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0月21日电 (记者 王勉 王军伟 程群) 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正在广西南宁举行,又值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进入倒计时之际,即将诞生的自贸区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把中国-东盟之间的伙伴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也将为各方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作出贡献。”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出席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时说。
中国与东盟关于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均已完成,一个惠及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GDP、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贸区将于2010年如期建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有利于产品出口和企业‘走出去’。”中国社科院亚太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玉主说,自贸区建成后,投资政策环境将更加规范和透明,有利于区内各国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同时,也有利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
除货物贸易外,自贸区也将给服务和投资提供更为自由、便利的环境。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古小松表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创造更加宽松的投资和贸易环境,有利于减轻金融危机对双方的负面影响,中国和东盟经济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面临一系列挑战。零关税到来以后,农产品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
为了使双方尽早尝到自贸区带来的“果实”,2004年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实施,水果、蔬菜等大部分农产品逐步实现零关税。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刘建文说,由于东盟各国的热带水果、谷物等与中国南方的农产品具有同质性,早期收获计划全面推行对中国南方生产的农产品带来较大冲击,特别是荔枝、龙眼等水果受到的冲击最大。
有学者表示,自贸区《投资协议》的签订更多的是标志着双方的主要谈判已基本完成,但是协议的落实还需要中国和东盟作出更多努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沈世顺认为,虽然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签订了《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但是这些协议具体落实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和考验。 为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的互利合作,力促自贸区建设继续深化。部分专家学者建议,双方应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合作、畅通合作渠道等多种方式来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瑞贤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关键是要着力解决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的问题,加快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盟一体化进程,加深和融合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
古小松认为,在经贸交流上应采取更加经济和灵活的措施,中国应努力提高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量,放宽对东盟欠发达国家的贸易限制。东盟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量占中国总贸易量的比重不是很大,因此,对于中国需要的一些产品,应尽量放开进口,而不要设立太多的限制。
“在与东盟组织合作的同时,也要重视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合作。”王玉主说,现在中国与东盟合作多数是将“东盟10国”作为一个整体而进行,但随着形势变化,对待东盟不同的国家,要采取有所侧重的政策,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
“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去东盟国家投资,同时也要加大宣传,让双方企业及时了解相关优惠政策。”郑军健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使得中国和东盟国家企业获得更多进入对方市场的机遇,可以更充分地享受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