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方星海:上海给台湾金融机构提供非常大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5日 11:5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4日上午消息,上海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在今日于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沪台金融合作对于促进沪台两地经济金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表示,加强沪台金融合作非常有利于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和营运业务的开展,相比于大陆的金融机构,台湾的金融机构,在业务的先进方面,在产品的创新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在激励机制这方面的理念方面都是领先于大陆的。虽然台湾的经济应该说是比较发达的,但由于整个经济体的容量比较小,对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拓展的空间受到限制。

  方星海表示,加强沪台金融合作,推进两岸金融机构和拓展台湾在大陆的金融范围是有利于台商投资大陆,促进两岸的发展。据他介绍,目前台湾在一些项目上是大陆第四大贸易伙伴,是大陆第三大进口市场,大陆是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在资本项目上,在大陆投资的台商我们统计共计有7.6万多家投资总额是860多亿美元,加上其他渠道进来的还不止860亿美元。投资形态也有个别办厂转合资投资,台湾在技术密集型行业方面有相当的优势。贸易和投资这方面的发展非常快,但是从金融服务来看,由于台湾的金融机构进入大陆相对滞后,对台商提供的日常金融服务比如说在结算、信贷这方面是不够的。台商在这方面的服务主要是有非台资的金融机构以及外资的金融机构提供。这个其实是不利于台商在大陆充分的开展投资和发展的。

  到今年4月底,台湾地区直接在上海投资的项目达到了6千多个,金额约50亿美元。今年1到8月份,沪台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36.8亿美元。上海一直是台湾金融业大陆市场的首选地,在一共有50多家台资金融机构在大陆设立了代表处或者分支机构,其中有25家是选择了在上海设立的。保险公司已经有2家,银行有1家,这25家当中有1家银行,2家保险公司,银行的代表处有3家,证券代表处有13家,保险代表处有6家。

  以下是方星海讲话实录:

  方星海:各位尊敬的来宾大家早上好!首先我祝第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在上海召开,中国国际论坛前几次会议也一直在上海召开的,我们也有过很好的合作,我祝愿中国国际金融论坛越办越好,能够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和上海的金融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想谈一下沪台的金融合作。我讲三点初浅的想法请大家批评指正。第一点就是讲沪台金融合作对于促进沪台两地经济金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沪台金融合作非常有利于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和营运业务的开展。目前台湾在一些项目上是大陆第四大贸易伙伴,是大陆第三大进口市场,大陆是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在资本项目上,在大陆投资的台商我们统计共计有7.6万多家投资总额是860多亿美元,加上其他渠道进来的还不止860亿美元。投资形态也有个别办厂转合资投资,台湾在技术密集型行业方面有相当的优势。贸易和投资这方面的发展非常快,但是从金融服务来看,由于台湾的金融机构进入大陆相对滞后,原因大家都知道,对台商提供的日常金融服务比如说在结算、信贷这方面是不够的。台商在这方面的服务主要是有非台资的金融机构以及外资的金融机构提供。这个其实是不利于台商在大陆充分的开展投资和发展的。加强沪台金融合作,推进两岸金融机构和拓展台湾在大陆的金融范围是有利于台商投资大陆,促进两岸的发展。

  其次,加强沪台合作也有利于双方的发展,从上海来看,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这个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伐。现在台湾的金融机构比十几年以前更发达。从那个时候来判断,台湾的金融机构虽然说他们的规模不是特别大,特别是相比于大陆的金融机构。但是他们在业务的先进方面,在产品的创新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在激励机制这方面的理念方面都是领先于大陆的。

  我相信,台湾的金融机构进一步进入上海一定会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非常好的促进的作用。从上海这个方面来看我们非常欢迎台湾的金融机构来。从台湾方面来讲,台湾的经济应该说是比较发达的,但是到底是整个经济体的容量比较小,对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很多台湾的金融机构的领导有过交往,他们的能力都非常的强,本事很大,但是拓展的空间受到限制。上海正好是给台湾的金融机构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带来了非常大的机会,上海不仅仅是上海市,哪怕只是上海市的话这个空间也非常大。大家知道,我们上还有一家台资背景的银行叫华裔银行,它很长时间都是在上海市运作,最近走出去了,在深圳设了分行,但是它90%的业务还是在上海。

  上海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它的市场不仅仅是上海市本身那么一点小的市场,它的延伸范围是促及到整个中国。上海给台湾的金融机构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我想沪台合作是非常有利于双方金融机构的发展,这个是我谈的第一点看法。

  第二点看法就是加强沪台金融合作已经有了非常良好的基础,这个不是说我们要从头开始,这个基础已经是非常良好了。

  首先就是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这个为沪台金融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去年5月份以来两岸政治关系不断去改善,两岸金融关系也随之出现了快速发展,今年签署了两岸金融协议,对保密业务、检查方式、业务交流等12项内容达成了框架协议。这些都为沪台来地加强金融合作,促进金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个就是说,大的宏观条件环境非常好。

  第二,沪台两边的经贸往来已经非常多了,从经贸往来来看,到今年4月底,台湾地区直接在上海投资的项目达到了6千多个,金额约50亿美元。今年1到8月份,沪台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36.8亿美元。上海一直是台湾金融业大陆市场的首选地,比如说第一家保险公司设在上海,刚才说的华裔银行也是设在上海。在一共有50多家台资金融机构在大陆设立了代表处或者分支机构,其中有25家是选择了在上海设立的,可以说我们是占到了半壁江山。保险公司已经有2家了,银行有1家,这25家当中有1家银行,2家保险公司,银行的代表处有3家,证券代表处有13家,保险代表处有6家。

  第三方面,今年4月份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促进两岸金融市场融合,金融监管交流、金融设施方面可以有一些先行先试。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推动两地金融人才交流,努力为两地人才交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大家知道,上海有16家市属的金融机构,我们也在与台湾的同业有更多的交往。

  再给大家报告一下国务院有关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文件,上海市人大通过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对市政府如何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聚集金融资源,加强金融服务,促进金融发展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完善上海金融发展的环境。这里头专门提到了如何聚集人才的相关措施,我们也提醒台湾的同业关注这些政策措施,我相信上海是会给台湾的金融人才到大陆来工作提供最好的环境,无论是教育、卫生,还是税收,还是个人的生活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等等这些方面。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想就是要进一步推动沪台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这方面的合作。目前两岸金融合作还有一些政策上的障碍要突破,但是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可以做的一些创新活动。比如说,ETF这个产品,大家现在也知道,上海的证券交易所正在积极推进国际ETF,台湾跟香港也已经推出了港股的跨境ETF。我相信这个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先行一步,在台湾和大陆之间互相基于各自对方指数的ETF。

  还有一件事就是最近几年沪台两地的经贸与人员的往来日益广泛之后,上海希望尽快在上海试点新台币与人民币的兑换,这个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们也一直在跟监管部门申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

  最近上海也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人民币用于跨境国际贸易结算,现在各项条件都具备了,出口退税现在也正式开始实施了,现在已经有十五六家在沪的银行已经开展了人民币跨境国际贸易结算业务,所以金融服务,海关方面的条件都已经具备了,我们希望尽快的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业务能够推广,覆盖到台湾地区。这个是在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几点建议。

  最后一点建议,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在非监管类的这些金融业务方面合作能够先行一步。大家都知道,大部分的金融活动都是受监管的,比如说,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下面监管的金融业务,要开展这些业务,都是要在MU的框架下进行,这个也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也有很多,在我看来就是非监管类的金融业务,这方面的合作是不是更快一步。

  什么叫非监管类呢?比如说上海在着力推的VC,这个不属于中央直接监管的业务,这个环境氛围非常的自由,双方的业界同意了,到上海市金融办工商局登记了就可以开展这个方面的活动。

  还有就是融资租赁这样的业务,还有融资担保,还有从去年开始小额贷款公司这样的业务,这些都属于非监管类的金融业务。这方面其实台湾也很发达,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在这个方面的突破。VC在台湾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行业,大陆在这个方面相对来说还是刚刚起步。前段时间我也接触到台湾的VC管理人士,他们做这个方面的业务也非常的积极。现在的政策已经放的很宽了,比如说台湾的VC管理公司可以在大陆设立相关的分公司,可以募集人民币基金在大陆投资,这些方面都没有什么障碍。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