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王新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4日 16:24  新浪财经
图文: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王新奎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王新奎(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简介: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联主席、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

  王新奎先生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国家劳动人事部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

  王新奎: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创新发明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其实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问题,讲到底是一个创新和一个发明之间的关系。所谓高新技术就是发明,产业化就是创新,核心问题是企业家。其实现在巨大的创新能力是在中小企业当中,而这个中小企业最近这几年以来,特别是我担任工商联主席以来,我是对中小企业特为关注。我觉得现在有一个趋势,中小企业实际上是处于边缘化的过程中。

  我这里有一句话,作为今天演讲的开场白。我在中国经营报上看见一篇文章,是一个姓薛的先生讲的,他的话非常尖锐。他说中小企业越多越繁荣,社会就越进步,经济就越发达,创新型社会就越有起步的可能。中国最丰富的资源是人力资源,民间的决策人才非常多。但是在大企业的统治下面,这些人才多半会制约在下面。他说回想起改革开放之初有人人下海的风险,那时候大量小企业的出现也正是中国经济的动力所在。所以大家在这里作论道,你们有哪几个人会像我们80年代中期以后的状况,人人都想下海一试身手,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我想大概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印证我刚才讲的话。

  这个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先要从高新技术产业化讲起。我一直认为我们现在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存在很大的误解,由于这个误解使得我们许多政策,许多措施都不对路。所谓高新技术产业化,实际上就是发明创新与企业家之间三者关系。其实这个问题早在100多年以前就解决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地利经济学家,创新的概念是他首先提出来,他已经把这个道理讲的非常清楚。但是我们往往把这些很简单的道理忘掉。而且很奇怪的现象,你再讲也没用,所以今天我还得讲。

  首先第一个观点要讲清楚的,科技创新这个概念是不确切的,或者说没有这个概念。科学技术是不能创新的,科学技术是发现规律,科学家不可能创造一个规律。所以徐市长上次到我们市委常委学习会上讲课的时候,他首先提出这个问题。他认为科技创新这个提法是不对的,科学技术是发现规律,而不能创造一个规律。因此我们今天讲的创新不包括发明。这就是很重要的观点,你的政策的重点,你思考的重点是放在发明上面,还是放在创新上面。熊彼特还有一句话我这里没有写出来,只有当发明,通过创新变为经济活动的时候,我们才能称之为创新,发明不是创新。创新是什么呢?创新按照100年以前经济学的说法,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一百年以前熊彼特举了几个例子,现在看来精神是对得,但是我们不要太拘泥于具体内容。他说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发现原材料,实现任何一种新企业的新的组织方式。我这里还要加一句,现在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创造一种新的服务提供方式,这就是创新。这个创新的事情不是科学家干的,更不是博士生导师干的,是企业家干的,企业家是创新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要指出的是,企业家不是一种职业,他是一种状态,这一点熊彼特讲的非常精辟。你干了一辈子企业,可能你作为企业家的状态在你的一生当中可能就是几个月,或者最高几年,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处于一种企业家状态中。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确切含义,按照我刚才的说法,就是通过企业家的创新把发明应用于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这就是创新,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化。通过企业家的创新把发明应用于实际的经济活动中。

  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大家现在都非常熟悉的intel网,intel网是发明,但是intel网上面延伸出多少经济活动,而且是最有生命力成长性最高的,在这上面活动的不是当时发明intel的那些人,恰恰是那些和intel网毫无关系的企业家最典型的例子,比如说马云,比如说陈天桥,他们是真正的创新者。有一次在市里开会,我就提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说我们天天在说高新技术产业化,其实这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在我们政府眼皮底下天天在进行,天天在蓬勃发展,但是我们大家没看到。为什么呢?把intel网技术用于商业活动,这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了。

  刚才我跟王主任讲一件事情,上个星期我去北京以前看了一家企业,是我们工商联下面的,在长宁区的开发区,两个小青年同志现在也不小了,从交大计算机系毕业的。毕业以后两个人在韩国的三星工作了一段时间,专门做化工产品。然后他们又出来自己念了国际贸易的MBA硕士学位,于是99年出来创业。他们搞了一个什么公司呢?他们搞了一个价格的资讯公司,他们叫易贸资讯。他们提供五大类技术产品的价格,钢铁、石油化工、能源、纸,还有一个什么我记不清楚了,五大类产品,他们提供的价格信息精确到最长数字12位,比如说汽油要到几号汽油,几号汽油当中还要把汽油当中的油和甲苯分开来。每天从他们公司里打出去的电话6万个,发出去的依妹儿48000多个每天,他们现在有700多个人规模。他们现在提供的价格资讯是这五各行业的标准价格,而且他们的标准价格已经为鲁特正式采用,因为他们是第一手的价格,不是第二手。经过近十年的创业,现在净利润两千万,七百个人就业。他提供的终端250万一年,中石化中石油都用他们的终端,这就是创新,这就是企业家。而这样的细分行业,我们天天在讲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上海要成为国际贸易中心,我们的眼光就是把集装箱搬来搬去,现在集装箱没用。他那个才是国际贸易中心,因为他是国际贸易的信息中心。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扭过来,企业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状态。不是说你参加一个企业家俱乐部你就是企业家,这是你自封的,念什么MBA就是企业家了,那是人家给你贴上去的标签,企业家就是创新,这段时间里面你是企业家,因为你处于创新状态,这是第二大问题。

  下面讲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机制与体制的问题。高新技术产业化大概牵涉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的社会关系,这个极为重要。这个社会总有一部分人,他们从寻求知识出发的目的,他们在不断地探究自然的规律,探究物的本理,就是物理,他们不断发明出来。或者有些发明家特别热衷于把基础的科学原理化为有应用功能的发明。社会要有这样一种环境,没有功利性,发明一天到晚在那边冒出来,有的是出于兴趣,有的是出于爱好。如果发明这个东西一开始就有功利性,那就没有发明。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不太具备,原因有三个。

  一个是我们中国长期文化传统没有这个传统。我出国有一个爱好,逛旧货市场。我们认为牙齿咬一下就能解决的,他们会搞一个非常复杂的工具。表面上看很奇怪,我们中国人讲只要练练功夫就可以解决。你到旧货店看各种各样的工具都有,有的一次都没用过。但是他们有这个传统,他们愿意探究这种知识。我们讲来讲去五大发明以外,好像后来没什么发明。第二,我们的教育制度有问题。我们大学不是鼓励你探索,不是鼓励你创新,特别是这几年以来急功近利。我们强调产学研结合,是讲产有产的功能,学有学的功能,研有研的功能,三者应该是独立的,是市场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现在我们产学研把三者都以功利的目的集中在一个功利性的实体里面让她们协调,结果永远弄不起来。因为研和学不是功利性的,功利性的事情让第二块去解决,催生企业家和创新性企业的市场环境。市场上面社会上面有一部分人,他们的特长不是在于他们发明什么,这不是他的特长。他的特长是能判断哪一种发明能够化为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能够带来利润,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群。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人不是教育出来的,我讲的难听一点是天生,企业家的素质是天生的,不是说念一个MBA就成为企业家了,没有这个事情。

  我们工商联有个副主席,昨天我们在回来的飞机上还讲,在迪士尼边上的地一下子暴涨,就很奇怪十几年以前看地看一块准一块,人家看的是没用的毛地,他看了就是宝,这是天生的,他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你就没有。这种人在什么地方?他需要有一个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来催生这样的企业家。在我给学生讲微观经济学的时候第一跟他们讲的是,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是企业家的事情,这个是存亡问题。决定怎么生产是工程师的事情,对企业来说是得失的问题。生产什么搞对了,怎么生产差一点没问题,照样赚钱,只不过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当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国有企业竞争不过乡镇企业,我就给国有企业讲这个话,你们怎么生产比他们强,生产什么他们搞对了你们没搞对,所以你被他打败。生产什么是一个存亡问题,企业家的本事在于他能够发现生产什么,工程师没有这个本事。企业家说生产什么,然后交给工程师,交给那个经理,他可以生产的尽善尽美。

  这里有日本朋友,我这里就不谈这个日子。美日在最新一轮经济技术当中,还是日本最强。但是在上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当中怎么生产这个事情美国人搞对了,结果过去生产再好的东西最后完全成为一堆废铁。当然现在最漂亮的又在日本生产,美国人又考虑另外一个东西。所以企业家是创新的关键,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我们现在把高新技术产业化一味盯着科学家,错了,科学家让他好好地发明。除非这个发明家本身有企业家的素质,但是很少,像柳传志这样的人到底是很少。

  第三,当然有一个政府做什么,一件事情就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其他都和政府无关。你去奖励,讲了半天认定你是高新技术产业,然后政府出面搞个什么工程,有一个根本不懂的处长在那里唠来唠去,浪费时间。政府一条,就是保护知识产权,我的发明我的创新要化为经济活动,在这过程中不要让别人搭便车,也不要让别人坐享其成,大家才有创新的积极性,大家才有发明的积极性,这是政府的事情。而恰恰我们现在对保护知识产权大家都觉得好像不是太重要,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是不可能创新,也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发明。没有创新和根本性的发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是一句空话。你只能够不断地引进,连消化吸收的积极性都没有。现在有些同志老问我,我们企业体制有问题,为什么不引进消化吸收。我为什么要引进,为什么要消化吸收,谁来保护我们。这三者一者都不能缺,这三个条件均衡发展到什么程度,你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到什么程度。这三个当中有一块是短板,其他板再高都没用,水多高取决于这个桶上的短板。

  接下来讲中小企业。我说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源泉。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离开中小企业谈高新技术产业化,那么根本源头找错。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起什么作用呢?第一个,中小企业总是有一个条件,这个经营者总有一段时间他处于企业家状态,不然中小企业搞不起来。我很难想象我王新奎组织部下命令,明天把我调到某企业当董事长,我就处于企业家状态了,不大可能,没这种状态。尽管马上把中山装换成西装,马上把头湿的光光的,配一副近视眼镜,但还不是企业家。因为你没有进入状态,你不是一种创新性状态。

  中小企业不一样,中小企业他是白手起家。我原来在研究所做,我原来在厂里面做,现在辞职了,和单位脱离关系,我出去打天下,对不起,你没企业家状态,那么一定被淘汰掉。所以现在剩下来,凡是或者的中小企业,退一万步讲有一段时间他一定是处于企业家状态,不然他怎么会存活下来。倒是我们大量的国有企业从来没有进入过企业家状态,所以中小企业本身经营者里面,有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因在里面,不需要你搞什么基因工程,把基因嵌入进去,没有必要,本身就有基因在里面。所以我说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源泉。我这个话不是瞎说,我可以告诉你就在上海什么地方多少企业,我都去看过。

  第二,中小企业与技术发明组合的阻力比较小。技术发明变为经济活动,最畅通的途径是在中小企业。我举个例子,我们工商联下面有个叫(新势达),他做电梯的变频器,电梯的变频技术是变频技术当中最高档,电梯的变频技术能做了,那么其他什么变频技术都能做。因为电梯要保持上下高速运转当中的稳定,这是技术最高的。他是个民营企业,他知道国内自动化控制当中的变频技术,这一块最强的是在哈工大,他就找到哈工大叫自动化控制学院,题目我来出,经费我来提供,技术性研究在你哈工大做,做出来的成果都给你,你去申报科技费,申报评奖,和我无关,做好以后你的所有团队到我公司来,应用性研究在我公司做。除了你在学校拿到的工资,学校你的博士生导师津贴以外,我企业再给你一大笔,而且给你住的条件就是五星级宾馆条件。这些团队没日没夜地给他们搞应用化,技术研究我不要。那天新厂房落成,我作为工商联主席我去了,我一看合肥工业大学、哈工大、南京大学都是这些学校的校长或者是院长,他这个产学研搞的很好。市场研究这一块他收购了一家小公司,这样把产学研三条线拉起来。

  我后来问他,我说你为什么不在上海高校搞呢,他说我曾经和交大,我还给交大每年一百万的奖学金,就是搞不起来。什么道理呢?学校对这东西不感兴趣,学校忙着发论文评奖,是不是转为经济成果,他们不感兴趣。阻力小,有的人认为我市长把三家拉在一起一定能解决,其实解决不了。一块钢筋水泥,一块花岗石,还有一块是钢铁,怎么再大的压力也不能压在一起,因为没有联系,当中没有黏合剂,黏合剂不是政府官员,而是企业家。所以他现在变频技术开始向风能发电,向地铁这些新的领域扩展。我上次请两个副市长去看,我当初目的主要是要看他产学研结合,结果因为都不是搞教育的,请高学校长去看他的产学研是怎么搞法,这是第二个。

  第三,创新有很重要一点是制造组织,或者服务提供方式的灵活性,这个中小企业是优点。大企业的组织方式,或者大企业的服务提供方式很难改变,太大,制造组织方式一改变,或者服务提供方式一改变,那就牵涉到很多问题,这么多的党务工作者怎么办,这么多的科长处长怎么办,这么多的工人怎么办,最后考虑不动,所以大企业要动一下制造的组织方式或者服务提供方式,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困难。但是中小企业很灵活,他这个服务提供方式和制造组织方式他很灵活。

  当初马云到上海来的时候,后来到杭州,他就是服务提供方式的变化,他没有什么技术发明,他就是一种新的服务提供方式。我通过intel网,过去服务没办法,intel网对服务的巨大变革在于,过去的服务必须面对面提供,你不面对面服务无法提供给你。现在有了intel网,我可以十万公里以外提供服务,这就是差别。技术变革后企业家就想到,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技术呢。马云开始搞国际贸易,他不是太成功,后来搞淘宝网成功了。所以现在这个问题对我们是根本性的,我们很多主管同志对这块不管不问,我觉得很奇怪。昨天我们还在北京讨论这个问题,海关没办法管你,最近好像是在上海还是什么地方,在北京发现了一个美籍华人,从全国找来很多人的头盖骨,私人头,分销到全世界去,已经卖调一千多个,仓库里还有三千多个。他搞个网站,全世界订购,然后用快递送到全世界,海关根本不知道。后来才发现,你们怎么盒子都大小一样的往外送说是工艺品,打开一看,结果家里一查现在找不到法律说他违法。现在大的零售商,特别是民营的,像苏宁电器,像国美电器,这种门店式的已经维持不下去。我去调查很多门店,人山人海,销售额一分都没有。小青年跑到店里用一用,这个小数码相机挺好的,到网上去买。百货商店去买衣服,先试一试,挂上去,然后到网上去买。马云说我很快就会超过沃尔玛。适应能力最强的,我最近看的都是中小企业。

  去年金融危机前我去看东方电视台和(希捷),韩国合资的,他是电视销售网上销售,他那个大楼走进去就是个电视台,所有的电视转播设备都比上海电视台先进,每天在那里拍,他告诉我,现在20到30岁就是网上购物,30到40岁目录购物,40到50电视购物,50岁以上的才跑道百货公司购物,60岁以上基本不购物。市场调查下来就是这样。所以他说我们按照现在的业绩,三年以后绝对超过百联。我去的那年合资第一年6亿,我去的那年是20亿销售额。这种企业制造组织方式,或者服务提供方式极为灵活。特别是在intel网,能够利用intel网技术的领域,很多大企业如果不警觉起来的话,会被高速成长的中小企业给击跨,这是毫无疑问的。像我这样尽管60岁以上,我现在也开始网上购物,我很少到百货店逛。前几天MP3坏了,我就到网上购买,而且还便宜。我到国美电器看了一下,他标价1480,还来还去还到1200,网上买还便宜20块钱,还送到家里。所以中小企业绝对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源泉,创新最初都发生于中小企业。

  下面问题是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路径。这个路径其实很简单,由于我们的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或者说很原始,我们关于企业发展路径就是做大做强,其实不对,企业都要做大做强,这世界怎么办,就变成恐龙世界,不可能。整个企业是个生态系统,有大的有中的有小的,海洋里面只有鲨鱼怎么办,鲨鱼吃什么,海洋里面最基层的是小鱼小虾,然后形成生物链,企业也是这样。中小企业领导说你要做大做强,你会害了他,他为什么要做大做强,而且大的概念不一致,是国家大,还是世界大,还是行业大,还是细分行业大。我到中小企业一直跟他们讲,你最多做到细分行业第一,可以了。不要做大做强,做大做强现在一条路搞房地产,不搞房地产怎么做大做强。所以我们很多中小企业都其搞房地产,一搞房地产马上做大做强。所以千军万马去搞房地产就是个道理,我查了一下工商联副主席电缆行业的,什么电子行业的最后一看全是搞房地产。创新性的中小企业,当你创新阶段过去以后,无非就是三条出路,一条出路,如果认为自己有强烈的一直处于创新状态,欲罢不休。像我认为的史玉柱就是这类,他脑子里一天到晚想创新。我那天吃饭碰到他,他又有新主意。这样的企业家现在太少。

  第二类,如果觉得自己创新的势头开始减弱,人也不可能老处于创新状态,这要得糖尿病,就从资本市场引到资金注入,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企业。我现在最看重的就是细分行业的领头企业。变成股份制企业以后,那个企业家可以在这个企业里持有一部分股份,自己又创新去,这样的也很多。第三是寻找战略伙伴,然后通过收购关联企业,这个是做大企业的路,大企业不是自己搞大的,大企业是收购小鱼小虾搞大的。大企业自己越搞越大,那就是傻大个,我们钢铁企业大的不得了,这种企业一有风吹就倒下来,我们现在国家扶持那个地方,所以没倒下来。造船看着是大的不得了,傻大个。高新技术企业真正高科技的企业他通过收购。

  比如说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发明了一种非常好的胰岛素,接下来我就要为病人提供各种服务,首先第一个要有测血糖的血糖仪,我去收购一家国内最好的做血糖仪的中小企业,把他纳入到自己的旗下。然后我生物只要不是长项,做生物芯片的我再收购一家,这么组合起来,然后一有风吹草动我这个产品不干了,或者效益不好把这个企业又卖掉了,这个企业不断地重新组合当中。一味做强,一味做大,后来转个身都困难,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最后中风。所以创新型中小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就是这三条路。现在我们国家应该说这一类的市场机制基本上都完备,只不过是做起来非常困难。大而全小而全,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小农经济思想在我们的企业界蔓延。所以我一直在提创新性企业,一定要在最年轻的时候,企业最值钱的时候快点卖掉,还有机会第二次创新。不要一直守,守到自己很老的,然后要把这个企业卖掉,已经不值钱。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所面临的障碍,根据我实际工作经验我认为是三个障碍。首先是企业家本身,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问题,什么问题碰到都怪人家,我说不对,首先找自己问题,不要怪政府,不要怪谁没创造条件,没帮助我做强做大,政府为什么要帮你做强做大,这不公平。我们其实这个国家最缺少的是企业家,最多的也是企业家,最多的是那些没有企业家状态的企业家。但是真正处于企业家状态的企业家很少,就像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博士,最多的也是博士。我们有一大批企业家,本身是发明家过来,就是技术人员自己出来创业,这些企业干了二、三十年了,短的也十几年。我感觉他们三句话,第一个他的东西总是世界上最好的,你要讲人家东西比他好,他就暴跳如雷。第二,他能解决一切问题,不需要人家帮助。公司的钥匙挂在自己腰里面,这是他用管实验室的办法来管企业,什么事情一个人说的主意一个人贯彻下去。第三,什么事情都认为只有技术才是解决一切问题,而且是硬技术,软技术不相信。你什么时候请一家好的咨询团队帮你咨询,咨询什么,他们又不懂技术。他认为这个技术是技术,人家都不是技术,这样这个企业永远做不大。叫他上市,他不要,一上市以后讨厌死了,信息要披露,做事情要董事会通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比如说引进风险投资基金,或者私募股权基金也不要。我的东西他出了一点钱又不懂技术,他来指手划脚干什么。所以永远守着他那个宝贝,做不大。我觉得上海高新技术的企业,这个问题是大问题,很多我看上去是很好的企业,就是今年看这个样子,明年看还是这个样子,然后等着一天天自己人老珠黄,非要到嫁不出去为止。这么漂漂亮亮的,怎么老嫁不出去,变成剩男剩女了。这对企业家一定要讲清楚,既然你办了这家企业,你就应该用企业家的标准要求自己,而不是停留在发明家。这个团队有没有创新精神,这个团队组合是不是合理,比如说企业家的角色是谁,管理者的角色是谁,软技术的代表是谁,硬技术的代表是谁,这个团队非常完整,好企业。跑到一家企业出来一个人什么都懂,这个企业再好也没用,暂时的。

  第二个就是社会基理,特别是现在处于传统领域里面的人要出来创业的话,社会对他非常不宽容。第二个问题是创意资源问题,也里面现在最大的问题,一个是金融资源,一个是技术资源。金融资源我们正在努力,比如说我们引进各种各样的基金,我们中小企业板上市,现在创业板也开办,其实私募基金应该大地发展,这样来解决金融资源问题,他没有金融资源没办法创业。金融资源不单单是这些问题,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们没有中介机构,谁来评估这个项目,谁来为这个项目分担风险,怎么顺利地进去,顺利地退出,让这些风险投资退出,这些还需要努力。第二个是技术资源,我们天天在讲自主创新,一碰到真枪真刀了,唯一出路引进,这个技术资源也很缺乏。哈工大搞工程,拿出来的样机简直不能看,一定要拿到企业里重新弄,我们的技术引进也很缺乏。我们的专利大部分都是外观专利,真正技术不愿意申请专利,现在专利是一种保护性的战略。技术资源还有问题是信息,这个技术到底在谁的手里,谁在干什么,前景怎么样都不知道。

  下面我想讲两个例子,来加深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讲两个案例给大家一个什么样的思路呢?就是我还是最后要回到什么叫创新。第一个例子,思科的劫后余生。在2000年的时候思科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年销售增长率超过50%。然而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思科的首席执行官钱伯斯眼睁睁地看着这家网络巨头的估价下挫了86%,从每股的80美元跌到了2001年9月时的11美元。为了度过难关,钱伯斯从根本上改变了公司管理方式,从以往命令加控制的等级统治转变为更加民主的组织方式。公司在经历了这次经济衰退后脱胎换骨,盈利状况比以往更加,表现超过了很多竞争对手。他就是解决一个组织形式问题,这恰恰是企业家要做的事情。我相信中小企业当中,这样的人大量存在,这是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大家最熟悉的苹果逆势飙升,破坏性的创新。生产什么是最重要的,怎么生产也重要,但不是绝对性。最近一年以来,整个IT市场现在是疲软的需求令竞争对手遭受打击之时,苹果最大的问题却是一直无法足够快地生产产品。他无惧衰退的业绩数据,几乎令人难以置信。该公司08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2.3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1亿美元,险些超出最乐观的预期。而与此同时,其他许多电脑生产商却在费力地向焦躁的消费者兜售更便宜的电脑。此外,iphone发布两年来,这款高档手机的销售额已超过了ipod音乐播放器。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于我们的中小企业当中,不信你们去调查。

  最后一句话,我认为今天这个论坛,特别是我们奉贤开这个论坛,我觉得是恰逢其时。我相信上海这个地方,可能已经不是一个出大企业的地方,因为所有的领域都被大企业占满。这个地方是藏龙卧虎的地方,现在又是形势所迫,又是上海这个城市功能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所以我作为上海市工商联主席,我呼吁大家和我们一起,和工商联一起关注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谢谢各位!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