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拉玛钱德朗介绍印度农业信贷政策历史及现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8日 16:25  新浪财经
拉玛钱德朗介绍印度农业信贷政策历史及现状
  2009年10月28日,“2009中国农村金融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隆重召开。图为印度统计学院教授拉玛钱德朗。(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2009年10月28日,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主办的“2009中国农村金融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化时代的农村发展与农村金融”。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印度统计学院教授拉玛钱德朗。

  拉玛钱德朗:主席先生,我非常荣幸能够应农业银行和中国农村金融学会的邀请来参加这次论坛,我并不是银行家,我是一个农村经济的学生。我想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印度在过去40年中的农业信贷政策。我们已经听到不同的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不同经验,印度也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在某些程度上是很不发达的国家,我们在这方面有经验和教训可以和大家分享。

  印度除了几个邦之外,土改并没有在印度开展,在大部分的印度乡村地区,地主和商农他们控制了土地和农村生活的关键方面。尤其是在非正式的信贷市场方面就逐步地发展起来了,在过去的60年,在信贷市场发展来说,对农村经济生活这种非正式信贷是一个突出的特色。在一个不发达的农村经济,农民尤其是农妇他们需要信贷,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需要信贷,有些时候他们可能是短期的需求,为了生产资本或者说长期的农业的投资或者增加收入等等,还有一个原因,农业是季节性的产业,所以你必须需要这样的信贷来避免一些季节性的波动和风险。另外即便是一些小的波动,可能也会造成农民收入的减少,也会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风险,这就是他们需要信贷的原因。另外印度的国情,我们现在没有一个国家的义务强制的,免费的教育,而且我们的粮食分配、卫生医疗保险体系也不健全,农民因为不同的原因,或者消费的原因,或者生产的原因,都需要来信贷。还有一个社会的需求,要保持他们的整个家庭的开支,他们都需要资金来维持。所以他们就需要信贷的金融机构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利率要在合理的标准,而且这种贷款不能够有过多的经济方面的责任或者说附带的条件。

  从历史上来说,印度在农村信贷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在过去历史上根本没有人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从19世纪才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各种学者的文献才开始讨论借贷的问题,农村信贷的问题。尽管民族的文化经常谈到这个问题,但是正式的讨论是到19世纪才开始的。从正规部门的信贷从历史上来说,农村信贷远远不足的,而且在印度农业的正规信贷是不完善,而且是条块分割的,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来进行借贷的。

  因为我上述谈到的历史原因,正规的信贷它的分配上就是非常不平衡的,比如地区之间不平衡,就像中国会出现的城乡差距等等,还有不同的阶级是不平衡的,比如地主和工人和农村得到的信贷机会不一样。还有种性,中国没有种性的问题,但是印度有种性制度,也有不同种性之间有机会不平等。在乡村还有性别的不平等,在一些落后的地区,贫穷的农民还有低种性的家庭,他们得到的信贷会非常少。由于这些历史的原因,主要信贷的来源都是从非正规的渠道来的,也就是放贷者。基于个人关系的借贷都是跟非正规的信贷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个人的关系才可能借到钱,而且非正规的信贷也没有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他们说作为交换条件,你必须给我干活等等。这可以说由于是历史造成的一些原因,使得印度在农村信贷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从1969年开始,我们开始了一些改革,我是1969年上大学的,在之前的大学课本仍然说农业金融机构不是金融业的基础,实际上从69年之后,农业金融机构才会被认为是商业金融机构。我想跟大家指出有四个阶段,从69年到70年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80到91年,第三个阶段是91到2000年,第四个阶段是2000年中期到现在,也就是最近的五年。

  第一个阶段69年到70年,我们把它叫做绿色革命,有14个主要的商业银行被国有化了,当时的目标是银行能够建立起新的股权在农村地区。而且能够提供新的服务,当时的政策是社会开发或者社会发展银行体系。这是一个开创的时期。这种社会发展银行有三个目标,第一个是给那些从前没有能够得到资金的或者说资金提供不足的乡村地区给予提供金融服务。过去从地域上来说,过去没有得到金融服务或者金融服务不足。第二为特殊的或者专门的农业活动提供信贷,包括农业的还有小作坊的行业。第三是给劣势群体提供信贷,比如农业工人,一些小农户,还有妇女、低种性的人等等。

  第二个阶段是80到91年,进一步改革,扩大了银行指向性的信贷。在农村地区每一万六千个人有一个分支机构,在80年代是一个成就,印度在80年代和70年代这个发展速度是前无所有的,那个时候发展是相当快的。

  第三个阶段就是91年到2000年中期。政策的第一个方向就是储蓄银行、中央银行,宣布指定社会和开发银行或者社会发展银行,不再是中央银行的一个政策扶植的目标,现在他们就没有更加多的政策的支持。他就必须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运作。所以第三个阶段第一项政策就是社会发展银行不再能够得到国家发展银行的政策支持,必须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第二个政策就是公用部门的乡村银行扩张阶段已经结束了。商业银行的乡村部门或者乡村分支关掉了,尤其是比如说一些农业方面专业的培训也停止了。我可以给大家一个图表来说明。大家看一下蓝色的线,就可以看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明显区别。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展,从红色和橙色的部分就是第三阶段。它不仅是一个下滑,而且是整个乡村部门,分支机构都关闭了。结果就是在1991年到2004年农村商业银行的贷存比例下降得非常快,第一阶段的时候这个比例是上升的,贷存比例在80年代的时候达到了峰值,然后开始下降,尤其是第三阶段自由化阶段开始,就不断地下降。另外第三阶段各个邦之间仍然是发展不平衡的,我也知道中国也有这个问题,各个区域之间也是发展不平衡的。这个差距在90年代曾经一度得到了弥补,但是由于第三阶段开始不同地区的之间的差异又开始突出了,尤其是不发达地区受到的打击最严重的。现在随着重点部门取得的突破在下降,农业部门所获得的信贷份额也不断地减少。尤其是重点部门的定义,当时也发生了变化,重点地区从自由化阶段开始,重点部门所得到的借贷比例下降了,农业部门所能得到的贷款也减少了。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非正式部门也就是刚才谈到的非正规渠道的份额实际上也发生变化了。非正规渠道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不同的村,有不同的情况,但是到现在为止,40年之后,他们占有市场的份额仍然是非常高的,只是非正式渠道的。正规部门所占的比例在77年的时候只到17.4%,1985年的时候一度达到80%,但是从99年降低了,从第三阶段开始,就降到22%,所以下降是非常明显的。在第三个阶段,我们采取的政策或者大家认为是另辟蹊径的,就是微型贷款或者小额贷款,一方面小额贷款可以减少银行的交易费用,另外一个偿还比例是非常高的。在印度可能跟其他国家的情况不一样,因为它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小额贷款不是一个替代品,不能够完全替代农村金融。第二在印度的情况是农村农业银行是得到中央银行的支持的。而且它比小额信贷的银行得到的支持更多。农村的商业银行在表现方面也比小额信贷要好一些。总体上来说这是印度的情况。

  第四个阶段就是2000年中期开始。从2000年到2004年,情况非常糟,因为农民的收入大大下降。成千上万的农民自杀了,很多人因为由于他们没有办法偿还贷款而自杀了。所以这个又重新导致在乡村地区那些有钱人又继续变得更有钱,财富的分配更加不平衡,所以2004年当时发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政府是应该为下滑部分来负责的,这都是由政府造成的。这个关系是非常清楚的。当印度人民看到图表的时候,也会忍不住觉得好笑,因为这都是由于政府造成的农村信贷的下降。另外他们必须要提高农村的信贷,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所以2004年之后曲线开始上升了。由于两个政府采取截然不同的政策,导致了有意思的曲线。但是历史的过程仍然还没有完全的完成。因为现任的政府带来了一些信贷,但是这个信贷仍然没有能够使贫穷的农民受益,相反它使一些比较富裕的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所以重点信贷仍然没有能够使穷人得到好处。一些商业银行仍然不愿意在乡村开设更多的分支或者办事机构。

  在开始的时候,我向大家介绍了印度农村金融历史上主要遇到的一些问题,缺乏信贷还有市场支离破碎、市场的真相、非正规借贷市场的主导地位。我还向大家介绍了一系列的创新。这些创新是印度在70年代、80年代推出的一些项目。但是自由化的政策使得前进的方向被逆转,前面的发言人的观点我也很同意,农村金融是农村扶贫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并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因为政府的政策必须得到实施,需要土地改革才能够在印度推行相应的农村金融方面的改革,还需要更好的教育体系、医疗改革,还有食品方面的改革。即便农村金融不是扶贫的充分条件,它也是必要条件,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前提,特别是在农村金融市场已经被过去的方式所制约的市场,就像印度这种情况下,更是如此。

  银行还是必须起到均等化的作用,不能放弃均等化的目标。而银行均等化的职能和经济职能不应该是互相违背的。农村银行特别是在那些不太发达的国家它的挑战就在于找到一个恰当的体系,把经济发展和均等化的目标结合起来。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