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是DHL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 01:20  新浪财经

  2009年9月24日,北京 - 全球领先的快递和物流公司DHL将在9月25日纪念其品牌成立40周年。德国邮政敦豪全球首席执行官安澎在谈到DHL的成功之道时指出,公司的开拓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和积极促进全球贸易是其中的三大秘诀。

  “1969年,有三个人立志要完成不可能的事情,后来他们征服了月球。几个月后,Adrian Dalsey, Larry Hillblom 和Robert Lynn成立了DHL,从此世界变小了,”安澎说道,“DHL首开国际快递行业之先河,使快件隔夜送达收件人手中成为可能,不再像过去需要好几天时间。”

  2002年,DHL战略整合了领先的货运代理商丹沙空海运;2005年,供应链/物流专家Exel又并入了DHL旗下,DHL很快发展成为融合全球货运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物流供应商,并通过其遍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无可比拟的全球网络提供整套综合物流服务。如今,DHL在物流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都确立了领导者的地位,成为世界第一的海空货运、国际快递和合同物流提供商以及第二位的欧洲陆路货运提供商。

  通过DHL最先提供的创新服务,即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跨国门到门快件递送服务,世界范围内的各公司和机构的业务不断发展、影响力逐渐扩大,同时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整个世界也就变得越来越小。

  DHL也通过引入创新性流程彻底改革了物流业务,比如,在库存管理上使用射频身份识别(RFID),以及使用技术领先的追踪系统随时随地跟踪快件,并在需要时改派快件——这些创新均已成为行业标杆。

  2007年,DHL建立了业内第一个创新中心,开发有市场前景、极富创新性、灵活性和环保性的物流解决方案。DHL还设立了全球客户解决方案部门,为大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物流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全球范围内的物流需求。

  DHL首倡为客户提供全球快递绿色解决方案,通过DHL绿色服务部门,DHL希望减少公司各种作业车辆产生的碳排放。2008年,DHL成为第一家向公众承诺到2020年将碳能效提高30%的快递和物流公司。

  在这些创新的背后,是DHL有效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满足客户需求的不懈追求。安澎表示:“很早以前我们就认识到DHL的成功有赖于倾听客户所需,但更重要的是迅速有效地行动起来。我们经常能够提前预知客户需求并在他们提出要求之前将其解决。”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DHL在上世纪80年代就建立了连接前苏联和中国的贸易航线。当铁幕落下,DHL立即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物流能力为大批企业进入这些“新兴”市场提供广泛而有力的支持。当地企业也利用这些新的贸易航线向全球市场出口商品,从中受益。其后,DHL不断在各个新兴市场,诸如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破冰前进,确立起市场领导者的地位。而这些新兴市场正是被看作未来贸易的重要增长点。

  同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DHL在中国以统一品牌提供三大核心服务:快递、货运和供应链管理。其中,DHL快递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是1986年由DHL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各注资一半成立的合资企业。中外运敦豪是中国成立最早、经验最丰富的国际航空快递公司。成立23年来,中外运敦豪已经在中国建立了最庞大的航空快递服务网络,拥有近200个服务网点和6000多名雇员,服务覆盖401个主要城市。中国是DHL全球网络中发展最快的市场,在DHL亚太及全球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2001年至今,DHL累计在华投资超过13亿美元,占其同期在亚太地区投资金额的一半以上。2006年初,DHL宣布推行“中国优先”战略,通过一系列针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举措,推进在华各项业务的开展。“中国优先”战略的成功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其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

  “我们的员工和客户造就了今天的DHL。正因为他们,我们决心继续坚持一贯的开拓创新,继续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达成目标。通过积极不断地鼓励创新而实际的思维方式,我们坚信一定会战胜目前的经济形势,而且也完全有能力巩固我们目前的和未来的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安澎总结道。

  关于DHL

  DHL—面向世界的物流企业

  DHL是全球物流业的领导者和“面向世界的物流企业”。DHL结合其全球范围内的领先优势和对当地市场的深入理解,在快递、空运、海运、洲际运输、合同物流解决方案及国际邮政服务方面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DHL的服务网络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DHL在全球拥有310,000名尽心尽力的员工,他们将不负众望地为客户提供快捷、可靠的服务。DHL通过支持环境保护、灾害管理和教育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

  DHL是德国邮政敦豪旗下的知名品牌。德国邮政敦豪2008年营业收入超过540亿欧元。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