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09国资企业CIO年会 > 正文
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09国资企业CIO年会”于2009年10月22日在北京隆重举办。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后金融危机和国企变革挑战下的IT战略”。图为航天科技集团总工杨海成演讲。
杨海成:很高兴来到CIO年会的现场,本来应该上午跟大家交流,因为有其他会议冲突了,来不了。虽然到了下午,大家都很疲倦了,我尽可能用较短的时间给大家讲一下,特别是大家都经受了金融危机的考虑之后,对IT发展的一些思考。IT如何在实现国家我们过程转型提升方面的一些考虑实践,给大家做一个共享。
我发言的题目和这次年会的主题是一致的,主要想强调一下在企业面对复杂多变不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下,类似于金融危机的条件下,企业如何通过这样的机会来实现转型,来重塑企业的核心能力。
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软件产品、模式等与企业设计、制造、管理等业务的全面溶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能。对提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进从制造向服务延伸迈向价值链高端有重要的支撑。如何把IT发展战略和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结合在一起,我想对我们CIO来讲都面临很大的挑战。
我想今天结合航天科技集团IT发展的战略,包括整个科技部、工信部从事一些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的思考,想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些共享和交流。
一个探讨一下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发展对IT战略的需求,第二IT战略重组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第三,我们如何通过IT战略的确定来塑造企业核心能力,也就是它的途径和实现方式。
我们国家当前的工业体系或者应该讲主要是制造业也面临的挑战还是比较严峻的,通过此次金融危机,我们很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这种情况下,遇到风波的时候,挑战的时候,我们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典型的制造基地都遇到这样的问题。有自主产品的企业订单还是不断的,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很多都是恢复不起来的。
第二,通过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我们也能看到,我们国家很多企业或者是行业、整个国家的结构不合理,恶性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的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的集中度低,而且大量的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
第三资源环境压力大,资源不足,对外依赖大,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资源结构不合理,环境保护压力大等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现在和未来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国外害怕,你把他的资源侵蚀完了,他就没有了,现在全球化发展,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问题,全球对我国的发展带来制约性的挑战。
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有很多中小企业都倒闭了,为什么倒闭?以前中小企业发展快,这次我们发现中小企业一个是管理水平落后,产业链、集群协作能力低,市场开拓能力差,很多企业被动的受到了市场的限制,所以中小企业扩散、重组也面临了很大的挑战。
第四我们整个的制造业、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制约制造业的发展。通过这次金融危机之后,都明显的凸显出来了。凸显出来之后怎么办?这是大家普遍考虑的问题,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通过金融危机的波涛看这个问题看的更清楚了,我们要面临这个挑战,重新审视,在现有条件下转型提升。我们要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不足,来重新加强我们企业发展和调结构、促发展的过程。
所以这里我提出一个概念,重塑核心能力,实际上是再造、再提升、再发展的过程。我们提出的问题,当然一个方面比如说加强产品创新、加强管理的创新、加强供应链协作,实现制造业向服务制造转型,实现绿色制造等等。这一系列都是我们面临重塑核心基本的方略。在这方面应该讲在信息化的需求愈发强烈、愈发重要,这也是我们讲的符合在新形势下我们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环境为我国企业提升塑造竞争力的一个主要的途径。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发展对IT战略的需求有三方面。第一提高效率,我们这里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升效益,这是企业领导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企业战略的问题。
在当前情况下,对于企业做好IT发展的战略需求和目标来讲,更要着重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升效益的角度。所以我们在规划十二五项科技部的发展工程中,我们想提出要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增效的过程。首先制造业向服务转换,第二服务要为增效服务,如果不能增加效益、提高效能、提升效率,所以对我们整个制造业来讲,我们要站在企业效益、效率、效能的角度来考虑。为了提高这三效,我们要做大量的IT规划的工作。提高效率,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缩短产品的上市周期,通过实现企业运作的可视化,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协同运作,使制造企业发展成为高效、敏捷的实时企业。
提升效能,通过建立准确的市场定位,明确企业的发展策略,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对企业的规划管理和规范化运作,最终实现企业的运营绩效的持续改善,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改善企业的效能。我们往往在讨论信息化在促进企业发展的时候,很多企业把它当成了信息化简单的应用,而没有把它当成整体能力改造的整体规划来做,没有作为整体的信息的计划的工业机构融合起来,来改善整个体系的运作体系、运作结构,这样的体系就大大降低了。
提升效益从降低开发成本的角度来讲,通过广泛的协作外包来讲,通过专业化的规范化来讲我们通过节能减排,降低企业所消耗的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说对任何企业家来讲,投入1000万的,一个亿的IT投资,产品20000万或者是2亿的投资,就干了。有的表达不清楚或者是没有表达那么深刻,所以企业总觉得IT的企业投资是无底洞,是花钱的。所以我们如何提高效益的途径是我们面临的。
所以当前在我们国家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需求,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促进我国企业从代工到自主研发,从打造自主品牌,迈向价值链高端,从制造延伸到服务,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相关资源,提升综合效能,实现促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产业振兴计划提供重要支撑。在产业振兴计划中如何用IT战略来做产业支撑计划的具体实践,少之又少。我们不能怪工业部门的规划,当前我国实际上信息化对产业的支撑度大家都能讲出几句,但是真正实现对它的支撑,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大的距离。
IT如何重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大家很熟悉了,做IT大家都知道做企业怎么来做。我做一个简单的归纳,我从核心能力、调结构的方面来看,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经营都做。信息化是产品研制手段的变革,从二维到三维。如果不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理念支撑密切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也许还是一个不麻烦的工具,罗嗦的工具。我们必须变革流程,使得流程简洁起来,缩短起来,扁平起来。我们不能说搞IT的人,网络、流程也配置,你用的好不好,不是我们的事,是业务的事。
信息化也是管理模式的创新,比如说管理信息,我们经历了手段工具的变化,也经历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最终实现管理模式的变更。这不能仅仅说是网络的作用,网络仅仅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如果不把网络的业务模式和变更结合起来,我想仍然是做不到的。Avaya讲到的电话和业务的结合,可视电话、网络电话结合,首先变化的是企业的业务模式、沟通方式,和客户之间关系的处理模式。如果这个模式处理不好再先进的模式也不会用的。
我们说企业的会议都要录音,但是多少家企业开会能够做到录音,没有落实,想录就录,不想录就不录,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不是手段不够,因为你没有进行流程的改造,没有把流程作为企业业务整个的推动点。所以技术再高,也不够。信息化应该是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不仅仅是一个IT技术的应用模式,它是以企业为主体,结合企业的管理理念与业务流程,通过总体方案制定、软件开发配置、系统建设实施系统运行完善等一系列建设过程,形成支撑企业业务的能力平台和数字化的工业体系,从而达到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就是我经常讲企业信息化实际上以企业为主题,以业务为主线,通过软件的建设,就像我们要盖一座大楼一样,我们要进行工程设计,组建施工队,还要运营维护,还要选择物业。在IT领域同样是建设能力的过程,不是简单IT应用的过程。要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明确我们把IT的人在企业所起到的位置、角色和价值,我们是企业业务能力的建设,我们是企业新一代模式建设,我们是企业核心能源的建设。
最后我想讲一下IT战略重组企业核心能力的途径,我们国家制造业发展历程从科技部门的角度来讲,我们走过了从CAD、甩图板、CIMS应用工程,到十一五的两甩工程,我们走的是技术化的路线。基本上IT推广应用,这是我们现在为止,一谈到IT、软件都是推广、应用、示范,这是技术发展渠道。
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结构显然已经不适合我们企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这有一个问题我就不提了。所以我们亟待通过信息化来增强企业的综合效能。怎么增强?我想这里头就是我们建设的途径了,这里我提出了几条途径。
第一是融合增效;第二模式创新;第三是支撑服务。所谓融合增效,不是信息技术简单的应约或软件产品的应约推广,我们要更加注重信息技术、软件产品与业务流程、标准规划、企业指示之间实现全面的融合,形成企业业务处理的软装备,平台和能力,体现信息技术的粘合剂和倍增器的作用。我想两化融合对企业来讲就是信息融合和业务结构融合,模式创新就是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软件产品等支持下,实现制造企业迈向服务,开展个性化定制,从产业链低端面向高端,进行创新的过程,支撑服务,我们要将企业的信息化的核心能力的提升,要实现从咨询规划、软件支持、实施运行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专业化的支撑体系,降低企业信息化的成本,提高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从这三个角度来讲,我想融合是途径,增效是目标,融合怎么融合呢?我们讲在企业的信息化的框架下,要把工业软件以标准、规范、信息的支持等业务流程的融合,是业务处理的软装备和系统,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数字化能力平台,形成企业数字化的能力体系,重塑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用友也提过,用软件武装中国的企业。软件是什么?软件是工业体系里头的软装备,你想想一个设计系统就是武装企业的设计能力,所以软件不能仅仅看做是一个应用的价值,更应该看作是构建中国企业能力的装备。我想软件的作用、IT作用在中国工业的发展中,它的作用就远比现在要大得多。我们知道现在中国所有的工业体系的建设,都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如果把软件当成装备制造业发展,国家会给多大的支持。可惜我们现在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第二点,我们讲融合的过程是集成软件框架为基础,将工业软件工具与标准、规范、信息、知识等与业务软核起来,来实现。
途径之二,如何向制造企业、服务延伸。我想现在制造企业不光卖产品,也在卖服务。模式创新服务,第三个是支持服务,我们希望企业信息和建设是一个专业性很强,需要专业化的软件供应商、系统提供商、运营服务商来支持。他要和软件厂商、公共服务打交道,我们从产品的供应商从信息服务商来转型。一个策略上来讲,我们要把一个真正为企业服务的软件供应商要向集产品供应、系统集成、运行维护、咨询服务为一体的集成服务商转型 。业务范围转型,由单一的产品体规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转型,产品研发转型,由通用信软件产品向面向行业企业的专业化软件产品转型。
我今天主要想针对当前国家在面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看如何实施企业的IT策略,如何为打造企业的核心能力,如何为实现企业的两化融合提升能力、转型,走向我们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相信通过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对IT的认识更加深刻,对IT和企业如何更加融合变得更加明确,在企业新一轮发展中占据有利的先机。我相信中国的企业也会迎头赶上,迈开这一步,谢谢大家。
主持人刘海全:感谢杨总与我们的分享,也希望他的这种实践工作经验的分享能给我们大家的具体工作带来一些帮助。刚才几位演讲嘉宾都说到,场地比较热,可以说现在坚持在现场的嘉宾得是比较出色和优秀的。因为最起码我们的忍耐力是比较强的,在这里我对大家表示感谢。
我们大会的致辞、演讲、发言到此结束了,我们的领导、专家都做了深入的介绍,我们希望他们的演讲给大家带来很多收获。我们希望通过CIO年会的平台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一个机会。让大家有缘相聚相识,将来更好大家能发生关系。这样也能使我们举办这个活动能够看到他的成效,坚定我们继续开展这项活动的信心。
(以现场速记为准,未经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