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信中利投资集团总裁汪潮涌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7日 16:57  新浪财经
图文:信中利投资集团总裁汪潮涌演讲
  2009年10月16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首届商亦载道精神启示论坛在上海举行。图为信中利投资集团总裁汪潮涌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康亮摄)

  2009年10月16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首届商亦载道精神启示论坛在上海举行。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信中利投资集团总裁汪潮涌演讲。

  汪潮涌:刚才郑总从企业家、实业家和员工的角度讲的经验之谈,我们做投资的,我们第一阶段投了20家企业,我们只对CEO和董事长,不对员工,所以在管理上没有太多的真知灼见。我想就今天参加这个会,尤其是听完许教授和各位老师们演讲之后的体会。

  一年多以前,我们的张哲成老总,当时是胡润百富杂志的总编,我们有一次深入的访谈,我们谈得很深入,当时我们谈过一个观点。大家知道胡润百富榜每年企业家的身价每年都在加零,从前是几十亿现在到了几百亿。我们觉得觉得张总来讲,有思想深度的这种传媒人更中重的是企业家背后的一些财富增长背后的人文或者精神因素,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好,而且我也很高兴他能把我们当时的一些谈话,以及企业家精神上面的一些诉求,变成了今天首届的商亦载道在中国唯一(首家)探讨企业家精神内涵的,而且非常高端,前来的大师和听众的水平都很高,我非常高兴。十年前我亚布力论坛上也听到过类似的一个话题,当然类似的话题比今天要简单得多,我的印象很深刻,当时我们在座的一个嘉宾,云南的一位董事长在会上做了一个中国商业文明的演讲,从两千多年儒释道的文化里面提炼出中国商业文明发展的精神思考,过去十年类似的思考非常少,直到今天我们有这个机会大家坐在一起重新探讨中国的商业文明,商亦载道,商业伦理,人文精神这一系列的话题,我感到非常高兴,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我本人也是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我本人是80年代中从清华大学去美国,进入华尔街留学的人之一,比较大的比如说摩根银行做了十几年,也见证了华尔街所谓的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巅峰时期,最后物极必反,金融危机也就印证了资本主义的制度或者是商业的弊端。回到中国之后,对我们中国自己的国学和悠久的历史文明感兴趣,而且在他们面前就像刚才许教授讲的非常渺小,对非常博大精深的老祖宗的文化面前非常浅薄,这些年也在追赶、学习和恶补一些东西。我的老家有两个特色(湖北黄冈蕲州),蕲州是禅宗的五祖所在地,明朝的进晋王府统领着七个县,黄梅等地都是下辖,五祖是禅宗的兴旺发达是拜蕲州当时的风土人情所赐。我对禅宗的所谓的叫“坐”坐禅的“坐”和劳作的“作”合一这个理念非常的认同,其实我们今天的企业家、商人或者是投资家一方面要劳作,做好自己本职的业务,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好的产品来满足社会的需要为国家、社会,回税收提供贡献,坐禅的坐也很重要的,因为你光是耕作和劳作不把自己的精神和心灵上的东西拿出来花时间总结和深化,那你的人生也会变得非常苍白或者是没有目标。我的老家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就是李时珍,李时珍是《本草纲目》的起草者,刚才许教授讲过,要想懂得中国的道教,就必须对中医有所了解,或者是要想当好中医就必须要有很好的道教历史方面的知识,十道九医,李时珍本身是从一介布衣(民间的一个草医)经过努力奋斗做到了太医院的院太,在他事业最顶峰的时期,最后辞官回家,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踏遍万水千山,尝遍了千草,写下了流传万古的《本草纲目》,他当时也是道教一个大的居士,也是道行非常深厚的,湖北有武当以及其它宗教的渊源,所以李时珍是我们家乡的一个骄傲,从小就对李时珍作为楷模,对他的这种奉献精神,对百姓大众的疾苦关怀一直是我们仿效的楷模。

  这些年我们事业有成之后,在主业上做的有所成就。比如说我们投资百度、搜狐一些互联网,还有其它的知名企业之后,我们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就投放到我们老家,打造一个李时珍健康产业,这个健康产业是从中药种植、加工到旅游、健康、文化、渡假休闲,到中医药文化的培训、诊所、养生食品,一个很完整的产业链。这个项目我觉得是一个非常能够体现一个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或者是由一个商业企业家向社会企业家转变的项目。我们觉得这个项目的背后创造了一个新的地域经济或者现有经济的优势,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这次金融机会之后,我们家乡几十万的农民工回去就安排在这些产业链的环节里面。

  虽然我们是一个做投资的企业家,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项目有所选择的话,比如说不去投高污染、高能耗或者是有损百姓健康的企业,而是有所选择地找一些既有财务回报又有价值的项目去投资,我觉得这样就能体现出一个企业家,(像禅宗所讲的坐作合一的追求)。当然追求我们的禅宗,当时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当时六祖的候选人是两位,五祖选择的时候让两个弟子分别做了两首诗,一位弟子是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静台,时时常视察,不世惹尘埃,后来六祖的一个弟子,他写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世惹尘埃。两种态度,从入世的具体一种境界到一种精神的虚无的,或者是有更高层次追求的意境,作为这次参会的感受,我希望我们这次论坛能够让我们更多的企业家能够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提升,谢谢。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