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东琪:中国内需依然增长强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3日 13:26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0月23日,2009招商证券论坛在中国天津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角色——中国资本市场和谐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现在进出口贸易还都是负增长,出口还是2位数。我们的顺差也是在减少。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内需还是能够持续增长。

  以下为陈东琪演讲实录:

  主持人:谢谢陈秘书长,下一位有请的嘉宾是陈东琪先生,目前是中国经济论坛的50人专家,下面我们掌声有请。

  陈东琪:根据主持人提出的八到十分钟的时间要求,这个PPT我就不多讲了,本来我讲的题目是“内需引领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我想把我有关演讲的内容和少林先生刚才讲的六个问题当中第一个和第三个结合起来谈几点想法。他提出危机以后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快速的增长,而且出现季度的加速增长,从而也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复苏。他讲复苏之路正在实现,能不能持续。第三个问题讲通货膨胀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经济在这一轮经济危机当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

  偶然性是说,去年的雷曼兄弟破产之后,带来全球经济金融的急剧下滑,中国也不例外,特别是中国的沿海,出口导向型经济大幅下滑。但是到今天10月23号,12个月的时间,经济发生快速变化。我们说全球化促进复苏,全球化的助长。第二政府干预,这次经济复苏我更看重中国因素。我们看这次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二战以前持续时间非常长,大致是五六年时间,二战以后危机时间缩短了,大概两三年。亚洲金融危机不到两年时间。但这次出现危机复苏非常快。看起来是随机的偶然的,实际上有必然性,就是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大的变化。欧美、特别是美国经过100多年高速增长,快速增长,不能说到了增长的极限,至少是增长到一定程度上面临很大的制约。前十来年,美国通过金融的市场自由化,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使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得以延续。但实际上在这过程中,亚洲经济中国经济增长是加快的。我们这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平均起来接近10%,经且数字是9.98%。入世以后又出现新一轮的快速增长,跟我们开放和外需是有关的。这次金融危机影响到了我们的外需,所以在今年和去年我们是下滑的,内需还没有替代。这是随机的还是持续的?中国在外需收缩条件下,能够实现前三季度7.7%的增长,第四季度保持更快的增长速度,在内需的引领下,外需是加快萎缩的。现在进出口贸易还都是负增长,出口还是2位数。我们的顺差也是在减少。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内需还是能够持续增长。

  第一个理由是投资,大家很担心我们这三十年的投资年均增长31%,最近带动投资也是公共投资。我们投资1到9月份实现33%以上的增长,而且是在产品价格下降的条件下实现的。

  至少有几个因素可以支持我们投资的持续增长,当然这要看我们制度创新,看我们政策操作,第一个因素是我们城市化水平还不是很高,我们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去年才45.68%,按我个人的理解中国城市化率虽然不能跟欧美国家相比,但是在60%到70%的水平才能平稳一些。在达到这个标杆之前一定是快速的,快速的。城市化会提供巨大的投资,在农村不知道什么是投资,但是城市化需要投资,在城市除了住还要有公共设施,城市不能光是单个的,要联起来,交通轨道轻轨等等,还要解决城市化发展的效率,特别是交通效率,因此我们要建地铁。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600多所城市不会一下子都来搞地铁,但是对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城市化加快条件下城市化投资是要加大的。这不是因为短期的情况量化而改变,在达到我们所说的标杆之前都会这样。

  第二个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多讲,第二个是工业化水平。会把眼光放在东南沿海工业化。全国工业化还是中等水平。特别是中西部工业化。工业化为企业提供大量的投资。所以全国的工业化的提升总体目标来说,不论是东南沿海工业化升级,还是中西部工业化的启动都需要大量的投资。

  第三,我们国家有一个特点,我们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增长是有矛盾的。也就是说资源储备丰富的地区在全国经济增长比重不是很大。这需要两方面解决,一个是国际丰富的支援,另一个是国内丰富地区的资源来提供。美国的资源禀赋全国配置是比较均衡的,这就要求我们很大强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我们这次高速公路的投资。长途交通投资,甚至包括电、气、油等大设施的投资。

  第四点,民生方面的投资。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养老设施,养老医院,还有医疗设施。我们现在只是比较发达一些的城市条件比较好,但是从整个以人为本的全面小康生活目标来讲,民生设施在全国要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这充分说明中国的投资,内需构成了很重要的部分,潜在需求是非常大的。但是要实现这个投资,潜在需求没有持续支撑是不行的。好在现在的储蓄,由于经济发展的状况,使我们的储蓄水平在全世界是非常高的,为我们实现有效的需求提供了储蓄资源,资金资源是足够的。

  我要回答宫总刚才讲的第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不会因为这一次而改变我们的储蓄结构。在全面小康建设目标实现前后中国投资还是非常快的。相关的问题就是我们讲到,内需我们政策目标是消费型内需,这次应当说消费增长是快的。还有我们说和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以及和我们增长质量的要求来讲,我们消费的比例是比较低的。我们的GDP的财富配置,用于消费相对少。我要说的第一,我们的消费无论从30年来看,还是最近经济恢复来看,我们消费增长还是比较快的。我们把物价因素算进来,我们消耗总量是17%的增长。由于投资增长更快,我说的观点就是我们消费率低,不是由于消费增长慢,而是消费增长快,但是投资增长更快。理由是我们前面讲的投资有潜在的需要。我们讲消费能不能在内需当中持续下去呢?回到宫总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当然取决于我们政策的制度。我认为中国有足够的能力来促成消费需求继续的增长。有这样几个理由:

  第一,随着人均GDP水平提高,我们消费结构升级会加快。住、行、旅游、保健、精神层面等等消费,会使我们消费增加。最近看到汽车消费,汽车消费最近增长是非常快的,很重要的动力。我没有想到9月份会有130多万的汽车销售。中国在1到9月份销售966万辆,9月份是130万辆。配上政策措施的刺激,配上汽车供给选择比较多,配上前期公路基础准备比较好,老百姓可以买不同款式,不同价格层面的车。我个人认为这里面含有中国消费变革的长期信号。消费水平提高可以带来消费持续增长。

  第二,我们城市化会带来城市市民消费增长,城市化本身不仅带来投资还会带来更多消费需求。

  第三,我们覆盖城乡的社保制度的改革加快,人们的预期发生变化。这恐怕是个长期因素,他愿意花钱了。原来有钱不愿意花,不敢花。

  第四,消费信贷。这在上一轮消费增长初期感受得到。

  第五,我们的政策倾向于提高劳动者收入比重的提升。我们的投资和消费构成这次引领内需的建设增长,不仅带来短期的复苏,也会带来长期增长。

  我们在投资和消费持续增长的时候,我想中国在外需上是不是有空间,是不是今后固定这样的状态,外需下去了,以后上不来了。我个人认为现在没有打句号,只是一个逗号,或者分号。因为中国劳动力价值还是存在的,尽管有印度和越南等相同类型经济的挑战,我们劳动力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在校生2000多万,毕业生200多万,使我们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个人认为,外需在这一次负增长触底阶段,我预期明年会有一定的改变,虽然不能达到外需超常增长的水平,今后达不到了,也不需要达到。今后内需和外需是两轮推进。

  最后,我想推动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之一的主要引擎动力还有其他几个。

  第二个,我想中国创造供给的能力,不仅仅是需求,有效需求形成的能力,最重要是创造有效供给的能力,中国在提高。我们注意到制造业全球的竞争。服务业现在缺乏竞争,正好是发展的空间,促进服务业竞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知识性劳动力的增加。还有就是中国的技术创新,前三月份增长主要是数量型的。这就是第二个,创造有效供给的能力。

  第三,支撑经济增长的资源能源的供给能力,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好在现在第一自身的能源和资源的供给还是有。第二全球开放条件下,中国会有一定空间。第三因气侯变化的产业结构发生,满足中国GDP快速增长的能源弹性可能会发生变化。我想支持中国今后的增长,能源支撑要有扩散性思维。

  第四个因素是对通货膨胀的管理能力,这是大家目前为止没有注意到的。我们后面要研究的是这次金融危机大量货币投放会不会造成中国的高通胀,我个人认为随着宏观调控科学的增长,以及中国有效供给的基础能力的提升,对通货膨胀还是可以控制在我们所需要的区间当中的。所以不管对历史还是未来,中国持续实现经济增长的能力,中国具备,或者即将具备。在全球经济增长级的变化,欧洲中心,亚洲中心,美洲中心三个增长级情况下,会是相当长时间注意到很有持续性,很有增长活力的地区。谢谢!

  宫少林:谢谢丁总。刚才五位嘉宾都阐述了个人的观点,应该说非常精彩。我这个主持人不太称职,时间掌控有点问题。今天参加论坛的还有很多客户有很多问题想和各位嘉宾进行讨论,在这里我想先提一个问题,还是货币政策方面的问题。货币政策刚才丁总说对借款人的影响并不算明显。但实际对股票市场是非常明显的。现在货币政策,G20会议上,20国达成共识,稳定现有政策,使全球经济进入到复苏,时间没过几天,澳大利亚率先加息,随后以色列、三国开始加息了,出现步调不一致,各国对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刚才陈院长在演讲当中也专门讲到这个问题,大家实际非常关心,这么大的流动性在市场上,采取何种措施,何时收回,这些流动性对价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昨天土地局公布的CPI、PPI,虽然比去年期下降了1点几和1.7%,但是环比也是出现了加速上涨的趋势。另外采取何种措施共同行动?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今年7月份去日本访问,日本专家拿出一个图,这是世界主要国家股票的表现,他以充满太阳还是有乌云的反应,非常直观,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股票市场是太阳,其他像欧美,包括日本这些国家还是乌云密布。到了第二季度中国太阳非常大了,没乌云,其他这些国家也都变成了太阳,三季度四季度一直到明年第二季度都非常看好。当时给我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中国的证券市场,当然在这次次贷危机当中,在金融领域当中影响不大,中国采取4万亿政策刺激计划,使中国经济率先进入复苏。问题是我们早于其他国家市场一个季度,股票市场积极向好,在未来时间,中国会不会早于其他国家一个季度调整相应的货币政策。到底是联合行动还是率先行动,这对我们股票市场影响巨大,这也确实是我的一个困惑,今天也借这个机会想听听陈院长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陈东琪:货币政策按照现在意义来讲,不仅仅是利率。不仅在中国,在美国刚才埃金先生也讲了,定量宽松的政策停止,甚至放到银行的钱收回这实际上是收。我们看到澳大利亚和其他几个国家调息。欧美国家还是采取数量手段收紧不是放松。大家感觉上还是危机还没有完全走出,政府为什么会这样做?收益是全球配置,风险也是全球发散,有效控制就要打提前量。无论各国政府是联合行动还是有先有后的行动,这实际上是一种默契。第二,像中国这种转型经济体来讲,这次危机当中,中国是率先触底,率先回升。刚才宫总说是不是率先调整,目前来看不是这样的。当然信贷的数量调整,实际上最近三个月已经在调整,上半年是6万多亿,最近三个月一个是三千多亿,一个是五千多亿,一个是四千多亿。实际上是政策措施开始有一些变化。

  会不会调整利率,至少要看三个条件,第一如何不冲击汇率,特别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就要看欧美国家的动向。

  第二看货币流动性变快的情况。但是没有预期推动货币加速提高的情况下,不会马上衍生通货膨胀,因此政府会打一个时间差。

  当然我们要给一个时间表,就是刚才埃金先生演讲当中提出的,如何评价这个时间表是很难的。有三个条件值得我们注意。第一,中国GDP经济总量恢复是不是持续。而且持续两个季度,三个季度是不是有一种趋势。这种潜藏演化通货膨胀的进程速度是怎样?目前来看还是可控的。

  第三银行不同企业受贷的情况。我刚才在演讲当中也说到,要有效管理通货膨胀。目前应该说在政策选择的序列当中不属于紧迫项,还可以观察。这个市场还有一个预期。我的想法是,在中国经济经过30年,尤其是入世以后的开放以后,中国政策的灵敏度,来自于内部系统也来自于外部系统,需要在两者均衡当中找到契合,在时间差当中找到契合。这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提高关键是看条件,关键是看时间。总的来讲,总理多次讲我们坚持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趋向不变,这是基本方向。我们也确实要这么做,我觉得条件和时间是需要很好的关注的。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