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樊纲:当前面临发展权利和减排责任之间的冲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 18:24  新浪财经
樊纲:当前面临发展权利和减排责任之间的冲突
  2009年11月3日,世博集团、《经济观察报》和西门子主办的“新型工业化战略下的中国工业发展之道”论坛在2009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召开。图为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肖锋摄)

  2009年11月3日,世博集团、《经济观察报》和西门子主办的“新型工业化战略下的中国工业发展之道”论坛在2009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活动。图为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演讲。

  樊纲: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刚才听了周司长的讲话感觉很振奋。振奋是两点,第一点是一般性的。就是我们的政府的官员,决策者非常清醒的认识我们中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认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寻找我们自己这个阶段适应的发展道路。一个具体振奋的就是关于水泥的事情,我们也在研究低炭经济,经济发展的战略,这是一个重大的技术上的消息。对于世界计算人均炭排放具有重大的意义。刚才徐浩然讲了消费的问题,全世界人人中国多消费,这是一个矛盾。但是,我们最近一个研究成果要发表,我们叫做把世界的炭排放归因为消费,大家认为最终的排放是消费的排放,不是生产的排放。如果我们假设供给由需求决定,最终由消费决定。我们用一种理论模型,在一定的假定下用理论模型计算全世界从1840年工业化开始,全世界按照全国人均消费累计的排放,作为现在减排责任的基础之一。这方面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但是我没有时间多讲了,我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也要节约时间。我想讲以下几个问题,也是有关我们如何发展的问题。

  第一、讲新型工业化我们首先要记住我们讲的是工业化,工业化不等同于工业发展,工业化讲的是农民进城,讲的是原来的社会是农业社会,原来的生产主要部分是农业,现在要变成工业和其他服务业,而且根本的问题还不是这些产业,不是产值,不是GDP有多少,是人的就业。刚才说到了西门子,说到了德国,说到了英国,工业化什么时候基本完成的,也就是说什么时候农民基本转移结束了,欧洲大概是上个世纪末的时候。现在西欧农业劳动力占2%、3%左右。我们农民工进城了一大部分,还有30%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依靠农业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什么含义呢?工业化的道路一方面要发展高端的东西,一方面我们讲节能减排,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工业化特点。但是不要忘记,我们的工业化道路是农民要就业的问题。那些低端的东西,那些被我们现在看不起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讲,对于我们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来讲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意义,别忘了那些低端的东西,不要歧视,从政策上不要打击,媒体上不要唱衰那些正在为我们中国大量的,没有受过多少高等教育人,正在工业化初期的那些劳动力提供就业的这些工业和产业。

  所以说第一点我们要记住,这是我们中国的工业化还远远没有完成。别看我们现在工业已经不少了,但是按照人算,以人为本的算,我们工业化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包括我们现在面临的各种问题,社会问题、贫富差距,所有这些东西和我们工业化没有完成有关。当然现在工业化叫做非农产业化,包括服务业的发展等等。也许在我们这样的会上,我们更多看到了很多高端的东西,大家不要忘记了低端的东西,低端的产业也需要创新和发展,在全球的竞争力当中它需要各种发展,包括现在的低炭等等。

  第二、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启示是什么呢?是实业的重要,是回归实业。现在欧洲,包括刚才所说的英国大家都在讨论,我们怎么继续保持我们的实业,保持我们工业的力量。过去和实业相对应的是金融,过去金融有点儿盲目的发展,形成了金融的泡沫,使很多人看不起实业和产业。我不知道有没有在经济观察报看到这样的文章,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上说一等人搞金融,二等人搞服务,三等人搞产业,只有金融能挣钱。这是不符合经济学逻辑的,如果你金融总挣钱,别人都不挣钱,大家都搞金融,你的利润一定也少了。大家都搞金融,少数人搞产业,产业的利润一定高。更重要是风险和高收益是相关的,高收益的部门是高风险,这次看到风险了。现在很多人在羡慕搞实业的,还是你们好,你们要倒闭了,卖废铁还能卖点钱呢。我们搞实业的,我们搞工业的,我们认真的,这是在中国大有前途的产业,我们不需要成天想着搞金融,发达国家都向以金融为本发展国家,现在都要回归实业了,我们更需要专注的发展我们自己的实业,发展我们的工业,我们的工业化进程远远没有结束。

  第三、产业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工业在发展,世界在变化,各方面的情况都在发生变化,新的产业不断地产生。我们经常也在说一个问题,是不是要转变生产方式。我同意转变生产方式这么一个基本的概念,什么生产方式呢?过去我们不讲效率,我们用国家的钱,讲要创新,重视市场等等,但是,产业结构,各行各业都有发展的机会。而且现在我们要发展新经济,我们要关注基础性的东西,我们要发展新型的产业。但是新型的产业本身也是风险比较高的,而且现代社会当中,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会非常快,一个技术出来一大批资金就会出来。一大批资本基金也要过去。我们包括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内,我们对于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它也不是马上能够变化的。而且产业结构的变化当中,给你提供的机会可能还是你自己怎么专注的、专业的搞好你自己的产业更重要一点。在世界这么大激烈的竞争下,在这么多资本和劳动力的竞争下,我相信现在世界上再不会有容易搞的产业。除非你有一个特殊的发明权,你有一个特殊的自然垄断,今后几十年你可以享受好处。但是多数的产业是竞争的产业,没有什么好搞的产业。你会搞的时候别人也会搞。因此,你要想想你能搞好什么产业。这个就回到经济学的根本道理,专业化竞争,你能不能在长期的专业发展当中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形成自己创新的能力,走到前沿不断的发展。大家不要想着成天想转产,我个人历来反对多元化,我觉得经济学的基本道理是专业化竞争,专业化出效率,专业化出利润。

  第四、我们的工业化是在世界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格局下的工业化,所以,我们既要做国内市场,也要做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太小,因此我们要扩大国际市场。国际市场越来越难做。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问题,未来的保护主义,包括用各种技术、环境、低炭和各种理由创造的保护主义后面更基本的问题。现在是中国13亿人口,印度12亿人口,拉美十几亿的人要加入新的劳动大军,要加入新的消费市场。这个激烈的竞争市场,这是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的竞争当中,欧洲当时起来的时候只有欧洲,美国起来的时候没有其他的竞争者,四小龙起来的时候只有四小龙。我前几天和新加坡人这个,五千万人口20年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就业解决了。我们现在全球的人都在发展,全球都在金融市场。世界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需要用全球竞争的眼光发展我们现在发展的进程和我们现在发展的战略。国内市场不够我们创造就业的,我们只有三千美元人均GDP,我们还有那么多人没有就业,我们需要国内市场,也需要国际市场,我们需要国际的眼光思考我们每个企业,在各种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发展的条件。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工业化的条件和早年其他工业化条件,外部的环境很不同了。因此,确实需要国际的眼光看待这个事情。

  最后一点,任何一个阶段的发展都要它的特点。世界是时间的特点,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的特点也是以前人们没有遇到的。我们走到今天,别说遇到了资源的约束和区域性环境的约束,这点我认为不那么特殊。人的任何阶段都遇到一些资源的约束,早年欧洲人开拓殖民地也是因为自己资源受到约束。资源总是稀缺的,人类不断发明新的技术,开拓新的资源,开拓新的产业拓展自己。但是现在有一个新东西,其他国家过去发展当中没有遇到的事情。在大气当中累计的炭,引致全球变暖的因素,这个危险存在了。过去人们发展,大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轮到我们发展了,已经积累了那么多了。刚才说了世界上承认的区别,共同人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因为主要是过去排放的。四小龙发展的时候也没有这个问题,拉美50年代发展的时候也没有这个问题,美国也没有这个问题,现在到了我们这里有问题了,这个问题是新问题,对于我们国家和企业是一个挑战。

  同时,这又是新的机会。这就是我们今天讲新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当中的一个新的机遇,也是一个机会。当全世界的人认为有这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就有了价值,低炭这个事儿就有加强,有些人就买低炭的东西,各国政府也要承担责任,负责任的国家,包括我们尽管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承担着世界的责任,各国政府也要为此做事情制定各种规则,包括拿出各种资源,这个事情就有了市场。因此现在各国政府,从欧洲开始,把这个作为新的增长点。我们中国还有其他各种增长点,但是,既然这个事件大家承认了,这也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它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大家都要节能和减排,但同时也是新的增长点,我们怎么样抓住低炭经济比较的机遇,更好的发展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客观的分析世界上的权利和责任,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积极应对全球市场结构和人们行为变化产生的新市场和新机会,发展我们自己,使我们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更多一块东西,本身要节能,要减排,还要减炭。这个难度,是我们在这个阶段

  实现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特点,给我们的企业也提供了新机遇,我们怎么抓住这个机遇也是我们企业思考的问题。从政府的角度,从全球各国政府的角度,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企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在这个过程当中促进全世界工业化的进程,促进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这是对于全世界的挑战。哥本哈根根本的挑战是这个,是发展的权利和减排责任之间的冲突,我们如何应对这样的冲突是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面临的特殊问题。

  我讲这些个人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