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秦朔:重塑商业伦理——创造新商业文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6日 21:03  新浪财经
秦朔:重塑商业伦理——创造新商业文明
  2009年10月16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首届商亦载道精神启示论坛在上海举行。图为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康亮摄)

  2009年10月16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首届商亦载道精神启示论坛在上海举行。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演讲。

  秦朔:各位朋友,非常感谢大家听得这么专注,使得我们对于商亦载道增强了很多信心,关于这样的一个命题,商业伦理这个命题,我最近四到五年里写了很多的论文,包括我的博士论文,中国企业家的驱动力研究也在研究这样的一些基本问题。在这样一个信息非常容易被搜索的时间,大家只要在网上去搜索一下,都可以搜索到这样的文章。所以,我今天也不想把PPT在这里跟大家念一遍,这是我的博士论文答辩时的一些问题,我也不展开念了,我结合今天这样一个主题,结合重塑商业伦理这样一个命题,我想谈四点看法。在二十分钟的时间里面争取结束。

  第一,为什么要提出重塑商业伦理的问题。第二,从商业伦理的判断标准来看,在我们的商业活动、企业家活动里面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要怎么样反思。第三,当我们提出我们今天的商业活动和未来的商业活动去找到它新的文明基础、价值基础、伦理基础、社会基础的时候,我们可能去寻找的方向是什么?第四,我们中国企业家如何在重建商业伦理,创造新的商业文明的过程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第一,为什么要提出商业伦理的问题。无论是从古希腊还是从中国古代的典籍里面,关于伦理有一个很基本的东西,我们处理,面对一个处境、一个事物我们要考虑如何处理它的时候,我们的依据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A,而不是B,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做法而不是那一种,这就是一个伦理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今天我们提出来商业伦理的问题,有四点理由:第一,中国经济从总量上已经越来越大,成为一个数量非常庞大的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在全球销售,当中国制造已经变成一个全球性的概念时,无论是全球市场,全球的消费者还是中国市场、周围的消费者都提出来了中国的商业如何从比较粗放的数量庞大走向竞争力的强大,最终走向一个价值利益上的伟大。所以这一两年,无论我们是国内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还是海外的一些事故,其实人们都在问,如果我们能够接收到这样一个产品是这样一个产品,虽然经济增长是经济之冠,虽然这个国家十几年从经济总量上是全球最大,是否是一种真正的福音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商业伦理的问题关乎中国经济以及中国的国家形象。

  第二,中国有相当多的企业家,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面,我们注意到有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不仅是民营企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大家去搜索一下的话,几乎你已经看不到一个在中国这样知名的外资品牌,我们认为他们没有商业伦理问题,但是你搜索一下,比如说打一个跨国公司行贿或者受贿,你会搜出来很多你觉得了不起的品牌。还有我们的国有企业,也有很多这一类的问题,最近我们首都机场原来的董事长刚刚执行了死刑,也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在考虑这些企业家做到这么大的规模时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确实是商业伦理的问题。

  第三,我们的社会舆论情绪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商业活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无论是环保问题、产品的质量问题、企业家拥有很多财富但是在社会关怀上比较薄弱等等的问题。最后我想是政府的要求,今年我参加达沃斯论坛的时候,温总理在他的讲话里面提到了四个更加:更加地关注穷人,关注社会公益,企业家的血里要留着这样的血液,所以穷人、道德公正这一类的问题,从政府的角度也很关切,因此我认为这样的从微观到宏观,从社会政治到经济都提出来都提出我们中国的商业活动如何更加持久,所以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研究商业伦理。

  第二点,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的商业伦理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这里当然有一个大的问题,我们不能够认为好像做公务员的天生就是有道德,做教师天然就是有道德,做商人天然就在道德上缺失的,这个观点我们是不同意的。但是今天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展开,我过去也写过相关的论文,整个现代的工业、产业文明能够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全部跟商业是分不开的,从这个含义上讲,商业文明从内在上就创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果没有商业的发展我们今天就不可能聚在一起,我是刚刚坐飞机飞过来,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普天一下聚在一起,而且在互联网上跟更多的人分享。所以商本载道,这是发展起来至关重要的东西。如果说商业活动本身是有问题的,没有道德的,我无法说这样一种力量会发展很大。过去说什么是经济发展,就是女王穿的丝袜,今天我们看的水晶灯、玻璃,之前都是很小的一部分人享用的东西,王宫贵族,今天家里都有这样的东西,这就是人的进步、成长和张性,这就是文艺复兴之后如何让人更扩大。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认为商业中就不具备伦理,这个我是不赞成的。但是,我们要反思,当我们商业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存在的可能有一些伦理性的问题,获得财富从起源的角度是因为你还需要有德之人,可是诸位去做一个研究,在中国能够拿到土地,迅速暴富的这些是因为他有德吗?恰恰不是,而是采用了一些违背商业伦理的台底下的交易获得了这样的土地,这个意义上的发家是经不起伦理道德检验的,在中国过往的三十年里面,我做过这样的研究,相当过的富豪财富的来源并不来自于我们所学的MBA、EMB这样的企业理论知识,而是来自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架仓,我们从管制到放松,在这样一个转型的过程里面,谁优先获得了一个特许权,强制权、谁优先拿到了批文,包括土地同样如此,那些以前被管制和禁锢的权力谁先拿到谁赚钱。现在说到很多赚钱的房地产最赚钱的是靠土地挣钱,囤地来挣钱,所以他们主体的财富更多的不是来自于阳光下的财富,而是转换中的财富。当我们看到中国各种各样的排行榜上很显赫的富豪都来自于矿产权的获得,房地产开发权的获得,来自于网络游戏等等,跟我们再去对照一些我们看到国外的一些基业常青的公司时你会做一个比照,它的商业活动、利润活动背后的动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现在来讲,中国的富豪榜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社会成本的透支榜,社会成本的扭曲榜,不是排在前面的越有财富,是不是我们对于一个社会上真正社会福利的贡献呢?未必如此。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就是我们要反思、要反省。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果这些富豪和企业家还感觉良好,以为获得的财富全部是他的天资,那这会让社会更看不惯。这是第一个问题,你的财富获得过程中究竟更多的是依靠什么。

  第二,当你聚敛了这么多的财富之后,你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善用财富呢?在这一点上,我有一些很好的朋友后来移民到了海外,例如如段先生,他就跟我讲,在美国他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跟巴菲特吃饭呢?因为美国的法律规定了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税收是必须要交的,只有通过这么多钱去拍卖饭局,跟旧金山有关的基金会才能免除这种税收,某种意义上是强制的,更不用去各种各样的税。当你的资本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以后,对资本本身在国外是有需节制的,这样的话就使得这个企业家获得财富以后如何去回馈社会当成一种天经地义,昨天我还在电视上看到比尔·盖茨捐出去的钱140亿美元已经花掉了,他还在想着艾滋病人的问题,我们从法律制度的框架上已经决定了这一点。这个原因是在于因为近代的工商业文明过于给资本力量,在整个的分配里面,资本拥有者占了更大的权重,这也是美国经济危机很大的一个原因,大量的普通收入者收入涨得很慢,全球配置资源效率利益被资本所有者取得,所以整个社会的赶不上需求,只能是透支消费,最后玩不下去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过度获得收益,对整个社会来讲未必是福音,恰好是需要一个边界。中国很多人在资本上赚了那么多的钱,有人说建一个资本利得税,然后老百姓就说不行了,打着捍卫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旗号不征这个税,中国有多少中小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挣钱呢?有人说对房地产的投机要征收很多税,有人也反对,说这让中小收入的人买不起房子,但是诸位想,那些买几十套房子的人就是普通的阶层吗?根本不是。所以我们在一个本身叫做社会主义的国家里面,却给予了比资本主义国家里面慷慨得多的保障,这些人还不满足,还要自己去偷偷移民,去转换国籍,把自己赚取的利益转换走。所以你的财富在今天都经不起商业伦理的检验,所以我们必须去反思。为什么那么多人有意见,就说明资本至上这个理念在这一步时已经行不通了。

  第三,如果我们的商业文明是更加负责的,更加持久的,的确我们要考虑这样的商业文明如何找到它的文明基础、价值的基础,伦理的基础,文化的基础、社会的基础,从社会的基础上我们看到中国提出来和谐社会等等,我们从每个人手里面的议程上看到了不同的会议嘉宾,他们提出来从中国文化里面找资源等等,但是这些东西可以有很多的方向,提醒我们有一点,我们要让我们的商业找到更深厚的伦理根基的时候,我们寻找的根基一定是超越于物质之上的追求。因为在这一点上来讲,我们中国缺乏这样的信仰基础,所以我们每个人在判断自己价值的时候就要跟别人比,我要跟毛先生比,毛先生赚了一千万我只有一百万我就不平衡。所以我们每个人的标杆就是我们周围的人,在我们周围里面,邻家的百万富翁就是最令人不平衡的。在清教的传统里面,尤其是奥古斯丁的双重计里面,每个人衡量自己价值的时候不是跟别人攀比,而是跟高于自己上面的东西比,他要说我是有限的,因为只有上帝是有限的,我是有罪的,同时我也是有救的,就是通过我的忏悔,通过我的回馈等等这样的逻辑。

  在我们这样一个世俗化的,比较缺乏双重的文化传统里如果要找到这样一个途径,我觉得我们应该给每个人更多选择的权利,不能说我们只能信这个基督教,或者我们只能信某一个教,我们只能信某一个理论,我觉得更多的是大家发自内心的一个选择权利。在这个意义上,在我看来,我的观点是商业伦理的基础是两个:第一,它是通过创造有利于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的这样一种价值来彰显人的力量,创造人的美好生活这样一种价值,人都是会死的,但是公司可以不死,如果你可以创造一个很好的,永远服务消费者的公司,你就创造了一种永恒的价值。这也是商业的第一个价值,还是要跟商业本身结合起来。第二,商业也是实现和扩展真善美的价值,并且让这种真善美变成一种属于人,为了人的生活方式,往这个方面去扩展的一种可持续的途径。

  当然,有许多的方式可以去扩展真善美,并且造福人类的途径。比如说宗教、学校、教育、家教,但是我们知道家庭教育要想长久传达下面这种是很困难的,我们经常讲富不过三代,但是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是先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我认为,如果说一个公司能践行好的伦理、好的文化,它可以长久地扩展这种真善美的价值,什么对一个商业伦理来讲,什么是商业伦理的真,我觉得就是诚信和透明,就是不欺骗。什么是善,就是对利益相关者负责。什么是美,就是你为消费者创造止于至善的价值和服务。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作为一个公司,其实每时每刻做的工作,天然的、内在的都包含真善美的元素。在这里面,可以获得很多商业伦理满足感。一个讲师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报告,一个公务员有很好的政绩,我觉得完全是平等的,我们的商界人士获得永恒的方式,也是把你的生命和真善美的理想结合在一起。

  因此,当我们思考商业要找到它更深刻的伦理基础的时候,我们就要问自己,我的商业活动、我的经济活动里面跟真善美相关联的价值我究竟创造了没有,我是依靠真的力量去打动消费者、教育消费者还是依靠夸大其词、扭曲过度营销、去诱骗我的消费者,当我对我的利益相关者,从我的供应商、上下游等等去分享的时候,我是跟他们共同成长,互利共盈,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呢?还是把我的利益获得建立在滥用我的权利,欺诈和压榨他呢?最后,我在为消费者创造的这种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否让他有更美好的一种生活享受和追求,我们每个人可以从生活当中去问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是我个人的一个思考,我个人也经常问我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对于我来讲,我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一个商业模式如果对于我们个体来讲,并不是说让你赚最多钱的那个东西叫最好的商业模式,在我来讲,最好的商业模式是把你最好的那一面,最擅长的那一面献给这个世界,这就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你永远只是想着从世界上、从外界、从别人那里去获取、获得很多东西的时候,当你坐拥一切的时候恰恰是你非常空虚的时候,恰恰是你焦灼的时候,恰恰是你得不到心灵成长的时候,得不到真正的安宁的时候,而让你更多通过真善美的方法去付出和奉献的时候你个人会觉得你在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的商业伦理价值观,我经常讲就是把自己最美好的献给别人,就是真善美,用儒家话来讲就是仁者爱人,因为人本意就是一个家庭之类的亲密关系,同时把这个人推向周围的社会关系,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的基础,是约束自己回归的基础。在爱人这两个字里面,我觉得就包含了广义意义上的善,就是对我们利益相关者要负责,我们每一个不同的商界人士都可以从自己真心想法、真心希望,也能够真正地去打动你、感染你的那样的价值里去获得你的力量,同时使你的公司、使你的员工,使你的产品服务、使你周围的伙伴都能够在这样的价值里面去获得更长久的、更持续的一个营养。那么跟这些价值相背离的我们有真善美等等,反的就是不真不善不美,那样的价值我们要尽可能地从当下考虑让它如何远离我们的组织集体,这都是组织的利益。

  第四,通过我最近做的对中国283位企业家的研究,我得出来一个基本的结论。我认为:中国企业家一般意义上的驱动力是机会的驱动机力、奋斗的驱动力、纷争的驱动力、成长的驱动力。成长潜能的驱动力、价值的驱动力。在深层的驱动力里面有压力,也有一些宗教的因素,在我做完283个样本的研究之后,我对于我们整个中国企业家群体的驱动力价值含量还是非常有信心和乐观的,在我刚刚做这个研究的时候我曾经有一些假设,我们中国的很多企业家都是机会主义者,都是为了获得某些东西不择手段,当然在我做完调研以后,我发现他们还是非常看重价值的,都有很高的不是满足利益追求之上的更高的价值追求。因此,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家阶层是值得我们信赖的,我在最近做的这样一个研究的过程中,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阶层值得信赖也值得期待,我们对他有更多的期许,同时创造更多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帮助他们一起让他们的商业活动建立在更好的伦理基础之上,在这个过程当中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满足,充实、幸福和快乐。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这个演讲,以及跟大家共勉。我非常喜欢美国的一个价值伦理型的企业家写过一本书,在中国出版:我们都是希望的囚徒,是我们的事业激励我们成为我们希望成为的人。其实在我看来这种真善美的力量,创造真善美的这样一种力量,在创造真善美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潜能,让自己潜在的禀赋得到最大化的力量。这样一种追求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并且激励我们一天比一天成为一个更加理想的自我,只要我们的商业人士我们的企业家阶层有这样一种动机,有这样一种动力,我们每天起来的时候,对照着镜子,我们自己过的是一种更加接近理想的自我。我们所代表的整个商业的力量也一定会成为越来越理想的,越来越为我们中国的消费者、中国的政府、中国的社会乃至全球的商业所接受和尊重的一种力量。让我们一起为这个方向去努力,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