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9日 12:54  新浪财经

  纪宝成

  1978 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经过30 年的努力探索,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获得了巨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了蓬勃的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那么,中国改革开放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许多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看法。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经济方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程中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功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坚持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回顾中国经济改革的实际进程不难发现,中国经济改革中所有的重点和难点、所有的经验和特色,都来源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要求:即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现代的市场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过程既构成了中国经济改革的主线、特色、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其中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结合,发展市场经济和以人为本相结合,国家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中央集权同地方分权相结合,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创新相结合,改革发展与稳定相结合,整体协调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等等。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取得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而绝不像一些人竭力鼓吹的那样,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指导了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新自由主义在中国取得了胜利。实践充分证明,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开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可能有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就不可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模式和发展模式。以新自由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苏联东欧的激进式改革的悲惨结果、拉丁美洲“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灭和目前愈演愈烈的资本主义全球金融危机,则从反面说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不可能把中国引向繁荣富强,更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教育获得了巨大发展,在中国经济学界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的经济学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代中国经济学建设与发展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紧密相联的。它一方面深刻地反映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现实要求,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又反过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推动着实践的顺利前进。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相比,中国经济学学科的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解决,包括: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的倾向在一些地方比较严重、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和照搬照抄的现象比较普遍、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入总结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经验教训,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做好我国经济学学科的建设工作,我想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国经济学学科的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特有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指导地位既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形成的,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所要求的。同时我们必须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P742-74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品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化与中国化。在这一方面,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还显得比较滞后,还不适应改革开放的新的实践与要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2·正确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像所有的科学和理论一样,中国经济学的繁荣和发展也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海纳百川,兼容并包。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但是,必须看到的是,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是以一定的现实为基础的,都是有条件的,都不可避免地会反映理论的生产者特殊的利益和价值取向,西方的经济理论也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历史经验、价值取向、文化背景和逻辑结构为前提的。因此,仅仅满足于照抄照搬和全盘引进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是不可能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复杂的国情的。对待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深入地加以研究,批判性地加以借鉴,有条件地加以运用,吸收其合理的成分,摒弃其意识形态的因素。在研究和借鉴西方经济理论的时候,绝不能因为吸取其中合理的有用的成分而放弃自己完整的世界观、科学批判精神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3·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实践是认识的活的源泉,不能脱离实际,脱离时代,脱离国情,沉溺于追求所谓的“普适价值”和“普适理论”。近年来,经济学界有一种值得高度重视的倾向,这种倾向认为,真正科学的经济学只有西方的主流经济学,西方的主流经济学是普适性的科学,因此,所谓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问题。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还主张,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应当采取“述而不批”的态度,追求所谓“原汁原味”。这种观点完全是错误的。当前猛烈爆发的这轮各国金融危机及其带来的全球范围内的强烈的经济动荡,足以让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所谓“完美”、“科学”、“普适”不攻自破。其实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任何阶段的普遍和永恒的经济学理论,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谁要想把火地岛的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英国的政治经济学置于同一规律之下,那么,除了最陈腐的老生常谈以外,他显然不能揭示出任何东西。因此,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2](489)当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密切联系中国的实际,从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

  4·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也是中国经济学学科建设不断发展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就是要继续破除脱离中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教条化、片面化、凝固化的倾向;要继续破除尤其是盲目推行新自由主义、盲目照搬西方发展模式等形形色色的“西教条”;还要注意破除改革开放中诸如“市场万能论”以及“泛市场化”倾向等“新教条”。解放思想需要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认同与求异统一、继承与创新统一”的辩证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民主意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务实作风,提倡科学的批评、和谐的争鸣,在思想的碰撞中、观点的比较中集思广益,在分清是非、权衡轻重、趋利避害中形成深化改革的大智慧、大思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伟大的实践呼唤着新的理论。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吸收和正确借鉴国外经济学发展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坚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适应时代要求的经济学理论。

  参考文献:

  [ 1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2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