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傅向升:国际并购中遵循和而不同的并购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4日 10:50  新浪财经
傅向升:国际并购中遵循和而不同的并购方式
  2009年10月24日,由《环球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9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傅向升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2009年10月24日,由《环球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9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颠覆与新生——低迷时期的全球化机遇”。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傅向升演讲。

  傅向升:谢谢主持人。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朋友们,上午好!我受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任建新先生的委托参加今天这个论坛,利用大会安排的时间,我向大家主要介绍一下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在国际并购的文化融合的问题。

  第一个内容,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化工的简要情况。第二个给大家介绍国际并购的情况。最后重点谈一下文化融合的问题。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原来的两家中央企业,就是蓝星集团和灏华集团,在2004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的,现在隶属于国资委管理。现在看来化工集团成立只有5年时间,我们目前有6个业务板块,对应六个专业公司,化工新材料对应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石油加工对应的是中国化工油漆总公司,基础化工对应的是灏华总公司,橡胶和轮胎对应着橡胶总公司。

  从五年情况来看,资产总额是成立之初的6.9倍,利润总额是12.6倍。按照2008年公布的数据来看,在中国最大的500强企业当中名列第28位,在化学原料以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当中位居第一位。在全球化工公司排名当中是位居第19位。

  第二个方面,中国化工成立5年以来,最近3年,也就是说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主要进行了一些海外并购的情况,到目前为止,在海外并购了4家企业。这4家公司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都拥有生产装置、研发基地和销售网络。我们在并购海外4家企业之外,我们于2008年10月6号,通过中国化工的蓝星总公司成功跟美国的私募基金黑石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黑石公司融到蓝星公司6亿美元,占蓝星股份的20%。引进海外战略投资,在中央、在央企当中是第一家。在并购当中我们自己总结了18个字,对海外并购企业要买得来、管得了、干得好、拿得进、退得出、卖得高。这18个字的概念,买得来就是符合企业主导产业的企业,资产质量好的企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我们能够买得进来。买得进来以后,要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运行管得了,企业进来以后还要持续稳定发展得好,这就是干得好。在企业拿得进来的同时,当我们需要战略退出的时候能够退得出。在退出的同时通过资本运作和资产运作能够卖得高,这是我们18个字的简要介绍。

  在并购过程当中,我们一直遵循和而不同的并购方式。和就是说我们把传统中国“和”的文化融入到国际并购当中。实际中国化工从组建以来,当时是在蓝星公司和灏华公司的基础上组建,国内一共有118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国内也有一个家和万事兴的问题。对外面的企业也是一样,我们希望在国际并购的过程当中,我们能够注重健康和环境的天人合一,构建和谐的企业。我们说和而不同,不同的概念就是走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化工新材料这样一个差异化的道路。

  在国际并购当中,我们还注重了一个协同效应的发挥。我们并购的时候,一个是要抓住全球化学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通过并购能够获得海外企业技术的融合、管理的协同、市场资源的协同,最大限度发挥并购企业与国内企业这样一个协同效应。还有一个协同效应,就是提升我们自己产业的技术层次,要符合海外企业战略调整和战略转移这样一个需要,来符合海外股东和管理层的需要,来提升我们国内企业的一个技术层次。

  在并购过程当中,特别是我们建新总经理提到,我们并购不仅仅是商业的行为,不仅仅是资产运作,同时是一个人的沟通,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文化融合就是我们在海外并购当中和并购之后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国化工也对这样一个法则进行了创新,原来讲到文化整合的问题,我们只谈到文化的融合。第二要把文化融合延伸到这样一个并购交易的全过程。

  首先,我们在谈的过程当中,要站在被并购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角度考虑问题,来安排工作,特别是对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这些方面能够结合起来。

  第二,要学习和尊重被并购企业所在国家的文化,因为确实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要把海外企业的文化融合作为管理的企业。

  第三,加强中外双方人员的交流与认同。我们并购完以后,我们要从自己的企业派一部分人过去,还要把海外并购的企业的人请到中国来,了解我们中国化工的企业文化。这里举了一个案例,谈了法国阿迪苏融合的事。这是在阿迪苏。我们认为目前化工行业面临着三重挑战。在面临这样一个挑战的情况下,为我们企业进行国外并购也提供了机遇,一个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二个是行业周期性调整和影响。第三个是产能过剩的影响,这三大影响对我们在金融危机过程当中要加速企业的全球化,提供了一个重组的机遇。我们也做了一下分析,目前化工行业处在周期性调整的低谷。1到7月份,石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是5150亿,同比增长13.5%。总体上看,行业的起稳回升的基础不是很稳固,需求不足的情况还很严重,大部分产品的价格低位徘徊,出口形势非常严峻。从化工行业产能过剩来看,问题也比较突出。从2004年到2007年,当时是行业经济周期的一个高峰时期,化工行业高速发展,每年销售收入的增长也很大,利润增长也很大,市场空间大家感觉到市场空间是巨大的,所以行业投资发展很快。国内很多产品的产能是过剩的,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这方面的问题应该说比较突出。我们看了一下,2009年来看,历史上尿素的产能是严重过剩的。从产能来说,在6300万吨左右,产量预计在5300万吨,实际需求量就是4500万吨。还有焦炭、二甲醇等产品,产能过剩是比较突出的。

  我们介绍了行业的情况,也对行业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在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方面。我们在制定下一步发展规划的同时,也正在向着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调整。

  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内容就是这么多。我们国际并购是做了一些工作,希望通过这么一个交流机会,向兄弟企业学习。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