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朱宏任在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上的总结讲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 10:30  新浪财经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在第六届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上的总结讲话

  2009年10月29日 

  上海

  一、本届论坛的基本情况

  在本届竞争力论坛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唐登杰副市长致了开幕辞,商务部房爱卿部长助理做了主旨演讲。我介绍了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有关情况。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知名企业的24位演讲嘉宾为我们带来了内容丰富的演讲。他们的真知灼见使我们深受启迪。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和工业信息化主管部门的代表、行业协会和商会、企业界的代表,国外行业管理部门和贸易管理部门的重要官员,以及国内外研究机构和院校的专家团300多人参加论坛。大家畅所欲言,进行了深层次的讨论、沟通和交流。

  本届论坛围绕“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 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主题,深入研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等问题。各位演讲嘉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既总结了以往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又探讨了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意义深远。

  在开幕式上,房爱卿部长助理从宏观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面临的复杂局面和为提升产业竞争力而有待推进的重要任务。我谈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作为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的一部分,以及其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唐登杰副市长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积极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新挑战,不断发现机遇,克服困难,实现新跨越的上海。

  在主题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的金碚所长指出了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基础、要素基础、支撑基础以及面临的风险。在分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张莉司长、纺织工业协会高勇副会长分别介绍了提升纺织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取向和各项举措;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赵鹏高副巡视员提出了中国对拉动环保产业需求,增强环保产业竞争力,提高环保服务业比重的政策和建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王瑞祥会长、钢铁协会吴溪淳名誉会长、中国冶金矿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焦玉书分别介绍了中国机械工业、钢铁工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机遇与挑战;上海商务委员会沙海林主任和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金兴明副主任分别对上海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推进新技术产业化的问题做了主题发言。此外,来自各政府部门、协会、企业的演讲嘉宾也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产业竞争力的情况。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执行主任罗格斯基、剑桥大学发展学委员会主席诺兰、美国睿固公司霍恩宾总经理、日本尤妮佳公司中野史之良总经理也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关于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见解。

  在本次论坛上,我们还举办了“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 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征文颁奖典礼,该征文活动对中国的产业竞争力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本届论坛的主要特点

  (一)主题突出,针对性强。本届论坛在回顾中国产业60年变迁与展望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分别就“走出去”之战略选择和突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两大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专家们认为,全球经济仍处于曲折缓慢复苏中,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不仅不能缓解危机,反而会使经济衰退和社会矛盾更加恶化。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对于产业来说,加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才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产业安全的根本所在。本届论坛上,大多数嘉宾都谈到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为中国各产业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应对国际市场动荡的冲击建言献策。各位演讲嘉宾深远的洞察力,丰富的知识,热心的建议,给大家以深刻的启发,令大家受益非浅。

  (二)发布了竞争力评价报告,推动了竞争力研究工作。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一向支持行业和地方开展产业竞争力评价工作,并在本届论坛上也发布了我国产业竞争力报告,介绍了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最新情况。与会代表对杨益局长领导的团队在致力于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方面所作的辛勤努力和出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征文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为配合本届竞争力论坛的召开,举办了“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 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征文活动。共征集135篇稿件,其中论文118篇,案例17篇,并出版发行了获奖论文集,这将有利于这些竞争力研究成果发挥作用,鼓励更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从事产业竞争力研究工作。

  (四)媒体关注,扩大了论坛在全国的影响。为办好此次论坛,我们与新浪网、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进行了深度合作报道。现场40多家媒体到会采访。新浪做了全程直播。与新闻媒体的合作扩大了论坛在全国的影响,加强信息引导,使更多的人来关心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持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和促进工作。

  三、论坛的启示和思考

  (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提升产业竞争力。我们可以通过开拓新的市场,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以及拉动国内需求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同时,金融危机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加快进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更要致力于从长远角度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扩大开放,通过创新和产业升级切实提高产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就能克服金融危机带给产业的困难,再次实现中国产业的发展、跨越和升级。

  (二)推动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形成共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合力。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要借助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合力。政府部门之间要形成合力,要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各项促进政策;及时编制、发布国际、国内产业运行动态及竞争力评价的信息;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协调和多边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为产业竞争力提升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行业组织具有熟悉产业、贴近企业、信息资源丰富、社会影响广泛等优势,是政府和企业间、国际产业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充分发挥其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主体和关键。要以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措施为契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把握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一方面提高引进外资的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地“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实力。还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在推进产业竞争力提升相关工作中注重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国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产业在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统筹兼顾,协调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扩大开放,协调与国际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实现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不断优化。要关注产品质量,树立中国产业的良好形象;要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实现与其他国家产业的互利共赢。

  (四)认真总结,不断创新,继续办好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至今已举办了六届,每一届都在往届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才能将论坛越办越好。明年,我们将继续举办下一届竞争力论坛,希望各位嘉宾和代表继续关注,也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和学者、企业家们在这个平台上发表演讲,为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建言献策!

  最后,我代表大会组委会,对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等单位对本次论坛成功举办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参与论坛会务筹备工作的全体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我们相信,此次论坛必将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起到推动作用。感谢大家对本次竞争力论坛的支持和关心,我宣布,第六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圆满结束!让我们携手,为提升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共同努力!期待着明年第七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再相聚!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