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变革、挑战与民营经济发展论坛 > 正文
“变革、挑战与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于2009年10月23日在北京柏悦酒店举行,新浪财经全程报道本次会议。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演讲。
刘迎秋:刚才几位企业家包括邵行长讲民生银行也是一个企业,几位都是企业家,银行就是经营货币的企业。结合自己本企业的经历和体验谈强和大的关系,我觉得非常好,强和大是不可分的,国家角度讲,我们从国务院、党中央的角度看,重要文献是不讲强和大的概念的,在十六大前后开始讲强和大,最早是做大做强的提法,理论界做过纠正。为什么呢?几位老总讲过,强和大不可分,但强讲的是核心能力,大讲的是规模。核心能力通常我们讲竞争力,竞争力一般归纳几个大的方面,管理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人力资本竞争力、企业组织竞争力、市场组织开发的竞争力等等,包括很多层面。所以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不同阶段会有强和大的差异。一般来讲,企业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应该在强上下工夫,在企业达到相当规模应该是强大并举,用大推动强,用强强化大。
在2000年中央决定西部开发的时候,我曾经发表一篇文章,叫做《选准特小,力求精好》,这和大强相反,当时中央已经提到这的理念了,关于强和大的问题。我强调的是选准特小,特就是特点、特殊,特定、特有,小就不是大的概念,只要你有特殊性,你小就是所谓的差异性。力求精好,不做精、好就没有强和大的可能性,所以在小阶段的时候,应该是特小精好,大了以后是强推动大,大带动强。
通常来讲,刚才王总讲这几个问题很有意思,把企业做了案例介绍,我觉得他的企业给我们提供了范例,这个企业在航空公司里是比较小的,靠管理争强,我给他归纳,用产权维强,人人有份,用产权维强,用竞争夺强,用信誉保强。所以他可以在竞争非常激烈,利润不是很高的航空工业里出现民营企业能够做到这一步。所以做大做强真是辩证的统一,就像美女董事长林俊波所讲的,真是这样,没法分,这要辩证,不能辩证企业就做不大也做不强。
主持人:刘主任经常到企业调研,您肯定有很多问题和在座企业家交流。
刘迎秋:郑总讲了不少企业多元化,他也承认他的企业多元化,这个问题是中国这个发展阶段非常容易发生的普通的草创状态,如果不是草创,人们应该追求的是专业化,举个例子,亚当斯密在英国到一个伦敦不太远的村镇调查,调查制针业,原来有十几个工人,原来的厂子没有分工,也就是没有专业化,大体上一个人制20颗针,这个厂子一天下来也制不了多少。后来把这个工作分成18道工序,结果怎样呢?每个人每天制针4千支,如果大家看《大趋势》,开始有一段话非常精彩,说我走近了森林,扒开深深的树叶,展现在我眼前的全是针,这就是大趋势--分工与专业化。
在起始阶段多元化非常好,东边不亮西边可以亮,整个体制在变革,社会政策在调整,市场经济路径大家在摸索,这时候一定要寻求东方不亮西方亮,但随着发展一定要专业化,我是这么新风这个理论的。
实际上分工就是生产力,我举的例子就是这样,如果中国的企业6百多万家民营企业,上百家大型企业,如果都走非常专业化,那我想加上中国人的智慧勤劳,那样中国在世界500强里就不是一般的竞争力了。今年我们有10几家进入500强,但大家提出个问题,用大进入500强有意义吗?日本是一个小国,但竞争力不在于大,就是丰田公司也是一个大的什么都搞的企业,细化到一个螺丝就是一个工厂,以至于我们中国制造的螺丝钉又费材料,又没有那个扭力。日本螺丝钉有涡有槽有钩,以至于拧上面就不会下来。因此日本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如果成为强国,和美国并驾齐驱是面临挑战的,因此我不是说多元化不好,但这是我们目前草创的表征,也是必然现象。因此郑总选择是对的,其他老总选择也是对的,但必须思考专业化和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