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晓:民营经济遭受三次打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4日 22:15  新浪财经
赵晓:民营经济遭受三次打击
“变革、挑战与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于2009年10月23日在北京柏悦酒店举行,新浪财经全程报道本次会议。图为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晓演讲。

  “变革、挑战与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于2009年10月23日在北京柏悦酒店举行,新浪财经全程报道本次会议。图为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晓演讲。

  赵晓:首先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参加讨论,而且我的确认为也到了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们的的确确是要坐在一起好好谈话一些问题,否则出了一些问题不知道原因。其实祸患是在出事以前埋下的。我比较同意保部长谈的,我们的的确确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同时我很明确的不同意洪行长的意见,他认为制度安排应该是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中由于当前经济衰退才出现了短时期的国有的强势。我不这么认为,我一直关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问题,一直关注中国所有制,01年以前,中国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加入WTO,所有人持欢迎、期待的态度,大家希望借助WTO能够更大的开放,同时开放带动改革,使得中国制度安排更加成熟,也包括民营企业,借此机会能够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有一个如意算盘是这样,经济学里有一个智猪博弈,民营企业好比是一头小猪,外资企业好比一头大猪,大家希望借助WTO,一起享受国民待遇,借助外资把许多的制度和政策拿到之后享受。我发现01年之前谈判桌上应该有三个代表,一个是国有资本、国际资本还有一个民营资本的代表,因为WTO谈判有点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雅达协议,几个列强过分利益边界。而我发现民营资本根本没有,01年是一个标志,加入WTO中国人希望开放促进改革的思想没有实现,跨国公司来说只要满足我的利益要求就够了。所以看到国际资本长驱直入,国有资本越做越强,而民营资本越来越边缘化。民营企业本来希望借助WTO,享受同样的国民待遇完全落空。这是第一个标志性事件。

  第二个事件是04年,因为01年加入WTO,02年中国汽车和房地产开始起来,03年进入经济过热,04年第一季度投资增长43%,然后进行调控,我记得我收到过蒋总的短信,他不理解宏观调控怎么把刀砍向民营企业。这个宏观调控实际上是微观调控,表面上是市场调控,实际上是行政调控,这个事件的标志是当时民营企业正在进入重化工领域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但是政府要宏观调控,就不引起新的重化工业上马,甚至上马的项目格杀勿论。这以宏观调控作为契机,给了民营企业第二次打击,所以民营资本全部汇聚到加工制造业,我们看到碰到国际金融海啸,加工制造业是面向国际市场,现在国际市场又不行了,所以整个民营企业溃不成军。中小企业去年有30万家以上处于到底和半倒闭的边缘。

  第三个事件就是从去年11月5号中央提出四万亿扩大内需的战略举措以来,我们看到四万亿投资90%以上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里,而民营企业没有办法从里面分享四万亿的大饼的。本来我们看到前面经过2001年WTO制度安排,经过04年宏观调控打压,民营企业已经奄奄一息,本来应该进一步加大,让民营企业焕发活力,以此对抗目前的经济衰退,但我们的做法是凯恩斯主义,而不是邓小平思想,我们采取经济刺激的办法,都到了国有企业那里去。这是猪生病了给牛吃药。在房地产这些领域,房地产原来属于垃圾行业,没人干,后来民营企业在里面捡垃圾捡到黄金了,之后国有企业进来了。他资金吃的太饱了,中华一季度首信中国银行就给了4百亿,这么多资金他吃饱了,所以进入了房地产。国有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第二获得资金的成本比你低,民营企业在这个市场上面临着国进民退甚至相当一部分企业家会淘汰出局的局面,这都是有背景的。

  所以我们看到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模式并不是越来越朝市场化方向走,不是走向越来越成熟、标准、规范的市场经济,我们开始走向一个怪胎,我称之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一点表现就是国进民退,国有企业越来越强,民营经济越来越边缘化。第二个表现是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以及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牢牢的被政府控制,甚至越来越控制。比如资金,完全被政府控制。土地,全国人民卖地只能卖给政府。第三管制越来越严重,有段时间早餐都有管制。包括主持人问,好象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谈,我卖给你,表面是跟你合,其实背后是一个扭曲的制度安排的结果,我把你所有路逼没了,你只能嫁给我,你不嫁给我你没有地方可嫁。而且要你自愿嫁给我,这背后有一个无赖、变态、扭曲的、畸形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不公平,所发生的貌似公平的交易实际上本质是不公平的。

  主持人:民生银行的成功案例是不是可以下这个结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是完全可行的,赵教授怎么看?

  赵晓:民营经济进入金融行业会全军覆没,你也应该给它一个失败的机会,不能你失败我就不让你进去,我就要失败的机会,你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得了。我觉得民营企业进入金融领域能否成功,能否做的比外资银行好,比国有银行好,这不是是否进入要讨论的问题。

  主持人:到底关于民企投资本刊的问题,赵教授有没有问题向两位企业嘉宾提出来?

  赵晓:我在想,我们现在中国人均GDP已经到了3千美元,接下来我们未来十年可能到一万美元。中国将来真正需要,其实越来越多是服务业,比如金融、医疗、教育,如果你看一口牙,我有一个朋友花了15万,相当于跑了一辆车。比如教育,据说在北京如果想上人大附中,教育部长签字才可以,副部长都不管。我们知道北京的医院,如果你去挂门诊,也许凌晨三点排队都排不上。这些领域显示出是非常短缺的,也显示出里面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包括金融、保险、证券等等,将来中国人的需求将从基本的需求用品转向服务用品。但是我们这些都是进不去的,你想进入石油石化不太可能,你想进入金融业不太可能,你说办个学校,幼儿园都不行,办个医院也不行。这是我理解黄总讲的市场准入的问题。如果中国民营企业企业走向现代化经济过程中,没有办法进入现代经济的最有发展空间的部分,那么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蒋锡培:如果这些垄断企业给民营企业经营和控股,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什么影响是不是?

  赵晓:中国未来经济会越来越走向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这些领域都是垄断的,都不太允许民间资本进去,保会长讲这里没有平等准入条件,也没有平等竞争的条件。如果维持这样的体制,民营资本只能搞加工业、出口,国有企业他已经在进入到竞争领域,这个我们不谈。将来中国最有前景的现代服务业里,都是民营企业没有获得平等准入的条件的。假如一直是这样一个状况,将来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主持人:我们知道民生银行为了更好的为民营企业服务,这几年做了成功转型,今天中午也请董文标董事长要把民生银行首先办成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下面赵教授怎么看?

  赵晓:我做一点旁证,我今天有幸听到黄文夫讲战略转型很振奋。在此之前,我参加过民生银行在深圳的一个会,那个会召集了很多小微企业,都是一些小老板,民生银行在推出它的新产品,就是说可以到民生银行获得贷款,可以用你现在经营的小企业做抵押,你也可以用企业主的房产,有价证券做低压,如果还不够,甚至可以用企业的,比如现金流、应收帐款做抵押,打通了家庭财产和小企业财产、不动产,把这些通通打通,可以到民生银行获得贷款。当时现场气氛非常踊跃,大家非常兴奋。在金融海啸大冬天里推出的,有点感觉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很多企业非常难过,有这个机会,说不定就获得资金渡过难关。当时给了我特别深的印象,我说这才叫真正的银行,我说中国的银行在我看来几乎跟收高速公路费的人差不多,不用动任何脑子,有一辆车过去就收费,银行原来就是这样。全世界没有任何银行在发达国家靠利差可以活下来的。

  民生银行显然不一样,推出了新的金融产品创新,又是针对我们国家最难最难的小微企业的,为他们解除困难而推出的。他们的发展又涉及到党中央、国务院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中小民营企业是中国就业的主体,占了整个就业的70%以上,实际上帮他们解决资金,让他们渡过冬天,就相当于替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他们的头疼问题。但我没有听到整个战略构想,也没有听到我们的发展前景,今天听了洪崎行长讲的的确很振奋。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