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齐勇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如何实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2日 23:52  新浪财经

  2009年10月21日上午,由河南省政府、国研中心、全国工商联、全球商报联盟共同主办的全球商报经济论坛“文化与旅游分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以下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峰的演讲实录。

  齐勇峰:

  大家好,主持人好。很高兴来河南参加这样一个全球商贸经济论坛,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创新发展改革思路推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目标的实现”。大家知道,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我们国家建国以来,也是改革开放第一步关于文化产业这样一个规划,这个文件它的重要在于,它首次是以国务院的名义来发布,真正实现了以往我们由宣传部门主导这件事情而转变为宣传部门和国务院共同来推进。

  以前在很大程度说,大家比较着急的就是两张皮的问题,宣传部门很着急,文化产业界也很着急,因为文化我们在长期以来,它还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这个文化发展是在一个封闭性的环境中,市场完全没有开放,而且是由宣传部门来主导。现在这个市场慢慢开放了,这个产业的重要性大家日益的知道了,而且中央也提出了很多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些方针政策和一些重大举措。

  消费领域,消费应该说是这几年上得很快,中国大家知道,人均GDP达到三千美元以上,这个阶段正是文化消费大幅增长阶段。所以要适应这样一个要求,这几年产业发展的步伐也是很快,我们知道这几年完全产业的发展速度,是在15%到17%之间,年增长率,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所以这一次金融危机中间,文化产业良好的表现,内容这一块出现了逆势增长的局面,所以遭到了社会和中央国务院的方方面面肯定,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出台这样一个振兴规划,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我今天就以这个话题来进入,来阐述一下怎么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是一个国际论坛,讲点国际语言,这个国际振兴又非常重要,所以还得讲点北京话,这个开会还是在郑州,在河南,所以还是讲点河南话,所以我想三种语言归纳使用,我们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使中国竞争力更强,融入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整个全球化这样一个大格局中间去。

  我为什么讲创新发展思路推动文化产业振兴目标的实现,首先做一点说明。我认为,目前虽然说这样一个规划已经发布了,但是长期以来阻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很大观念,还是没有完全解决。我们说体制上的问题,发展上的问题,实际上归结就是理论和思想的问题,思想不解放,理论问题没解决。实际上中国人有无穷的创造力,我们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个现在已经给我们足够的自信心,我们出口现在处于第二位,总量出于世界第三位,而且很快会超过日本,这个大家都知道,会成为第二。但是相比较而言,我们文化发展是滞后,跟经济发展整个有一个落差,所以中国人文化的自信心还不够,所以现在必须要调整结构问题。

  规划发布了,不等于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所以我个人认为,包括我们前一段开过一个关于振兴规划的一个座谈会,还是认为首先要解决观念上的问题,观念上问题和下面一系列政策措施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下面讲七句话,联系实际,来讲点国际话、北京话,也讲点河南话。

  第一,我们要顺应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推动国有经营型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塑造以公有制为主导,具有混合经济特点的文化市场微观主体。文化生产力它发展是最活跃的,一切制度、措施、政策,都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来破除这些障碍。如果不根据生产力的要求,那为阻碍发展,如果在中途中间走偏,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超前、过后都不行。我们现在问题是在滞后,所以我想我这里面讲的六句话,就是顺应,所有下面的题目都是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生产力发展要求第一条就是产业化发展,大家知道文化产业这个词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它的出现表明一个什么东西呢?当然最初是作为一种批判语言,最后大家公认文化确实可以产业化,可以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它既然有公众化的成分,同时有产业化,转成大众消费,这样一种工具。我们就要顺应这样一个产业化发展的要求,顺应产业化发展要求,我们国家问题就是,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世界体制,它没有产业化,那怎么办呢?要发展,就得改变我们市场主体,刚才陈先生都讲到,我们新闻出版体制,还有前面几位同志都讲到了,我们现在要推动一批精英性的文化事业单位转型,转型为企业,你不成为企业没法进行产业化发展,所以要大幅度、快步推进。

  目前这一方面的改革还有很多难点,今天时间关系不在这儿具体写难点,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文化体制改革的难点分析,讲了五个方面,市场主体改革的一些难题,今天不展开。我们现在需要转企改制,来塑造这样一个市场主体,这个市场主体是两方面:

  1、我们出版社都是事业,刚才陈先生讲到,要建立大中华区这样一个出版市场,我认为这是一个大文化市场,在2005年在上海开文化论坛的时候,我曾经也发表过文章,也是怎么建立两岸四地这样一个大中华区的文化市场。那么事业单位跟台湾,跟香港,跟其他地方的出版社怎么去对接?没法对接,所以必须要转企,这是一块。

  2、另一块要大的发展民营的,社会资本的文化企业,这样形成一个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作为根本经济的一个特点,经济属性。所以我们基本的经济制度,这个在文化领域也不例外。过去很多人怀疑,说我们基本经济制度是混合经济,以公有制为主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那么文化领域是不是可以?文化领域也不例外,所以必须按照这个文化产业化发展这样一个要求去做,这样才能顺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才能快速发展。

  二、顺应文化市场化发展要求,打破行业和区域壁垒,营造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竞争的文化市场环境。

  要产业化经营必须有市场,有市场环境,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我们文化市场是一个什么局面?长期以来没有市场。或者说仅仅有一些产品市场,最重要是没有要素市场,要素不能流动。比如说我们现在管理体制是一个什么体制?管理体制是个条块分割,多处管理,然后处处都是壁垒。进入文化市场很困难,市场准入还没有完全放开等等这样一些问题。

  所以我形容我们文化市场是一个什么?叫碎片化,资源完全碎片。比如行业管理切一刀,文化部只管一部分,还有一大部分国家广电总局,还有一块是新闻出版总署,还有一块在旅游局,如果说广泛一点,还有一部分在体育,然后各省区之间都有很多市场壁垒,不能进入,进入很困难。这样的话,竖着切一刀,这是条条,再横着切一刀,这无数刀切下来,资源和体制都是碎片,产业链连不起来。所以追究没有大的文化企业,原因在这儿,不是中国人不行,是体制把你一刀一刀全砍断了。仅仅30年,中国体制改革是什么局面?十大银行里面前三大是我们中国银行,中国商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这在80年代谁能想象?不可想象,但是我们已经做到了,当然这中间还有很多问题,但是至少它现在是前三大,这就极大的提高我们自信心。

  但是文化方面呢?美国500强里面有72家文化企业,中国只有2家,2006年查的时候只有2家,现在查可能多一家,凤凰现在过百亿了,但是我们跟西方这个国家进行文化企业相比较,规模太小了。跟我们工业企业相比较,规模太小了。

  所以,必须要顺应文化市场化这样一个要求,打破条块分割,营造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竞争的文化市场,改革我们的审批制度,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把发展方式切实转变到以市场配置资源的发展,以市场配置资源要有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这个从中央到地方都一样。我们市场环境,改革开放30年来,刚才说产业化方面我们有落差,再一个市场化对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我们在2000年前后,99年、00年、01年、02年大批进行改革,有审批的各种程序,从中央到政府,但是文化方面还远远不够。当然有一些还是需要的,不能说全部取消,它还有它的特殊性,所以变化问题仍然很严重。 所以真正落实规划,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第三,顺应文化社会化发展要求,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更大规模地引进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导,多有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要有社会化的发展,社会化什么含义?社会化就是真正把全国所有老百姓,把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发展的主体,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只有国有文化单位才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要改变以前国有资本垄断文化领域的体制现象,真正的落实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调动各类社会资本,全国所有老百姓的文化类发展的这种创造力。真正形成全社会发展文化,这样一种局面。

  所以,文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要求,必然带来第三个发展,就是社会化发展,所以这样要求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现在市场准入门槛仍然偏高,虽然不断降低,但是这一次规划又进一步提出这个要求,要进一步降低,更大规模引进社会资本,现在社会资本非常之高,发展文化,这个中国自信心是不断的在增强,大家都愿意参与,但是缺乏渠道。当然现在比十年前好得多,但是这个市场准入,这个门槛还比我们经济领域要高,我们经济领域现在有一句话叫什么?“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要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换句话说,外资进入的门槛甚至比内资还要低。

  大家知道近几年我们在讨论的问题,原来在国家发改委的时候,我们还在做方面的研究报告,就是我们对外资给予了超国民待遇,但是这个超国民待遇仅仅是在经济领域,没有在其他领域。比如在社会领域,在文化领域它不行,我们市场准入还比较高。

  同时在文化领域,对外资这个门槛也是很高,特别是对内资门槛偏高,原国家计委投资指南这一块,文化这一块长期是禁入的,这一块这几年有很大的进步,大家也知道最近文化部公布,投资准入,投资指南,投资目录,振兴规划前期研究我们也都参与了。必须要有配套的问题,目前真实的在这一块市场准入这一块的情况是,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壁垒,这个壁垒分了几个层面。我大体说一下:

  第一层面:比如在广电总局,广电总局的投资准入大概四个成面:

  1、行业资本。

  2、国有资本,比行业资本准入门槛要更高一点。

  3、社会资本。

  4、外资,所以它分了好几个层面。

  第四,顺应文化融合化发展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本充足,完善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

  文化融合化发展的是一种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随着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互联网、数字化,推破了过去行业的壁垒。文化跟其他行业出现了融合的发展趋势,文化各个行业的编辑我们互换,形成了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所以我们要适用这种体制,必须打破这种条块分割的门槛,市场准入的壁垒,要推动我们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的重组,这也是这次振兴规划提出的一个明确的要求,也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

  这里面包括这几方面:

  首先是旅游产业,这是我们今天的主题,现在文化跟旅游实际上已经分不开了,甚至已经不好说是两个什么行业了,简直就是一个行业。所以最近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国家文化部对国家旅游总局,要联合发布一个文化和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在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这两个行业,长期以后是作为两个行业,中间有很多壁垒,而且两家一直打架打得很厉害,这个大家都知道。

  文化的资源,特别是遗产资源,是在文化部门,在文物局。旅游又主要是属于外事部门管,所以两家打架一直打得很厉害。最近我知道深圳同志到北京来,我们最近开了一个会,深圳有一个最新的消息,我觉得非常好,以前深圳已经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就是已经把文化、出版、广电三家合起来成为一个局,现在他们又进一步把旅游和体育整合进来,五个局形成一个部门,我觉得这样一个举措是适应我们文化发展要求,是真正一种改革,我想这个也对中央部门的改革,省级和中央部门的改革,也是一个先兆,也预示着它未来得发展方向。

  所以,我们要推动重组,因为下面杨总还要专门讲这个问题,这个我不展开说了。最近可能有一系列会议要专门讲这个问题,跨地区,跨行业重组,还得利用资本市场。

  第五,顺应文化资本化发展要求,构造我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和资本市场平台,把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为巨大的文化资本和文化财富。

  势必要资本化,把我们资源转化为财富。我们国家文化发展过去长期以来脱离资本市场和金融这样一个平台,所以资本化很低。我给大家说一个数,我们最近对金融业进行了调研,得到的数据就是工商银行提供的数据,他们在文化产业方面贷款占他们总行一年贷款总量的1%,这是一个数,1%。

  第二数大家知道,就是我们国家已经上市的文化传媒类的企业,他们的市值在整个资本市场占的市值比例大概是1%,或者还不到1%,两个1%说明了什么?两个1%和我们文化产业现在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大概接近3%,这就有一个落差,说明我们资本化、证券化发展始终是很低的。而不经过资本化、证券化这样一个发展,我们文化的财富就不能大大的增加。

  我想我们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要把丰富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最后转变为财富优势,必须要经过这样一个资本化和证券化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推动,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或者今后三年时间,在产业规划三年时间,推动一百家企业上市公司,使他们能够进入资本市场。

  第六,顺应文化多元化发展要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区域特点的文化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中国这么大,大中华区这么大,大中华区我们两岸四地各有特色,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发展不平衡,南北东西都有很大特点,所以必须根据文化多元化发展要求,探索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避免一刀切,避免雷同化进行发展模式,而这样的一个要求,目前各地正在探索。比方说我们河南,我说句河南话,河南去年做一个重大举措,我觉得说得非常好,设立8个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我今年5月份到郑州来过,参加8个实验区论证和评审工作。我本人也是河南省的一个专家委员会的委员,我觉得非常不错,我看了一下,这个方案做得非常好,方法扎实,经过了几轮,而且设立改革发展实验区就是一种创新,就是根据我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资源特色,探索改革和发展怎么更紧密结合起来,怎么推动当地的这个结构规划,结构调整,走出一条新路。

  这8个实验区包括了大家今天要去的几个地方,比方登峰,少林寺所在地,包括了开封等等。比如说像云南也是一样,云南现在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作为龙头产业来打造。我去年在国家发改委的时候,还没有到中国传媒大学的时候,去年有半年时间我带了一个课题组,对云南旅游产业做了一个规划,这个规划国家发改委下文批了。云南也是意识到,我这个地方是个后开发地区,欠发达地区,我资源保护比较好,但是我工业要发展,还像东部沿海一样,再走一个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进程道路,可能是村村冒烟,山上的树被砍光,环境遭到破坏,而且经济收入不如东部沿海。那么我的优势就在那儿?就在发展旅游,我的生态好,民族多样,这样发挥我的比较优势,也能避免新兴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所以根据这样一些特点,来摸索不同地区的发展,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在大中华区也一样,非常赞同陈先生刚才讲的,香港、台湾、澳门等等也要探索不同的发展道路,在不同中间求和而不同,最后大家探索一个“同”的大市场,来实现快速发展。

  第七,顺应文化国际化发展要求,探索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更大规模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制度安排。

  文化发展有国际化的问题,既国际化也国元化,目前我们的情况是,我们国际发展步伐比较慢,我们在经济领域利用国际资源,国际资本资源来发展自身,我们这几年大量的引进外资,应该说是比较快的,在文化领域还不够,这个动作开放度也有一定关系,所以要利用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在这方面一定要做一些很好的制度安排。没有制度安排,这个问题也是很难解决的。

  事实上,我们在经济领域,引进了大量的人才,技术、资金,文化方面如果在这方面能更好的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的话,我想我们的发展轨道会更快。当然这个也要在我们国内强身建国,把我们自己发展起来,才能更好的利用国际资源,这二者要更紧密的联合起来。但是目前我们对国际资源的力度不够,有一种怕的行为,怕外国公司进来以后把我们冲垮,其实根本不怕,我们现在引进电力就能看出这一条,我们从90年代加入WTO过程中间,美国一直在炒,大家知道WTO谈判过程中间最敏感两个问题,一个是服务贸易,一个是农产品,服务贸易一个重点就是文化产品的进一步提高,最后我们每年引进美国大片20部。

  那么有一度,美国大片进来以后,大家都跟欣喜,占票房占了60%,但是大家知道它进来以后,随着我们的改革,文化体制的改革,电影体制改革加快以后,我们这几年电影产业发展很快,我们在2001年最差的时候一年只有99部,去年到了420多部,这个市场这几翻了好几番。而外片现在占我们市场的比例由最初的60%、50%几,去年跌到20%几,这很能说明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众多的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但是这一块要做很好的指导安排,这个指导安排也要保证我们的文化权,我讲的内容就这么多,时间已经到了,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