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育钧:转危为机需以改革为前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6日 10:23  新浪财经
保育钧:转危为机需以改革为前提
  2009年10月17日,“第七届中国改革论坛”在辽宁沈阳隆重召开。图为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来源:资料图片)

  2009年10月17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沈阳市委、市政府、辽宁省政府研究室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改革论坛”在辽宁沈阳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危机 对策 改革”。图为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

  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是世界性金融危机冲击与中国周期性调整的重合,这是中国加入WTO后遇到的首次考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中国在美国的资产肯定要蒙受损失,损失多大,要看美国经济复苏的情况。

  二、中国企业出口受阻,外向型中小企业遇到空前的困难;一季度,进出口下降29%,其中出口下降17.5%,进口下降43.1%,这是连续3个月下降了。

  三、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变幻不定,部分企业消化库存,更多的企业看不到预期,不敢贸然投资,经济增速下滑,就业问题凸现。

  四、中国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充分显现: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使经济增长乏力;2007年总储蓄占GDP的比重达51.2%,消费只占48.8%,扣除政府消费14%之后,居民消费只占34.8%,比1997年的45.2%还下降10个百分点,是世界上最低的。一、二、三产业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城市化水平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物质资源消耗难以为继。

  但是,中国应对危机的条件与别国不同:

  一、有庞大的内在需求,特别是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

  二、金融体系介入全球金融体系不深,金融资产虽有损失,但总体上所受影响不大,整个体系较为安全;银行总资产61.1万亿元,资本金充足,银行流动性为48%,主要财务指标接近国际水平。

  三、外汇储备多,接近2万亿美元;

  四、财政比较充裕;

  五、政府调控能力强。

  因此,中国有可能率先走出困境,转危为机。但是,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前提,必须在改革方面有大的突破。

  第一,扩大内需的十大政策措施要以改革的精神去落实,坚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通过政府的应急措施去撬动市场的力量。不能从“市场万能论”转向“政府万能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协调好。首先,要落实4万亿投资的来源;其次要保证这4万亿的投资去向,既解民生之急需,又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而不能形成新的障碍。这就要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坚持政务公开。要彻底走出政府投资历来效益不高的怪圈;再次,要让这4万亿带动更多的民间投资,把应急措施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如果仍由政府唱“独角戏”,由国有企业垄断这4万亿项目,将造成旧体制复归,达不到刺激内需、拉动经济的目的。建议新上项目公开招标,让各类企业平等竞争。

  第二,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保民生,必须从根本上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要分析消费需求逐年下降的原因,从改革现行财政制度、改革分配体制入手,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公共财政应当公开透明,提高消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2007年消费只占34.8%,应通过几年努力提高到50%以上,必须大力压缩行政经费开支,增加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份额。消费比重上不去,内需起不来,有可能重走投资拉动的老路。

  第三,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和准入门槛,让民间资本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让4万亿带动更多的民间投资,产生放大效应。这就要求:首先,垄断性、资源型国企要向国家上交资源租金(资源税),上交利润;其次,“落实非公经济36条”,破除垄断行业、第三产业对民间资本的种种限制,特别要放手让民间资本走出国门,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

  第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千万不能借口美国金融危机而放慢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美国的问题出在金融衍生品杠杆的无限放大,出在失去监管;中国的问题是控制过死,金融市场主体太单一,不适应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中央实行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以来,贷款政策放宽,今年1月放贷1.62万亿元,主要是给国有企业、政府项目了,而且主要是票据融资,广大中小企业仍然可望而不可及,贷款难依然如故。其原因就是金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建议从发展金融产品、培育和扶持担保机构和开放民间中小金融机构等几方面入手,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的金融体系。现在,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贷不到款,另一方面是大量民间资金找不到出路。目前,各地区正在发展政策性担保公司,发展商业担保,扶持鼓励民营担保机构的业务,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今后,一方面应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扩大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发行,发挥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的作用,发展无担保债券、资产抵押债券和创业投资基金(PE)、风险投资基金(VC);另一方面,更要突破体制束缚,打破民间中小银行的禁区,让各地区兴办民间投资的、股份制的、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区性的中小商业银行。

  第五,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搭建各种服务平台,信息咨询服务、融资服务、法律服务、专利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公共研发服务等,这些服务平台必须讲信誉、守诚信。这方面,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特别是工商联商会可以发挥作用。另外,要鼓励一些经营性的咨询服务机构深入中小企业内部,实行“一企一策”的诊断帮扶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要把危机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说,建议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民营经济是危机中催生的,也应该在应对危机中发展壮大。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面广,冲击力很大,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也不是短期就可以缓解的,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要看到,旧的增长方式已成历史,低成本扩张的时代已经结束,转变发展方式就得不断“洗牌”。避免被洗出局,唯有改变自己,换个活法。

  第二,找准坐标,审视自己。民营企业在竞争中一路走来,十分辛苦,过去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现在是个机会,要把自己放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大环境中,认清自己的优、劣势,找准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或兼并重组别的企业,或主动与别的企业联合重组。

  第三,用足政策,乘势而上。各级政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信贷和产业政策,应当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如果说过去一些民营企业为了“打擦边球”而不得不躲着政府的政策走的话,那么,现在应当调整过来,迎着政策上,围着政府转。否则,很难享受到优惠和扶持的政策,很难进入政府的视野。

  第四,贴近民生,细分市场。我们要把国家刺激经济的应急措施与国家的长远发展方针区分开来。从长远看,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经济结构必须调整。今后,内需,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是重点发展方向。刺激和启动内需,主要是民生所需。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多数是从做民生产业起家的,应当发挥这一传统优势,研究新时期城乡居民、各类人群、各地区的消费特点,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寻找新的投资领域,开辟新的市场。

  第五,政治参与,有所作为。民营企业家作为新的社会阶层,应当通过自己的合法组织(行业商会、协会、工商联)主动反映自己的诉求,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影响并参与决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避免损失。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