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柯殷:德国在环保问题和知识导向的经济有经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 18:25  新浪财经
柯殷:德国在环保问题和知识导向的经济有经验
  2009年11月3日,世博集团、《经济观察报》和西门子主办的“新型工业化战略下的中国工业发展之道”论坛在2009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召开。图为德国驻华使馆公使、经济处主任柯殷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肖锋摄)

  2009年11月3日,世博集团、《经济观察报》和西门子主办的“新型工业化战略下的中国工业发展之道”论坛在2009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活动。图为德国驻华使馆公使、经济处主任柯殷演讲。

  柯殷:戴柳董事长、刘坚社长、郝睿强博士、周司长、樊教授,尊敬的各位嘉宾,我很荣幸能够在今天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端论坛,新型工业化战略下的中国工业发展之道和大家致辞,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德国经济是如何实现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跳跃。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经济的转变实际上也是蕴含着很多社会和政治的改变,另外也是伴随着人们思路的改变。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怎么样实现飞跃的。德国有很多结构的变化,逐渐迈向了经济知识和经济社会。有一些德国的经验,可能也是你们中国所感兴趣的。你们是一个新兴经济体,你们经济中间的一半基本上就是建立在工业的基础之上的。我觉得中国其实是完全能够掌握他自己的发展之路,而我们德国的这些发展的经验,只不过是能给你们提供一些借鉴而已,和英国的发展之路是不同的。

  你们知道中德同行,实际上是德国和中国之间我们三年之内所做的,在经济、商务发展的一系列论坛,在沈阳、武汉我们有一些活动,就是讨论我们怎么样去面对如就业、城市发展和可持续的环境发展当中的一些关系和问题的探讨。当德国和中国向国共同合作的时候,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这个主题也是非常符合上海世博会关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

  女士们、先生们,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说明德国一些深刻的工业变化。在德国的那些农村地区,在1800—1900年之间,德国原来的鲁尔河地区的农村变成了工业区,人们开始靠煤、钢铁重谋生计。工业化也有地价,1950年我们发现工业污染非常严重。鲁尔地区50年代以来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原来有3200多个煤矿,而现在已经是减到了只有5个。今天我们的煤矿工业在鲁尔地区只有34000人,另外在钢铁业的就业人员也是从原来30万降到了5万。从80年以来,在这个地区,大约是把制造业的就业岗位减少了500万,现在已经在原来的地区建了一些物流中心或者是医疗中心,还有一些其他的环境技术的公司。还有服务业也得到了发展,另外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产业也是在这个地区带来了新的就业岗位。今天鲁尔地区已经有很多的大学,也有一些非常知名的研发中心,原来的一些工业场地变成了一些公园,或者是艺术区和其他的景观地,遭受污染的物流也是恢复到了他们原来的天然状态。同时,我们也是投资建了非常现代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举的第二个例子也是大家知道的,就是东西德的统一。德国今年不仅在庆祝6岁的生日,我们中国也是在搞国庆。我们也庆祝柏林墙倒塌20年,柏林墙的倒塌促进了两德的统一。1989年的时候,GDR无论在经济还是社会上都面临很大的问题,当时他们面临非常大的环境问题,而且工业也面临着经济上的崩溃的危险。当时东德的工业劳动生产力只是西德的三分之一,过去20年里面,我们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过去的东西德之间的差距被基本上拉平了。无论在交通还是其他方面的距离被拉近了,德国经济取得了新发展。我们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比以前要快。德国政府投入了640亿,就投入到了东德的交通设施当中,占了国家整个交通投入的31%,大大地推动了东德地区的水路、铁路、公路的发展。所以基础设施的改善,东德也成为了商业企业非常好的选择地。

  好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像樊纲先生讲到的,制造业企业是工业发展的推动力。我们新的联邦德国,我们这些制造行业发展的非常快。在前东德的地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前西德的地区。尤其在风能和太阳能的领域,这个地方有30家公司。现在前东德地区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太阳能行业也受到了德国政府的鼓励。德国政府推出了一个可再生能源方案,它大大地推动了东德地区的太阳能事业的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德国的工业德国必须要顺应今天的变化步伐,即使是在一些非常有竞争力的工业区,经常也面临非常强大的经济竞争,尤其是金融危机出现以来。德国的经济要不断的推出高端的技术和创新的产品,我们的工业不能光依赖大规模生产,我们必须要做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样的话才能支付我们的高工资。我们有很多中型的家族企业,这些企业比大型企业更加的灵活,正如金融危机所展示的,发达国家的经济不能光靠金融服务,他是需要工业部门的支撑。这样的话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经济的繁荣。在这个方面,我非常同意樊纲先生的观点,他刚才讲到了在有一些国家出现金融行业的过度发展的情况,现在是再次实现这样平衡的时候了。德国的工业也是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我们推动技术的东西和技术的产品。德国的工业界表现了高度的创新能力,而且今天越来越明显知识是全球竞争当中最具有决定要素的资源。为了保持竞争力,德国人一直认识到必须要迅速的发展技术,而且必须要把知识尽快地转化成为被市场所接受的创新,这就是为什么德国愿意把GDP的3%投入到研发工作当中。到2010年我们要做到这一点。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看一下德国模式的话,德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而且在将来,我们都会要推动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有一套政治和经济的框架,在二战以后,德国的经济奇迹是基于社会市场经济。虽然说对全球化,还有在金融危机当中,尽管人们有很多的批评,但是,在德国人的普遍还是愿意接受我们的经济政治的框架的。就今天而言的话,国家政治的任务不仅是要建立起来一个市场的框架,同时必须要提供社会保障,而且要有创造足够的自由空间推动创新。我们做社会市场经济早期的时候所做的那样,这个社会市场经济就是后来造就了我们德国的经济的奇迹。

  另外还有靠这些机构促进结构的改革和创新,公共和私人的机构必须要携手合作。公共部门必须要和公司、商会、工会和大学合作,才能创造出结构改革的良好条件。在德国,我们的宪法要求我们实现平衡的发展,而且要实现所有地区的均衡发展。这样共同团结的目标,要求中央政府和下面的这些州、这些市和欧盟的层面进行合理的分工。德国政府也愿意改善东德的社会经济条件,为整个德国的所有人提供同样的生活标准。我们要靠给德国东部的地区提供特别的资金,德国政府已经做了相当于一万多亿人民币的投资推动东部德国的发展。这是在05年2019年要做的投入。现在我们主要面临的任务还是要提高东部德国地区的就业机会。

  第三个条件就是结构改革要求我们要有有效教育的体制。德国实现了教育制度的现代化,而且实现了科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来推动这个知识的转移,另外还有国际的合作,国际的研究开发,吸引全世界最好的人才加入。

  女士们、先生们!在结束之前号召我们两个国家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德国和中国的经济是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处在不同的工业化阶段。但是我们却面临着同样的挑战,我们都必须要更加的有效使用资源,创造对于环境有利的技术。而且要为我们的国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德国和中国应该进一步的扩大他们之间的合作,要采取更加合作的方式,促进企业和学界之间的合作,使得我们的社会成为以知识为导向的经济和社会。这当然要加强在管理学教育,以及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女士们、先生们!德国已经建立起了对环境有利的工业化和知识导向经济方面的经验,愿意把这些经验和我们中国的伙伴分享,促进我们双方的发展。

  谢谢大家的关注!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