叠起来问题就复杂了,第一轮就是东南亚金融危机。95年我们调控,两三年要软着陆的,结果一下子遇到东南亚金融危机,搞了7、8年,02、03年才恢复,而且这个恢复也是依靠着加入WTO取得了比较好的形势,出口拉动了这个阶段新的发展。总结这个经验教训很可能美国的次贷危机进一步扩展,会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当时有些不同的看法,有些认为这次不一样,话音未落,就越来越糟糕,所以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不仅和那次不一样,而是影响是更深刻的,更严重,无论从面上还是深度上,都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两年来,就业成了很大的问题,促进就业从中央到地方都很关注,但是为什么成效甚少,同样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经济恢复还不是很快,还没有恢复起来,还没有大量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也是事实,但是应该看到,我们这个时期在改革这个问题思考得不多,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还不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怎么样渡过危机、改革思考,从深化改革思考,特别是提出重点企业的发展问题,95年以前,谁知道中国的中小企业是什么?正是那个时期,国家经贸委成立了中小企业司,各地都把中小企业提上来,所以那一次中小企业成为大家观念上的思路,中小企业随着一些措施的出台,促使中小企业发展,所以才有后几年的蓬勃的内需以及对外出口,很多外贸都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大众产品,但是这次很可怕的事情就是从深化改革角度考虑问题,调结构保民生也是对的,但是怎么样保民生,如果离开了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离开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更宽松的空间形成更大的活力,我觉得离开了这个东西调结构保民生只能成为口号,怎么样体现它的实际效果?为了增加就业,事实上大家也很着急,农民工返乡,官方的数字是两千五百万,有些专家认为应该加一倍,那就是五千万,那是什么概念?如果按照1.5亿的话就是三分之一,五千万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其他方面受损比较少,工业方面中小企业中型和小型企业结构放在一起大概就是1—1.2亿,有五千万返乡,这个数字占到50%左右,假定80%是倒闭企业的返乡,其余是现有企业没倒闭属于减员返乡,我的结论是全国加起来40%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和倒闭的状态,我的数字一出,大概几万个网站都登了这条消息,你说的数字太大了,从局部来看也是这样子,但是从全国来看,而且从中型企业来看,过多,如果把萌芽性的企业或者胚胎型的企业加在一起来看,数量上40%是不过分的,农民工是这样子,城市大学生也是这样子,所以就业成了很大的问题。

  为了促进就业,有些地方提出来一元钱注册一个企业的办法,比如河北,在全省贯彻这样的政策,河南以及山东有些地方也提出来一些办法,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河北日报记者调查,一元钱注册一个企业政策写了一个报道,而且其他地方响应者也很少,河北日报叫我就这条消息写一个点评,10月30号的河北日报,我认为一元钱注册一个企业实际上是创业,是促进创业是不为过的,促进创业就应该有促进创业的政策,但是我研究了一下这些地方,只是提出了一些口号,其他的政策几乎没动,所以一元钱创业流于形式,也就是说促进创业的政策效果不好,效果不好为什么?创业实际上是政策体系,要配套方方面面才能够有所成效,假定说一元钱注册企业就注册资金来讲这些人没有注册资金,也没有钱租经营场所,所以应当为他们提供低价的或者是无偿的孵化器,既然是这样的情况,税收如何优惠呢?过去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实行三减两免一系列的政策,这次为了应对危机,也有一些优惠,但是不是对新创企业的,所以还应该实行这样的政策,这些人本来就失业,国家还要出失业保障,少收税不收税,创业了也可以省掉社会保险和保障,为什么社会不能做呢?还有经营资金的问题,没钱,怎么样通过小额贷款解决资金问题呢?一系列的政策体系还有卫生、土地等其他的方面做出贡献,我认为这次没有舆论氛围,过去我们讲创业,许多人有人员给予奖励,看作是英雄和模范,这次没有,舆论范围也不行,基本上是破产的,创业带动就业,这个事情基本没有效果,所以几千人、上万人,几十万人涌向了公务员考试,这就不难理解了,我怎么办呢?没办法了,走独木桥吧,总的一句话,今天如何看待我们深化改革的问题?如何看待市场经济问题?恐怕没有这个活力,不把这方面搞活,不在这方面给予创业者留取更大的空间,我们将来经济复苏,形成了客观上的民退国进,所以我同意有些人的看法,蕴藏着很大的危机,我倒是也是有所担心的。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